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项脊轩志》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选取生活中的小事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 慈

爱 又曰:“汝秭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
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
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望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
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 处,明月夜,短松岗。
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 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上片写诗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 下片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全词情意缠 绵,字字血泪。
探究深意——志
四、探究:文中除了怀念亲人之外,还写到了家族 变迁,如:“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放在这篇以情 动人的文章里,是不是不协调?
文章主体部分写于18岁,后一部分 写于15年后,是补记。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文章写了什么?
一间(书斋) 两种(感情) 三个(亲人)
项脊轩 一喜一悲
先妣 先大母 亡妻
1506年 1岁)生于江苏昆山 1510年 5岁)开始读书 1513年 8岁)丧母 1523年 18岁)祖母夏氏去世 1528年 23岁)娶妻魏氏 1533年 28岁)丧妻 1540年 35岁)中举人徙居嘉定读书、讲学 1565年 60岁)中进士任湖州府长兴县令 1568年 63岁)任顺德府通判管粮运、水利 1570年 65岁)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皇家车马 1571年 66岁)病逝
则可待乎!”
语言委婉含蓄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 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不言情而情无限 言有尽而意无穷
写作启示
•不必写惊天动地的大事,曰常生活中 的平凡小事,只要你用心感受,抓住 富有特征的细节,定能写出富有真情 实感的好文章。
——平平淡淡总是真
•归有光在痛心家族衰败、分崩离析的悲情 中暗藏的志向——借苦读重振家族、扬名 于世。此志不仅是作者之志,也是亲人之 盼。
写作启示
不必写惊天动地的大事,日常生活中的平 凡小事,只要你用心感受,抓住富有特征的 细节,定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平平淡淡总是真!
写作特色:
1. 善于选取生活中的琐事,表现人 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 2.善于利用细节描写。 3.语言委婉含蓄,感情浓郁真挚。
亡 妻
恩 之!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
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
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 爱
妻死,室坏不修。
细节描写:
环境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 幽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静
“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南梁·王籍
人物 比去,以手阖门, 殷切 祖母 自语曰:“…儿之成,期望
画出描写三位女性的文字。
讨论:何处最为动人?
母亲 ——扣扉问食 ——温婉慈爱
祖母 ——至轩过余 ——怜爱期望
亡妻 ——凭几学书
归宁妹语
——恩爱
赏析:结尾“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 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的表达效果。 手法:
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 识,尘满面,鬓如霜。
一轩志三人
一间陋室,三世变迁!
8岁,母亲去世; 18岁,祖母去世; 28岁,妻子去世。
—— 二、项脊轩是一个什么样的书斋?
赏味环境——轩
二、项脊轩是一个什么样的书斋?
修葺前:旧、小、破、漏、暗 修葺后:新、明、雅、静、趣
是归有光苦读之所, 更是精神的栖居地。
品读人物——情
寓情于描写
三.这个书斋不仅是作者苦读之所,还满载关于亲 人的回忆。在作者关于三位女子的回忆中,哪些话 特别打动你?
从古至今,书斋一直是读书人放牧 思想的精神家园,它有时反映作者的志 向,有时寄托自己的情怀,或自勉,或 自嘲,比如刘禹锡的“陋室”、蒲松龄 的“聊斋”、陆游的“老学庵”、沈从 文的“窄而霉斋”。
文题解读
项脊轩——书斋名,是 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 见方的斗室。
“志”:一种文体,与“记”相似。但 “记”通常用以记“事” “物”, “志”以记录人物事迹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