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里》教学实录(精选14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菜园里》教学实录(精选14篇)
《菜园里》篇1
《菜园里》教学实录三
酒泉市共和街小学杨丽玲
教学内容背景材料
义务制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二)第3课
教学目标:
认识常用蔬菜,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实践,以识字、朗读为基础,获取更多的知识。

场景一
实物展现—给孩子们愉快教育
“铃、铃、铃”,上课了,我提着预备好的各种蔬菜微笑着走进教室,对学生说:“今天,老师请朋友们认识一些朋友。

”小调皮党光枭站起来着急地说:“老师,是什么呀?”还不等我回答,快嘴小麻雀刘静抢着说:“我知道,是蔬菜。

”“对,是蔬菜。

”我逐个从袋子里拿出蔬菜:“黄瓜”、“西红柿”、“箩卜”、“白菜”、“葫芦”、“辣椒”、“洋葱”、“豆角”、“茄子”、“蒜台”、“葱”。

54双眼睛紧紧地盯着我手里的袋子,红着脸、梗着脖子喊着菜的名字。

“你知道这些蔬菜的名字怎么写吗?你想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吗?”“想!”学生的声音震耳欲聋。

看来学生的热情以被我充分调动起来了,小身子一个个坐得笔直,小脸儿一个个通红,每个孩子眼睛时而闪现着神采。

识字速度快的让我惊奇。

在测试了学生的生字技能后,我拿起一根豆角,“谁来说说这根豆角是什么样儿的?”“又细又长、绿绿的。

”“你知道儿歌中怎么写它吗?”“豆角青青细又长。

”我拿起一根黄瓜,“谁来摸一摸这根黄瓜,说一说你摸它的感觉。

”“它的身上不平,扎扎的,”“儿歌中怎么写它?”“黄瓜穿件绿衣裳。

”我又拿起一个茄子,“儿歌中怎么写茄子?”“茄子高高打灯笼。

”“请你们看看它的颜色,再想一想它长
在什么地方?”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一个个争着抢着讲他们所知道的知识,课堂气氛极好。

待我拿起萝卜,再请他们读出儿歌中“萝卜地下捉迷藏。

”这句时,我问:“萝卜会捉迷藏吗?”“不会!”“那萝卜地下捉迷藏”是什么意思?”这一下,小机灵鬼们一个个傻眼了,我拿起红、绿两支粉笔很快在黑板上画了几个带缨子的萝卜,“这些萝卜在地下谁也看不着谁,象不象你们捉迷藏呀?”“象!”孩子们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继而我又拿起黄色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南瓜,你家吃过它吗?是怎么吃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告诉我他们的吃法,“嫩的好吃还是老的好吃?”“老的。

”“为什么呢?”“因为老的缅。

”“那你怎么区分南瓜的老与嫩呢?”“老师,我知道,我去过乡下爷爷家的菜园,知道绿的是嫩南瓜,黄的是老南瓜。

”识字大王于翔在我没请她的情况下着急地站起来发表她的观点。

“所以儿歌中说南瓜越老皮越黄。

”我象她投去了赞赏的目光,她开心地笑了。

不知不觉中,孩子们背会了儿歌,后半节课在朗朗的读书声和游戏中度过。

下课了,我提起萝卜、西红柿、黄瓜向食堂走去……
场景二
品尝蔬菜—让学生自我发现
“铃、铃、铃”,上课了,我端着两大盘切成碎快的蔬菜出现在教室门口时,孩子们欢叫起来,“让我们吃了它,不过吃的时候,要告诉大家这些菜的味道。

”“老师,让我先吃一口吧!”孩子们一个个猴急地叫嚷着。

“谁表现好就让谁先尝。

”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刹时安静下来了,小调皮们一个个坐得笔直,两眼盯着菜盘子。

我暗暗窃笑,平时在家里,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谁会看上这些蔬菜呀!”我先请两名同学品尝了萝卜,孩子们急切地盯着他俩,“萝卜脆脆的,带点甜味。

