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贵州遵义人教版(2019)高二下生物月考试卷(真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贵州遵义人教版(2019)高二下生物月考试卷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
1.如图所示为某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分别刺激a点和b点均能引起效应器反应,但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
B. 给a点一次有效刺激后,a点的膜外电位变化情况是正→负→正
C. 刺激a点后,b点能检测到膜电位变化,说明兴奋传递是单向的
D. 刺激b点,膜外大量\ Na^+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形成动作电位
【答案】C
【解析】A.刺激a点和b点能引起效应器反应,但未通过完整的反射弧,不能称为反射,A正确;
B.给a点一次有效刺激后,a点的膜外电位变化情况是正→负→正,B正确;
C.刺激a点后,b点能检测到膜电位变化,只能说明兴奋可以由a传到b,不能说明兴奋能否由b传到 a,则不能说明兴奋传递是单向的,C错误;
D.刺激b点,膜外大量 Na^+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D正确。
故选C。
2.2019年4月4日,弗吉尼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证明,受损的周围神经系统能够自我修复,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组成的。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个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释放不同的神经递质
B.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C. 神经细胞外\ 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D. 传导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
【答案】D
【解析】解: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末端膨大部分形成的小体,因此可以形成多个突触小体,其次,神经递质的效果可能是兴奋也可能是抑制,取决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种类,A错误。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通过扩散作用达到突触后膜,对突触前膜不起作用,不会引起突触前神经元兴奋,B错误。
C.神经细胞外 Na^+内流是产生动作电位的基础,神经细胞内 K^+外流才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C错误。
D.神经纤维静息时,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形成局部电流,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D正确。
故选:D。
3.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时,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
样品中的活菌数.原因是()
A. 平板上的一个菌落就是一个细菌
B. 菌落中的细菌数是固定的
C. 此时的一个菌落一般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D. 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一定与活菌的实际数相同
【答案】C
【解析】解: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时,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
基表面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
能推测出样品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故选:C.
4.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三大功能类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丙处于两个营养级,是杂食性动物
B. 图中表示出了两个食物链
C. 图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
D. 乙→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答案】C
【解析】解:A.甲属于生产者,乙属于消费者,丙属于分解者,A错误;
B.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即甲→乙,B错误;
C.图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C正确;
D.能量流动传递效率为10%~20%是相对于食物链中两个相邻的营养级来说的,而图中
丙为分解者,D错误。
故选:C。
5.两株黄子叶亲本豌豆杂交,若后代黄子叶植株和绿子叶植株的比例为 3:1,则亲本的
基因型为()
A. \ Ddtimes dd
B. \ DDtimes dd
C. \ DDtimes Dd
D. \ Ddtimes Dd
【答案】D
【解析】解:两株黄子叶豌豆杂交,子代黄子叶∶绿子叶=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亲本的基因型为双杂合,即Dd×Dd,D符合题意。
故选:D。
6.苯酚是工业生产排放的有毒污染物质,自然界中存在着降解苯酚的微生物。
某工厂
产生的废水中含有苯酚,为了降解废水中的苯酚,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只能
降解利用苯酚的细菌菌株,筛选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①为土壤样品。
相关叙述错
误的是()
A. 使用平板划线法可以在⑥上获得单个菌落
B. 如果要测定②中的活细菌数量,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C. 图中②培养目的菌株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
D. 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和培养器皿进行消毒处理
【答案】D
【解析】解:A.分析图解可知,实验经过选择培养基培养获得目的菌株,然后经过⑤的纯化培养,使用平板划线法可以在⑥上获得单个菌落,A正确;
B.如果要测定②中的活细菌数量,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B正确;
C.要筛选获得只能降解利用苯酚的细菌菌株,图中②培养目的菌株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C正确;
D.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培养皿使用干热灭菌法,D错误。
故选:D。
