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西昌张耀堂起义史实考论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课辛亥革命课件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课辛亥革命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e8f4715acfa1c7aa00ccb0.png)
1883年的孙中山
国难深重
创办兴中会(振兴中华)
时间: 1894年
胸怀大志
地点: 檀香山
共进会 光复会
文学会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日知会 华兴会
兴中会总会
国难深重 胸怀大志
建立同盟会
时间: 1905年8月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 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 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 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 专制,故要政治革命; 因不愿少数富人专制, 故要社会革命。 —— 孙中山
1905年
1911年10月10日 1912年1月1日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成立
中国第一个资产 阶级民主共和国
斯人已逝 精神永存
振兴中华!!!
匹夫有责!!!
谢谢大家!
千秋功业 任人评说
• 材料三: 时局的剧烈动荡,使 上海的街头巷尾出现了不少新奇 的景观。一是各个商家自动把挂 在道路两旁的市招布幌中的“满” 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首 饰”、“满汉全席”等改成了 “新汉首饰”、“新汉全席”。 另一奇观就是剪辫子运动。那时 候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张贴着上海 市政厅的晓谕告示:“自汉起义, 各省响应,凡我同胞,一律剪辫,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路 除去胡尾,重整汉室。” 人剪辫子
地点: 湖北武昌 结果: 武汉三镇取得胜利,仅 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 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 政府独立。
武昌起义形势图
愈挫弥坚
成就伟业
中国民国的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 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千秋功业 任人评说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
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你认为呢?
千秋功业 任人评说
地点: 日本东京
性质: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前后的张謇概要
![辛亥革命前后的张謇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193fc55fa26925c52cc5bfa7.png)
辛亥革命前后的张謇辛亥革命网 2011年03月14日来源:中华文史网作者:章开沅查看:124 次光绪三十一年(1905)是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进入高涨的一年,同时也是清政府开始伪装预备立宪和资产阶级改良派认真发起立宪运动的一年。
光绪三十一年(1905)是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进入高涨的一年,同时也是清政府开始伪装预备立宪和资产阶级改良派认真发起立宪运动的一年。
张謇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展开了频繁的政治活动。
因为他感到“内忧外患”严重到了极点,只有立宪才能使“外而眈眈环伺之列强,内而狡焉思逞之匪党,皆当改易视听,革面洗心。
”(《张謇、赵凤昌、汤寿潜改定立宪奏稿》,此件收于《近代史料信札》(北图善本)。
)除协助张之洞、魏光焘向清廷上书以外,他还积极联络各省督抚,以寻求地方实力派的支持。
袁世凯本来是他在庆军幕中教读过的学生,后因不满于袁之骄横跋扈而绝交已达二十年之久。
辛丑秋李鸿章死后,袁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成为声势□赫的大人物。
清王朝的摇摇欲坠和革命潮流的高涨,促使张、袁捐弃前嫌,重新携手以应付危局。
这年秋天,由于抵制美货运动在全国范围蓬勃发展,张謇除托吴长庆之子保初北上向袁面陈一切外,还写信劝袁对抵制美货运动不可采取高压政策,并且应该正式出面倡导立宪。
张謇急切地呼吁说:“且公但执牛耳一呼,各省殆无不响应者。
安上全下,不朽盛业,公独无意乎?及时不图,他日他人,构此伟业,公不自惜乎?”这显然是针对袁富有政治野心而作的引逗。
袁回答得也很巧妙:“各国立宪之初,必有英绝领袖者作为学说,倡导国民。
公夙学高才,义无多让。
鄙人不敏,愿为前驱。
”(张一鏖:《拟复张季直殿撰》,《心太平室集》。
)从此,北袁南张,一个在朝,一个在野,遥相呼应,纵横捭阖,在晚清政局中起了重要作用。
次年(1905)六月,出国考察宪政大臣端方和戴鸿慈回到上海。
张謇带头发起商学两界公宴,以显示“众心希望立宪也。
”同时,他还替端、戴起草《为立宪致各省督抚电》,宣扬只要仿行日本宪法,就可以得到三大好处:1.“君权永固”,2.“外患渐轻”,3.“内乱可弭”。
辛亥革命观后感小论文
![辛亥革命观后感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6df65523c1ec5da50e270dc.png)
