《永生的眼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生的眼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宜阳县董王庄中心校原火成
【上节回顾】
一.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1.熟读课文并思考:琳达一家的三个人为什么都捐献了角膜?
2.了解角膜和国内外角膜捐赠的情况
二.自学词语,读出词语所在的句子。

“给予”“捐赠”“领悟”“签署”“分享”“不辍”
“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才华横溢”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朗读品味教材,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以“情”为主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父亲的话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情感。

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3.练习摘录笔记。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教学难点】
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器官捐献行为的看法,以及琳达思想转变的过程,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永生的眼睛》,请齐读课题。

2.复习词语。

第一组:给予捐赠领悟签署分享不辍第二组: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才华横溢
3.读完这些词语,谁能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学生回答:课文记述了作者一家三口人先后为盲人捐献角膜的感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板书:母亲父亲女儿
二、细读品味,感知语言(父亲的话是课文的主题)
1.过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你有什么疑问吗?
琳达的情感有没有变化?(琳达的情感为什么发生变化?)(启发)
自读提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画出相关语句,圈出感受最深的词语,将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然后到小组里进行讨论,确立好重点发言人。

2.学生自学批注、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课件: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重点研读。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都觉得,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那么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评价:这个同学很细心,并且读得很有感情。

①小组指定的重点发言人自由谈感受。

②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
结合上节课了解的有关角膜捐献的资料,谈感悟。

(点拨)
③如果是你,你能给予他人哪些东西?(启发)
④“有意义”体现在哪里呢?(提问)
评价:同学们思考得很认真,口语表达简洁流畅。

出示课件: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啊!”温迪自幼酷爱画马,她的作品屡屡获奖。

父亲接着说:“想想看,另一对父母如果看到他们曾经失明的女儿也能像温迪一样,将会多么高兴。

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将会多么自豪!”
①如果你是那个接受眼角膜的盲童,在他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见到了世界、见到了阳光,见到了梦中的亲人……你最想跟温迪的外公,那个无私捐献眼角膜将你从黑暗带向光明的人说些什么呢?
②摘录笔记并有感情地朗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

(点拨)
评价:同学们读出了父亲对生命的热爱,读出了自己的理解。

三、问题导读(琳达的感情变化是课文的线索)
1.琳达得知父亲要捐献妈妈的眼角膜的时候,她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她听了父亲的话,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琳达把外公捐赠器官的心愿告诉女儿温迪时,温迪有怎样的表现?(提问)“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父亲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父亲的话语给我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孩子热泪盈眶,跑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

评价:这位同学找得很快,说明对课文内容很熟悉。

板书:反对理解自愿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加深师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大家的价值观收到熏陶感化。


四、回归主题,升华情感
请同学们再读课题:你对“永生的眼睛”又有了怎样的理解?“永生”的是什么?(提问)阅读课件显示的三句话思考。

(启发)
在这一刻,我才真正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是辉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儿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两个含义:捐献的器官“永生”;捐献的精神“永生”。

评价:非常好!
(提醒学生批注在旁边。


板书:捐献角膜奉献爱心
总结:同学们,诗人舒婷说过,生命应当完全献出去,留多少给自己,就有多少忧愁。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有车有房、幸福安康是我们的梦想。

如果只考虑自己,就会成为躲在繁华的角落里哭泣的可怜人。

如果付出自己,关爱别人,我们就能找到人生的价值,找到生命的金矿。

五、个性作业,课外延伸
1.读一读同步读本课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写一份角膜捐献倡议书。

板书:
永生的眼睛
母亲父亲女儿
反对理解自愿
捐献角膜奉献爱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