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东南形胜)

合集下载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及赏析(最新)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及赏析(最新)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及赏析望海潮·东南形胜作者:柳永朝代:清朝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翻译: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赏析:《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运,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

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

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及赏析】1。

望海潮·东南形胜

望海潮·东南形胜

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
一、原文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二、赏析
《望海潮》是描绘北宋时期杭州景象的。

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此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望海潮·东南形胜》诗词翻译及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诗词翻译及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诗词翻译及赏析《望海潮·东南形胜》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前言】《望海潮》,词牌名,为北宋词人柳永所创。

一百零七字,双调,前片五平韵,后片六平韵,一韵到底。

也有于过片(下片的起句)二字增一韵的。

以此作为词牌名的词还有秦观的《望海潮·洛阳怀古》、黄岩叟的《望海潮·梅天雨歇》等。

【注释】东南形胜:地理条件优越。

胜,优美的。

江吴:“三吴”,旧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或称吴兴,丹阳、会稽为三吴。

这里泛指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一作江吴。

都会:大都市。

杭州是这一地区的最大的城市,所以称为“三吴都会”。

钱塘:即杭州。

画桥:上面画有彩绘的桥梁。

风帘:门上挂的用来挡风的帘子。

翠幕:幕帐。

参差:指房屋楼阁高低不齐。

一说指数量上的不确定,有“大约”的意思。

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其多而高大。

堤:指钱塘江的大堤。

天堑:堑,壕沟,天堑,天然形成的壕沟,这里指钱塘江。

涯:边际。

市列:陈列。

珠玑:珍宝。

重湖:指西湖。

西湖中间的白堤把湖面一分为二,分成了里湖和外湖,故有“重湖”之说。

巘(yǎn):小的山峰。

清嘉:清秀美丽。

三秋:农历九月。

羌管:笛子。

笛子是羌族的管乐器,故称羌管。

这里泛指乐器。

菱歌:采菱的歌曲。

泛夜:指歌声在夜间飞扬。

嬉嬉:欢乐快活的样子。

钓叟莲娃:钓鱼的老人和采莲的少女。

千骑:形容州郡长官出行时随从众多。

高牙:牙,牙旗,古代将军用的以象牙为装饰的旗帜。

由于旗很高,故称“高牙”。

烟霞:山水美景。

异日:他日。

图:描绘。

凤池:即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这里代指朝廷。

【翻译】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古词《望海潮-东南形胜》(作者柳永)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词《望海潮-东南形胜》(作者柳永)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宋代]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标签宋词三百首、写景、生活、景点译文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

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注释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

近似;高下不齐貌。

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

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

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巘:大山上之小山。

叠巘:层层叠叠的山峦。

此指西湖周围的山。

巘:小山峰。

清嘉:清秀佳丽。

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

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望海潮东南形胜》(解析版)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望海潮东南形胜》(解析版)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望海潮·东南形胜》《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翻译注释赏析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qǐ),竞豪奢。

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雾气笼罩着的柳树、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茂盛如云的树木,环绕着钱塘江沙堤,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高低不齐的样子。

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

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

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

千骑(jì)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孙何外出时,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声势暄赫。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巘:大山上之小山。

叠巘:层层叠叠的山峦。

《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望海潮·东南形胜》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

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注释⑴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⑵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⑶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

近似;高下不齐貌。

⑷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

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

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⑸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及翻译_柳永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及翻译_柳永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及翻译_柳永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望海潮(东南形胜)全文阅读:出处或:柳永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东南形胜)全文翻译: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望海潮(东南形胜)对照翻译: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柳永《望海潮 东南形胜》原文及赏析

柳永《望海潮 东南形胜》原文及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宋] 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作品赏析【注释】:《望海潮》也是柳永词中广泛传诵的名篇。

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从唐代开始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城市,到了宋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

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个时期,对杭州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所以,在这首词里,他能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西湖的美景,钱江潮的壮观,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当地上层人物的享乐,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都一一注于词人的笔下,涂写出一幅幅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画面。

这画面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描画出杭州的锦山秀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面出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这首词是柳永呈献给旧友孙何的作品。