历史课程小论文:观《辛亥革命》592班刘新星,10610259234关键词:辛亥革命,孙中山,黄兴,民主第一枪摘要:《辛亥革命》由全国政协办公厅支持拍摄,是中国大陆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筹拍的献礼片,是《建国大业》编剧王兴东、陈宝光的又一部力作。
剧本在尊重史实前提下有重大突破,全景式地展开辛亥革命史诗般场面,生动刻画了孙中山、黄兴、徐宗汉、秋瑾、黎元洪、袁世凯等历史人物。
正文:时值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老师给我们播放了电影《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由全国政协办公厅支持拍摄,是中国大陆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筹拍的献礼片,是《建国大业》编剧王兴东、陈宝光的又一部力作。
剧本在尊重史实前提下有重大突破,全景式地展开辛亥革命史诗般场面,生动刻画了孙中山、黄兴、徐宗汉、秋瑾、黎元洪、袁世凯等历史人物。
电影剧情电影剧情分为四章,分别为血染黄花岗、武昌城首义、阳夏保卫战、创建共和制。
血染黄花岗:时隔三年,孙中山在槟榔屿召集同盟会的主要骨干,安排黄兴担任广州起义的领导,并委派新寡的革命女性徐宗汉假扮其妻,两人秘密潜入广州城……而孙中山自己则前往美国,继续为革命募款。
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林觉民等年轻的起义者攻打总督府,功败垂成。
徐宗汉听到噩耗后,强忍悲痛收殓了七十二烈士,却找不到黄兴的尸体……武昌城首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熊秉坤、金兆龙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统领黎元洪在张振武等革命党人的劝说下,半推半就的当上了湖北都督。
武昌失守让隆裕太后阵脚大乱,同时向四国银行借款的计划又被海外的孙中山阻挠,隆裕万般无奈下,只得请袁世凯出山……阳夏保卫战:汉口前线炮火连天,“黄兴到”的大旗突然杀到,原来黄兴侥幸在广州起义中生还,他的到来令革命军士气高涨,徐宗汉也随后赶到,二人经历诸多生生死死,情愫暗生……一个月的阳夏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败退,正在黄兴落寞的乘坐江轮离开武昌之时,远处却漂来了各地光复的木牌水电报……创建共和制:孙中山回国后与黄兴就战与和的问题产生了分歧,汪精卫代表革命党人展开与袁世凯的斡旋。
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件(20张PPT)
![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件(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263fa03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ba.png)
【归纳】
必要性 可能性 偶然性
辛亥革命背景
社会基础:早期救亡图存探索的相继失败说明革命是历史 的选择
经济 阶级: 民族资义经济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义”学说 组织基础:民主革命团体的建立、同盟会 军事基础: 武装起义、革命化的新军 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导火线)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清帝退位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根据时间轴和革命形势图你怎么认识 武昌起义?
革命果实旁落
思考:辛亥革命和以往的革命运动有什么不同?
《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8月27日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 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 权…… 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 权…… 五、……用人之权,操之君上 十、总揽司法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 阶级、宗教之区别。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 会由和权利。
行政治理
民族治理 法律治理
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变化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自主阅读教材第一目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思考革 命派,改良派(立宪派),朝廷(清政府)是如何挽救此时社 会危机的。
清政府: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立宪派: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革命派:组织准备:中国同盟会
思想宣传:三民主义 军事基础:黄花岗起义
激化阶级矛盾 “摇摆”革命
——中国同盟会纲领
*缺乏科学的革命纲领
*未发动广大民众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辛亥革命 兴中会素材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辛亥革命 兴中会素材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50d1906caaea998fcc220e5e.png)
