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苦斋记刘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苦斋记》导学案
一、读文正音
1、需要了解的字音
茆(máo)崿(è)黄蘗.(bò)苦楝.(iàn)苦杕.(dì)葴(hēn)芑(qǐ)槠(hū)栎(ì)楛(ǔ)窊(wā)箨(tuò)菽(hū)
荑(tí)荼蓼
..(tú)(iǎo)饫(ù)蓬藋.(di ào)
2、需要掌握的字音
臼.中()大率.()苦难.()洩.水()
啮.石()沸沸汩汩
..()茹啖
..()()
蹑屐
..()()拊.石()膏.粱()重.褥()福艾.()舆.隶()
二、预习展示
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并释义
①室十有.二楹()
②覆之以茆.()
③楛.竹之笋()
④其槚荼.亦苦于常荼.()
⑤燕.坐于华堂之上()
⑥籍.柔覆温之躯()
2、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野蜂巢.其间()
②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③名.其室曰苦斋()
④而从者多艰.其晨昏之往来()
⑤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
⑥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
⑦籍柔.覆温.之躯()()
⑧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3、重要实词填空与引申拓展
①本文中“莫不族布而罗生焉”一句中“族
布”释义为__________,《阿房宫赋》“族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中“族”释义为
___________。
此外,《师说》“士大夫之
族”中“族”为_______,《庖丁解牛》“族
庖月更刀”中“族”为________的含义,
而“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中“族”释
义为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中“久则弥觉其甘”一句中“弥”释
义为__________,《苏武传》“律曰:‘……
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一句
中“弥”释义为__________。
“王羲之性
爱鹅。
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
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
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息弥日。
”中“弥
日”释义为_________。
成语“旷日弥久”
中“弥”为________之意,成语义为
_______________。
③本文中“山去人稍远”一句中的“去”与
《鸿门宴》“相去四十里”中的“去”意
思相同,都是_________的意思。
文言文
中常用“去”的本义,即为_________。
④本文中“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中
“寝”的含义为_________,词语“寝庙,
陵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课
外文言文中常用“其议遂寝”来表示
______________,这里的“寝”释义为
_________,形容一个人面貌难看,经常
用____________这个词语。
4、翻译句子,尤其注意斜体加点词语的解释
①风从北来者,大率
..不能甘而善苦
....,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
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初食颇苦难
..,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
除.烦渴之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间.则蹑屐
..登崖,倚修木
..而啸,或降.而临.清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
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
醉醇饫肥
....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
....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
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
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研读前三段,归纳斋之苦与乐(学生完
