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作者:王功军王冬梅
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2年第3期
王功军1,王冬梅2
(1.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湖北荆州434023;2.荆州职业技术学:医药学:,湖北荆州434020)
摘要:在总结过去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测井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每个学生在老师
的指导下对不同测井图进行岩性识别和储集层参数的计算,以及实际井资料的处理,最终完成
整个测井课程设计。
这种方法不但可以检测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防止学生出现
相互抄袭的现象,更关键的是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这对学生实践能力的
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测井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测井处理;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 8772(2012)03- 0167- 02
前言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是石油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
途径。
往届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都是解释一张测井图,处理一口井,这样势必会对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产生影响,更有甚者,有的同学懒于思考,懒于实践,直接抄袭。
针对出现的这
些情况,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1)以现场需要为目的;(2)以培养学生思考问
题的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
根据需要配备了一些油田的实际井资料,使测井课程
设计内容丰富、新颖[1]。
并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以下几项改革尝试: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方面作了如下的一些尝试。
(1)在地球物理课程设计知识建构方面,逐步引入一些新的方法和理论;在理论向实践转化方面,让教师通过参与课程设计的编制、实施和评价,提高对课程的理解,丰富其理论知识,促使教师对“教什么”、“什么时候教”、“怎样教”
等进行思考,逐步形成较强的课程设计开发意识[2]。
(2)建立《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习题库》,让同学们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专业问题,加强动手能力,改变以往学生只有依赖老师才能学的教学方式。
(3)熟悉常用的测井软件,比如forward测井软件,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巩固了测井的理论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
好基础。
(4)要求每个学生围绕手工解释和实际处理井资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这个过程包括根据测井图的岩性识别及储层参数的计算、解释结论等方面。
(6)利用石油科技新技术研究所的项目,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科研课题进行实际处理,促进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
从而
更好地使学生从学校过渡到社会[3]。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这门课程实践性很强,在课堂教学中特别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测井资料处理的例子进行知识的传授,把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采用“多媒体+板书讲解+实例分析”的三合一的教学方法。
板书讲解
的方式主要是讲述一些处理方法、把握的原则、软件的应用等解释手段,必须详细地讲解,这
样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深入掌握;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文字、图片融为一体,提供的
信息量大,形象生动地展示抽象的知识点,便于学生接受,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节省
板书时间,增强授课效率,但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方式;实例分析主要是对一口典型井的处理,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特别是对少数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特别有效,采用实
例分析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达到互动效果。
“三合一”的讲课方式便于开展互动式教学,避免
了学生无所适从以及相互之间照抄的现象发生,形成立体化教学模式,从而能有效地调动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4~5]。
在课程设计开始之前教师给予一定的示范,在进行过程中,教师要对疑难问题进行提示或引导,启发和诱导学生解决课程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
而减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提高了学生独立进行测井课程设计的能力。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主要用来检验每个学生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所达到的程度。
它包括:书面测试(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及实验基础知识);课堂答辩(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或学生互相提问,或
疑难问题的分析辩论)。
处理井的实际过程主要是考核学生是否具备了基本的能力,它是每个
具体环节的累积。
课程设计报告主要考核学生的方法、步骤、问题剖析、结论分析能力以及文
字表达能力。
课程设计内容的丰富和多样化,使考核工作的难度增加。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对考核
方式进行了改革,重新建立了严格的考核标准。
对于测井课程设计的考核分三个方面:(1)手工解释图件占30%;(2)计算机处理井资料占50%;(3)课程设计报告占20%。
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课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实施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让学生通过独立完成一口实际井的处理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两个
方面着手[3]:
1“. 基本功”的训练。
在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起码具备一般的动手能力,这是实践的基础。
在测井课程设计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灵活地应用知识。
例如,根据教师
提供的测井图学生能够识别一些岩性,并会计算一些储层参数,要会在计算机上处理一口实际
的井。
在“基本功”的训练方面,要为学生提供场所、计算机以及实际井资料,还要附带一些
测井解释所需的软件。
2.综合能力的培养。
从手工解释图件部分到报告的撰写,始终坚持让学生独立完成。
对学
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多个方面:测井图件的识别与解释;编程与调试;成果图的显示与制作;撰写实验报告等等。
众多环节的实施,不仅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动手能力
得到了训练,而且使学生在文字表达、口头表达各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训练。
结语
在课程的建设探索中形成了以下特色。
(1)长期坚持科研带动并促进教学发展的思路,通过科研积累现场实例,丰富教学内容,在讲述基本测井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融入教师的科研
成果,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不感觉枯燥乏味,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明
白地球物理测井能够解决哪些问题,有什么作用,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什么帮助。
(2)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以课堂理论讲授为辅,以实践教学环节为主的教改特色。
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互动
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经过测井课程设计之后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三年多的教学探索,
测井课程设计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
通过测井课程设计,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
立课程设计的能力,从最近毕业的学生情况来看,普遍受到油田和一些科研:所的肯定。
参考文献:
[1] 胡克珍,张超漠.我系测井解释与数字处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J].石油教育,1995,(10).
[2] 王廷山.关于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几个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2).
[3]张华,龚育龄,邓红珍“.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4] 宋红伟,郭海敏“. 生产测井原理”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7,(3):124- 126.
[5] 李舟波.钻井地球物理勘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1- 5.(责任编辑:李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