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的新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河南 省勘 察设 计注 册工 程师 管理 委员 会 樊
在T程设计 领域 , 计算机辅助设计 C D( o p t A C m ue r Add D s n)技术 的应用使建筑工 程设计 发生 了彻 ie ei g 底革命 。 自上世纪 8 0年代后期开始推 广 C D应用 , A 已
世纪末才兴起 的一 门崭新的综 合性信息技术 , 它融合 了
数学 图像处理 、 算机 图形学 、 计 多媒 体技 术 、 传感 器技 术、 并行处理技术等信息技术 , 通过一定 的接 口设 备有矛盾 因得不到及时 仍
头盔 、 数据手套等 , 使人在虚拟场景 中具有真实 的沉浸
计 算 机 支 持 的协 同工 作
C o ea v Wok op rt e i r ,简称 C C )是 18 由美 国的 SW 9 4年 I n G i 和 Pu C sma r r f a l ah n在一 个 专题讨 论会 上创 e e
造 的新 术语 , 是指分 布在异地 的某群体 中的人们 , 在计
的设计模式 。基于 C C 的 C D系统既具备协 同设计 SW A 的协作优势 , 又具备 C D系统的图形处理功能 , A 并保证
系统 的兼容性和开放性 。众所周知 , 一个 完整的建筑设 计, 是各个专业密切配合完成的。设计 中可 能出现 的问 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 面 : 1 同一工程项 目中不 同工种 ( ) 间 的相互配合与协作 问题 ; 2) ( 同一工种不 同成员 间的 相互配合与协作 问题 。 解决这些 问题的传统方法是将相 关人员召集在一起 , 当面协调 、 解决问题。 因为问题或矛
溶
解 决 , T程带来一 定的损失和延误 。协 同设计系统可 给l 以较好地解决 以上问题。蓬勃 发展 的 It nt ne e 使得设计 r 人员摆 脱了空间 的限制 , 网上设计环境使得设计团队逻
基本覆 盖了建筑工程设计的各个领 域 ,从 建筑设计 , 到 结构 、 备 、 设 概预算等 , 目前 全行业 C D出图率已达到 A
、
协 同设计 ( o p t S po e C m ue u pr d r t
计系统采用 三维集成设计模型 , 可从模型上直接获得 各 专业的设计信息 , 大大提 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各专业 设 计人员通过 中间模型处理器对模 型进行操作 , 建立和修
改与本专业相关 的各种信息 , 可使设计信息得到及时交
5 河 科 0 . 6 南 技2 6 上 09
维普资讯
{ 8£ B ! l G : ; Y R U I 、 {
智 能 建 筑
灌注桩 因其具有承载力高 、 无挤土 、 无振动 、 能贴近 已建 建筑物 施工 、 适应 性强等优点 , 已在桩 基工程 中得 到广 泛应用 , 但是 大直径灌注桩 的质 量事 故时常 发生 , 严重 影 响了其承载力的发挥。 近几年发展起来 的桩端注浆技 外加剂 : 速凝剂常采用 水玻璃 , 水玻璃 加量一般为 水泥用 量的 2 4 采用双液进行 静压注浆时 , %一 %。 水玻璃 用量可为水 泥用量 的 1%- 0 %。 0 10 早强剂为氯化钙 和三 乙醇胺 , 用量一般为水 泥用量 的 2 4 %- %。 2 . 施工工艺参数 。 旋喷注浆压力 : 采用单 管高压旋 喷法时 : 浆液或清 水喷射压力 :0 3 MP ;采用二重管高压旋喷法 时 : 2~ 0 a 空 气压 力为 07 P , .M a 浆液 压力 为 2  ̄ 0 a采 用 三重管 0 3MP ; 高 压 旋 喷法 时 :水 压 力 为 :0 3MP ,空气 压力 为 2 -0 a 07 a浆液压力为 2 5 a 在既有建筑物地基加 固注 . MP , — MP 。 