成)
苦
乐
四、难点探寻,研读文章第四段,分析章溢先
生的“苦乐观”(师生共同完成)
1、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子,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到论据,归纳方法。
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延伸训练。
以“苦与乐”写一篇随笔,抒
发个人感受
译文:
苦斋,是章溢先生隐居的屋子。
屋子有十二间,用茅草覆盖它,在匡山的顶部。
匡山在处州的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的水从这里流出。
山的四面陡峭的山崖拔地而起,山崖上都是青黑色的石头,外边高而中间低。
山下有白云,山上多北风。
风从北面吹来,大概不能使物甘
甜而易于使物味苦,所以植物遭受它,它们的味道都是苦的,但物性苦的东西也乐于在这里生长。
于是栀子、黄柏、苦楝、侧柏这类树木,黄连、苦杕、葶苈、苦参、钩夭这类野草,地黄、游冬、苦葴、苦芑这类野菜,血槠、橡子、皂斗这类果实,苦竹的笋子,无不成丛分布罗列生长在这里。
野蜂在它们中间筑巢,采花粉酿蜜,味道也是苦的,山中方言叫它黄杜,初吃极为苦涩难咽,久后就越发觉得它甘甜,能治积热,消除烦燥干渴的病症。
那些槚树茶也比一般的茶苦。
山中的流水都是从石缝间冲刷而出,那源头向上翻涌汩汩有声,湍急曲折,流进大山谷。
水中有很多长着花纹的小鱼,形状像吹沙鱼,味道苦而且有一点辣味,吃了它可以醒酒。
此山离人们居处的地方稍微远了些,只有章溢先生乐于游玩,而跟从的人大多认为那样早出晚归很艰难,所以就选择那些低洼的地方,在这里筑室定居。
章溢先生带着几个童仆,清除脱落的笋壳来种植谷子和豆类,吃那些草木的嫩芽和果实。
闲时就踏着木屐攀登山崖,靠着大树吟咏高歌,有时候向下走到清澈的溪水边。
樵夫的歌声传出树林,就击打着石头跟着唱。
世人不理解他的乐趣。
章溢先生说:“快乐与痛苦,是相互依存的。
人们只知道快乐是快乐,却不知道痛苦能变成快乐,人们只知道以自己的快乐为快乐,却不知道痛苦是从快乐中产生的,那么快乐与痛苦相离能多远呢!现在的富贵子弟,安坐在华美的屋子里,嘴里不尝试苦菜的滋味,身体不经历农耕的辛劳,睡觉必定是双层垫被,吃饭必定是珍奇美味,出入必定是仆役跟随,这是世人所谓的快乐,一旦运气穷尽福泽停止,困顿产生于意外,却不知醉于醇酒、饱于肥肉的肚肠不可以填塞粗劣的饭食,铺柔软垫褥盖温暖被子的身躯,不可以使用蓬蒿藋草,即使想效仿农夫仆隶,局促不安逃匿隐藏,在草木丛生的地方偷生而不可得,岂不是以前的快乐,成为现在的痛苦了吗?所以孟子曰:‘上天将要把大任落在某人身上,一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饥饿。
’赵子说:‘良药使口苦却有利于治病,忠言不顺耳却有利于做事。
’他的痛苦,是我的快乐;而他的快乐,是我的痛苦。
我听说井因为水甜而干涸,李子因为味苦而幸存,夫差因为沉湎于酒而灭亡,勾践却因为尝胆而兴国,不也像是这样吗?”
刘基听了这番话而醒悟,把他的屋子命名叫苦斋,并写了《苦斋记》。
《苦斋记》导学案教师版
一、读文正音
1、需要了解的字音
茆(máo)崿(è)黄蘗.(bò)苦楝.(iàn)苦杕.
(dì)葴(hēn)芑(qǐ)槠(hū)栎(ì)楛(ǔ)
窊(wā)箨(tuò)菽(hū)荑(tí)荼蓼
..(tú)(i
ǎo)饫(ù)蓬藋.(diào)
2、需要掌握的字音
臼.中(iù)大率.(huài)苦难.(nán)洩.水(iè)啮.
石(niè)沸沸汩汩
..(gǔ)茹啖
..(rú)(dàn)蹑屐
..(niè)(ī)拊.石(fǔ)膏.粱(gāo)重.褥(chóng)福艾.(ài)舆.隶(ú)
二、预习展示
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并释义
①十有.二楹(通又,连接整数与零数)
②覆之以茆.(通茅,茅草)
③楛.竹之笋(通苦,味苦)
④其槚荼.亦苦于常荼.(通茶,茶树,茶叶)
⑤燕.坐于华堂之上(通宴,安逸,安闲)
⑥籍.柔覆温之躯(通藉,垫)
2、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野蜂巢.其间(名词做动词,筑巢)
②故遂择其窊而室.焉(名词做动词,筑室)
③名.其室曰苦斋(名词作动词,命名)
④而从者多艰.其晨昏之往来(形容词意动用,认为……艰难)
⑤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形容词意动用,认为……快乐)(名词,快乐)
⑥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形容词做名词,醇香的酒)(形容词做名词,肥美的肉)
⑦籍柔.覆温.之躯(形容词做名词,柔软的垫褥)(形容词做名词,温暖的被子)
⑧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形容词使
动,使……受苦)(形容词使动,使……辛劳)(形
容词使动,使……饥饿)
3、重要实词填空与引申拓展
①本文中“莫不族布而罗生焉”一句中“族布”释
义为__________,《阿旁宫赋》“族秦者秦也,非
天下也”中“族”释义为___________。
此外,《师
说》“士大夫之族”中“族”为_______,《庖丁