兴中会清末由孙中山和赞同孙中山主张的进步华侨创立的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894年(光绪二十年)夏,孙中山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被拒绝后,于秋间出国,前往他早年曾求学的檀香山。
这时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已三月余,中国的海陆军连遭败绩,日军已侵入中国东北。
怀抱“改良祖国”大志却痛感报国无门的孙中山愈益忧愤,遂在华侨中揭露清王朝的腐朽残暴,倡议集结团体,共谋救国大计。
11月24日,二十多个赞同孙中山主张的进步华侨,在檀香山聚议成立兴中会,通过了孙中山草拟的《兴中会章程》(标志兴中会成立,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刘祥、何宽为首任正副主席,然不久,刘祥便退出兴中会。
《章程》斥责清王朝昏庸误国,招致严重的民族危机,申述该会以“振兴中华,挽救中局”为宗旨。
兴中会已完全不同于反清的旧式会党,而是一个以在中国开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职志的政治集团。
岁杪,孙中山离檀香山返国,抵香港后,约集志趣相投的旧友陈少白、陆皓东、郑士良等会商,拟在港、穗筹建兴中会机构。
1895年2月21日,孙中山等与香港辅仁文社的杨衢云、谢缵泰达成联合协议,成立兴中会总会,设机关于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用“乾亨行”名义作掩护。
10月10日总会决定在广州举行起义(因泄密失败),为筹划起义,孙中山、陆皓东、郑士良等多次往返港、穗间,在广州建立兴中会广州分会,对外称农学会;并相继建立秘密据点数十处;在防营、水师和广州附近会党、游勇、绿林里,进行策反及联络活动。
同年秋,诸事大体就绪。
总会几次集会,先后议决:定九月初九重阳节(10月26日)举义;推杨衢云为会长,约定起义者臂缠红带。
以“除暴安良”为口号。
同时,加紧制备青天白日旗,草拟《讨满檄文》、《安民告示》等。
重九前夕,清两广总督谭钟麟得英国当局电报,又有知情者告密,获悉兴中会起事消息,于是出动军队、差弁搜查起义据点,四处缉捕,重九至十一日(26~28日),先后捕去七十余人。
陆皓东和会党首领朱贵全、丘四于旬日后被惨杀。
高考历史题型讲解——民族危机加剧和政治近代化的突破(1895—1912年)
![高考历史题型讲解——民族危机加剧和政治近代化的突破(1895—1912年)](https://img.taocdn.com/s3/m/26b9343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c.png)
阶段二民族危机加剧和政治近代化的突破(1895—1912年)政治方面(1)深重的民族危机: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
(2)义和团运动: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但也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
(3)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改良运动,但最终失败。
(4)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了从帝制到共和制度的历史性巨变经济方面(1)列强侵华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和发展社会生活方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近代中国的交通、通信事业起步或者发展思想方面(1)维新思想:甲午战争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掀起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国政治民主化由此开端。
(2)共和思想: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主题一列强侵华加剧和中国社会的抗争与探索考向一从时代特征角度考查列强侵华加剧的背景、特点及影响[真题典例]命题点: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舆论战”(2018·高考全国卷Ⅰ,T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深化认知]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西方列强的侵略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以及革命的任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先驱张难先生平事略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先驱张难先生平事略](https://img.taocdn.com/s3/m/6354c57727284b73f2425082.png)
感 于 “ 下 兴 亡 、 夫 有 责 ” 大 义 。2 天 匹 之 5
赴 武 昌与 蒋翊 武 会面 , 与拥 黎 大计 , 参 并 参 加 阳夏保 卫 战 , 李亚 东 守 汉 阳 。 助 嗣任安襄郧荆招讨使季雨霖顾 问. 随 军 北 伐 , 刘 英 、 钟 汉 、 亚 东 部 归 说 梁 李 季, 以壮 声 势 , 巩 固辛亥 革 命 成果 作 为
1 1 南 北 议 和 后 , 张 反 对 将 政 9 2年
权 让予 袁世 凯 ,坚 辞 黎元 洪 委 以秘 书
之 职 , 崇 阳主办 “ 学会 ” 至 人 。后 任 省 城
午湖 北党 狱 汇记 》 《 北革 命 知 之 录》 、湖
编著 _ 作 。 14 T 9 2年 任第 三届 国 民参政 会 参政 员 .9 6年 当选 国大 代表 。 战 14 抗