浆时常采用单管 高压旋喷 , 其压力常用 2  ̄ 5 a 在对 0 2 MP ; 桩基缺 陷进行 加固补强注浆 时采用单管 高压旋 喷或三 重管高压旋喷 , 注浆压力常用 2 ~ 0 a 5 3MP 。 喷射提升 速度 :0 2 c m n ; 1~ 0 m・ i~ 在既有建筑物地基 加 固注浆时采用 2 c m n ; 0 m・ i~ 在对桩 基缺陷进行加 固补 强注浆时采用 1 ̄ 5 m・ n 。 0 1c mi ~ 喷射旋转速度 :0 4 rm n 。 2 ~ 0 ・ i~ 静压注浆压力 : 在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注浆 时采用 03 20 P ; .— .M a 对桩基缺陷进行加固补强注浆时采用 03 -一 了极大方便 。 利用虚拟建筑的真实性 , 建筑师以最直观的 方式 向用户呈现其设计意图,而用户通过在虚拟建筑模
作流程 。
一
辑 上处于 同一个 工作环境中 , 不管是企业领导 、 目负 项 责人 、 还是专业负责人 、 普通的设计人员 , 都能以最高效
的手段获得其他 成员的最新信息 和向其他人提供 自己 的信息。
在建筑工程 的设计阶段 , 一般是各专业采用各 自相
应的 C D系统分别进行设计 。 A 为完成一项设计任务 , 需 要重复输入大量 的数据 ,而且很难保证数据 的一致性 。 虽然 目前也有部 分集成化软件能在不 同专业问实 现部 分数据的交流和传递 , 但设计过程 中可能出现的各专业 问协调问题仍然无法解决。 而且 目前一般是采用直接绘 制二维图的方式来设计工程项 目, 这种方式在对建筑物 某一处进行修改时 , 需要进行一系列相关修改。协同设
9 %以上 , 5 不仅彻底把设计人员从传统的设计计算和绘 图 中解放 出来 ,可以把更多 的时 间和精力放 在方案优 化、 改进和复核上 , 而且提高设计效率十几到几十倍 , 大 大缩短 了设 计周期 , 提高 了设计质量 , 经济效 益十分显 著 。据 2 0 0 3年统 计 ,全行业 完成施 工 图设计投 资额 18 3 元 , 86 亿 实现勘察设计总收入 9 亿元。 3 1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发展 日新月异 , 许多正在 发展 中 的新技 术将 对建筑设计有重要影 响 。尤其 下述 几项技 术, 在不久 的将来可能会改变设计人员 的工作方式和 _ _ [
盾 总 是 在 不 断地 出现 , 个设 计 期 间也 就 需 要 不 断 地 交 整
造、 有限元分析 、 信息管理系统 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 用统
一
的执行控 制程序规范各种信息的传递 , 保证系统内信
二 、 拟 现 实 技 术 虚
息流的畅通 , 并协调各 C D子系统有效地运行 。 A 虚拟 现 实 ( iu l R a t, Vr a t ely 简称 V 技 术 是 2 i R) 0
流和传递 , 更好地解 决协 同设计 中不同专业问的相互协
作 问题 。
协作设计 系统 的另一 个技术关键 是数据转换 和共 享 。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 一是异地设计采用不同 应用软件时 , 生成文件之 间的数 据转换与共 享 ; 是不 二 同工种之 间的数据传递和共享 , 即把不 同专业 、 不同功 能的 C D系统 , A 如建筑 、 结构 、 给排水 、 暖通设计以及制
算机的帮助下 , 得到一个虚拟 的共享环境 , 交互磋 商 , 快 速高效地完成一个共 同任务 。 自它问世以来 , 直受 到 一 人们的关注 , 至今 已成为发展最快 的研究方 向。 在工程设计 领域 ,S W 技术 的发展为传统 的 C D CC A 技术赋予了新的设计理念 与技术 内容 , 正在改变着现有
