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九年级人教版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内能》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小红发现自己关于热传递、热量、温度的笔记有些错乱,请你帮助她把正确的挑选出来() A.温度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多,温度低的物体所含的热量少
B.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温度
C.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改变的是温度
D.热量总是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传递给含有热量少的物体
2.把两块干净、纯净的铅压紧,它们会结合在一起,而两块光滑的玻璃贴在一起,不会合成一块的原因是()
A.玻璃的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B.接触处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大,几乎没有力的作用
C.玻璃太硬,斥力大于引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比热容可用来鉴别物质
B.水的比热容较大,可用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
C.沙的比热容较小,所以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D.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
4.关于物体内能的改变,下列正确的是()
A.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B.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一定减小
C.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一定减少
D.物体放热时,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5.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得到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因此,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①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①铅块粘在一起证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①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A. ①①是事实,①①是推论
B. ①①①是事实,①是推论
C. ①是事实,①①①是推论
D. ①①是事实,①①是推论
6.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B.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菌在活动
C.排放工业废水,污染整个水库
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
7.物体的内能是指()
A.物体内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
B.物体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C.一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D.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8.如图所示,关于水和煤油内能的大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容器中水的内能等于(b)容器中水的内能
B. (a)容器中水的内能大于(b)容器中水的内能
C. (c)容器中煤油的内能大于(d)容器中煤油的内能
D. (c)容器中煤油的内能等于(d)容器中煤油的内能
9.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的是()
A.用胶水把邮票粘贴在信封上
B.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铅丝折断
C.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较大的一滴水银
D.磁铁能吸引铁钉
10.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b烧杯中水的内能
B. c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d烧杯中水的内能
C. 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
D. d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
C.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
D.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不吸热
12.如图,先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入50 mL的水,再注入50 mL的酒精.封闭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发现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 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A.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分子总是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13.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0 ①的冰没有内能
B.冰熔化时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它的内能增加
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D.只要物体的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14.如图所示,在玻璃注射器内吸入一定量的某种液体,然后排出内部的空气,并用橡皮塞封住注射孔.这时人无论怎样用力推动活塞,也难以使其体积发生微小的变化.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说明该液体压缩成固体了,所以体积不变
B.说明液体分子间存在斥力,所以很难被压缩
C.说明该液体分子的体积大,压缩不动
D.说明液体分子间有引力,所以很难被压缩
15.铜球和铅球相互接触时,铜球将热量传递给铅球,这是因为()
A.铜球的温度较高
B.铜球具有的内能较多
C.铜球具有的热量较多
D.铜的比热容较大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海边的昼夜温差比沙漠地带要小得多,这主要是因为水的________比较大的缘故,相同质量的海水与沙石吸收相同的热量后,________的温度升高的少.
17.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初温都相等的水和牛奶,用两个相同酒精灯对其加热.
(1)加热过程中,发现要使它们上升相同的温度,需给水加热的时间要长一些,这是因为________.
(2)停止加热后,在相同时间内,盛有________的烧杯(填“水”或“牛奶”)温度下降得快些.
18.“破镜不能重圆”是因将玻璃合起来时,镜子断裂处绝大多数分子距离________,分子间没有________.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9.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1)此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________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
(3)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___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试验中最好用相同的电加热器来加热水和食用油,而不用酒精灯,用电加热器加热好处是________.20.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及分别盛有水和色拉油的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水和色拉油良好接触,两只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如图所示.
(1)试管中加入的水和色拉油除初温相同外,还应保证________相同.(选填“体积”、“质量”)
(2)实验中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来反映的.
(3)由于没有直接测量比热容的仪器,因此这个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__的变化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
(4)根据表中数据算出加热6 min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 J.
(5)色拉油的比热容是________ J/(kg·①).(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并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1.如图1所示是“比较不同物体的吸热情况”的实验装置,烧杯中装有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两种液体A和B,将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浸没在两种液体中,同时加热.用停表测出液体加热到相同温度时所用的时间.表1是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
(1)组装器材时,应将温度计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不要碰到烧杯和________.