”“还带点辣味。

”“你们想吃吗?” 想!”看着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吃着他们平时不屑一顾的萝卜,我的心醉了。

“老师,我们还想吃黄瓜和西红柿。

”孩子们急切地盯着盘子里的黄瓜和西红柿,仿佛那是一盘美味佳肴。

“西红柿甜甜的,还带点甜味。

”“黄瓜脆脆的,真好吃!”“黄瓜还带点涩味”……孩子们一边议论着,一边
细细品尝着,我望着他们,他们是那么可爱,仿佛是第一次见到他们。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菜园里》教学实录篇2
教材分析:
《菜园里》是人教版新教材第一册识字(二)的第三课。

本课是看图归类识字课。

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菜园的情景图及图下九个词语,通过图画认识一些蔬菜及名称;第二部分是根据情景图配备有关蔬菜的儿歌,通过儿歌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第三部分是14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和4个会写的字。

要求认识的14个生字分别在课题、蔬菜名称词语中以及儿歌中呈现,把识字与看图学词学句有机结合起来,既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这一特点,又分散了本课繁重的识字量,为学生创设不同的识字环境,避免识字枯燥。

设计理念: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语文新课标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本课的设计正是在“教育即生活”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从本课集中归类识字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实物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直接将情景生活化,并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学习知识,激发他们的情感。

力求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习得者”,让识字教学回归生活,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14 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

认识新偏旁“风字框”和新笔画“卧钩”。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特点。

4、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乐趣,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读准“菜”、“卜”、“风”、“藏”、“茄”、“嘴”的音,写好“心”、“风”两个字。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平时你们最爱吃什么蔬菜?
(学生自由发言,向大家介绍自己带来的蔬菜。


2、你们知道这些蔬菜都种在什么地方吗?
板书课题:菜园里(学生齐读课题)
3、认识“菜”和“园”两个生字。

说说你在哪见过这两个字,你是怎么记住的?
(学生交流识字经验:用加一加、换偏旁或形声字的特点帮助记忆。


二、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1、借助图画认读词语。

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到菜园里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菜园风光图)
瞧,这就是美丽的菜园,远远望去,到处一片丰收的景象。

你在菜园里看到了哪些蔬菜?(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出蔬菜的名称。

)点击课件:在蔬菜旁边相机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谁能借助图画读出这些词语?
学生看着图认读词语。

(提醒“南瓜”的“南”是鼻音;“萝卜”的“卜”读轻声。


2、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离开图画你能读出来吗?怎么办?请同学们轻轻翻开书本,借助拼音读一读图画下面的词语表。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茄子、辣椒、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红柿
3、去拼音认读词语。

(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


4、离开词语认读生字。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豆、角、萝、卜、心”这些字的?
同桌讨论学习:和同桌说说你早已认识了哪个字,怎么认识的?想想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
三、初读儿歌,认识生字。

1、这些蔬菜不光名字叫得好听,还各有各的特点呢!不信,你听!
(点击课件:童声配乐范读儿歌)
2、多有趣呀!你也想读吗?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自由读一读,找出藏在儿歌里的生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儿歌读通顺。

3、检查认字情况,交流识字方法。

(同桌互相交流,全班交流。


4、运用游戏,巩固生字:
摘茄子游戏:全课的生字宝宝都藏到茄子里面去了。

如果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它会送给你们一个大茄子的!我们开始行动吧!(课件演示:菜园里的每个茄子上都有一个生字,生读对一个就摘下一个茄子,放到篮子里,生字认完,菜园里的茄子就摘光了。


5、认记偏旁,了解规律。

这些生字中哪些偏旁我们没学过?学生找出“草字头、走字底、风字旁”大家识记。

本课中草字头的字出现较多,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了解草字头字的构字规律:跟植物有关的字多数都有草字头。