河南 省勘 察设 计注 册工 程师 管理 委员 会 樊
在T程设计 领域 , 计算机辅助设计 C D( o p t A C m ue r Add D s n)技术 的应用使建筑工 程设计 发生 了彻 ie ei g 底革命 。 自上世纪 8 0年代后期开始推 广 C D应用 , A 已
世纪末才兴起 的一 门崭新的综 合性信息技术 , 它融合 了
数学 图像处理 、 算机 图形学 、 计 多媒 体技 术 、 传感 器技 术、 并行处理技术等信息技术 , 通过一定 的接 口设 备有矛盾 因得不到及时 仍
头盔 、 数据手套等 , 使人在虚拟场景 中具有真实 的沉浸
计 算 机 支 持 的协 同工 作
C o ea v Wok op rt e i r ,简称 C C )是 18 由美 国的 SW 9 4年 I n G i 和 Pu C sma r r f a l ah n在一 个 专题讨 论会 上创 e e
造 的新 术语 , 是指分 布在异地 的某群体 中的人们 , 在计
的设计模式 。基于 C C 的 C D系统既具备协 同设计 SW A 的协作优势 , 又具备 C D系统的图形处理功能 , A 并保证
系统 的兼容性和开放性 。众所周知 , 一个 完整的建筑设 计, 是各个专业密切配合完成的。设计 中可 能出现 的问 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 面 : 1 同一工程项 目中不 同工种 ( ) 间 的相互配合与协作 问题 ; 2) ( 同一工种不 同成员 间的 相互配合与协作 问题 。 解决这些 问题的传统方法是将相 关人员召集在一起 , 当面协调 、 解决问题。 因为问题或矛
溶
解 决 , T程带来一 定的损失和延误 。协 同设计系统可 给l 以较好地解决 以上问题。蓬勃 发展 的 It nt ne e 使得设计 r 人员摆 脱了空间 的限制 , 网上设计环境使得设计团队逻
基本覆 盖了建筑工程设计的各个领 域 ,从 建筑设计 , 到 结构 、 备 、 设 概预算等 , 目前 全行业 C D出图率已达到 A
、
协 同设计 ( o p t S po e C m ue u pr d r t
计系统采用 三维集成设计模型 , 可从模型上直接获得 各 专业的设计信息 , 大大提 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各专业 设 计人员通过 中间模型处理器对模 型进行操作 , 建立和修
改与本专业相关 的各种信息 , 可使设计信息得到及时交
5 河 科 0 . 6 南 技2 6 上 09
维普资讯
{ 8£ B ! l G : ; Y R U I 、 {
智 能 建 筑
灌注桩 因其具有承载力高 、 无挤土 、 无振动 、 能贴近 已建 建筑物 施工 、 适应 性强等优点 , 已在桩 基工程 中得 到广 泛应用 , 但是 大直径灌注桩 的质 量事 故时常 发生 , 严重 影 响了其承载力的发挥。 近几年发展起来 的桩端注浆技 外加剂 : 速凝剂常采用 水玻璃 , 水玻璃 加量一般为 水泥用 量的 2 4 采用双液进行 静压注浆时 , %一 %。 水玻璃 用量可为水 泥用量 的 1%- 0 %。 0 10 早强剂为氯化钙 和三 乙醇胺 , 用量一般为水 泥用量 的 2 4 %- %。 2 . 施工工艺参数 。 旋喷注浆压力 : 采用单 管高压旋 喷法时 : 浆液或清 水喷射压力 :0 3 MP ;采用二重管高压旋喷法 时 : 2~ 0 a 空 气压 力为 07 P , .M a 浆液 压力 为 2  ̄ 0 a采 用 三重管 0 3MP ; 高 压 旋 喷法 时 :水 压 力 为 :0 3MP ,空气 压力 为 2 -0 a 07 a浆液压力为 2 5 a 在既有建筑物地基加 固注 . MP , — MP 。 