(2)加热液体A所用的时间如图2所示,为________ S.
(3)上述实验中,加热时间较长的液体,其比热容较________(填“大”或“小”).
(4)小红想用与小明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则她在实验中应控制________(填“加热时间”或“升高温度”)相同.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2.质量为0.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50 ①,求:水吸收的热量Q吸.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①).
23.热水质量20 kg,温度80 ①,与质量30 kg,温度30 ①冷水混合,不计热损失,求:混合后温度.
24.将质量为4 kg的冷水与质量为3 kg温度为80 ①的热水混合后,末温度为40 ①,不计热量损失,则
(1)热水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耳?
(2)冷水原来的温度是多少摄氏度?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热量是个过程量,只有发生热传递时说物体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多少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改变的是温度.A项,热量是个过程量,只有发生热传递时说物体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B项,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故B错误;C.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改变的是温度,故C正确;D项,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故D错误.
2.【答案】B
【解析】一切物质的分子间都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但分子间的作用力是有范围的,由于玻璃之间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故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两块玻璃无法结合成一块.
3.【答案】D
【解析】A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可用来鉴别物质.选项正确.B项,水的比热容较大,温度变化相同时,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可用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选项正确.C项,沙的比热容较小,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大,所以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选项正确.D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没有关系,一桶水的比热容和一杯水的比热容相同.选项错误.
4.【答案】A
【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会减少.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会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会减少.
5.【答案】A
【解析】对于理想实验一定要明确,来源于实际实验,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出.所以要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合理的推论.“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是我们都可以观察到实际的现象,故它们都是事实;
“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无法通过观察得出,但是我们可以由合理的外推得出,故是一种推论.
6.【答案】B
【解析】A项,炒菜时加点盐,菜有了咸味是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符合题意;B项,细菌在活动,细菌是物体,它包含很多的分子,物体的运动不属于扩散.符合题意;C项,污染整个水库是污水在水中散开是扩散现象,能证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符合题意;D项,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整个房间里能闻到香味是扩散现象,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
动,不符合题意.
7.【答案】D
【解析】由内能的概念可知,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8.【答案】C
【解析】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材料等有关.①(a)和(b)中都是水并且水的质量都是相等的,所以内能的大小就取决于水的温度,由于(b)中的温度高于(a)中的,所以(b)中的内能大.
①(c)和(d)中都是煤油,温度相同,所以内能的大小取决于质量,质量大得内能大,所以(c)中的内能大.
9.【答案】D
【解析】磁铁能吸引铁钉,是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不属于分子间的作用力.
10.【答案】D
【解析】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材料等有关.从图中知,a与b、c与d的质量相同,a与c、b与d的温度相同,所以d的内能比c多,d的内能比b多,c的内能比a多,b的内能比a多.
11.【答案】C
【解析】物体吸收了热量,可能用来加快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即表现在物体的温度的升高;也可能用来改变物体的状态;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所以,物体吸收了热量,物体的温度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与此相反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温度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故A、B错误;C正确;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吸热,故D错误.
12.【答案】A
【解析】由于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体积的总和,说明是在混合时水分子进入到酒精分子的间隙中去了,或者说明是酒精分子进入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说明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13.【答案】B
【解析】A项,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0 ①的冰也有内能.故A错误.B项,冰是晶体,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故B正确;C项,描述热量的术语只能用”吸收“或”放出“,不能用“具有、所含”,故C错误;D项,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状态和温度都有关系,所以单凭温度不变,不能确定物体的内能就不变,故D错误.
14.【答案】B
【解析】物体能够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空隙,液体分子间间隙较小,分子间存在较大的斥力,所以液体难以被压缩.
15.【答案】A
【解析】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方式之一,传递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传递方向是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最终两物体的温度相等.即只有在温度不同时,两物体之间才会发生热传递,能否发生热传递和内能、比热容等无关.故B、C、D错误,A正确.