孙何当时任两浙转运使,驻节杭州。

词中“千骑拥高牙”之句,有可能指孙何而言。

由于是呈献杭州官长之作,词中不免对当时的杭州做夸张描写,也免不了要用恭维应酬的话语作结。

但是,更主要的是,透过“竞豪奢”这样的表面现象,读者还可以看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盈实富庶,“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轻快欢欣,以及“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风流潇洒。

这一切,都只能产生在古代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动所创造出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基础之上。

“重湖叠山献”,“烟柳画桥”,也并非天然生就,而是劳动人民治理河山,改造自然的结果。

“云树绕堤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也无一不是劳动人民辛勤的双手造就。

当时,柳永对此大加赞赏并引以为自豪。

今天,我们读这样的词作也不应求之过苛,甚至指责他“掩盖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与贫富悬殊”,而是应当从词里所提供的画面中去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以及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从而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望海潮柳永翻译及赏析

望海潮柳永翻译及赏析

望海潮柳永翻译及赏析望海潮柳永翻译及赏析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望海潮柳永翻译及赏析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望海潮柳永翻译及赏析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柳永翻译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望海潮柳永赏析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但又另有新意。

如果说前两句是从横的方面来写,写杭州的现状的话,那第三句则是从纵的方面来写,交代出它“自古繁华”的历史。

三句词,从纵、横两个方面勾画出杭州的粗略面貌,以横为主,以纵为宾,实写杭州的现状,对其历史,则是虚写,一笔带过,作为陪衬。

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繁华”这三个方面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就“三吴都会”一句进行铺展的描写。

“十万”,乃约略之词,只言人口之多,并不是确切的人口统计。

杭州在当时就有“池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宋仁宗)的美誉。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赏析《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宋代词人柳永的词作。

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此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望海潮·东南形胜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

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注释⑴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⑵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⑶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

近似;高下不齐貌。

⑷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

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

【诗歌鉴赏】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柳永《望海潮》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柳永《望海潮》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柳永《望海潮》翻译赏析【诗歌鉴赏】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柳永《望海潮》翻译赏析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译文]地处东南,边线得天独厚,湖山迷人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盛。

[出自]柳永《望海潮》《盼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砌?(yǎn)清嘉,存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qiāng)管弄晴,菱歌和泛夜,嬉嬉钓鱼叟(sǒu)莲娃。

千骑著拥高牙,乘坐醉酒听到箫锣,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月夜凤池夸。

【注释】⑴行胜—地理形势特别不好的地方。

⑵三吴—今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和东部一带。

这里古代是吴郡、吴兴郡和会稽郡,都曾经属于吴国。

都会—人口和货物集中的大城市。

⑶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唐宋时已经就是一座知名的大城市。

⑷烟柳—雾气罩着的柳树。

这句写美丽的景色。

⑸风帘—挡风的帘子。

幕—帐幕。

这句写下风流人家的陈设。

⑹参差(cēncī)—高下、大小不齐的样子。

(形容房屋的外形)。

⑺云树—树木茂盛如云。

⑻怒涛—每年阴历八月钱塘江有特大的潮汛。

这句说;又急又高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⑼天堑(不值qiàn)—险峻的江河。

这里所指的就是钱塘江。

涯(牙yá)—边际。

⑽玑(机jī)—珠子。

这句说:市场上陈列的商品尽是珍珠宝货。

⑾朱珠(起至qǐ)—彩色的丝绸。

这句说道—大户人家穿着的都就是绫罗绸缎。

⑿竞豪奢—比赛豪华,赌阔气。

⒀轻(虫chóng)湖—西湖分后里湖和外湖两区。

砌?(出演yǎn)—层层叠叠的山峰。

⒁三秋—阴历九月。

桂子—桂花⒂。

羌(枪qiāng)管—笛子。

据说笛子就是羌(我国古代西北方的一个民族)地出产的。

搬—弹奏。

这句说道景色晴和的时候时时弹奏着音乐。

⒃泛—漂浮。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望海潮·东南形胜】作者:柳永原文:精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翻译:精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靠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赏析:【望海潮】是描绘北宋时期杭州景象的。

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要谈杭州,首先把杭州的情况做个总的、概括的介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

