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试卷:金属的化学性质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的化学性质(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的
B.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C.历史上人类使用最早的金属是铁
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2.下列关于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钠与氧气反应时,产物是由O2的用量决定的
B.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会发生剧烈燃烧
C.金属与非金属发生反应时,被氧化的一定是金属
D.铁丝不论在空气中还是纯氧中都不会燃烧
3.金属钠是一种活泼金属,除了具有金属的一般性质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性。

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钠是银白色金属,熔点低,硬度大
B.钠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被氧化而生成淡黄色的氧化钠
C.加热时,金属钠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D.金属钠着火可以用泡沫灭火器或用干燥的沙土灭火
4.铝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主要原因是()
A.铝的化学性质稳定
B.铝与氧气在常温下不反应
C.铝在任何条件下均不与氧气反应
D.铝与氧气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5.关于金属元素在自然界存在的情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金属元素仅存在矿物中
B.金属元素存在于矿物和动物体内,但植物体内不含
C.少数金属元素以游离态存在,大多数金属元素以化合态存在D.金属元素不仅存在矿物中,动物和植物体内也存在少量金属元素
6.(2011·白银高一检测)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l2O3,故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2O3
B.铁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故钠也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C.活泼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故活泼金属铝也保存在煤油中
D.钠与氧气、水等反应时钠均作还原剂,故金属单质参与反应
时金属均作还原剂
7.若m g Na在足量氯气中燃烧,生成固体的质量为(m+3.55 g),则m g Na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的质量为()
①(m+0.8 g)②(m+1.0 g)③(m+1.2 g)
④(m+1.6 g)⑤(m+1.4 g)
A.①④B.①⑤
C.③④D.①②③④⑤
8.2.3 g纯净金属钠在干燥空气中被氧化后得到3.5 g固体,由此可判断其氧化产物是()
A.只有Na2O B.只有Na2O2
C.Na2O和Na2O2D.无法确定
9.从石器、青铜器到铁器时代,金属的冶炼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

下图表示了三种金属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之所以有先后,主要取决于()
A.金属的导电性强弱
B.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多少
C.金属的化合价高低
D.金属的活动性大小
10.下列化学反应中,符合图中卡通画情境的是()
A .C +CuO=====高温
2Cu +CO 2↑
B .Cu +2AgNO 3===Cu(NO 3)2+2Ag
C .Fe 2O 3+3CO=====高温
2Fe +3CO 2
D .BaCl 2+Na 2SO 4===BaSO 4↓+2NaCl
11.(2011·安徽两地三校高一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钠保存在煤油里的原因之一是它极易与氧气反应
B .铝在空气中很容易燃烧
C .镁表面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
D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 3O 4
12.(2011·福建福州八县高一期末联考)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常温)中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一块钠失去电子多
B .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
C .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最大
D .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
二、非选择题
13.如图所示,在密闭容器中,一边装有一定量的金属钠,一边装有一定量的氧化汞,同时加热容器的两部分,钠和氧化汞都完全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容器内空气的成分仍不变。

则钠和氧化汞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14.(1)可以证明钠的硬度小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以说明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钠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如图所示装置,在平底烧瓶的底部有一块钠,平底烧瓶内是干燥的空气。

过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班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先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

点燃钠,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

待钠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①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
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

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________。

a.甲同学可能使用钠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b.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钠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c.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钠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d.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1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铝的燃烧”,做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铝箔(厚约0.1mm),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将甲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了改进:另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的保护膜,再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结果观察到的现象与甲仍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积极改进实验,终于观察到铝在空气中燃烧,他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同学善于思考,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使他领会了为什么铝在空气中能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他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丙同学的启发,他又提出了铝燃烧的另一实验方案,结果实验成功,你认为该方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本次探究活动,该小组同学一致认为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可以观察到可燃物燃烧的现象。

详解答案
1【答案】 B
【点拨】常温下汞呈液态,A项错误;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B项正确;金属越活泼,冶炼就越困难,发现和使用就
相对较晚,铁是较活泼的金属,不是人类使用最早的金属,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金属是铜,C项错误;在自然界中绝大部分金属元素以化合态存在,极少数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以游离态存在,如金等,D项错误。

2【答案】 C
【点拨】Na与O2的反应产物是由反应条件决定的,常温下生成Na2O,点燃时生成Na2O2,与O2的用量无关,A错误;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熔化,但由于表面形成熔点很高的Al2O3,故不会燃烧,B错;铁丝可在纯氧中燃烧生成Fe3O4,D项错误;金属与非金属单质反应时,金属只能失电子被氧化,C正确。

【误区警示】钠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还是Na2O2与反应条件有关,与氧气的用量无关,学生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注意区分。

3【答案】 C
【点拨】A中钠硬度大是错误的,B中钠放置在空气中被氧化首先是变暗,生成Na2O并不是生成淡黄色的Na2O2,故B错。

D中钠着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因钠燃烧生成Na2O2与CO2反应放出O2,不能灭火,故D错。

4【答案】 D
【点拨】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在常温下即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覆盖在铝的表面,保护内部的铝不被氧气氧化,这也正是性质活泼的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原因,故选D。

