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灭火救援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word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当前灭火救援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完整正式规范)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浅谈当前灭火救援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 各类火灾和急、难、险、重的社会抢险救援任务日趋复杂, 如何面对复杂的火灾现场, 运用正确的技战术措施, 果断正确地完成战斗任务, 是我们每个官兵值得思考的问题。

近来, 各单位在参加灭火战斗、抢险救援、社会救助等作战行动中, 积极主动地采取了较为准确的方法, 保证的灭火战斗的成功率。

但是, 通过几个较大火灾的扑救, 特别是多个中队联合参战的火灾扑救过程中, 我们发现各单位普遍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 就这些问题我
简要地谈一下个人观点, 供各位参考。

一、对“六熟悉”的落实有偏差, 流于形式。

按照公安部消防局和总队的要求, 各单位积极地开展了“六熟悉”活动,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为我们参加灭火战斗形成有效的措施和战斗行动提供了第
一手资料, 但是我们也发现, 在平时工作中, 一些基层单位对“六熟悉”认识不够, 工作开展不深不细, 致使“六熟悉”放在嘴上, 步入误区。

误区之一:开展“六熟悉”工作时, 不是分岗位熟悉, 而是“胡子、眉毛一把抓”, 人为地增加了工作量, 使官兵顾此失彼,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为了使有限的人员发挥最大效力, 我们应遵循“按岗位分工熟悉”的原则。

误区之二:把“六熟悉”当成调节基层开展训练的一种方式, 致使参加“六熟悉”工作的战士“走马观花”, 造成对重大单位的一些问题, 如重点部位, 内部消防设施等情况了解不清, 工作达不到效果, 到头来是知其一,
不知其二。

误区三:“六熟悉”对象是辖区的一、二级重点单位。

当然, 一、二级重点单位的“六熟悉”工作固然重要, 但是, 综观历年来全国的火灾发生情况, 真正发生火灾的重点单位只占火灾总数的5%至10%, 因此, 在开展“六熟悉”活动的同时, 我们的着眼点不要只限于一些重点单位, 要有全局观念。

误区之四:“六熟悉”是执勤中队的事, 与消防大队关系不大。

我们应认识到, 执勤中队与消防大队在此项工作开展时, 有着较大的互补性。

一是基层单位要保持与消防大队密切联系, 不断从大队获取更新的情况, 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二是消防大队在进行工程验收时, 要有中队干部参加, 以便详细及时地掌握新单位的具体情况。

三是消防大队可以利用执勤中队开展“六熟悉”时反馈的信息, 及时进行检查、监督。

从以上存在的几个误区我们应认识到, “六熟悉”工作是一项经常性工作, 这对于提高官兵的组织指挥能力、临机处置能力, 以便各类人员在紧急状态下明确自己的职责、分工, 确保遇事不慌、心中有数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基层单位要真正将“六熟悉”工作落实到实处, 保持扎实严谨的工作态度, 才能使我们的队伍时刻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 圆满完成各项战斗任务。

二、避免火场秩序混乱, 减少火灾扑救中的错误行动
目前, 支队在扑救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火场秩序混乱, 主要表现在:火场中停车位置及水枪阵地设置不合理, 灭火作战人员慌乱, 器材操作不熟练, 围观群众乱串中队乱占通信频道等。

导致火场混乱的原因在于:一是火场指挥员的错误决策和指挥。

使火场出现停车无序, 特别是多个中队到场后, 长蛇阵现象屡见不鲜, 造成交通堵塞;以中队为单位作战时, 首车盲目占用水源, 二、三车各自为战, 无法形成有
效的作战阵形, 不能很好地利用分水器形成有效的支线进攻, 水带铺设杂、乱、多。

例如, 在2004年11月29日来凤街1号南京市塑料三厂火灾扑救中, 就曾出现头部车占据消火栓, 二、三部车无水源可用的现象。

二是战斗人员火场经验缺乏, 心理素质差。

面对复杂的火灾现场, 任何人瞬间的惊恐都是在所难免的。

但战斗员的慌张常常导致手忙脚乱, 出现展开水带时扭曲、折叠、接口脱落, 甚至出现平时很熟悉的器材到火场后却找不到摆放位置, 不能贯彻指挥员的战
斗意图;驾驶员的慌张常常导致停车不择路线, 造成交通堵塞;有的单位到达火场后, 水枪手、后方号员缺乏配合, 基层单位平时扑救一般建筑火灾较多, 但许多中队到场后, 水枪手不知如何设置水枪阵地, 不敢大胆内攻, 往往出现水枪在外面吊高射炮的现象, 有的甚至贻误了战机, 造成火灾蔓延扩大。