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

“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

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但又另有新意。

如果说前两句是从横的方面来写,写杭州的现状的话,那第三句则是从纵的方面来写,交代出它“自古繁华”的历史。

三句词,从纵、横两个方面勾画出杭州的粗略面貌,以横为主,以纵为宾,实写杭州的现状,对其历史,则是虚写,一笔带过,作为陪衬。

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繁华”这三个方面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就“三吴都会”一句进行铺展的描写。

《望海潮》诗词翻译赏析

《望海潮》诗词翻译赏析

《望海潮》诗词翻译赏析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译文] 地处东南,位置优越,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出自] 柳永《望海潮》《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 àn )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qi 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释】⑴行胜—地理形势特别好的地方。

⑵三吴—今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和东部一带。

这里古代是吴郡、吴兴郡和会稽郡,都曾经属于吴国。

都会—人口和货物集中的大城市。

⑶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唐宋时已经是一座著名的大城市。

⑷烟柳—雾气罩着的柳树。

这句写美丽的景色。

⑸风帘—挡风的帘子。

幕—帐幕。

这句写富贵人家的陈设。

⑹参差(cēncī)—高下、大小不齐的样子。

(形容房屋的外形)。

⑺云树—树木茂密如云。

⑻怒涛—每年阴历八月钱塘江有特大的潮汛。

这句说;又急又高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⑼天堑(欠qiàn)—险要的江河。

这里指的是钱塘江。

涯(牙yá)—边际。

⑽玑(机jī)—珠子。

这句说:市场上陈列的商品尽是珍珠宝货。

⑾绮(起qǐ)—彩色的丝绸。

这句说—大户人家穿的都是绫罗绸缎。

⑿竞豪奢—比赛豪华,赌阔气。

⒀重(虫chóng)湖—西湖分里湖和外湖两区。

叠巘(演yǎn)—层层叠叠的山峰。

⒁三秋—阴历九月。

桂子—桂花⒂。

羌(枪qiāng)管—笛子。

相传笛子是羌(我国古代西北方的一个民族)地出产的。

弄—吹奏。

这句说景色晴和的时候处处演奏着音乐。

⒃泛—漂浮。

这句说:采菱夜归的船上一片歌声⒄。

嬉嬉—游玩得很快乐的样子。

钓叟—钓鱼的老翁。

莲娃—采莲的姑娘。

⒅千骑(计jì)—大批的马队。

高牙—大官僚的仪仗旗帜。

望海潮 ·柳永 __ 东南形胜

望海潮 ·柳永 __  东南形胜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 )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szxszzxcx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词牌 望海潮】望海潮,此调是柳永自度曲。一百零七字。前后片各十一句。前片五十三字,五平韵;后片五十四字,六平韵。歇拍二句,可用上六下五,也可用上四下七。
【赏析一】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望海潮-东南形胜》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此处呀——是东南形胜之地,是三吴都会之家。

自古堪称繁华。

你看那——烟柳中小桥如画,风儿吹动着帘幕,参差犬牙交错纵横着十万人家。

飘渺如在云中的树影,漫绕长堤的白沙,怒涛拍打着江岸,卷起霜雪般的浪花。

钱塘天堑呀,无端之涯。

闹市里陈列着珠玑宝器像是竟相夸耀着豪华。

美丽的湖水呀内湖与外湖辉映,环湖的山峰呀层叠倒影如画。

更兼有——三秋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水光潋滟的晴光里飘漾着悠远的笛音;浮光跃金的夜色里采菱女的歌声如霞。

更兼有——钓鱼老翁与孙儿戏耍。

千万骑骏马簇拥着帅旗出衙。

乘着微微的醉意,伴着美妙的萧鼓,赏玩那绚丽的烟霞。

将来呀!你定会将这美景绘制成画,在中书省府向同僚夸。

【赏析】柳永是宋代制作慢词的第一个词人。

他善于以词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生活,长于铺叙,这些特点在柳永青年时代所作的这首《望海潮》中,可见其一斑。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此词原为献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但其艺术形象与审美价值却已远远超过了作者的本来目的。