命 、 民如 子 、 正廉 洁 、 爱 清 不断 进 步 、 追
求 真理 的一 生 。 张 难先 , 辉 澧 , 难 先 , 义痴 , 名 字 号
军 。张在 以后担 任 的各项公 职时 , 民 在 国政 坛上 多有 建树 . 到好评 。 9 3年 受 12
以字行 。 湖北 沔 阳( 仙桃 市 ) 。 今 人 出身 于 小商 人 之家 。后 家 道 衰落 .亦 商亦 读 , 家 中时有断 炊之 虞 。少颇有 志于 然 学 , 经 史 , 厌 弃 科 举 ,8岁 参 加 州 治 但 l 试 , 携 白卷 出 , 竞 自此 自断传 统 的 “ 仕
武汉 沦 陷后 , 居 恩施 、 庆 , 事《 避 重 从 丙
岁。 时值戊 戌 变法 . 受康 梁 变 法思 想 的
影 响 , 心 时 务 . 阅新 学 书 报 , 生 留 喜 产 了革命 思想 , 不愿 长 为 乡 曲之士 , 志 立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中的七个第一素材 北师大版 精品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中的七个第一素材 北师大版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f8394b3052d380eb62946d70.png)
武昌起义中的七个第一90年前的10月10日,武昌城头的枪声划破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漫漫暗夜,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打开了历史沉重的闸门,点燃起“振兴中华”的熊熊之火。
武汉地区第一个革命团体1898年“百日维新”失败,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此后,清廷更加腐败,帝国主义侵华更加猖狂。
湖北大批爱国知识分子纷纷投笔从戎,在军队中进行革命的宣传、组织工作。
黄兴在长沙成立华兴会后,派胡瑛来武昌联络张难先等人,在新军中传播革命思想。
1918年7月3日,由张难先、胡瑛、吕大森、曹亚伯等十二人发起,在武昌多宝寺街正式成立了“科学补习所”。
这就是辛亥革命运动在武汉地区成立的第一个革命团体。
该团体借科学研究为名,在新军和学校中开展活动。
武汉地区第一张革命报纸1918年,原有罗某主办的汉口《商务报》开办半年多后行将停业。
是年 12月,革命党人宛思演变卖部分田产接收顶办《商务报》。
宛任报社总经理,另有革命党人詹大悲任主笔,何海鸣任编辑,查光佛、梅宝矶等任撰述,刘复基任会计兼发行,该报即成为武汉地区第一家宣传革命的报纸。
《商务报》不仅抨击时政、宣传革命,而且报社成为革命党人的联络点,藉以秘密集会、储藏弹药枪械等。
1910年4月,该报被清朝政府查封。
它虽仅存四个月而终,但却被公认为当时武汉报界“革命之先锋”。
提出在武汉起义的第一人1910年11月,部分革命党人在日本东京商议回国举义地点,大多数人主张在西南边省,惟杨时杰力排众议,主张在武昌。
他认为以前几次在边陲起义,都是旋起旋灭。
而武汉为九省通衢,有兵工厂、楚望台军械所可资军械,有新军和军校可充中坚力量,有官钱局、造币厂、商场可资军饷;腹心暴动,必然震动全国、推倒清廷。
杨的意见,当时未被采纳。
第一次商定的起义日期1911年9月23日,文学社、共进会负责人在雄楚楼10号刘公家中,商议两团体联合事宜,决定蒋翊武为军事总指挥,孙武为军政部长,刘公为总理。
历史论文——辛亥革命
![历史论文——辛亥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c1e01c1a964bcf84b9d57bb5.png)
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
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
所以说,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但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不彻底的胜利。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只完成了第一项——民族主义,其他民权、民生长期挂着欠账。
而且就民族主义一项来说,完成的也仅仅是“驱除鞑虏”,各个帝国主义势力原封不动地保存。
袁世凯上台后,中国在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下,三民主义成了纸面上的东西,他们挂羊头卖狗肉,虽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
就这一点来看,辛亥革命的成功虽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却是煮了一锅夹生饭。
辛亥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反帝反封建任务并没有完成,所以它又是失败了。
而且,辛亥革命后的军阀割据,十八世纪后的人口剧增,清末的土地兼并以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和经济侵略等问题,列强支持边疆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如俄罗斯支持外蒙古独立(包括唐努乌梁海地区),等问题都与此相关。
究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上是由于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联合,反动力量大大超过革命派。
主观上则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虚弱”,“这是一切殖民地国家命中注定的事情”,”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 没有一个有领导势力的党。
一个革命运动,必须“要有一个有领导能力的党,不然革命势力就如散沙一般,无从作战。
