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https://img.taocdn.com/s3/m/111e297f01f69e314332942d.png)
A.爬行类动物变成始祖鸟 B.始祖鸟变成现代鸟类 C.候鸟迁徙 D.环境破坏,鸟类减少 E.气温由10度上升为15度 F.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济体制
发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变化是事物运动中状态及性质的改变。 发展是一种前进的、上升的变化。
虞任犯了什么错误?
一、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
世 界 人类社会
都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
从生命产生到人类出现, 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思考:这些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
1、自然界是发展的 人
高级
有生命物质
无生命物质
低级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 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高
低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雷公”扣击“连鼓”,产生雷 声;“电母”“持镜”,形成电 光。 “雷为天怒” 雷电属自然现象。
思考:这些变化过程 又说明了什么?
电位差增大到一定程度时, 产生的放电现象。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对唯物主义的认识过程:
考点呈现、自主复习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2、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3、运动、变化、发展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4、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及方法论? 5、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艾子有个老朋友名叫虞任,有两个女儿刚满 两周岁。艾子见了十分喜欢,便为自己的儿子订 婚。虞任也很高兴,问:“你的儿子几岁了?” 艾子回答:“四岁。”虞任沉下脸来:“你要我 的女儿嫁给一个老头子吗?”艾子不明他的意思: “为什么呢?”虞任说:“你儿子四岁,我女儿 两岁,你儿子比我女儿大一倍年纪。倘若我女儿 二十岁出嫁,你儿子不就已经四十岁了吗?要是 不幸我女儿二十五岁出嫁,你儿子不是已经五十 岁了吗?你不是想叫我女儿去嫁一个老头儿吗?”
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优质课)
![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优质课)](https://img.taocdn.com/s3/m/353a9f222af90242a895e541.png)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表明( ) 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D、任何运动中都存在着相对静止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原因在于 A、新事物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新事物是和旧事物相比较而言的 C、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永不消亡的 D、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因而发展也是无条件的
发展
2、对发展的理解 (1)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 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
B
C
思考:什么是新事物?什么事旧事物?
(2)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新事物
是
符合客观规律 具有强大生命力 具有远大前途
否
旧事物
判断:哪些是新事物?
A生物的进化
C从牛顿力学到相对论
B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
2、发展的实质是什么?【重点】
3、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1.为什么说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即为什么说发展具有普遍性)
哲学上把世界分为几大领域? 自然界 世 界
人类社会
人的认识
都是发展的
1.自然界是发展的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 生产力状况规律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5、“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 句诗体现的哲理( ) A、自然界是客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8、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的时间里,许多科 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后来 相对论力学和量子力学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神话。这说明 ①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②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④任何理论都有局限性,都是不正确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https://img.taocdn.com/s3/m/c726293ea216147917112841.png)
二、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实质(P63) 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 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提问: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判断是不是发展
袁 世 凯 称 帝 倒退下降的变化 前进上升的变化
新 中 国 成 立
不是发展
是发展
想一想
2、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关系(P63末段)
运 动 变 化
发展
①发展是一种运动,但不能说运动就是发展。 ②发展是一种变化,也不能说变化就是发展。 ③发展是带有前进性和上升性的运动和变化, 是表明事物趋向性的变化。 ④运动比变化发展在范围上更广泛,发展比运 动变化在程度上更深刻。
包含“发展”哲理的名言名句: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江山代有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苟日新,日日新。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唯 物 辩 证 法 的 发 展 观
联系与发展的关系 (1)自然界是发展的 发展的普遍性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1)实质:发展就是事物 的 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 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关系
发展的实质
1、下列既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是( ①邯郸学步 ③吐故纳新 A、①③ C、③④ ②一箭双雕 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①④ D、②③④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P60
1、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https://img.taocdn.com/s3/m/82e5233d67ec102de2bd89c4.png)
小组讨论:
你认为,中学阶段在人生 发展过程中处于什么样的阶段 和时期? 我们应该怎样度过这个阶段?