四、细读儿歌,了解蔬菜特点。

1、生字读得这么好,儿歌我们也一定能读得很好!请小朋友再细细地读一读儿歌,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3、全班交流汇报,了解蔬菜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意出示句子,可打乱句子顺序进行交流。


① 豆角青青细又长,黄瓜身穿绿衣裳。

(结合实物理解)
② 茄子高高打灯笼,萝卜地捉迷藏。

(课件出示:茄子高高地挂在枝头与高挂灯笼的图片,进行对比联想;让学生说说怎么玩“捉迷藏”这个游戏,再看看课件,告诉学生我们吃的萝卜是植物的根,是埋在地底下的,走到萝卜地里,只能看到绿色的叶子,看不到萝卜,好像在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呢!)
③辣椒长个尖尖嘴,南瓜越老皮越黄。

(辣椒可结合图片和实物理解;看课件演示南瓜由小到大、皮色越来越黄的过程)
④红绿黄紫真好看,菜园一片好风光。

(出示菜园全景,使学生感受到菜园里蔬菜五颜六色、新鲜可人,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4、指导朗读儿歌。

①指名读儿歌,评读。

②分组竞赛读儿歌。

③师生问答读。

④全班边做动作表演边读,读出对菜园的喜爱之情。

五、趣味作业,巩固识字。

课后小朋友们可以随父母去菜市场认识更多的蔬菜,将认识的新的蔬菜用彩色笔画下来,再写上名称。

如果能像儿歌那样给蔬菜编写一两句,写写它的特点就更好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识字。

1、做“贴标签”游戏。

昨天我们认识的蔬菜都已经被农民伯伯运到了超市里,摆到了货架上,请小朋友来帮助售货员阿姨给蔬菜贴上标签吧!(学生上台把词语卡片贴在相应的图片下面)
2、抽读词语卡片。

3、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二、体验交流,展示成果,拓展识字。

1、在四人小组中说说课后随父母去菜市场认识蔬菜的体验,把自
己的画展示给大家,并教会组员认读蔬菜的名字。

2、联系生活,创编儿歌。

请你在四人小组内介绍你画的蔬菜有什么特点,根据它们的特点试着给蔬菜编儿歌。

三、指导写字,写得正确美观。

1、学写“卜”字。

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从上到下竖要直,一竖写在竖中线。

小圆点,像芝麻,一点点到横中线。

2、学写“又”字。

教师边范写边讲解:先写横撇,横要写得平,横和捺的收笔处一条线上
3、学写“心”字。

①让学生整体观察一下,引导学生发现三个点不同的方向、位置及高低。

②卧钩是新笔画,起笔轻,运笔渐重,到钩之前要顿一顿再钩。

③教师边范写边讲解:第一笔往左点,第二笔的卧钩是最关键的一笔,从横中线起笔,慢慢地往下躺,收笔是个小钩子,也在横中线上。

第三笔点,第四笔也是点,这两点起笔收笔要对齐。

4、学写“风”字。

①先整体观察一下,整个字如同被风略略吹开裙摆的裙子。

②学习新偏旁“几”(风字框)。

在田字格中范写,边写边说:先写撇,再写横斜钩,横的宽度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

学生书空。

③师边范写边讲解:先写风字框,再写中间的撇,最后写点,中间的撇和点根像两片柳叶交叉一样。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注意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

6、展示学生写字作业,点评。

四、完成课后习题。

1、比赛认读课后“我会读”的词语。

2、完成课后“画画连连”一题。

五、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菜园里》教学实录篇3
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4个生字,认识2个笔画"了、乙"和2个偏旁"走、几"。

2.正确、流利朗读儿歌。

3.认识-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4.通过劳动实践,买菜、种种菜,激发进一步了解蔬菜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请家长带孩子到菜市场了解一些蔬菜,买一种蔬菜带到学校来。