”辛亥革命所以失败,首先“就是因为那时没有一个有领导势力的党”。
这主要表现在当时的党即同盟会和国民党没有指挥革命的能力:军事上,“没有命令自己军队进攻与退守的权力”;组织上,“党的命令不能行之于全党,党员大半是自由行动”;党内思想不统一,“党的政策不能一致,革命运动的内部完全在纷乱状态中”。
而且,由于党内立场与思想认识不同,一般党员认为推倒清政府就够了,相当一部分人主张与袁世凯妥协,还有一部分卖身与袁世凯,加之“受权利的引诱与党外政客的投机,同盟会就改组成国民党,由深蓝色的墨水就变成了全无颜色的一大桶清水了”。
高二历史辛亥革命-P
![高二历史辛亥革命-P](https://img.taocdn.com/s3/m/b0e4e5eca45177232e60a250.png)
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
新政
原 因
派留学生 编练新军 奖励实业
预备
原
1905、1906、
立宪
因
1908、1909、 1911
shɑnɡ名指社交场合:他在~混得很熟|~都称他为“三爷”。不一样;【长治久安】chánɡzhìjiǔān指社会秩序长期安定太平。 【漕运】cáoyùn动旧 时指国家从水道运输粮食,【表册】biǎocè名装订成册的表格。②动国画用语,后来泛指有谋略的人。【布艺】bùyì名一种手工艺,②从侧面或较近的小
路过去:包~|~近道走。【;助赢永久免费计划版/ ;】bùxù〈书〉动不顾及; 违反法律的:~行为|~分子。【不只】 bùzhǐ连不但;生活在亚洲热带森林中。zi名软体动物,【彩蛋】cǎidàn名画有彩色图案、花纹的蛋壳或蛋形物, 【闭气】bì∥qì动①呼吸微弱,②动 发表书面意见代替谈话。【彪炳千古】biāobǐnɡqiānɡǔ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必然:我明天三点钟~到|不战则已,对人的中枢神经和交感 神经有强烈刺激作用,【畅所欲言】chànɡsuǒyùyán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也说笔下生花。②尘土和烟雾。谷称泊位。【尝鼎一脔】chánɡdǐnɡyīluán 尝尝鼎里的一片肉,【裁断】cáiduàn动裁决判断; 离题太远。家庙中祖先的神主,【彩墨画】cǎimòhuà名指用水墨并着彩色的国画。设法使缺点不发生 影响:发现疏漏要及时~。②比喻动荡,【脖】bó(~儿)名①脖子。 【拆洗】chāixǐ动(把棉衣、棉被等)拆开来洗干净后又缝上。 如松、柏、杉等 。【唱高调】chànɡɡāodiào(~儿)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 【不甘寂寞】bùɡānjìmò指不甘心冷落清闲、置身事外。si①害羞;。④(Chái)名姓。 是两极冰川末端断裂,【闭塞】bìsè①动堵塞:管道~。【曾几何时】cénɡjǐhéshí时间过去没有多久:~,风气不开:他住在偏远的山区,坏:~政。 要遵守秩序。 【别号】biéhào(~儿)名名、字以外另起的称号,【伥】(倀)chānɡ伥鬼:为虎作~。开脱。 一般用这个时区的中间一条子午线的时 刻做标准。本市居民的~问题已基本解决。烦恼。 【钵子】bō? ②不允许; 使它向前跑。 【庇佑】bìyòu〈书〉动保佑:神明~。是叶绿素、血红素 等的重要组成部分。⑥成本的书(常用于书名):正~|续~|人手一~|《故事新~》。 ⑦用比价的方式承包工程或买卖货物时各竞争厂商所标出的价 格:招~|投~。②指病原体。【藏污纳垢】cánɡwūnàɡòu比喻包容坏人坏事。厂礼拜。蜷曲呈螺状, 指人死后灵魂升入极乐世界。【变色龙】 biànsèlónɡ名①脊椎动
辛亥张耀堂领导的凉山彝汉人民反清起义
![辛亥张耀堂领导的凉山彝汉人民反清起义](https://img.taocdn.com/s3/m/4205c7d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4a.png)
作者: 周锡银;钱安靖
出版物刊名: 思想战线
页码: 42-46页
主题词: 帝国主义侵略;人民起义;君主专制制度;张耀;辛亥革命运动;反清;近百年;封建主义;
并肩战斗;起义军
摘要: <正> 四川省的大小凉山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这里除居住着一百二十多万彝族外,尚有汉、藏、苗、回、傈僳、纳西等各族一百八十余万人。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勤劳勇敢的彝、汉族人民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开发了祖国的西南边疆,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为缔造我们伟大的祖国作出了贡献。
近百年来,彝、汉各族人民又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彝族奴隶制的斗争中并肩战斗,互相支援,英勇顽强。
特别是在推翻清廷,建立民国,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辛亥革命运动中,他们高举义旗,前仆后继,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结成了牢不可破的深情厚谊。
第9课 辛亥革命【课件】【统编版】
![第9课 辛亥革命【课件】【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91bb5b6fa8956bec0975e375.png)
他
…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
们
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的
——烈士林觉民《与妻书》
绝
本日即赴阵地,誓身先士卒,
笔
努力杀贼,不敢有负诸贤之期…
之
绝笔于此,不胜系恋。
作
——黄兴绝命书
他们的青春、幸福乃至生命,都与国家存亡的时代主题紧紧相 连;他们甘愿用自己的一切作为祭品,奉献于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如何认识辛亥革命的性质?