中学阶段被称为人生发展的黄金 阶段,是长身体、学知识、形成世 界观的关键时期。从一定意义上说, 它对人生的前途、理想的实现起重 大的作用。 每个青年学生,都应该珍惜这个 阶段,认真读书,积极上进,不怕 困难和挫折,努力为人生的未来打 下坚实的基础。
小结:
一、原理
世界是永 恒发展的
二、方法论
要用发展的 观点看问题
新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做好量变的准备, 促进事物的质变。
课堂练习:(单选)
1、新事物所以必然要战胜旧事物,最根本的 原因是( )
D
A.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比 旧事物后出现 B.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
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 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和质变
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量变——事物在数量上和程
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 化。
•质变——事物显著的、根本
性质的变化。
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
从细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开始的,经 过逐步积累而达到显著的、根本性质 的变化。
A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原因在于 A新事物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新事物是和旧事物相比较而言的 C物质是客观实在,是永不消亡的 D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因而发展也是无条件的
A
“有材料估计,近三十年来,人类创造的知识总和大概等于 过去两千多年来的总和。预计到2010年,很多方面的知识将出 现爆炸性的突破和发展;到2020年,知识将比1995年增加3到4 倍;而2050年时人们所动用的科技知识中,20世纪末的知识可 能只占1%,即99%的科技知识是新总结出来的。”
2019春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含答案)
![2019春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82cf7fe518964bcf847c96.png)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识记发展的实质。
2.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3.说明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荆人袭宋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先在澭水作标记。
澭水突然涨水,楚国人不知道,顺着标记在夜晚徒步过河,淹死的人有一千多,军中惊骇的声音如同大房子倒塌一样。
以前他们先在澭水作标记的时候,(标记)可以引导楚国人涉水,现在水已变化并涨了很多,楚国人还顺着标记涉水,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自主探究】(1)荆人夜袭,本是个好主意,为何失败了呢?(2)荆人袭宋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1)因为夜间澭水暴涨,荆人仍按照白天的结果行动,所以失败。
(2)荆人袭宋这个故事启示我们:由于客观事物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做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注意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发生变化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发生变化。
一、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1)1高级、2复杂的发展过程中。
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3前进和4上升过程。
(2)5相互作用引起的。
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8知之较多的过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9由浅入深的过程。
整个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想一想】世界永恒发展是不是意味着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发展之中?世界永恒发展是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包含的趋势,而并非指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发展之中。
410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11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想一想】事物的发展是杂乱无章的吗?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普遍的和永恒的,但不是杂乱无章的、毫无秩序的,而是有规律的。
二、发展的实质112前进和13上升,是14新事物的产生和15旧事物的灭亡。
216前进和【想一想】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吗?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运动变化有前进的、上升的,也有倒退的、下降的,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高中政治必修4: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高中政治必修4: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https://img.taocdn.com/s3/m/41055c6d011ca300a6c39039.png)
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原理)
【原理内容】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 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 灭亡。
【方法论要求】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 观点看问题。
1、下列不属于发展的是 A、用计算机算命
(A )
B、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C、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D、航天技术进一步完善
变化侧重于运动中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有 上升的、前进的、进步的,也有下降的、向后的、倒 退的)。变化没有表明事物变化的趋势和方向性。 发展是一种上升的、前进的、进步的运动和变化, 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它揭示了事物运动变 化的性质、趋势和方向性。不包含下降的、倒退的 变化。
A.爬行类动物变成始祖鸟 B.始祖鸟变成现代鸟类 C.恐龙灭绝 D.候鸟迁徙 E.环境破坏,鸟类减少 F.退耕还林、还草,鸟类回归
A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
A
A.新事物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新事物是和旧事物相比较而言的 C.物质是客观实在,是永不消亡的 D.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因而发展也是无条件的
2. 下列说法中能够正确反映发展的实质的是 A.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B.发展是同一事物的重复和循环 (C ) C.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 事物代替旧事物 D.发展是指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变化的过程
3、我国有古诗曰:“离离远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据此回答 (1)“离离远上草,一岁一枯荣”表明 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D.任何运动都存在相对静止
高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低
结论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高中政治必修四: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高中政治必修四: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https://img.taocdn.com/s3/m/ba63af2b0912a21614792919.png)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 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 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 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