5【答案】CD
【点拨】金属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无论是矿物,还是动植物体内,都或多或少地含有金属元素。

这些金属元素除了少数化学性质不活泼的以游离态存在外,大多数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以化合态存在。

6【答案】 D
【点拨】A中铁丝在O2中燃烧生成Fe3O4不是Fe2O3,B中钠与CuSO4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铜:2Na+CuSO4+2H2O===Cu(OH)2↓+Na2SO4+H2↑,C中铝在空气中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不必保存在煤
油中。

7【答案】 D
【点拨】 由题可知,Na 的质量为2.3 g ,物质的量为0.1mol ,与O 2反应可能生成(m +0.8 g)Na 2O ,也可能生成(m +1.6 g)Na 2O 2,也可以既生成Na 2O ,又生成Na 2O 2质量在两者之间。

8【答案】 C
【点拨】 由Na →Na 2O 和由Na →Na 2O 2分别计算之。

2Na ~ Na 2O 2Na ~ Na 2O 2
2×23 62 2×23 78
2.3 g 3.1 g 2.3 g 3.9 g
因3.1 g<3.5 g<3.9 g ,故氧化产物二者皆有。

9【答案】 D
【点拨】 从图表中我们不难总结出:活泼性越弱的金属越早被人类开发利用,因此金属的开发利用的年限与其活动性有关。

10【答案】 B
【点拨】 根据题图反映的信息知,该反应为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B 项符合条件。

11【答案】 A
【点拨】 铝在空气中易与O 2反应生成Al 2O 3,但不易燃烧,B 选项错误;Mg 与O 2反应生成致密MgO 膜,能保护其内层金属,C 选项错误;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 2O 3·n H 2O 而非Fe 3O 4,D 选项错误。

12【答案】 B
【点拨】 钠与O 2反应,Na ――→失e -12Na 2O 与Na ――→失e -12Na 2O 2的
过程中失去的电子数相同。

13【答案】 1:1
【点拨】 由容器内空气的成分不变,可知HgO 受热分解产生
的O 2与Na 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化学方程式2HgO=====△2Hg +O 2↑
和2Na +O 2=====△Na 2O 2可知n (Na):n (HgO)=1:1。

14【答案】 (1)金属钠可以用普通刀片切割
(2)新切开的金属钠很快失去了光泽(被氧化)
15【答案】 (1)钠表面变灰暗,气球膨胀
4Na +O 2===2Na 2O
(2)①2Na +O 2=====△
Na 2O 2 ②a 、b 、c 、d
【点拨】 (1)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a 2O ,使钠表面变灰暗,同时烧瓶内压强降低,气球会膨胀。

(2)a 项,若钠的量不足,则氧气消耗不完,造成进水量少于容器容积的1/5,结果偏低,合理。

b 项,若瓶塞未塞紧,钠熄灭冷却,瓶内气体收缩,外面的空气会进入瓶内,使气体得到补充,造成结果偏低,合理。

c 项,若弹簧夹未夹紧,钠燃烧时,瓶内气体膨胀,使部分气体从导管口选出,造成结果偏高,合理。

d 项,若插入燃烧匙太慢,钠燃烧时,瓶内气体膨胀,在塞紧瓶塞前,瓶内部分气体从瓶口逸出,造成结果偏高,合理。

16【答案】 (1)铝箔熔化,失去了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 构成铝表面氧化膜的Al 2O 3熔点高,包在铝的外面,使液态铝不滴落
(2)除去氧化膜的铝在空气中又很快地生成一层新的Al 2O 3保护膜
(3)将铝粉撒到酒精灯火焰上(增大铝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内部的铝与空气接触,从而防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将铝箔卷曲,尖端夹一根火柴,将火柴引燃后,把火柴和铝箔一起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即可观察到耀眼的白光(提高反应温度)
(5)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或提高反应的温度
【点拨】 本题主要是围绕铝的化学性质活泼,易被氧化,而生成的Al 2O 3又有保护内层铝的作用;铝和Al 2O 3的熔点高低及燃烧的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专家博客
铝质易拉罐的利与弊
近年来,铝质易拉罐产量在中国有逐年增长的势头。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02年我国啤酒以2 386.83万吨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超过美国的2 200万吨。

其中用易拉罐包装的产量超过5%,使用易拉
罐15亿~20亿个,主要供啤酒和碳酸类饮料行业使用。

据业内专家预测,2010年全国易拉罐用铝将达到29万吨。

铝质易拉罐具有诸多优点,如重量轻、密闭性好、不易破碎等,被大量地用作啤酒、碳酸类饮料等饮料的包装材料。

据科研人员对22种饮料的调查发现,易拉罐饮料中铝含量较高,比瓶装饮料高3~6倍,如果贪饮,不加节制,势必造成铝摄入量过多,对身体产生危害。

铝被人体吸收后,在人体的脑、心脏、肝、肾等器官内沉积,且排泄缓慢,有“只进不出”的趋势,对各器官功能特别是脑组织和免疫功能会造成很大伤害。

世界卫生组织于1989年正式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物而加以控制,提出成年人每天允许摄铝量为60毫克。

许多发达国家已限制易拉罐的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