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PPT课件13 岳麓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变法内容
核心 ——“农战”和“法治”
具体措 施和内 容
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第一阶段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前356年 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奖励
废井田,开阡陌 第二阶段 推广县制 前350年 统一度量衡
“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全面 改革特点
彻底
二、改革的内容
1、军事方面
1)废除世卿世 禄,奖励军功
B借助国家力量,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 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 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
C影响最深远的改革,对秦对中国历史的发 展有重大影响。
五、认识和启示
▪ 认识:改革具有必要性;多样性;复杂曲折 性;进步性;局限性。
▪ 启示: ▪ ①只有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前程。 ▪ ②改革会遇到重重阻力,必须坚持不懈,有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导致民主意 识的弱化 5、焚烧史书,蔑视文化:摧残了文化,压制了思想,
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 6、改革不完全彻底如: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
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7、倡导君主独裁,选错了政治体制的方向
四、商鞅变法的特点
A从内容上看(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农战”和“ 法治” ) 是最彻底、最全面的改革
•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
•
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
•
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
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的积极
成果是否得到了维持。
▪ 成败因素: 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根本;
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
改革的措施、策略、用人等是否得当。
成功原因:
1、顺应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合乎秦国国 情,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2、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变法措施实行坚决,这是成功 的重要原因 3、有充裕的时间,施行十年,令百姓能适应及接受 4、改革措施全面彻底, 5、重农抑商,令百姓温饱,故获人民拥护。 6、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南门徙木”), 具全盘计划。 7、商鞅坚定的变法精神。执法如山,厉行法治,赏 罚分明。(“法及太子”,法不阿贵)
经 废井田、开阡陌; 确立土地私有制;提 济 “奖励耕织,“重农 高生产积极性;利于
抑商 ”;统一度量 经济交流。 衡
政 废分封,设县制; 强化中央集权;控制
治 什伍连坐制;
人民;保证变法执行。
三、商鞅变法的结果
1、性质: 地主阶级的改革
2、结果: 商鞅被害后,新法并未被废除。
为什么?
成功
▪ 成功依据:
四、影响(性质、地位、作用)
性质是一次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作用:积极方面: ①秦综合国力大增,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②封建制度在秦确立起来; ③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理解 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器的职能更加健
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封建经济
展开论战
商鞅向秦
孝公阐述富国
强兵之术,提
出变革政治的
主张,得到赏
识。在秦孝公
支持下,商鞅
与保守势力展
开论战,为变
法扫清了思想
障碍。
商鞅舌战图
徙木立信
为了取信于民,商鞅在公布法令前,又立木于 栎阳城南门,发告示称徙木之北门者,赏十金,以 此来取信于民。商鞅克服重重阻力,于公元前356年 和公元前350年两次实行变法。秦国获得大治。
探究——据上所述,排斥儒家 是更好地执行变法的唯一选择,但 是排斥的办法还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假如你是商鞅变法时期的一位贤士, 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也可列表归纳商鞅变法的的内容:
措施
作用
特点
军 奖励军功,军功爵制;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 事 废除“世卿世禄制” 斗力。同时打击了贵 核心是
族的特权,树立了新 农战和 兴地主阶级的政治、 法制; 经济优势。
迅速发展。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 生机。 军事上,极大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变法后,秦国的综合国力大增, 政治威望日高,还形成了全国皆军、惟军为荣的尚武精神。
作用(消影方面):
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激化阶级矛盾,是导致秦灭 亡的重要原因
2、加重剥削压迫:如:连坐法 3、允许土地买卖不利于抑制土地兼并: 4、重农抑商:压制工商业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
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 重农抑商;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 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 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 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 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 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
州域,而弱丧社稷”
——摘自《汉书•食货志》
(1)三个材料中哪一个对商鞅变法完全持肯定态度?
(2)你认为材料一中哪句话最不符合当时历史事实?为什么
(3)材料二中作者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错在哪里?