要坚持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 一个观点: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 • 一个概念:发展(实质、判断标准) • 三个关系:运动、变化、发展
现状标准
新
旧事物
A、新中国的成立 B、经济全球化 C、基因工程 D 航天技术 E、禽流感 F、疯牛病
G 、机器人抢险
H 、“大锅饭”观 念 (ABCDG)
举出几个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 来出现的新事物和被淘汰的旧 事物的例子
新事物:现代企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一国两制、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 旧事物:计划经济体制、粗放经营、法轮功等
运动
变化
发展
运动中所发生的状 含 物质存在 态乃至性质的改变, 新事物代替旧事 义 的方式, 这种变化既有上升 物,是具有上升的 不 是一般的 的向前的,进步的, 前进的变化 也有下降的,向后 区 同 变化 的退步的 别 性 揭示了事物运动, 没有直接表达或规定运动 , 变化 质 变化所包含的趋 不 的总体性质和趋势. 向性 同 联 系
区分新旧事物应注意的问题
电 脑 算 命
⑶不能仅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 式判断新、旧事物。
3、反对几种错误标准:
1、以事物出现的时间的先后来判断一个事物的新旧 时间标准
2、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
旗号标准
3、以事物的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 是否成熟的完善来判断一事物的新旧
是
否
新事物
旧事物
区分新旧事物应注意的问题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课件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b75d34f90f76c660371a2c.png)
3、判断下列哪些是发展,哪些是运动变化?
A.爬行类动物变成始祖鸟
B.始祖鸟变成现代鸟类 C.候鸟迁徙 D.环境破坏,鸟类减少
发展:ABF 运动变化:ABCDEF
E.气温由10度上升为15度
F.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济体制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世界观)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方法论)
名言名句:事物是发展的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法
的 发
发展就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展 发展的
观 实质 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 新旧事物的含义
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判断依据
1.“离离远上草,一岁一枯荣”表明( )
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D、任何运动都存在相对静止
A
2、下列能体现发展普遍性原理的是( ) ①青藏高原海陆变迁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③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④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 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低
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 应生产力 状况规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认识没有终点,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要 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人算不 如天算
人定 胜天
保护环境, 可持续发展
对唯物主义的认识过程: 三个阶段
小结:一、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世 界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教学设计22: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教学设计22: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https://img.taocdn.com/s3/m/06934b8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f.png)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新课开讲——介绍主要内容,概括文章全貌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根据课程标准,第八课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其内容设计为两个框。
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理解发展的实质和发展的普遍性。
本框分为两个目。
第一目,发展的普遍性。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再到人的认识都是永恒发展的,都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漫长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第二目,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从事物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来理解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最后得出结论:没有发展就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和人类社会。
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就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好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课将进一步分析这一课的另一个重点: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二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第一目,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一目的逻辑结构是: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懂得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此要对事物发展的前途充满信心;另一方面事物发展的道路又是曲折的,要勇敢迎接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与挫折。
第二目,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这一目的逻辑结构是: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的概念──质变的概念──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做好量变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着眼于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的积累,踏踏实实,埋头苦干,还要抓住机遇,果断促成事物的质变,推进事物的发展。
在本课中,第一框分析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世界是发展的,发展是普遍的。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课件: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课件: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https://img.taocdn.com/s3/m/db469ea1561252d381eb6e7f.png)
[问题探究]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相比传统算命方式是否 可称为发展?为什么? 提示:不能。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 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前进的、上升的 变化。电脑及先进的信息技术代表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但是“算命”是落后愚昧思想的体现,是社会的倒退,因此, 尽管“科学算命”披上了“科学”的外衣,但仍不是发展。
解析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是人类社会发 展的体现,B项当选。A、C两项未体现发展性;D项不符合 题意。 答案 B
