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之化学溶解度(备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之化学溶解度(备战中考题型整理,
突破提升)附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解度
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 a的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图形,A、B、C正确; 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则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时只能溶解25ga物质,则75ga的饱和溶液,D错误。
考点:溶解度曲线。
2.KCl和KN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20304050
KCl34.037.040.042.6
溶解度S/g
KNO331.645.863.985.5
A.甲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
B.温度t1℃应在20~30℃之间
C.40℃时,10gKC1加入20g水中,可得到33.3%的溶液
D.50℃时,30gKNO3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30℃,有晶体析出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20~30℃,氯化钾的溶解度从34g增大到37g,硝酸钾的溶解度从31.6g增大到45.8g,所以温度t1℃应在20~30℃之间,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0g,所以10gKCl加入20g水中,有固体剩余,形成的是
该温度下的氯化钾饱和溶液,故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40.0g
100%28.6% 100g+40.0g
⨯≈,故
C错误,符合题意。
D、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5.8g,所以50℃时,30g KNO3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30℃,有晶体析出,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固体溶解度曲线是解题关键。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甲大
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或乙溶液变为饱和
D.1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没有温度限制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故A错;
B、由图示可知甲的溶解度曲线较陡,所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甲小,故B错;
C、降温后甲和乙的溶解度都变小,所以由不饱和变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
D、不知道溶液的质量,没法比较含溶质质量的大小.故D错.
故选C.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4.控制变量法是初中学习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实验中没有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是()A.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B.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C.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D.探究燃烧条件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需要多次实验,改变拉力及其力臂,是采用多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的方式进行的,符合题意。
B.溶解速率可能与溶剂、溶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所以探究影响固体溶解速率因素的实验应使用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
C.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
D.燃料的燃烧与温度、可燃物种类及氧气浓度都有关系,探究燃烧的条件,需要保持其中两个物理量一定,改变一个物理量,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
故选:A。
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乙的溶解度小于甲的溶解度
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
C.t2℃时,100g乙的饱和溶液中含乙50g
D.相同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由t2℃降至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乙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受一个外界因素的影响——温度,因此没有说明温度,溶解度也就没有意义,错误;
B项,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正确;
C项,由于在t2℃时,乙的溶解度是50 g,即在100 g水中最多溶解50 g乙,错误;
D项,由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因此相同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由t2℃降至
t1℃,甲析出的晶体多,错误。
故选B。
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至t1℃,析出甲多
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甲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当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可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析出的晶体质量不仅与溶质的溶解受温度影响有关,还与被降温饱和溶液的质量有关,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无法判断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的相同,则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无法判断其中溶质的质量关系,选项错误;
C、将甲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一定有晶体析出,但选项中没指明溶液是否饱和,进而无法判断是否析出晶体,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乙的溶解的受温度影响不大,则提纯乙可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选项正确,故选D。
7.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 .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仍然是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
A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正确;
B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面增大,正确;
C 、没有确定溶液的状态,无法判定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错误;
D 、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仍然是饱和溶液,正确。
故选C 。
8.关于如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说法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 .50℃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C .要使乙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冷却乙的热浓溶液
D .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升温会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得更不饱和,选项错误;
B 、在50℃时,甲的溶解度是40g ,则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010040g
g g
×100%≈28.6%,选项错误;
C 、由于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若想使乙从它的浓溶液中析出,不能采取降温的方法,可以采用升温的方法,选项错误;
D 、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选项正确,故选D 。
【点睛】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两种固体的溶解度相同。
9.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60℃时,a、b的溶解度相等,此时由a、b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B.80℃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60℃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在37℃时,将30g的a物质投入50g水中,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D.将80℃的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60℃得到的晶体质量相等【答案】C
【解析】
【详解】
A、60℃时,a、b的溶解度相等,此时由a、b所配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若不是饱和溶液不能确定,故不符合题意;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80℃时饱和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60℃时饱和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是饱和溶液无法判断,故不符合题意;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37℃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将30g的a物质投入50g水中,只能溶解15g,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符合题意;