解牛》“族庖月更刀”中“族”为________的含
义,
②本文中“久则弥觉其甘”一句中“弥”释义为
__________,《苏武传》“律曰:‘……拥众数万,
马畜弥山,富贵如此’”一句中“弥”释义为
__________。
“王羲之性爱鹅。
会稽有孤居姥,
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息弥日。
”中
“弥日”释义为_________。
由此引申“弥月”
_____“弥旬”______“弥年”_______
③本文中“山去人稍远”一句中的“去”与《鸿门
宴》“相去四十里”中的“去”意思相同,都是
_________的意思。
文言文中常用“去”的本义,
即为_________。
④本文中“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中“寝”
的含义为_________,词语“寝庙,陵寝”指的
是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文言文中常用“其
议遂寝”来表示______________,形容一个人面
貌难看,经常用____________这个词语。
4、翻译句子,尤其注意斜体加点词语的解释
①风从北来者,大率
..不能甘而善苦
....,故植物中.之,
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
风从北面吹来,大概不能使物甘甜而易于使物味苦,所以植物遭受它,它们的味道都是苦的,但物性苦的东西也乐于在这里生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初食颇苦难
..,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
初吃极为苦涩难咽,久后就越发觉得它甘甜,能治积热,消除烦燥干渴的病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间.则蹑屐
..登崖,倚修木
..而啸,或降.而临.清泠。
闲时就踏着木屐攀登山崖,靠着高高大树吟咏高歌,有时候向下走到清澈的溪水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
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
我听说井因为水甜而干涸,李子因为味苦而幸存,夫差因为沉湎于酒而灭亡,勾践却因为尝胆而兴国,不也像是这样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
...
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
....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
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
耶?
一旦运气穷尽福泽停止,困顿产生于意外,却不
知醉于醇酒、饱于肥肉的肚肠不可以填塞粗劣的
饭食,铺柔软垫褥盖温暖被子的身躯,不可以使
用蓬蒿藋草,即使想效仿农夫仆隶,局促不安逃
匿隐藏,在草木丛生的地方偷生而不可得,岂不
是以前的快乐,成为现在的痛苦了吗?
三、回到课文,书斋主人既然把它命名为苦斋,自然有它的缘由,但书斋主人却乐于生活在这里,自然有他乐的道理,那么,这到底是一座苦斋还是乐斋呢,我们通过文章前三段去把握文章内容。
分成两大阵营,这四排为正方,
从前三段中找到依据说明苦斋的理由,
这四排是反方,同样从前三段中找到依据,说明是乐斋的道理,合作研究5分钟。
通过研讨,激发斗志,跃跃欲试,此次辩论的辩题为:章溢先生的书斋到底是乐斋还是苦斋?正方陈述,苦斋的理由,反方反驳,乐斋的道理,现在开始。
(整理归纳学生的发言,细化整理完成板书和学案)
苦
乐
正反方各执观点,再次问同学,你们觉得这里的苦与乐有没有关系?(统一战线)我们一起找到连接点。
境苦因其可炼品性所以物性苦的东西乐生于此,物苦,因其对世人有利,所以先生乐食,别人认为这里艰苦不常往来,但先生自认为可悦身心,所以乐于住在这里。
虽然介绍苦的文字很多,但它是苦在环境外在,介绍乐的文字,几笔带过,但它使书斋主人乐在心灵,正因为有了艰苦环境的衬托,所以更显乐的珍贵,所以这里的苦乐相依,苦中有乐,这是一座名为苦斋,实则能让人快乐的书室。
这是我们读者通过阅读得出的结论,那么书斋主人又是如何评价苦与乐的呢?四、难点探寻,研读文章第四段,深度分析章溢先生
的“苦乐观”完成学案第四部分(师正生共同完
成)通过预习,观察出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
把握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1、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子,写在横线上。
(齐读,
章溢先生认为苦与乐的辩证关系是苦乐相依,苦
生于乐,承上启下,我们读者的想法与其不谋而
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证苦生于乐时,采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什么方法?