3.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的哲理是( )
A.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B.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C.世界上无静止的事物
D.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解析 结合题意分析,冰雪消融,春风归来,反映了自然界 的变化发展,故A项正确;C项所述不符合题意;B、D两项 错误。 答案 A
2.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 民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 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体现了( ) A.社会变化具有多样性 B.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C.世界是运动变化的 D.规律具有客观性
人的认识是 各种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整个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
发展的 发展的
2.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发展是普遍的,任何 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 问题。
发展的普遍性
[例1] 一直以来,人们都只把牡丹作为一种观赏花卉。现在人们 对牡丹的认识更加深刻,认识到牡丹还可以做茶、入药,其 籽可以炼油、提炼精油等。这表明人的认识 ( ) A.是变化发展的 B.是因人而异的 C.随着牡丹花的变化而变化 D.是由错误到正确不断发展的
政治必修四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政治必修四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https://img.taocdn.com/s3/m/c2872ac8ad51f01dc281f1f6.png)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习目标】1.识记发展的普遍性,理解发展的实质,明确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具有辩证法的思想,并树立唯物辨证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重难点】发展的实质,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使用说明】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第八课第一框的内容,在课本上勾划导学案涉及的重点内容,独立完成探究案。
2.突出落实的重点知识有:唯物辩证法: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发展的实质。
预习案一、教材助读(具体要求:先通读一遍课本,再研究预习案,在课本上规范的勾划并标注以下知识) (一)发展的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
1.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引起的。
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表明,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一个人的认识都会经历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的过程。
注:整个世界包括三部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综上可见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
(二)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2.发展的意义有了发展才有了缤纷秀丽的自然界,才有了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才有了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
注:①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②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三)原理总结: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2、方法论: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https://img.taocdn.com/s3/m/f7f844f89e31433239689392.png)
• ( 2010 江苏卷) 27. 子在川上曰:“逝 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 哲理是 • A.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 B. 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 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D. 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 ( 2009· 全国Ⅱ)中国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做题为《用发展 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 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这是对中国 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发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哲理是 • ①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囿于静止的观点而无视其变化
★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1.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是 指事物发展过程的总方向和总趋势,不是 指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方向。
2.发展是运动、变化,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倒退的、落后的运动和变化就不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 的运动和变化才是发展。
世 界 是 永 恒 发 展 的
一 1.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切 发展的 2.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事 物 普遍性 3.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都 是 变 1.事物前进上升 化 发 发展的实 展 2. 新事物,旧事物 质 的
(原理)
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 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一观点说 明( 存在 )
A.法、势、事例、风气都是不由人的意志决定的客观 B.客观事物是随着人的认识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的
C.龚自珍的观点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的认识
D.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和发展的
C
• ( 2010 深圳模拟)和相对封闭的 MP4 不同, MP5 是一个开 放的平台。不仅可以播放更多的视频格式,特别是网络 的流行视频。国家信息产业部电子标准化研究所高级工 程师高健表示:“MP5给消费者带来了网络视频资源真正 的终极快乐享受,是一次视频欣赏的革命。”从MP3—— MP4——MP5 的 技 术 升 级 所 蕴 涵 的 哲 理 是 ( ) • A.变化发展是绝对的,不变化发展的事物是很少的 • B.只要努力,就必然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 C.发展是上升的、前进的、进步的运动和变化 • D.一切事物总是变化发展的,变化就是发展
思想政治④必修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PPT课件
![思想政治④必修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81bd9751e79b8969022600.png)
B、物质是运动的 ,静止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具有相对性
D、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和人的意识无关
3. 我国有古诗曰:“离离远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 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据此回答 (1)“离离远上草,一岁一枯荣”表明 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D任何运动都存在相对静止