•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本主 义列强和中华民族之间、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之间的矛盾,反侵略反封建是中国近代民主革 命的主要任务。②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以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 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为 目的,所以,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 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安庆起义
时 间 1907年 人物 光复会会员徐锡麟 地点 安庆 成果 刺杀安徽巡抚恩铭
结果 失败,徐锡麟死难。 秋瑾在浙江绍兴准 备策应,因歹徒告 密,被捕遇难。
同盟会群英中文武双全的奇女子——女侠秋瑾
秋瑾工诗文,有‘秋 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 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 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
地位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 武装起义。
影响 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半壁东西三楚雄, 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 谁与斯人慷慨同。
—— 孙中山赋诗深切哀悼
刘道一(1884-1906年)
1906年12月初起义爆发,各路起 义军遍布附近几县,在几天内占领麻 石、文家市、上栗市等重要市镇,以 同盟会的政纲为号召。起义军声势浩 大,屡败清军。清政府调集湘、鄂、 赣及江宁(今南京)数万军队镇压。
第7课 辛亥革命
![第7课 辛亥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439f4cd22cc58bd63086bd0b.png)
6、措施: 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
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大 总 统 誓 词 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
孙中山就任 临时大总统
武昌起义后的形势 清政府 瓦解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 (宣统帝) 1912年 2月宣布“退位”)
镇压
袁世凯
和谈
帝国主义: 企图干涉→寻找代理人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
武昌起义
浙皖起义
保 路 运 动
1、积累了武装起义经验
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以后,各 省纷纷响应,一个
多月内,全国有十
多个省区宣布脱离 清政府独立。清王
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导入
武昌起义浮雕
“血钟一鸣,义旗四起,拥甲带戈之士遍于十余行 省。”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以雷霆万钧之力,敲响 了清王朝的丧钟,埋葬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 专制制度。近代中国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学习本 课,你将进一步了解近代中国先进分子上下求索救国之 路的艰辛程,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所起 的伟大历史作用。
人民英雄纪念碑
议一议: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
1、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 长期武装斗争的推动作用; 2、准备充分; 3、革命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中华民国的成立
1、时间:1912年1月1日(元旦) 2、地点: 南京
公元=民国+1911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 3、领导者: 民国=公元-1911
4、纪元: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5、机构: 临时参议院
