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多琢磨事少琢磨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多琢磨事少琢磨人
作者:杨涛
来源:《办公室业务》2012年第01期
工作中,有这样一种人:工作分得多了,他就心里嘀咕,认为领导故意找麻烦;同事被提拔了,他就两眼发红,觉得组织对自己有偏见;领导指出缺点,他就满腹牢骚,琢磨着有人给他穿小鞋;考核奖励发放了,他就到处打听,总觉得自己吃亏了……
少琢磨人,多琢磨事,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发现有一些不琢磨事、专琢磨人的人。

而琢磨什么,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作风。

品行正派的人,琢磨工作多;心术不正的人,琢磨人多。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人的方面琢磨多了,工作上就琢磨得少了。

每个人都应多琢磨工作少琢磨人,把心思整个扑到工作上,把干劲全部投入到事业中。

多琢磨事少琢磨人,是做人谋事的基本要求。

面对岗位,面对信任,更应当以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时刻抱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凭素质立身,靠实绩进步,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

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就是要在工作当中持续提升。

工作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要学会横向比,同样的工作,也许你已经做了很多年,你觉得自己做好了,但是只要别人比你做得更好,那就说明工作仍有提升的空间,那就说明你没做好。

要善于纵向比,对于重复的工作,要经常琢磨,与昨天相比,今天比昨天有了什么进步?流程有了什么优化?和同行业相比好了多少?等等。

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就是要在考验面前保持冷静。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面对同样的情形,琢磨工作的人能够从自身找原因,而琢磨人的人往往把原因归咎于他人。

在琢磨工作的人看来,工作分多了,是领导给自己压担子;同事被提拔了,是给自己树标杆;领导挑缺点,是为了让自己更快进步。

这样的人头脑冷静,能够在荣誉面前让一步,在责任面前勇于担当,最终会得到组织信任、领导放心、群众拥护。

对每个人来说,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身实力。

与其把精力花在琢磨领导、同事身上,抱怨环境,还不如把心思花在工作上,多琢磨事,少琢磨人。

当真正做到了专心谋事而无分心谋人,从而身上少了些浮躁,多了些扎实,少了些夤缘,多了些耿直,意气风发,埋头苦干,个人工作能力提高了,所做的工作明显进步了,还担心组织不肯定,人民群众不认可,没有人赏识吗?
文化广角
西方国家通过媒体操纵公众的十项战略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在其著作《平静战争的无声武器》中,列出了西方国家通过媒体操纵公众的十项战略:
1分散注意力战略。

社会控制的首要因素是分散注意力战略,制造大量而持续的娱乐和无关紧要的信息,将公众的注意力从重要问题和政治与经济精英决定的变革中移开。

2制造问题,然后提出解决办法。

这一手段也被称作“问题反应一解决”。

制造一个问题,一种会引起公众某种反应的可预见“形势”,使公众主动要求政府去采取某些原本准备施加于大众身上的措施。

3渐进战略。

要想使一项不可接受的措施被接受,只要持续多年循序渐进地执行这项措施就足够了。

4延迟战略。

让某项不得人心的决定获得接受的另一种方式是将其解释为“痛苦的和必要的”,暂时获得公众的接受,以便未来实施。

5将公众当作三岁孩童。

针对公众的大部分广告宣传都利用一些孩子气的说法、论据、人物和语调,很多时候更接近于弱势。

越想欺骗观众,就越倾向于采取孩子气的语调。

6利用情绪多于思考。

利用情绪因素是造成理性分析短路,并最终造成逻辑丧失的传统方法。

另一方面,利用情绪也有助于打开下意识之门,以便植入一些思想、愿望、恐惧和强制,或诱导一些行为。

7使公众保持无知和平庸的状态。

使公众没有能力理解用来控制和奴役他们的技术和方法。

提供给社会下层的教育质量应该是最可怜的,尽可能平庸,让底层和上层之间的无知距离对于底层人来说是遥不可及的。

8诱导公众因平庸而喜悦。

诱导公众相信,愚蠢、粗俗和没文化是一种时尚。

9加强自责感。

让人相信只有自己才是自身不幸的罪魁祸首,因为自己不够聪明,没有能力,不够努力。

这样,他们就不会起来反抗经济制度,而是自怨自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