2.老师准备九种蔬菜和有关蔬菜名称的字词卡片,每位孩子也准备一套词卡。

3.制作课件:有关萝卜生长在土里的情况和南瓜生长过程的颜色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难点。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平时最喜欢吃哪些蔬菜?
2.你知道这些菜种在哪里?
3.出示课题:菜园里。

二、认识蔬菜和名称
1.出示挂图,学生自由说说这幅图
2.小组学习词语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认识每一种蔬菜后,从自己的词卡中找出相关的蔬菜名称读一读,注意把音读准。

3.老师将九种蔬菜名称的词卡贴在黑板上,会读的同学当小老师,取一个词带大家读一读。

4.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读音。

5.巩固词语:做找朋友的游戏,
三、认字
四、识记字形,书写指导
1.老师在田字格范写,边写边提示,学生书空笔
顺。

2.学生练习书写。

3.作业讲评。

五、布置作业
借助拼音读读儿歌,把文中的生字圈起来,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做做课后作业"画画连连",怎么想就怎么连。

第二课时
一、复习蔬菜名,开火车读词卡
二、检查"画画连连"作业
1.同桌交流:你是怎么连的?为什么要这样连?
2.请学生展示作业,介绍自己的作业。

过渡:蔬菜的颜色这么多,这么美,课文是怎么介绍的呢?
三、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

2.借助拼音读读课文,把生字的字音读准。

3.同桌互相对读,正音。

4.细读课文。

读读课文,想想你要向同学介绍哪一种蔬菜,请你上讲台拿着这种蔬菜向大家介绍。

5.熟读课文。

(1)激趣引读:老师引读前面的名词和最后一句的前半句,后面的部分由学生读。

(2)学生自由读,把课文读熟。

(3)读得好的同学将儿歌读给大家听,评评谁读得有感情。

(4)有感情地齐读。

四、认记生字
1.把课文中七个要求会认的字找出来读一读。

2.读给同桌听,认一认,帮一帮。

3.做摘西红柿的游戏,摘一个西红柿,认一个字。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复习巩固"又、风"两个字,练习扩词说句。

2.学习新笔画、新偏旁,学生书空。

3.交流记字方法。

4.观察田字格,老师范字,学生唱笔画书空。

5.练习书写。

六、读词练习
1.写好字的同学读一读课后的"我会读"。

2.将这些词读给小组长听,会读就印上一朵小红花,不会读请同学帮助。

七、扩展练习
从"我会读"这道题中,随意选两三个词说一、两句话。

《菜园里》教学实录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菜、园、豆、角”等14个生字,会写“卜、又”2个生字。

2、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看,我们来到“菜园里”,我们的面前躺着这么多蔬菜,想认识他们吗?
二、创设情趣,认读词语。

1、小组内看一看、摸一摸这些蔬菜,再读一读、记一记旁边的小卡片。

2、交流,反馈:师出示一种蔬菜,生举起卡片。

(随机纠正字音)
三、识记生字。

1、出示蔬菜单个的名字,多形式练读。

2、拓展:这些字你还在哪里见过。

3、隐去拼音,齐读。

四、探究蔬菜特点。

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蔬菜,说说看到的、摸到的、感觉到的。

五、朗读课文。

1、过渡:是呀,小朋友们说得太好了,这些可爱好看的蔬菜就像咱们小朋友一样让人越看越喜欢。

瞧,有个可爱的小朋友还把这些小家伙写下来了呢!
2、师有感情地范读。

3、自由练习,遇到难读的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

4、指名读,评议:
A、咱们班上谁最勇敢,敢站起来第一个读给大家听?
B、谁敢和他比比?自己认为朗读水平最好的请站起来读菜园里一读?
C、不想输给他的,想向他学习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5、实物与课文结合朗读:我们还可以怎样来读这篇课文呢?小组内每人读一种蔬菜,并举起这一蔬菜做动作,最后两行一起读。