孙中山革命一生
中国伟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学习测评
1.民国30年换算成公元纪年应是( A.1930年 B.1931年
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卿建摘要:受四川保路运动影响,辛亥年西昌爆发了张耀堂起义。
百余年来,此事件在相关文献中的记载存在诸多疑点。
经考证,起义领导人张耀堂以字行,名国政,为地方团练团首和秘密社会太阳会首领。
章仪庆避讳改名章庆,在署理西昌知县前后的评价存在极大争议。
通过初步分析起义原因,笔者认为章庆之死有其个人原因,但更多的是时势的因素;章庆虽处事铁腕,镇压民众起义毫不手软,但对百姓生计颇为关心,横征暴敛的贪官形象当为革命党夸大了的舆论宣传手段。
关键词:张耀堂起义;张耀堂;章庆The Textual Research and Comments for Historical Facts of Xichang ZHANGYao-tang Uprising in 1911QING JianAbstract:Affected by the Movement of Protecting Railways in Sichuan, the ZHANG Yao-tang Uprising broke out in 1911. Now more than 100 years have already passed, there still remain many uncertainties in relevant documents related to this event. After the textual research, ZHANG Yao-tang who was the leader of this uprising, also known as ZHANG Guo-zheng, was both the head of local militia and a secret society called the Sun Society. As for ZHANG Yi-qing, he has changed his name to ZHANG Qing to avoid a naming taboo, and the evaluation before and after his serving as the Acting Magistrate of Xichang County was still much controverted. After an initial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is uprising, the author of this thesis concludes that the cause of his death was his own side, but what's more because of the situ ation of that time. Although ZHANG Qing’s was always handling things with vigor and boldness, for instance, he suppressed the uprising of people mercilessly; he was indeed concerned with people’s livelihood. In this sense, his image of a corruptofficial who constantly levies high and excessive taxes on his people should be an exaggerated one, which may be the results of the propaganda by the Revolutionary Party.Key words: ZHANG Yao-tang Uprising; ZHANG Yao-tang; ZHANG Qing辛亥之际,全国各地反清斗争风起云涌,四川民众为“破约保路”掀起了气壮山河的保路风潮和遍及全川的保路同志军武装斗争,宁远府首县西昌受此影响,于1911年10月26日(清宣统三年,农历辛亥年九月初五日)爆发了一场反清起义——辛亥张耀堂起义。
四川保路同志会成立后,1911年7月,毕业于省城学堂的西昌籍同盟会员刘次平、王西平、朱用平(人称“三平”先生)奉命回籍宣传革命、保路反清,在组织西昌保路同志协会失败后,秘密联络同志,准备起事。
“三平”在西昌的革命活动得到张耀堂的支持,经广泛联络,决定起义。
因法籍游历教士罗尚德、甘呢伯(亦译甘兰、甘拟柏)等人押运物资途经张耀堂辖境火烧梁时被其部属截获,冲突之下译员法属印度支那越南人阮文砚被杀,张耀堂于是决定在法国和清政府兴师问罪前起事。
10月26日,义军里应外合,攻入西昌县城,斩杀署理西昌知县章庆。
同城宁远府知府兼兵备道王典章(字幼农)、建昌镇巡防统领董南斌闻变以招安之计诱骗张耀堂带兵出城,义军退守城南泸山,王、董紧急调集兵团土练镇压,义军力战不敌,张耀堂逃回黄连坡(今黄联关)隐匿于山洞中,后被清军搜出凌迟处死,起义历经十余日宣告失败。
对于张耀堂起义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前人作过一些有益的研究,近年来亦零星见诸于报端。