D、由于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不同,将80℃的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60℃得到的晶体质量不相等,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查出某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进行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可以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根据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判断降温是否有结晶析出以及溶液结晶析出的方法等;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可以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判断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10.如图所示,分别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KNO3,充分溶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t1t2
KNO3的溶解度(g/100g水)6090
A.甲、乙混合后为t1℃的不饱和溶液
B.甲、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乙升温至t2℃,溶液质量增加
D.丙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
【答案】B
【解析】
【分析】
溶解度指的是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详解】
A、t1℃硝酸甲的溶解度为60g,即100g溶剂里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60g,甲、乙混合后溶剂质量为200g,溶质质量为130g,最多只能溶解120g,属于饱和溶液,故选项不正确;
B、根据表中不同温度下的硝酸钾的溶解度可知,甲是t1℃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解的溶质质量为60g,丙是t2℃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为60g,相等,故选项正确;
C、由题意可知乙恰好为t1℃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质量不变,故选项不正确;
D、t1℃硝酸甲的溶解度为60g,丙降温至t1℃,恰好达到饱和,没有晶体析出,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即可判断出该温度下一定量的溶液是否饱和;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转化时的方法等。
1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象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t 2℃时,a 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c 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 .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 1℃升高到t 2℃时,所得物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a >b
C .t 1℃时,100g a 、c 两物质的溶液中,含a 、c 的质量相等
D .t 2℃时,等质量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0℃时,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c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详解】
A 、在t 2℃时,a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c 物质的溶解度,所以a 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c 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A 不正确;
B 、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 1℃升高到t 2℃时,溶解度不变,溶质不变,溶剂不变,所以所得物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a <b ,故B 不正确;
C 、t 1℃时,100g a 、c 两物质的溶液中,溶液状态不能确定,所以含a 、c 的质量不能确定,故C 不正确;
D 、t 2℃时,a 物质的溶解度最大,c 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等质量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c 溶液中的溶剂质量最大,所以温度降低到0℃时,溶剂质量不变,还是t 2℃时的溶剂质量,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c ,故D 正确。
故选D 。
【点睛】
=
100%+100g
溶解度
饱和溶液质量分数溶解度
12.t ℃时,向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仍为饱和溶液 B .溶质的质量变小 C .溶质的溶解度不变 D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液能继续溶解硝酸钠,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质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不受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多少的影响,由于温度不变,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掌握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特征与转化、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的概念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根据如图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乙的饱和溶液过滤,能得到不饱和溶液
B.t1℃时,甲溶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C.t2℃185g甲溶液降温至t1℃时,能析出49g晶体
D.将26%的甲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D
【解析】
A、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剂或者是改变温度。
将乙的饱和溶液过滤,不能得到不饱和溶液,说法错误;
B、由图可知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t1℃时,甲溶液、乙溶液是否饱和不清楚,溶质质量是否相等无法判断,说法错误;
C、t2℃185g甲溶液是否饱和不清楚,故将t2℃185g甲溶液降温至t1℃时,能析出49g晶
体,说法错误;D、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6g,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36 36100
g
g g
×100%=26.5%,所以将26%的甲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正确;故选:D。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4.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2℃时,甲、乙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1℃时,将50g水加入15g甲物质中,可得到65g溶液
D.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没有的指定温度,无法比较溶解度,A错误;t2℃时,甲、乙的两种溶液的溶解度相等,则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错误;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将50g水加入15g甲物质中,只能溶解10g,可得到60g溶液,;C错误。
考点:溶解度曲线。
15.如图为晶体M(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a、b两点分别表示M物质的溶液。
下列有关说法或a、b间的转化方法错误的是()
A.t2℃时,a是饱和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
B.将两份溶液温度降到t1℃时,a、b中都有晶体析出
C.从a→b:先将a降温到t1℃,过滤后将滤液升温到t2℃
D.从b→a:在b中加入M至刚好饱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溶解度曲线图中点所对应的溶液:曲线下方的点所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曲线上的点对应的溶液恰好是饱和溶液。
曲线下方的点会随温度升降而左右平行移动,温度升高向右平移,温度降低向左平移,直到移动到曲线上形成饱和溶液。
曲线上的点随温度变化的移动会受曲线的影响,当曲线随温度升高而上升时,曲线上的点在温度升高时向右平移,温度降低时沿曲线下移;当曲线随温度升高而下行时,曲线上的点在温度升高时沿曲线下移,温度降低时向左平移。
A、t2℃时,a是曲线上的点,是饱和溶液;b点在曲线下方,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说法正确;B、两份溶液温度降到t1℃时,a点沿曲线下移,表现为析出晶体;b点平行向左移,t1℃时恰好移至曲线上,即刚好饱和没有晶体析出,该项判断错误;C、从a→b即温度不变把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结晶后再升温实现.先将a降温到t1℃,析出晶体后成为t1℃时的饱和溶液,过滤,滤出晶体后升温,点会平行向右移动,温度至t2℃到达b点,因此从a→b的转化方法正确;D、从b→a即温度不变把不饱和溶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增加溶质M至饱和即可,转化方法正确,故选B。