6、师引读,生接读。

六、书写生字“卜、又”。

1、瞧,这是谁(出示卡片认读)?它们和小朋友玩得真开心,可是现在有些累了,想回去休息。

小朋友,它们的家在哪儿呀?
2、谁给大家提个醒,要让它们住得舒舒服服,该注意什么呀?
3、在写字本上各写2遍,自己认为写得好的朝它们笑一笑。

七、巩固词语。

时间过得真快,小朋友们,我们就要离开菜园,告别这些蔬菜了。

临行前让我们再和这些蔬菜道声再见,来,亲切地再叫一叫它们的名字。

《菜园里》教学实录篇5
是一篇与生活联系的课文。

要求学生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我在教学中,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通过亲身实践,买菜、学种菜,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蔬菜和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一、买菜
课前请家长带孩子到菜市场买菜,每位学生准备1~5种蔬菜。

二、认菜
(一)认菜名
1、说说你带了什么菜?
2、从自己的词卡中找出自己带来蔬菜的名称认读。

3、教师贴一张词卡,学生把菜举起来(如师:茄子在哪里?生:茄子在这里。


4、找朋友游戏:
同桌一个拿菜,说:“我是茄子”
另一个拿词卡,说:“我是你的名字‘茄子’”
(二)了解菜的特点
1、自己选择以下方法了解一种蔬菜的特点。

①观察蔬菜(摸一摸,看一看)
②读课文句子
③画画蔬菜
④与同学讨论合作
2、反馈小结
板书:
豆角青细又长
黄瓜绿长
茄子紫打灯笼
萝卜白、红捉迷藏
辣椒红、青尖尖嘴
南瓜黄越老皮越黄
三、说菜
选择自己喜欢的蔬菜说一说
1、教师示范说:
我是冬瓜,总喜欢躺在地上,身穿绿衣裳,胖乎乎的。

身上还有一点点刺。

2、自己说:指名说——四人小组说
3、小记者采访。

四、蔬菜展
1、把蔬菜放到一起,举行蔬菜展。

2、理解句子“红绿黄紫真好看,菜园一片好风光”。

3、朗读
五、学种菜
认识那么多蔬菜,了解它们的特点。

你知道它们是怎么种的吗?课外的时候,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学学种菜。

创设活动发展主体
陶行知先生说:“要实行学生人体的大解放,让学生充分享有心灵的自由,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

”教师积极创设活动,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与实践,发展学生的主体。

怎样才能使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更有效?通过一学期教学实践总结,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有活动的时空
充分给予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以个体学习为主,让学生亲身参与,这就必须使教材贴近生活。

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如果真正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大门而来到课堂,教室的天地就更开阔了。

”在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与生活相融合,让学生在有趣的生活中学习。

我让学生走出课堂,课前到菜市场去买菜,认识菜、了解菜。

课后,让学生学种菜。

学生在自由时空中遇到新事物、新问题,觉得有趣,不自觉动眼观察、动手收集、动嘴询问、动脑思索,这不正是陶行知所说的六大解放吗?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接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二、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利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都有差异。

教学活动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习的个性。

在教学中,我安排这样一环节,选择自己喜欢方法介绍一种菜:①观察蔬菜②读课文③画一画④与别人讨论。

学生有选择的自由,也就是在这样无拘无束的活动中发展个性,发挥学生主动性。

三、让学生有展示的舞台
设计丰富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自我展示的学习舞台,让学生居于活动的中心,成为活动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设计找朋友的游戏和说蔬菜的活动。

行式多样: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小记者采访。

这不仅加深对蔬菜了解,更让学生在快乐情绪中感受到阅读乐趣,进行认字、说话练习,培养合作的能力。

又如把学生买来的菜放在一起,举行蔬菜展。

此时,教室犹如一片菜园,学生在这种情境下,自然而然地理解“红绿黄紫真好,菜园一片好风光。

”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动,让学生自己参与,自主选择,自主体会,自主发展。

活动,让学生愉快地去感受、去体会、去思考、去认识。

活动,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菜园里》教学实录篇6
《菜园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儿歌朗读。