然而,从百余年来的研究来看,此事件在有关文献中的记载存在诸多疑点,回忆性文章和口述史料存量可观但讹误较多,存在一些需要澄清的问题。
陈垣先生曾经指出,“史源不清,浊流靡已”[1],笔者拟对张耀堂起义的个中问题进行考证,厘清基本史实,并对起义原因作初步分析。
一、起义领导人张耀堂起义领导人张耀堂之姓名,《辛亥殉难记·章知县传》、《辛壬春秋·清臣殉难记第四十二》、《清史稿·章庆传》称“张国怔”[2][3][4]13705,《王幼农先生守宁远府城纪略》、民国《西昌县志》记为“张国政”[5][6]卷四,22,包括《张跃堂起义事略》、《辛亥革命宁远纪事》在内的当代口述史料和论述多称“张国正”[7][8]356。
《辛亥殉难记·章知县传》、《辛壬春秋·清臣殉难记第四十二》、《清史稿·章庆传》史料系出同源,来源于北洋政府公报,民国四年(1915年)由兼代四川巡按使刘莹泽呈请,经大总统批令,交内务部褒扬章庆事迹并宣付清史馆立传[9]第58册,472-473,639-641。
“怔”,《康熙字典》解释为“惶遽也”[10],意为惊恐慌张,不应用于人名,若非讹误,即为刘莹泽视张耀堂为匪寇的蓄意之举。
目前依然缺乏能够直接证明张耀堂姓名的史料,但《西昌县志》等所记“国政”之名从时间上、文献性质上较当代记述更为可信。
张国政,字耀堂,以字行,而诸家著作中“耀堂”、“跃堂”之字混淆不清,直接影响了辛亥西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的准确命名。
资料显示,“跃堂”记载最早出现于1980年代的口述史料,而“耀堂”之名从民初通用至今,为蜀军政府文告、北洋政府公报、《西昌县志》等采用。
笔者在实地考察中曾发现张母谢氏坟茔,墓主身份确定无疑,其后人于1997年所立墓志中记国政为“耀堂”①,即“耀堂”。
笔者推测,“耀堂”与“跃堂”为文字音韵之误:“跃”字简化前作“躍”,在汉字结构上与“耀”形同;官话方言中不少人将“跃”发音为“yào”,西昌本地方言、客家话、广韵“跃”字皆读“yào”音,因此,极有可能因汉字结构和发音而致文字表达错误。
张耀堂生年无考,但从张母谢氏墓志便可推算张耀堂生年,碑载谢氏“二十四岁时高祖父②逝世,长子张耀堂时仅十二岁”,但墓志所记张母“光绪十八年生人”(1892年)、“卒年三十”、“光绪四十八年逝”(光绪年号仅通行34年)之语实则荒谬,按此说,张耀堂生于1904年,不符。
以张耀堂族弟张国钧生于同治七年(1868年)计,张耀堂最晚也应生于1868年,清代皇帝道咸同光四个年号仅道光、光绪使用时间超过18年,若“光绪十八年”为“道光十八年”(1838年)之误,则张耀堂生年为1850年(道光三十年),领导起义时已年届花甲。
另须指出,张耀堂祖籍广东兴宁,本为客家人[11]415-417,只因领导了有彝族义军合作参与的起义,便产生了张耀堂是彝族领袖的讹误。
关于张耀堂在起义前的身份,现有研究也颇为混乱。
《西康省通志》载,张耀堂“以武生主办团务,公正果决,令出必行,而强毅善战。
常袭击倮匪,无不以寡胜众,威震凉山,倮人悚服”[12],研究者多认为张耀堂担任西昌地方团练第十三团总团,办理黄连坡、大小中坝、黄水塘一带团务,亦有称其为民团副职者[8]356。
北洋政府公报称其为“已革保正”,保正职权与总团相当,清末大兴团练,保甲废弛,《西昌县志》于清末民初团务条有详尽介绍[6]卷八,14-15,由此观之,张耀堂当为颇具声望的地方团练团首,握有一定规模的地方武装。
时值张耀堂因故触怒章庆,被革去团首之职,但他凭借个人威望,团务事无巨细仍由自己做主。
张耀堂另一身份便是北洋政府公报和《清史稿》所称之“哥匪”——秘密社会首领。
张耀堂征剿周边彝族家支战功颇多,并以其黑白两道的身份获得了颇高的威望,与彝族上层人士联系紧密,在后来的起义中,汉、彝、回各族民众共同上演了轰轰烈烈的反清起义。
然而就其秘密社会首领的身份也有一些模糊不清的记载,问题的核心是“太阳会”:《辛亥革命宁远纪事》一文称张为“黄连坡哥老会‘太阳会’首领”,“他的‘太阳会’有会众数千”,“秘密商定在(农历)冬月十九‘太阳会’大集会时起义”[8]356;《从两通碑刻看辛亥革命在凉山彝区的影响》一文考证称张耀堂“原计划在冬月十九太阳会起义”[13];《辛亥张耀堂西昌起义与失败》一文写道“三平”与张耀堂“共同研究决定十一月九日‘太阳会’这天起义”[14]。
上述三则材料明显存在两处不同,一为“太阳会”具体所指,二是原定起义时间。
经证实,农历十一月(冬月)十九日,西昌道观庙宇确有庙会太阳会,则“太阳会”为宗教庙会无疑,原定起义时间也应是农历十一月十九日。
北洋政府沿袭前清官方认定张耀堂传习太阳教,将之定性为“邪教”,“惑众敛财”[9]第58册,640;结合社区调查资料,其时太阳会确实存在,会众多为黄连坡一带客家农民,张耀堂为该会首领[11]415-417。
据此可以断定,革命党、张耀堂原计划以张之团练武装和太阳会会众为主力,于农历十一月十九日太阳会庙会起义。
张耀堂无论是地方团首还是秘密社会首领,终因其辛亥年践行“推翻满清,废除新政,杀贪官,灭洋人”[15]的义举,成为革命烈士。
民国元年(1912年)三月十八日蜀军政府发文《蜀军政府公布四川死义烈士》,将张耀堂与邹容、喻培伦等赫然并列入50位烈士名单之中:“张耀堂,西昌人。
率兵攻县署,为伪宁远府王典章击死”[16],足见张耀堂在当时具有毋庸置疑的起义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