它以阔大的气势、高超的技艺,生动地再现了我国11世纪的都市岁月,或说是描摹出一幅都市生活画卷。

此词既是慢词调,故词人起首处从大处着眼,虚处落笔,由“东南”而“三吴”、由“三吴”而“钱塘”,由大及小,由虚入实,宛如摄影中的摇镜头,由东南三吴的总体风貌,渐渐摇出杭州城外、城内的自然美景和都市风貌,在层次上错落有致,这正是柳永的铺叙技艺。

“烟柳”三句为自然与都市之景的合写。

词人在每一个名词之前冠以定语,如“烟”之于“柳”、“画”之于“桥”、“风”之于“帘”等,就使得景物充满灵气,形象如在目前。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柳永一直不得志,便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提拔。

根据罗大经《鹤林玉露》所载,柳永到杭州后,得知老朋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便去拜会孙何。

无奈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无法见到。

于是柳永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不要唱别的,就唱▼二此词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

它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钱塘,即杭州。

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赏析《望海潮》是描绘北宋时期杭州景象的。

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光和都市的繁华。

要谈杭州,首先把杭州的情况做个总的、概括的介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

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

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

▼赏析三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赏析四《望海潮》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钱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经济繁荣,生活富足。

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

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

东南,就方向言;三▼。

初中素材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及翻译

初中素材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及翻译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及翻译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东南形胜)全文翻译: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望海潮(东南形胜)对照翻译: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

译文如下:东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江河湖海纵横交错,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帷幕,阁楼有高有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形容浪涛汹涌像卷起来的白色霜雪,天然的壕沟钱塘江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峰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悠扬的羌笛声在晴空中飘扬,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这里指孙何外出时仪仗很威风,随从人员很多。

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引导,旗很高,乘醉听吹箫击鼓,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回朝廷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这首词从整体上体现出了柳永在铺叙和渲染方面的特别之处:1.柳永善于铺叙,把杭州的富庶与美丽描绘得淋漓尽致。

他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如“烟柳”、“彩桥”、“帘幕”、“楼阁”等,以及“如霜雪”的浪花和“天然壕沟”的钱塘江等,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2.柳永在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展现了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他通过描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娱乐活动,如划船采菱、钓鱼采莲等,展现出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生活画卷。

3.柳永在描绘杭州时,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他既描绘了整个杭州的城市风貌和自然风光,又通过一些具体的场景和人物来展现杭州的魅力。

这种写法使得他的描绘更加生动具体,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杭州的风土人情。

4.柳永在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

他通过描绘美好的景色和人物活动,表达了对杭州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一些孤独和忧伤的情感,这种情感表达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真实感人。

5.柳永在词中运用了一些典故和历史事件,如孙何外出时的仪仗、高牙等,这些典故和历史事件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富有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海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能知人论“词”;
2.通过反复诵读文本,理解词意,感受文本的情思与意境;
3.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韵美,达到熟练背诵的程度。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理解词意,感受文本的情思与意境。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品读赏析法、交流讨论法、教师点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课前情景,营造氛围(播放江南视频,激发兴趣)
2.课中情景,引入新课
江南胜景自古叫人魂牵梦绕,而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

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

杭州的美景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公元1158年的一天,当金代第四位皇帝完颜亮读完一首赞美杭州的词作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一统天下的愿望更加迫切,隔年便以60万大军南下功宋。

而他当时所读到的这首词就是100多年的词人写的《望海潮》。

当然,若说是一首词引发了一场战争,难免有些牵强附会,但这却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柳永这首词的影响之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望海潮》,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三、资料链接,知人论词
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
四、一轮诵读,因声求气
1.订正字音。

2.明确节奏。

3.朗读体会。

五、二轮诵读,因景明情
注:主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1.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样的内容?
2.这首词写的是杭州,开篇哪两个词语最能体现杭州的特征?词的上片是如何具体表现的呢?
3.词的下阕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风貌?
4.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5.《望海潮》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情感?
六、作业安排,拓展阅读,三轮诵读
1.搜集描写西湖美景的诗词,写到自己的练笔笔记上。

2.请选出这首词中你最喜爱的一两个词语或词句,展开想象,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赏析。

(1、2小题二选一)
3.预习《雨霖玲》。

板书设计:
望海潮
柳永
(干谒词)
上片:主要写杭州美丽和繁华;
下片:主要写西湖美景和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