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7单元 全单元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直接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转化的策略,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并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能根据问题的特点采用转化的具体方法解决问题。
2.使学生经历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丰富转化策略体验的过程,感受知识、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发展思维的灵活、敏捷等品质。
3.使学生在获得策略体验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在解决问题中主动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和认识转化的策略。
教学难点:灵活选择具体的转化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
1.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已经解决过许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解决新的数学问题,看看通过问题解决能学到什么新的内容。
2.2.创设问题情境。
出示例1
引导:这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平面图形,问题是要比较哪个面积大一些。
看一看图形,能不能直接比较出面积大小?请大家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看看能不能找到比较的办法。
二、探索获得策略
1.引导思考。
引导:我们观察这两个图形,是两个比较复杂的、不规则的图形,不能直接比较大小。
大家通过观察,找到比较办法了吗?你准备用怎样的办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说明:同学们发现、交流的办法都可以比出大小,并且想到把这两个不规则的图形,变为规则的图形比较大小,就能直接比较了。
那可以变成怎样的规则图形呢?大家自己在练习纸上想想、画画,看看可以怎样做,能不能比出结果。
2.交流呈现。
提问:能不能变成规则图形比较?怎样变化的?把你的做法介绍给大家。
指名学生说明方法并演示,让学生观察、理解:左边图形把上面半圆向下平移,正好拼成长方形;右边图形把2个半圆分别旋转180°,也正好拼成长方形。
两个长方形面积相等,所以原来两个图形面积相等。
追问:为什么要把两个图形都变成长方形比较?用哪些方法把两个图形变成长方形的?
3.回顾反思。
引导:大家回顾一下上面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你从中有哪些体会可以交流。
把你的体会和同桌互相说说。
(教师巡视、倾听、指导)
提问:例1解决的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
用到一种策略,你有哪些体会?
指出:这两个图形是不规则的图形,不能直接比较面积大小,把它们都变成长方形,就很容易比较出大小。
这个过程,是把不规则的、复杂的图形,变成了规则的、简单的图形比较,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板书:不规则的(复杂的)→规则的(简单的)]像这样的过程,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叫作转化。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把图形转化,可以用平移、旋转或者剪拼等方法;图形转化一般是改变形状,不改变相应数量的大小。
比如例1里的图形,只是形状发生变化,面积大小没有改变。
4.丰富体验。
引导:大家进一步回顾,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有过转化的策略吗?
用转化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互相举例说一说。
交流:在以前的学习中,哪些问题用到过转化的策略?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结合适当讲解或演示,帮助学生丰富对转化的体验。
小结:我们已经在很多地方的学习中用到过转化。
转化是数学学习中常用的策略,一般是通过转化策略,把新知变成旧知,利用旧知解决了新出现的问题。
比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小数乘、除法计算,以及许多面积计算公式,都是通过转化得出相应的方法的。
三、应用内化策略
1.完成“练一练”。
引导:大家先观察思考,直条形组成的图案面积相等吗?想想可以怎
样比较,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两个图案的面积相等吗?你是怎样比较的?
说明:我们可以用转化的策略,把左边图中图案的直条形平移,转化成和右边相同的图案;也可以把右边图案的直条形平移,转化成和左边相同的图案。
这样就可以看出面积是相等的。
四、总结学习收获
提问:今天学习的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能举例说说什么是转化策略吗?你还有哪些收获?
说明:转化是一种重要的策略和思想方法,转化实际上就是把要解决的新问题,转化成已经能解决的问题,使新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这对于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数形结合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和认识转化的策略,能根据一些算式的特点,采用转化策略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得数;能发现一些计算的规律,并能应用规律简便计算。
2.使学生经历采用转化策略使计算简单的体悟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使学生在获得策略体验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增强策略意识;在应用转化中感受计算规律,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受到事物可以互相转化观点的熏陶。
教学重点:用转化策略解决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式转化的依据和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内容
谈话: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认识了转化的策略,知道转化就是把要解决的新问题,变成已经能解决的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相应的思路和方法。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转化的策略,主要研究一些计算问题的转化策略,发现一些转化的具体方法,获得一些计算的规律,使一些计算比较简便。
二、学习策略
1.了解特点,计算结果。
出示例2,让学生观察有没有什么特点。
提问: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
说明:这个算式中作加数的分数,后一个加数都是前一个的一半。
让学生想办法计算得数,和同学说说怎样计算的。
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板书算式和计算过程)先通分实际上用了什么策略?
2.引导转化。
(1)引导:先通分再计算,实际上是把异分母分数加法转化成了同分母分数加法,使算式可以直接计算得数。
那这个算式能不能转化成更简单的,使计算变得更方便呢?看看有没有办法。
现在先想一想,
1/1什么意思?和其余的分数呢?2/4那能不能根据每个分数的意义,像学习分数加法那样,在图上用涂色的方法来计算表示结果呢?可以怎样表示呢,哪位来说一说?
(2)引导:那我们就把正方形看作单位“1”,(呈现图形)大家能在正方形里填上算式里的4个加数吗?请在课本上填一填,然后观察图形,想想可以怎样转化。
提问:观察图中分数相加的结果,能想到怎样转化吗?
启发:没有涂色的空白部分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相加的和跟“1\()”有什么关系?原来的算式可以怎样转化?
(3)转化计算。
让学生根据图形上的思考,在课本上计算得数,和原来计算比一比是不是正确。
交流:你是怎样转化计算的?为什么可以转化成减法计算?转化以后的计算和原来比,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4)回顾反思。
引导:一个分数连加的算式,经过转化使计算变得十分方便。
大家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想到这样转化的,请你联系学习过程中,和同桌说说有什么体会。
交流:回顾学习过程,你有哪些体会?
指出:今天学习的例2的加数是有特点和规律的,我们根据加数的特点,通过画图发现算式的结果就是1减1的差,于是通过转化使计算变得很简单。
所以有些复杂的计算,也可以转化成简单的算式计算得数,在思考转化的具体方法时,有时可以画图思考、发现方法。
比如这里的算式就是通过画图发现了可以转化成的算式。
三、内化提升
完成“练一练”。
四、总结全课
提问:今天在转化策略里主要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你还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和同学互相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