7.人胚胎发育过程中会产生过量的神经细胞,需要调整神经细胞和其所支配的细胞数量相适应,以保证神经系统对生命活动的精确调节,这种调整是()
A. 通过细胞衰老过程实现的
B. 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
C. 通过细胞有丝分裂实现的
D. 不受基因控制的
【答案】B
【解析】
8.有一观赏鱼品系体色为桔红带黑斑,野生型为橄榄绿带黄斑,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某养殖者在繁殖桔红带黑斑品系时发现,后代中2/3为桔红带黑斑,1/3为野生型性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为杂合子
B. 突变形成的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
C. 自然繁育条件下,桔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
D. 通过多次回交,可获得性状不再分离的桔红带黑斑品系
【答案】D
【解析】解: 分析题文:已知该鱼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设为A、a,繁殖桔红带黑斑品系时,后代出现的表现型比例为桔红带黑斑∶橄榄绿带黄斑=2∶1,说明桔红带黑斑为显性性状,且后代存在显性纯合致死情况。
A.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说明该品系为杂合子,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桔红带黑斑为显性性状,则突变形成的桔红带黑斑基因为显性基因,繁殖桔红带黑斑品系时,子代表现型比例为2∶1,可推得基因型为AA的个体死亡,即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B正确;
C.由于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自然繁育条件下,该显性基因的频率会逐渐下降,则桔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C正确;
D.桔红带黑斑基因显性纯合致死,则无论回交多少次,所得桔红带黑斑品系均为杂合
子,即不可能获得性状不再分离的桔红带黑斑品系,D错误。
故选:D。
9.除草剂敏感型的玉米经辐射获得了抗性突变体,敏感和抗性是一对相对性状。
关于
突变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为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是显性基因
B. 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抗性基因与敏感基因的碱基序列一定不同
C. 若为染色体易位(移接)所致,则四分体时一定发生了交叉互换
D. 若为一对碱基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答案】B
【解析】解:A.除草剂敏感型的玉米经辐射获得了抗性突变体,若突变体为一条染色
体片段缺失所致,则缺失片段中含有敏感基因,说明该抗性基因一定是隐性基因,A
错误;
B.若突变体为基因突变所致,则抗性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其与敏感基因的碱
基序列一定不同,B正确;
C.染色体易位(移接)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为染色体结构变异,而四分体时发
生的交叉互换是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为基因重组,所以若为染色体
易位(移接)所致,则不一定在四分体时发生了交叉互换,C错误;
D.若突变体为一对碱基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编码的肽链可能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B。
10.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十
八大报告中,专门在“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下列人类活动与可
持续发展的理念相符的是()
A. 人口过度增长,围湖造田、土地耕作频繁
B. 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过度使用化石燃料
C. 乱砍乱伐、过度放牧导致森林破坏、草场退化
D. 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水能、地能的开发与利用
【答案】D
【解析】A、应退耕还湖,而不能围湖造田,A错误;
B、过度使用化石燃料会造成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应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B错误;
C、乱砍乱伐、过度放牧导致森林破坏、草场退化,这不利于可持续发展,C错误;
D、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利于可持续发展,D正确。
11.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假设鹰的食物来源中,蛇和野兔分别占1/5、4/5,那么如果青草增加M千克,鹰的体重至少增加多少千克()
A. M/280
B. M/400
C. 7M/1000
D. 11M/375
【答案】A
【解析】解:图中有2条食物链:青草→昆虫→蛇→鹰;青草→野兔→鹰,鹰的食物来
源中,假设蛇和野兔分别占1/5、4/5,那么如果青草增加M千克,鹰的体重至少增加
X千克,相邻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按10%来算,那么鹰增重X千克需要青草的能
量为:1/5X÷10%÷10%÷10%+4/5X÷10%÷10%=M,X=M/280。
故选:A。
12.下列有关细胞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胎儿手的发育过程需要细胞凋亡
B. 细胞凋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C. 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D. 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
【答案】D
【解析】
13.下列对同一个体的肌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
B. 细胞内的酶不完全相同
C. 细胞内的核DNA不完全相同
D. 细胞内的RNA不完全相同
【答案】C
【解析】解:同一个体的肌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核DNA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两者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细胞内的酶和RNA也不完全相同,C错误。
故选:C。
14.科学家通过对前列腺癌细胞系的研究发现,绿茶中的多酚可减少BCL-XL蛋白,而这
种蛋白有抑制癌细胞凋亡的作用,这表明绿茶具有抗癌作用的原因是由于生活的绿茶
细胞中具有()
A. 分解多酚的酶的基因
B. 合成多酚的酶的基因
C. BCL-XL蛋白
D. BCL-XL蛋白酶
【答案】B
【解析】解:根据题意,BCL-XL蛋白具有抑制癌细胞凋亡的作用,而绿茶中的多酚可
减少BCL-XL蛋白,所以具有抗癌作用,抗癌的根本原因是绿茶细胞中具有多酚酶基因.故选:B.