3、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参观,你们高兴吗?去哪儿呢?(课件)大家说,老师带你们去什么地方?
2、教师板书课题。

读课题。

3、大家看,菜园里的蔬菜可多了!今天菜园里的蔬菜瓜果来到了我们的教室,想和我们交朋友,大家想和它们交朋友吗?
二、汇报交流,巩固识字。

1、教师贴蔬菜图,生自由认读蔬菜。

2、生上台贴词卡。

3、找“萝卜”图,理解“捉迷藏”在文中的意思。

(课件)
讲解:萝卜是埋在地底下的,在萝卜地里能看见绿叶子,看不见萝卜,所以说萝卜和我们“捉迷藏”。

4、小组内练读蔬菜名称。

5、游戏:“找朋友”。

(出示图,找卡片)
6、我们班的同学真棒,认识了这么多的蔬菜,都和蔬菜交上了朋友,现在老师要看看谁的眼睛最灵,观察得最认真!(课件)这些蔬菜都是什么颜色的?这些蔬菜的颜色好看吗?你喜欢吗?
7、菜园里的蔬菜瓜果红绿黄紫真好看,菜园一片好风光。

我们一起来夸夸美丽的菜园。

(课件)
三、学读儿歌,细细体会。

1、范读儿歌,生评价。

2、你们想读好儿歌吗?那你就学着老师这样带着表情和感情来读一读儿歌,夸一夸美丽的菜园。

生齐读儿歌。

3、分组学习。

先读读儿歌,再说说读后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大家讨论讨论。

4、生汇报。

(生说到哪种蔬菜的特点,课件相应出示该句子)
汇报后读一读句子。

5、齐读儿歌。

6、游戏:“我会猜”。

(指名到讲台上来,师出示蔬菜名称,该生背向卡片,其他学生看卡片后说出该蔬菜的特点,该生猜出蔬菜的名称)
四、扩展延伸,发散思维。

“我会演”。

(带上表情,给儿歌加上动作来表演儿歌)
《菜园里》教学实录篇7
[情景说明]
《菜园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一篇识字课文。

本课有九个词和一首儿歌,词语是菜园里各种蔬菜的名称,儿歌描述了一些蔬菜的特点,儿歌语言生动形象,琅琅上口。

学习目标是认字、写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蔬菜,了解它们的特点。

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片断1:
(课前,将学生分成四大组围坐,每三人为一小组,每大组中间摆上许多新鲜蔬菜:有白菜,卷心菜,红色、白色的萝卜,红色、绿色的辣椒,紫色的茄子,浅黄、深黄的南瓜,还有细长的豆角`……)课伊始,播放音乐课件《买菜》,学生齐唱歌曲。

师:你们说这些可爱的蔬菜长在哪里?
生(齐):菜园里
师:(板书:菜园里)现在,我们来到了“菜园里”,这里有各种各样的蔬菜,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跟小组同学说说这些蔬菜的名称、特点,好吗?
生:好!(兴奋、齐声)
(同学们纷纷看、摸、闻各种蔬菜,并与小组同学议论。


师:下面,老师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些蔬菜的名称,我拿出一种蔬菜,你们赶快找出写有它名称的卡片,大声读,比一比,看谁找得快,读得准,声音响亮。

(老师首先举起黄瓜,学生们迅速在摆放的卡片中找出“黄瓜”卡片。


生:黄瓜、黄瓜……
(简评:生活化的情景,儿童化的歌曲,引发学生对菜场的回忆。

将教学内容指向生活,面向生活,课文中的生词已不再是一个个生硬的方块字,而是孩子们急于认识的朋友。

“看实物,找卡片、读词语”这一环节,激起了孩子们的好胜心,课堂活跃起来,人人动脑动手动口,欢乐的气氛弥漫了整个教室,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