考点: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16.下表是KCl与KNO3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20℃时,KC1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
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
C.40℃时,5gKCl中加10g水可得33.3%溶液
D.50℃时,10g KN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30℃,有KNO3固体析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知20℃时,KNO3溶解度小于KC1的溶解度,A正确;由表格数据可知温度在20~3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有相同的部分,即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B正确;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即该温度下40g氯化钾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那么10g水中最多溶解4g氯化钾,形成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4g/14g ×100%=28.6%,C错误;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即该温度下45.8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那么2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9.16g,即50℃时,10g KN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30℃,有KNO3固体析出,D正确。
故选C。
考点:溶解度
17.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甲、乙两物质的质量相等
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都会析出晶体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B
【解析】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正确;
B、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甲、乙两物质的质量相等,错误;
C、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都会析出晶体,正确;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故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交点表示的意义,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等知识,考查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8.NaOH、Na2CO3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结合图表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aOH Na2CO3
20℃40℃20℃40℃
水109g129g21.8g49g
酒精17.3g40g不溶不溶
A.图表示Na2CO3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曲线
B.将CO2通入所得NaOH的酒精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C.40℃时,将50gNaOH投入到100g酒精中,形成饱和溶液
D.20℃升到40℃时,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化大于N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根据NaOH、Na2CO3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数据可知,图表示NaOH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曲线,此选项错误;
B. 将CO2通入所得NaOH的酒精溶溶液中,2NaOH +CO2=Na2CO3 +H2O,由于碳酸钠在酒精中不能溶解,所以会有白色晶体析出,此选项错误;
C. 40℃时,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则将50gNaOH投入到100g酒精中,能形成饱和溶液,此选项正确;
D. 20℃升到40℃时,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化是129g-109g=20g,20℃升到40℃时,N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化是49g-21.8g=27.2g,所以Na2CO3的溶解度变化较大,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9.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B.某液体静置后不分层,该液体一定是溶液
C.增加溶剂的量可使溶解度增大
D.某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溶液的浓稀与是否饱和没有关系,故A错误;
B、静置后不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故B错误;
C、对于某固体物质来说其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与溶剂的量无关,故C错误;
D、饱和溶液在恒温的条件下,蒸发溶剂,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正确;故选:D。
20.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项,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正确;
B项,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溶剂的质量增加,错误;
C项,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的质量增加,错误;
D项,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发生改变,错误。
故选A。
2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B.等质量的A,B溶液降温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A>B
C.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B>C
D.t2℃时,将50gA放入50g水中,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2【答案】C
【解析】
【详解】
A、C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故选项错误;
B、等质量的A,B溶液降温后,因没有确定是否为饱和,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不能确定,故选项错误;
C、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A>B>C,故此温度下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B>C ,故选项正确;
D、t2℃时,A的溶解度为50克,将50gA放入50g水中,只能溶解25克,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5g:75g=1:3,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2.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食盐水里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则()
①硝酸钾晶体不溶,②硝酸钾晶体溶解,③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不变,④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减小,⑤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增大.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②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可以知道,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的稳定下对一种溶质来说的,若该加入其他的溶质仍能够继续溶解,即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后,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由于硝酸钾的溶解,而使溶液的质量增加,所以食盐的质量分数要减小,②④是正确的,故选C。
【点睛】
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可知: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中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对这种溶质是饱和的,但是其他的溶质仍可以继续溶解直至饱和。
23.(2012年山东烟台,4题,1分)溶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融雪剂的作用原理是利用某些物质水溶液的凝固点低于0℃
【答案】D
【解析】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水属于均一稳定但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A错;
B、溶液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剂不一定是水,例如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故B错;
C、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再溶解某一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所以饱和溶液是对于某一溶质来说的,故C错;
D、水中加入融雪剂后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所以凝固点要比水的凝固点低,即凝固点低于0℃,故D正确。
24.常温下,将盛有KNO3饱和溶液的试管插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B.试管内溶液总质量不变
C.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
D.试管内水的质量不变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