15.用一种化学药剂处理二倍体甜菜幼苗,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这样的甜菜含糖
量高;向土壤中多施肥料也能提高二倍体甜菜的含糖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化学药剂诱导甜菜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
B. 多倍体植株通常营养物质含量高
C. 前者是可遗传变异,后者是不可遗传变异
D. 两种含糖量高的甜菜染色体数目相同
【答案】D
【解析】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
16.(1)该系统________(填“遵循”或“未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
16.(2)某同学据图写出一条捕食食物链:果树→蚯蚓→鸡,该食物链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16.(3)此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明显的优势有________和________。
16.(4)该系统能体现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吗?________,请简要说明:________。
【答案】遵循
【解析】该系统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可见其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答案】不正确
【解析】蚯蚓属于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食物链的组成,因此该食物链不正确。
【答案】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或实现了废物资源化等)
【解析】此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明显的优势有: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减轻
了对环境的污染(或实现了废物资源化等)。
【答案】能, 系统中的各组分及其相互关系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是一种优化结构,各部
分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使能量、物质、信息的转换和流通达到了总体功能大于各部
分之和的效果
【解析】该系统中的各组分及其相互关系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是一种优化结构,各部
分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使能量、物质、信息的转换和流通达到了总体功能大于各部
分之和的效果,因此能体现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17.(1)女性不孕症患者获得人造卵子的过程:利用健康女性捐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不孕症女性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核移植技术获得重
组细胞,重组细胞经体外培养得到克隆胚胎,从中获得________,在培养液中加入
________,经过特定的诱导分化后即可得到人造卵子。
17.(2)获得人造卵子的过程必须经过动物细胞的体外培养。
培养时需要加入
__________________等一些天然成分,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气体
环境。
17.(3)人造卵子分裂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期时,才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
卵子受精后到胚胎形成________前,分裂形成的每一个细胞都属于全能细胞。
【答案】(1)(去核)卵母细胞, 体细胞(的细胞核), 胚胎干细胞, 分化诱导因子
【解析】解:(1)女性不孕症患者获得人造卵子的过程:利用健康女性捐赠的(去核)卵母细胞和不孕症女性体细胞(的细胞核),通过核移植技术获得重组细胞,重组细胞
经体外培养得到克隆胚胎,从中获得胚胎干细胞,在培养液中加入分化诱导因子,经
过特定的诱导分化后即可得到人造卵子。
【答案】(2)血清、血浆, 95%空气和5%\ CO_2
【解析】(2)获得人造卵子的过程必须经过动物细胞的体外培养。
培养时需要加入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成分,提供95%空气和5% CO_2的混合气体环境。
【答案】(3)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桑椹胚
【解析】(3)人造卵子分裂达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才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
卵子受精后到胚胎形成桑椹胚前,分裂形成的每一个细胞都属于全能细胞。
18.(1)根据人们对干扰素结构和功能上的需求,将干扰素的第17位半胱氨酸替换成
丝氨酸,这种生物工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18.(2)可通过点突变技术使干扰素基因中的碱基对发生改变,将改造后的基因与载
体构建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导入大肠杆菌生产干扰素。
干扰素是一种糖
蛋白,在大肠杆菌内不能加糖基团,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家蚕来生产干
扰素更为理想,生产过程中,用到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NPV),NPV的作用是充当
基因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18.(3)人们设想,如果能将干扰素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的受精卵,再将受精卵进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桑椹胚或囊胚阶段,然后进行______________。
可
从转基因动物分泌的乳汁中获得干扰素,人们把这种转基因动物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该设想变为现实,则干扰素的活性及产量均会大幅提高。
【答案】(1)蛋白质工程
【解析】解:(1)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
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答案】(2)基因表达载体 , 糖基团是在内质网中加人的,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细
胞中无内质网,故不能加糖基团, 载体
【解析】(2)改造后的基因可与载体构建成基因表达载体,然后导入大肠杆菌生产干
扰素。
糖基团是在内质网中加入的,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细胞中无内质网,干扰素
中的糖基团无法加入原有的肽链上。
基因工程的载体可以是质粒、动植物病毒,NPV
作为一种动物病毒,可以充当该基因工程的载体。
【答案】(3)早期胚胎培养(或胚胎的早期培养), 胚胎移植, 乳房生物反应器(或乳
腺生物反应器)
【解析】(3)通过基因工程得到的受精卵要在体外进行早期胚胎培养,一般培养至桑
椹胚或囊胚阶段进行胚胎移植。
转基因动物发育成熟后,可从转基因动物分泌的乳汁
中获得干扰素,人们把这种转基因生物称为乳房生物反应器,也叫乳腺生物反应器。
若该设想变为现实,则干扰素的活性及产量均会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