3、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 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 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 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 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 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 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 权衡丈尺。
牺牲精神。 ▪ ③改革应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 ④要制订法律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 ⑤改革要讲究策略的灵活性,以减少改革的
阻力。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
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
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春所难,
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
强”
——摘自《谏逐客书》
材14料、二(:1)太材史料公一曰完:全“支商持君商,鞅其变天法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 公(2以)帝“王民术以,殷挟盛持”浮。说变,法非后其,质对矣老。百…姓…来及说得负用担,仍刑比分较子重虔。, 欺(3魏)将认。为…商…鞅余为尝人读“商刻君薄开人塞也耕”战,书其,“与变其法人”行为事“相挟持浮 类说。,”非其质矣”,指责变法。仅从—其—品摘德自方《面史评记价•商,君没列有传认》 材识料到三其:历史“进秦步孝性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
是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不利 于新法推行,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 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使秦的法律严酷苛刻,文化专制严重, 从而激化阶级矛盾,是导致秦灭亡的重要原因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
也。”
——《韩非子》
材料二:“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
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
什伍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
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
便将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4、思想方面
焚烧诗书
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商鞅的“焚烧诗书”的认识?
从当时来看,他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因 为要更好地执行变法的话,就必须排除复古思想 的干扰;要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就必须要排斥儒 家;要排斥儒家,那么“焚烧诗书”是一个非常 有效的方法。
从历史长河来看,“焚烧诗书”损失了大量有价 值的文化典籍。
增加士兵勇气, 提高军队战斗力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2)严肃军纪
提高军队战斗力
3)严格户籍制度, 实行什伍制度
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2、经济方面
1)废除井田
提高生产积极性, 增强国家实力
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
2)奖励耕织
稳定财政收入 增强国家实力
3、重农抑商
提高生产积极性
探究——你认为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 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
重农抑商
其深远影响有: 积极: 1、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
消极: 1、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导致经济结构单一,缺乏活力
3、政治方面
1)建立县制, 国君任免官吏 2)什伍连坐制度
3)轻罪重刑
强化中央集权
加强管理,有效 行使政府权力
强化人民法律意识, 保证变法彻底执行
主观上要求பைடு நூலகம்法图强。
④重要条件: 商鞅来秦
从这个历史事件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练一练:战国时期秦国为什么要变 法?又为什么能变法?
必要性:大变革时代要求.社会发展的必然要 求;地主阶级的要求;秦国摆脱落 后,富国强兵的需要。 ⑴秦孝公等国君的励精图治。
可能性: ⑵商鞅以其突出的思想理论和果敢、坚 定、诚 信的行为赢得了秦孝公的支持,赢 得了秦国的人心,为其变法提供了有利得 条件
•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
•
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
•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
秦 国 的 士 兵
分封制与县制之下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国君 分 封 诸侯 制
诸侯国官吏
国君 县 制
地方县吏
在今天这个法治社会,依然 存在很多不法分子。我国战国时 期商鞅的“什伍连坐制度”能够 加强管理和控制,有效行使政府 权力,使得社会“道不拾 遗”“民不妄取”“山无盗贼”。 那我们今天还能采用这样的做法 吗? 为什么?
•
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
•
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
•
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
•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材料三: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
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
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
(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 目的是什么?
与什伍相结合 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控制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 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汉书. 食货志》
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变法使得秦国富强起来
3、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 变法的历史作用。
赵
魏 韩
商鞅
商鞅其人
商鞅(约前390~前 338),出生于卫国没落贵 族家庭,原姓公孙,名鞅, 也叫卫鞅。后因在变法有功, 被封在商地,尊为商君,故 史称商鞅。商鞅尊崇李悝的 学说,少年时就立志革新政 治。公元前361年,商鞅看到 秦孝公的《求贤令》后,便带着 李悝的《法经》,只身入秦。
级要求重建政治经济制度,各国改革风 起云涌 思想:私学兴起,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商鞅变法
(1)了解商鞅变法具体措施和内容, 认识其特点。
(2)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①春秋战国是大变革时期。
②、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要求通过
变法以增强国力。
③、秦孝公继承父志,立志改革,广纳贤才,
高一年级历史科 选修模块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二 商鞅变法
铜川市同官高级中学 杨友亮
①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②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 大变革的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时代体现在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壮大。 政治:原有宗法秩序瓦解,新兴地主阶
•
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