教学小结
自然界是发展的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原理)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发展的含义
运动、变化和发 展的关系 正确理解发 展的实质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 题,必须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下列说法中能 够正确反映发展的实质的是 (C ) A.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 • • • • A.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B.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浪子回头金不换。 D.沧海桑田、海枯石烂。 E.树欲静而风不止。 (BC) (ABCDE)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 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 正在日趋灭亡的事物。
根本标准:
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 有没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及发展是永恒的。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 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 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 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 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2、方法论: 要求我们坚持发展的眼光,学会用发展的观点观察 和分析问题。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 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 旧观念。
区别: 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
原创6: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原创6: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https://img.taocdn.com/s3/m/da4c97b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5.png)
原理:
发展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第 18 页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不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认识,都是
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
的灭亡。
方法论:
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第 19 页
谢谢观看
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第 14 页
1、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是 2、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否
3、是否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错误标准: 1、以事物出现的时间的先后来判断一个事物的新旧 2、以事物的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来判断 3、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判断
判断下列哪些是发展,哪些是运动变化?
第1 页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1课时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一、发展的普遍性
第2 页
整个世界
自然界 人类社会
都是发展的
人的思维
1、自然界是发展的
第3 页
思考: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
了什么?
人 有生命物质
高级
无生命物质 低级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
3、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
第 16 页
区别
运动
变化
发展
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
是一般的变化,它 质的改变,但是运动和变化都没有
包括宇宙间一切变 规定事物运动、变化的性质和趋势
化和过程
是一种运动和变化,是上 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 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 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https://img.taocdn.com/s3/m/d7016f49f7ec4afe04a1dfce.png)
C
4、下列不属于发展的( 、下列不属于发展的(
A、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士别三日, B、用计算机算命
)
B
C、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芳林新叶催陈叶, D、航天技术进一步完善
5、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 与联系之间的关系( 与联系之间的关系( ) 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运动、 A.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运动、变化和发展 由于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由于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才构成联 系 C.事物的普遍联系的原因是发展 D.联系是发展的结果和表现
归纳: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归纳:发展的普遍性原理(世界是永恒发 展的原理) 展的原理)
1、原理: 原理:
世界是普遍发展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 世界是普遍发展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 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 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 实质 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演唱: 《江山红叶》 ——演唱:谭晶 江山红叶》 演唱
巫山县城区公共交通工具的更换
巫山的公共交通在不断的改善和 发展! 发展!
结合自身体会,说一说乘坐长安车的不便和公 交车的优点。在这种变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请回忆: 请回忆:
哲学把世界分成几大领域?他们都是发展 哲学把世界分成几大领域? 的吗? 的吗?
阅读课本P 阅读课本P60—P62并思考: P 并思考:
(1)你如何理解“自然界是发展的”?请举例说 你如何理解“自然界是发展的” 明 你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2)你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发展的”?请举例 说明 你如何理解“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3)你如何理解“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请举例 说明 (4)从以上的分析中你发现了什么? 从以上的分析中你发现了什么?
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共26张PPT)公开课获奖课件
![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共26张PPT)公开课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52e4158e9951e79b892780.png)
分手就分手,下一个更趁手, 拜拜就拜拜,下一个更乖
以上都是生活中的发展
壹 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一 发展具有普遍性 发展具有普遍性:①自然界 ②人类社会 ③人的认识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人的出现
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前进、上升的过程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一 发展具有普遍性
发展具有普遍性:①自然界 ②人类社会 ③人的认识
判断下列哪些是发展,哪些是运动变化?