浆时常采用单管 高压旋喷 , 其压力常用 2  ̄ 5 a 在对 0 2 MP ; 桩基缺 陷进行 加固补强注浆 时采用单管 高压旋 喷或三 重管高压旋喷 , 注浆压力常用 2 ~ 0 a 5 3MP 。 喷射提升 速度 :0 2 c m n ; 1~ 0 m・ i~ 在既有建筑物地基 加 固注浆时采用 2 c m n ; 0 m・ i~ 在对桩 基缺陷进行加 固补 强注浆时采用 1 ̄ 5 m・ n 。 0 1c mi ~ 喷射旋转速度 :0 4 rm n 。 2 ~ 0 ・ i~ 静压注浆压力 : 在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注浆 时采用 03 20 P ; .— .M a 对桩基缺陷进行加固补强注浆时采用 03 -一 了极大方便 。 利用虚拟建筑的真实性 , 建筑师以最直观的 方式 向用户呈现其设计意图,而用户通过在虚拟建筑模
作流程 。
一
辑 上处于 同一个 工作环境中 , 不管是企业领导 、 目负 项 责人 、 还是专业负责人 、 普通的设计人员 , 都能以最高效
的手段获得其他 成员的最新信息 和向其他人提供 自己 的信息。
在建筑工程 的设计阶段 , 一般是各专业采用各 自相
应的 C D系统分别进行设计 。 A 为完成一项设计任务 , 需 要重复输入大量 的数据 ,而且很难保证数据 的一致性 。 虽然 目前也有部 分集成化软件能在不 同专业问实 现部 分数据的交流和传递 , 但设计过程 中可能出现的各专业 问协调问题仍然无法解决。 而且 目前一般是采用直接绘 制二维图的方式来设计工程项 目, 这种方式在对建筑物 某一处进行修改时 , 需要进行一系列相关修改。协同设
9 %以上 , 5 不仅彻底把设计人员从传统的设计计算和绘 图 中解放 出来 ,可以把更多 的时 间和精力放 在方案优 化、 改进和复核上 , 而且提高设计效率十几到几十倍 , 大 大缩短 了设 计周期 , 提高 了设计质量 , 经济效 益十分显 著 。据 2 0 0 3年统 计 ,全行业 完成施 工 图设计投 资额 18 3 元 , 86 亿 实现勘察设计总收入 9 亿元。 3 1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发展 日新月异 , 许多正在 发展 中 的新技 术将 对建筑设计有重要影 响 。尤其 下述 几项技 术, 在不久 的将来可能会改变设计人员 的工作方式和 _ _ [
盾 总 是 在 不 断地 出现 , 个设 计 期 间也 就 需 要 不 断 地 交 整
造、 有限元分析 、 信息管理系统 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 用统
一
的执行控 制程序规范各种信息的传递 , 保证系统内信
二 、 拟 现 实 技 术 虚
息流的畅通 , 并协调各 C D子系统有效地运行 。 A 虚拟 现 实 ( iu l R a t, Vr a t ely 简称 V 技 术 是 2 i R) 0
流和传递 , 更好地解 决协 同设计 中不同专业问的相互协
作 问题 。
协作设计 系统 的另一 个技术关键 是数据转换 和共 享 。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 一是异地设计采用不同 应用软件时 , 生成文件之 间的数 据转换与共 享 ; 是不 二 同工种之 间的数据传递和共享 , 即把不 同专业 、 不同功 能的 C D系统 , A 如建筑 、 结构 、 给排水 、 暖通设计以及制
算机的帮助下 , 得到一个虚拟 的共享环境 , 交互磋 商 , 快 速高效地完成一个共 同任务 。 自它问世以来 , 直受 到 一 人们的关注 , 至今 已成为发展最快 的研究方 向。 在工程设计 领域 ,S W 技术 的发展为传统 的 C D CC A 技术赋予了新的设计理念 与技术 内容 , 正在改变着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