16.【答案】比热容海水
【解析】水的比热容较大,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小.因此,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海水比沙滩的温度低.
17.【答案】(1)水的比热容较大(2)牛奶
【解析】(1)因为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需要给水加热的时间要长一些,由Q=CmΔt得: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所以该实验说明水的比热容比牛奶的比热容大;
(2)质量相同的牛奶和水,放出相同热量,牛奶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由Q=CmΔt可知,牛奶降温快.
18.【答案】远大于分子间平衡距离、作用力
【解析】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玻璃的硬度大,不像铅硬度小,玻璃放在一起不容易发生形变,玻璃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超出了分子力的作用范围.
19.【答案】(1)温度计秒表(2)升高的温度(3)水热量损失小
【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实验需要测量温度和加热时间,因此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秒表;
(2)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升高的温度(或温度升高的多少等)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
(3)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
试验中最好用相同的电加热器来加热水和食用油,而不用酒精灯,用电加热器加热好处是热量损失小.
20.【答案】(1)质量(2)加热时间(3)温度(4)2.1×104(5)1.9×103
【解析】(1)为了便于比较水和色拉油吸热能力的强弱,实验除让水和色拉油的初温相同外,实验前还必须控制水和色拉油的质量相同;
(2)实验中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的;
(3)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的温度.实验中,我们控制水和牛奶的质量相同且吸收的热量也相同,所以我们是通过比较温度的变化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
(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加热6 min水的温度变化量为Δt=45 ①-20 ①=25 ①;
水吸收的热量:Q吸=cmΔt=4.2×103J/(kg·①)×0.2 kg×25 ①=2.1×104J;
(5)因为加热6 min水和色拉油吸收的热量相等,因此由Q=cmΔt可得:
c===1.9×103J/(kg·①).
21.【答案】(1)电加热器(2)80(3)大(4)加热时间
【解析】(1)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要让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接触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或加热器;
(2)图示测量时间的工具为秒表,即大盘刻度单位为s,小盘刻度为分,所以现在的时间是1 min20 s=80 s;
(3)由表知:AB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25 ①时,A液体用时80 s,B液体用时120 s,B液体升温慢,B液体吸收的热量多,由公式c=知,B液体的比热容大;
(4)实验用相同的酒精灯对AB加热,在相等时间内,AB吸收的热量相等,所以控制加热时间相同也就是控制吸收相同的热量.
22.【答案】Q吸=c水mΔt
=4.2×1O3J/(kg·①)×0.2 kg×50 ①
=4.2×1O4J;
答:水吸收的热量为Q吸=4.2×104J.
【解析】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的温度升高值,利用热量公式Q吸=cmΔt即可求解.23.【答案】解:设冷水温度从t01升高到t,吸收的热量为Q1;热水温度从t02降低到t,放出的热量为Q2;
由于不计热损失,则Q吸=Q放,
即:cm1(t-t01)=cm2(t02-t)
即:4.2×103J/(kg·①)×30 kg×(t-20 ①)=4.2×103J/(kg·①)×20 kg×(80 ①-t)
解得:t=50 ①.
答:水混合后的温度为50 ①.
【解析】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直到最后温度相同.知道热水的质量和初温、冷水的质量和初温,又知道水的比热容,利用热平衡方程Q吸=Q放求水混合后的温度.
24.【答案】解:(1)热水放出的热量:
Q放=cm2(t热-t)=4.2×103J/(kg·①)×3kg×(80 ①-40 ①)=5.04×105J;
(2)不计热量损失,Q吸=Q放=5.04×105J,
①Q吸=cmΔt
①Δt===30 ①
①冷水的初温:
t冷=t-Δt=40 ①-30 ①=10 ①.
答:(1)热水放出的热量是5.04×105J;
(2)冷水原来的温度是10 ①.
【解析】首先根据Q放=cm(t0-t)求出热水放出的热量,由于不计热量损失,所以Q吸=Q放,根据Q吸=cm(t-t0)求出冷水的初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