A.爬行类动物变成始祖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始祖鸟变成现代鸟类 C.候鸟迁徙 D.环境破坏,鸟类减少
发展:ABF 运动变化:ABCDEF
E.气温由10度上升为15度
F.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济体制
袁世 凯称 帝
倒退下降的变化
前进上升的变化
贰 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实质:
①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C
②自然界是发展的
③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中
④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韩非认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下列说 法与此包含哲学观点一致的是( )
A.《易经》:“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董仲舒:“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C.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
物的灭亡。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2、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东西。
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https://img.taocdn.com/s3/m/7b053913eff9aef8941e0642.png)
原理总结: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 化发展之中,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 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 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课堂小结:
1、自然界是发展的
世 界 是 永 恒 发 展 的 原理
变 化
发展
(1)发展是一种运动,但不能说运动就是发展。 (2)发展是一种变化,也不能说变化就是发展。
(3)发展是带有前进性和上升性的运动和变化,是表明 事物趋向性的变化。
(4)运动、变化比发展广泛,发展比运动、变化深刻。
有人认为,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有发展, 变就是发展。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参考:(1)“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发展”这是正确的, 揭示了变化和发展的联系,承认了事物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2)“变就是发展”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变化和发展是有 区别的。运动作为物质存在的方式,是一般的变化;变化则侧 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和性质的改变,但是,运动和变化都 没有表达规定事物运动、变化的总的趋势,也没有直接表达和 规定 事物的总体性质;而发展这种运动和变化,是那些上升的、 向前的、进步的变化。 (3)题中的观点看到了变化和发展的联系,但没有看到两者的 区别。
结论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社会主义和 共产主义
高级
低级
生产关系一定要 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雷公”扣击“连鼓”,产生雷 声; “电母”“持镜”,形成电光。 “雷为天怒” 雷电属自然现象。 思考:这些变化过程 又说明了什么? 电位差增大到一定程度时, 产生的放电现象。
教学设计23: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教学设计23: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https://img.taocdn.com/s3/m/0d76d855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0.png)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发展的实质、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
(2)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3)联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动的具体事例,分析、说明发展的几种形式。
【能力目标】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教学重点】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教学难点】发展的实质【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仪【教学方法】启发式、图示法、探究式教学为主,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旧知回顾】1.什么是整体?什么是部分?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如何?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对我们提出什么样的要求?4.什么是系统,要素?系统的基本特征有哪些?5.系统要素的关系对我们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导入新课师: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普遍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总体,这个总体中的事物是相互作用的,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变化和发展,那么,什么是发展,事物是如何发展的?这就是第八课要解决的问题。
投影:“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清代赵翼有诗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设问:如何理解上述的成语与诗句?生:讨论作答略师:材料说明人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那么对于整个世界来说,是否也是变化发展的呢?我们知道,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下面我们分别来看这三个领域的情况。
投影图片: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思考:这些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生:讨论作答略师:自然界总是处在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
因此自然是发展的,而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引起的,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投影材料:打雷闪电,这是现在我们都能解释的自然现象,但是人们对于打雷闪电的认识,并不是一下子就清楚的,古人认为:打雷是天怒,“雷公”扣击“连鼓”,产生雷声;“电母”“持镜”,形成电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整体和部分的区别?