(同桌结合译文完成)
论方法
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和引用帮我们理清了苦与乐的关系,不仅苦乐相依,而且苦乐相生。
再次深入思考,这段文字哪
句话最能简单有力的直接体现章溢先生的苦乐
观?读出来(采用道理论证)
3、归纳章溢先生的苦乐观:(主旨归纳)彼之苦,吾
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这句话直接表明自己与富贵子弟截然不同的苦乐观,那就是章溢先生以苦为乐。
同时归纳出第三种方法,道理论证。
补充完整。
一小段文字运用如此之多的论证方法,同学们要善于借鉴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4、整理苦乐观,可谓层层推进,先总结上文说明苦乐
相依,又用对比和引用论证了苦乐相生,最后提出自己的苦乐观,以苦为乐,自甘苦中求乐,千金难买我愿意,这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宽敞的情怀。
所以,苦斋不苦。
五、归纳全文。
学完这篇记文,从知识角度,第一页
学案是需要掌握的文言文知识点。
从方法的角度,
多种论证方法的使用,同学们要善于迁移到作文
中,从情感的角度,明确了苦乐相依相生的关系,
由章溢先生的苦乐观提醒我们现代人在身处逆
境之时,要学会苦中作乐。
六、延伸训练,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个人启示。
以
“苦与乐”为话题,写一篇随笔
译文:
苦斋,是章溢先生隐居的屋子。
屋子有十二间,用茅草覆盖它,在匡山的顶部。
匡山在处州的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的水从这里流出。
山的四面陡峭的山崖拔地而起,山崖上都是青黑色的石头,外边高而中间低。
山下有白云,山上多北风。
风从北面吹来,大概不能使物甘甜而易于使物味苦,所以植物遭受它,它们的味道都是苦的,但物性苦的东西也乐于在这里生长。
于是栀子、黄柏、苦楝、侧柏这类树木,黄连、苦杕、葶苈、苦参、钩夭这类野草,地黄、游冬、苦葴、苦芑这类野菜,血槠、橡子、皂斗这类果实,苦竹的笋子,无不成丛分布罗列生长在这里。
野蜂在它们中间筑巢,采花粉酿蜜,味道也是苦的,山中方言叫它黄杜,初吃极为苦涩难咽,久后就越发觉得它甘甜,能治积热,消除烦燥干渴的病症。
那些槚树茶也比一般的茶苦。
山中的流水都是从石缝间冲刷而出,那源头向上翻涌汩汩有声,湍急曲折,流进大山谷。
水中有很多长着花纹的小鱼,形状像吹沙鱼,味道苦而且有一点辣味,吃了它可以醒酒。
此山离人们居处的地方稍微远了些,只有章溢先生乐于游玩,而跟从的人大多认为那样早出晚归很艰难,所以就选择那些低洼的地方,在这里筑室定居。
章溢先生带着几个童仆,清除脱落的笋壳来种植谷子和豆类,吃那些草木的嫩芽和果实。
闲时就踏着木屐攀登山崖,靠着大树吟咏高歌,有时候向下走到清澈的溪水边。
樵夫的歌声传出树林,就击打着石头跟着唱。
世人不理解他的乐趣。
章溢先生说:“快乐与痛苦,是相互依存的。
人们只知道快乐是快乐,却不知道痛苦能变成快乐,人们只知道以自己的快乐为快乐,却不知道痛苦是从快乐中产生的,那么快乐与痛苦相离能多远呢!现在的富贵子弟,安坐在华美的屋子里,嘴里不尝试苦菜的滋味,身体不经历农耕的辛劳,睡觉必定是双层垫被,吃饭必定是珍奇美味,出入必定是仆役跟随,这是世人所谓的快乐,一旦运气穷尽福泽停止,困顿产生于意外,却不知醉于醇酒、饱于肥肉的肚肠不可以填塞粗劣的饭食,铺柔软垫褥盖温暖被子的身躯,不可以使用蓬蒿藋草,即使想效仿农夫仆隶,局促不安逃匿隐藏,在草木丛生的地方偷生而不可得,岂不是以前的快乐,成为现在的痛苦了吗?所以孟子曰:‘上天将要把大任落在某人身上,一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饥饿。
’赵子说:‘良药使口苦却有利于治病,忠言不顺耳却有利于做事。
’他的痛苦,是我的快乐;而他的快乐,是我的痛苦。
我听说井因为水甜而干涸,李子因为味苦而幸存,夫差因为沉湎于
酒而灭亡,勾践却因为尝胆而兴国,不也像是这样吗?”刘基听了这番话而醒悟,把他的屋子命名叫苦斋,并写了《苦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