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诉法学_第一章_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私力救济
私力救济,又称自力救济,是指依靠纠纷主体 自身的私人力量和私人资源,解决民事纠纷的 一种机制。 私力救济的特点: 第一,依靠纠纷主体自身的私人力量和资源解 决纠纷,无需第三者参加; 第二,没有严格的程序规范和实体规范调控, 任意性较大。
(2) 社会救济
社会救济,是指依靠社会力量和资源解决民事 纠纷的一种机制。 社会救济的特点: 第一,依靠纠纷主体之外的社会力量和资源解 决纠纷; 第二,主要依靠纠纷主体之间达成合意解决纠 纷; 第三,社会力量本身并没有强制解决纠纷的能 力。
2.民事纠纷的概念与特点 2.民事纠纷的概念与特点 民事纠纷,又称民事争议、民事冲突或者民事 法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产生的、以民事 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冲突。 民事纠纷的特点: 第一,纠纷主体的地位平等性。 第二,纠纷内容的民事性。 第三,纠纷解决方式和纠纷内容的可处分性。
3. 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 私力救济。 自决、 (1)私力救济。如:自决、和解 社会救济。 仲裁、 (2)社会救济。如:仲裁、诉讼外调解 公力救济。 (3)公力救济。即:诉讼
(三)民事诉讼的流程
图一) (图一) 民事诉
讼运行 流程
起诉
立案和 受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审理前 的准备
开庭审理
判决和 裁定
上诉
执行
(图二) 民事诉讼程序 图二)
民事审判程序 民事争议案件 的审判程序 第一审程序 普通程序 简易程序 第二审程序 监督与再审程序 民事执行程序 民事非争议案件 的审判程序 特别程序 督促程序 公示催告程序 民事诉讼附属程序
(3) 公力救济
公力救济,是指依靠国家公权和国家机关的力 量和资源,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机制。 诉讼与其他纠纷解决机制的区别: 第一,诉讼的开始并不需要双方当事人的共同 选择; 第二,诉讼的进行过程是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 进行的,必须遵循较为严格的法定程序; 第三,诉讼裁判结果的实现有国家强制力的保 证。
(二)民事诉讼的概念与特征
1. 民事诉讼的概念 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 参与人,为审理民事案件、解决民事纠纷所进行的活 动,以及由此而发生的法律关系的总称。 2. 民事诉讼的特征 (1)民事诉讼的标的是发生争议或者需要确定的民事 法律关系。 (2)民事诉讼的主体是人民法院和双方当事人。 (3)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享有广泛的处分权。
二、民事诉讼法概述
(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性质
1. 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人民法院、 当事人、其他一切诉讼参与人的民事诉讼活动,以及 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事 诉讼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民事诉讼法,又称形式上的民事诉讼法,即法 典意义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广义的民事诉讼法,又称实质上的民事诉讼法,除了 民事诉讼法典外,还包括宪法和其他一切法律、法规、 司法解释中有关民事诉讼的法规范。
民事诉讼法学
主讲: 主讲:唐东楚
2008.08
第一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学
第一节 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概述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学概述
一、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
(一)民事纠纷及其解决机制
1.纠纷与纠纷观 1.纠纷与纠纷观 毛泽东: 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 毛泽东:“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 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就没有世界。” 法律上的纠纷,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发生的, 能够通过法律途径加以解决的,具有利益色彩 的矛盾、冲突、争执或者争议。 现代社会中,对进入诉讼法律救济视野的社会 纠纷进行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这三大类。三大诉讼形式对应的纠纷形态,就 是民事纠纷、行政纠纷和刑事纠纷。
三、民事诉讼法学概述
(一)民事诉讼法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1. 民事诉讼法学的概念 民事诉讼法学是研究民事诉讼制度产生、 发展及其运行规律,并对民事诉讼立法和民事 诉讼实践进行理论概括的学科。 2. 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民事诉讼立法。 第二,民事诉讼实践。
第三,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的关系。 第四,民事诉讼法与其他民事程序法的关系。 第五,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 第六,民事诉讼理论。
2. 民事诉讼法的性质 (1)针对调整对象而言,民事诉讼法是部门法。 (2)针对法律的位阶和效力而言,民事诉讼法是 基本法。 (3)针对实体法而言,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 (4)针对私法而言,民事诉讼法是公法。 (5)针对刑事法或者行政法而言,民事诉讼法是 民事法。
(二)民事诉讼法与其他法的关系 1. 2. 3. 4. 系 民事诉讼法与宪法性法律的关系 民事诉讼法与其他诉讼法的关系 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的关系 民事诉讼法与其他民事程序法的关
2. 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
对人的效力和空间效力 《民诉法》第4条规定,凡在我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 讼的当事人,都必须遵守该法的规定。该条既规定了 对人的效力范围,也规定了空间效力范围。 对事的效力 具体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平等主体之间因财产关系 和人身关系所发生的争议;另一类是法律规定适用民 事诉讼法审理的其他案件。 时间效力 我国现行《民诉法》自1991年4月9日起生效施行, 2007的修正案于2008年4月1日起生效施行。
(三)民事诉讼法的任务和适用范围
1. 民事诉讼法的任务 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个层次是根本任务。即:“维护社会秩序、 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第二个层次是具体任务。这些具体任务又包括 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2)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行使审判权; (3)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
(二)民事诉讼法学的体系和研习方法
1. 民事诉讼法学的教学体系 第一编:民事诉讼法学理论概述 第二编:总则 第三编:通常诉讼程序
第四编: 特殊程序 第五编:执行程序 第六编:涉外与涉港澳台民事诉讼与司法协助 2. 民事诉讼法学的研习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2)程序法与实体法相联系的方法。 (3)历史分析的方法。 (4)比较分析的方法。 (5)民事诉讼法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方法。 (6)系统分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