三是对器材的操作不够熟练。

有些基层中队执勤观念淡薄, 在新驾驶员下队和老兵退伍后, 没有及时组织对新驾驶员以及顶替值班的后勤人员进行针对性训练, 导致在火场
上出现驾驶员不会上吸水管、1个九米拉梯四五个号员还架不上去等现象, 浪费了火场上的人力资源, 直接影响进攻速度, 贻误宝贵的第一控制时间。

四是未能形成有效的火场警戒。

面对火场围观群众, 消防队到场后未能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疏散、警戒, 及时协调公安巡警协助治安管理, 控制人员疏散。

五是火场通信混乱。

主要表现在:中队乱占通信频道, 未能指定中队本身以及班的专用频道, 未落实“先收后发”的原则, 出现与火场无关的通信联络等, 直接影响了通话接入, 干涉了火场指挥, 进一步扰乱了火场秩序。

为避免火场秩序混乱, 减少火灾扑救中的错误行动, 应针对上述原因
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各级指挥员应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 提高组织指挥水平,
减少错误决策和指挥。

二是注重加强对各类人员的心理训练以及面对火场的实战训练, 确保每周至少进行两次重点单位演练, 提高火场适应能力, 特别是复杂火场适应能力, 使号员做到职责明确了然, 动作精确熟练, 遇事沉稳执着。

三是对新兵驾驶员及顶替值班的后勤人员应立足实战, 确定训练科目, 制定训练计划, 定期进行考核, 提高这部分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

四是以战养战, 积极开展战评总结活动, 各单位要结合辖区内火灾特点,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办法, 开展典型火灾扑救研讨, 召开战评会, 通过现场点评, 集中讨论等形式, 提高各类人员对不同火灾现场的分析处置能力, 达到博采众长、集思广益的目的。

五是探索合理的战斗编程模式, 针对日益复杂的火灾现场, 多个中队参战灭火救援日益增多, 我们应积极探索合理的作战模式, 将市区所属中队划成片区, 以某一个执勤中队为中心点, 辐射到相邻若干中队, 将车辆装备合理进行调配, 平时开展以中心队为主的联合演练, 一旦发生情况, 能够迅速调集友临协作中队, 尽快形成战斗力, 达到集中优势兵力的战斗目的。

六是即使组织人员进行火场警戒。

面对火场围观群众较多时, 消防队在灭火救援、抢救物资的同时, 还应积极疏散群众, 划定警戒区, 当交巡警到场后, 应及时协调公安巡警协助治安管理, 一方面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意外事故, 另一方面给灭火行动人员留有足够的作战空间。

七是各中队要确定自己中队、班的火场联络方法, 落实“先收后发”的原则, 杜绝与火场无关的通信联络。

三、中队指挥员要增强组织指挥能力
增强组织指挥能力的目的是为了在灭火战斗和抢险救援中“打赢”, 即通常所说的掌握灭火救援战斗主动权。

当然, 主动权来自消防指挥员能够做到情
况明、战术精、懂装备。

情况明:是指尽可能掌握各种信息。

如辖区情况、火灾对象情况、作战预案情况、车辆装备情况等。

知己知彼, 心中有数, 沉着应战, 遇事不慌。

战术精:是指知道各种处置方法, 知道如何指挥部队行动。

按指挥层次不同, 对基层指挥的战术要求是打好初战, 抢占“要塞”;中层指挥的战术要求是控制局面, 减少危害。

这一层次的临场指挥非常重要, 因为火情往往处于发展阶段, 很多战术技术措施都在这一阶段应用, 如冷却控制、关阀断流、深入救人、突破排险、疏散物资、破拆内攻、登高堵截等;对高层指挥的战术要求是把握全局, 转危为安。

高层指挥往往是初期失利、中期失控、行动失误、指挥失策的情况下到场指挥的;是已经发生危害、即将发生危害、还将发生危害的现场;是火情复杂、灾情严重、伤亡惨重、损失巨大、作战难度大、投入力量多、相持时间长、现场秩序乱的局面。

总指挥必须面向全局、统筹全局、把握全局, 善于收拾残局, 能够转危为安, 减少损失、挽回失误、控制危害、消化险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