2、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有一次,汉武帝到上林苑游玩,看见一棵好树, 问东方朔叫什么名字,东方朔随口答道:“叫善 哉!”武帝让人记下这棵树。过了几年武帝又问这 棵树叫什么名字,东方朔随口答道:“叫瞿所!” 武帝有些不高兴地说“你欺骗我已经很久了。同一 棵树,为什么前后名字不一样?”东方朔答辩道: “马,大的时候叫马,小的时候叫驹;鸡,大的时 候叫鸡,小的时候叫雏;牛,大的时候叫牛,小的 时候叫犊;人,刚生下不久叫儿,年纪大了称老人; 这棵树以前叫善哉,现在叫瞿所,长少生死,万物 成败,难道是固定不变的吗?”武帝心悦诚服地笑 了。 东方朔的论辩说明了什么?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事实为依据 D.对具体问题要做具体分析
B
3、“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 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 ( ) A、自然界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D
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 ) A、宇宙中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B、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变化 C、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 旧事物的灭亡 D、数量的减增、位置的变更
7、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人们对客观事 物及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是客观的,要坚持真理面前人 人平等。
8、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发展真理,正确对待真理。
9、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0、联系是普遍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1、联系是客观的,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根据 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12、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 的,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 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C
6.下列说法与“户枢不蠹 , 流水不腐” 所包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闭门造车 B.杞人忧天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沧海桑田,斗转星移
D
7.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 化和发展与联系之间的关系( ) A.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运动、变 化和发展 B.由于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才构成联系 C.事物的普遍联系的原因是发展 D.联系是发展的结果和表现
C
5、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的时间 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 一“永恒定律”。后来相对论力学和量子力 学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神话。这说明( ) ①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②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④任何理论都有局限性,都是不正确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 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 就不成其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 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 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强调整体) 14、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 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 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必须重视部 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强调部分) 15、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 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 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 的优化趋向。同时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C
想一想
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发展与联系的关系: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2.发展的普遍性(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的原理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认识
整个世界都是发展的
事物的变化
袁 世 凯 称 帝
新 中 国 成 立
倒退下降的变化
前进上升的变化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 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⑴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关系: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只有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⑵区分新事物与旧事物 ①含义: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 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违背客观规律、日趋 没落的事物。 ②区分标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 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A
8.爱迪生一生创造发明很多,他几乎每天忙于 试验。许多人不理解他的行动,有人甚至认为 他的实验毫无价值;一位老太太曾问他:“你 天天搞这些玩艺,有什么意义?”爱迪生没有 正面回答她,而是反问道:“新生的婴儿有什 么用?”爱迪生这句话包含的哲学寓意是 ( ) A.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 B.事物总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C.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新生事物 D.要注意事物前后相继的联系
1、下列能体现发展普遍性原理的是( ) ①青藏高原海陆变迁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③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④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 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
2.“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话在 哲学上启示我们( ) A.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成为依据 B.思想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1、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 展,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 确的思想意识。 3、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 律办事。 4、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可以发挥主 观能动性在认识和利用规律,要求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 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 中检验和发展认识。 6、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 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 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8、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哲理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 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 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 开始新的量变。①要做好量的积累。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 促成质变。
• 1、辨题: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全面概括了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 2、辨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实在。 • 3、辨析:客观事物在人的意识之外,是人 无法认识的。 • 4、辨题:精神是万能的,没有精神是万万 不能的。
以事物出现的时间的先后来判断 一个事物的新旧(时间标准) 以事物的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 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来判断 错误标准 一事物的新旧 (现状标准) 从事物的名称、旗 号等表面形式上判 断新旧事物(名称、 旗号标准)
下列属于发展的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 济体制 B.张三体重由54公斤增加为56公斤 C.汽车由起点站到终点站 D.气温由10度上升为15度
16、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 事物灭亡。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7、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①事物发展的 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②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 回的。要求①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 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成长,②又要 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 5、辨析:“只要敢想你就行”这一命题。 • 6、辨题: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一看 实践,二看大多数人的意见。 • 7、辨题:细节决定成败。 • 8、辨题:有量变就有质变,有质变就有事 物的发展 。
下节课默写:
1、系统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2、掌握系统优化的原则及方法论 3、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A
中 国 第 一 毛 孩 于 震 寰
讨论:下列哪些是新事物?
①生物的进化(古猿进化为人)
②社会形态的更替 (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
③从牛顿力学到相对论
④从抽签测字到计算机“科学算命” ⑤ 由猩红热到SARS病毒的出现 ⑥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 ⑦毛孩的出现 ⑧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的出现 ⑨市场经济代替计划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