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赋 归田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
祝氏曰:盖西汉之赋,其辞工于楚《骚》;东汉之赋,其辞又工于西汉;以至三国、六朝之赋,一代工于一代。辞愈工,则情愈短而味愈浅;味愈浅则体愈下。建安七子,独王仲宣辞赋有古风。至晋陆士衡辈《文赋》等作,已用俳体。流至潘岳,首尾绝俳。迨沈休文等出,四声八病起,而俳体又人于律矣。徐庾继出,又复隔旬对联,以为骈四俪六;簇事对偶,以为博物洽闻;有辞无睛,义亡体失:此六朝之赋所以益远于古。 ——[明]昊讷《文章辨体序说》)
魏晋六朝辞赋继续沿着以抒情为主的路子发展。
王粲的《登楼赋》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qú)而骋力”二句,真实地反映了动乱时期知识分子期盼天下太平,以便施展才能抱负的心理。
曹植的《洛神赋》也是非常著名的一篇作品。该赋描写洛神姿容体貌,尽态极妍,细腻传神。而由于“人神道殊”所造成的分离痛苦,则可能婉曲地反映了作者和他的哥哥魏文帝曹丕之间难以消除的矛盾给他精神上造成的巨大苦闷。
【注释】
1曜(yào)灵:指太阳。日、月、星都叫曜。俄:偏斜。景:同“影”,日光。
2望舒:神话中月亮的御者(驾御车马的)。此处代指月亮,此连上句谓太阳西沉,月亮东升。
3般(pán)游:游乐。般:同“盘”。
4劬:劳苦。(qú)老氏之遗诫:指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所说:“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
南北朝骈赋作家以鲍照、江淹、庾信等人为最重要的代表。
鲍照的《芜城赋》以广陵城(今江苏扬州)在西汉吴王刘濞时的繁盛与今日之衰败作对比,抒发了强烈的盛衰兴亡之感。
学者一般认为此赋是鲍照于宋孝武帝大明三年竟陵王刘诞据城叛乱遭残酷镇压以后有感而作。赋中描写了当时的芜城景象。
江淹的作品以《恨赋》、《别赋》二赋最为著名。《恨赋》集合历史上多种恨事组织而成,《别赋》则是描写各种不同类型人物在各种不同环境下的离愁别绪。作者特别善于通过环境景物的描写来烘托人物内心的情绪,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像《别赋》中写情人之别:“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此类情景相生的描写在上述二赋中是很多的。
庾信作为南北朝后期“集六朝之大成”(《四库提要》语)的骈赋作家,传世名篇很多,而最著名的作品则是有“赋史”之称的《哀江南赋》。庾信在梁朝时已文名早著,梁元帝时他奉命出使西魏,适值西魏大军进攻江陵,杀梁元帝,庾信就一直被羁留在北方。亡国之痛、羁旅之悲、乡关之思,加之初到北方时郁郁不得志的苦闷交织在一起,促使他写成了这篇传诵极广的《哀江南赋》。该赋几乎全用典故组织成篇,对偶精工,声律和谐,正是骈赋高度成熟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对唐人律赋,尤其是初唐四杰的辞赋影响十分明显。
⑦翰:指笔。奋:发。藻:词藻、文采。此句指挥笔著文。陈:陈述。三皇:上古圣皇,或谓天皇、地皇、人皇;或谓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或谓伏羲、神农、女娲;说法不一。轨模:法则。
⑧纵心于物外:放任自己的心神于世外,指超脱于污浊的现实社会之外。
【译文】
不多时夕阳西下,皓月升空。嬉游已经极乐,夜来还不知疲劳。想到老子的告诫,就该驾车回草庐。弹奏五弦琴指法美妙,读圣贤书滋味无穷。提笔作文,发挥文采,述说那古代圣王的教范。只要我置身于世人之外,哪管它荣耀与耻辱的所在。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①。仰飞纤缴(zhuó)②,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③,悬渊沉之魦(shā)鰡(liú)④。
【注释】
①尔乃两句:尔乃:于是。方泽:大泽。这两句写自己在山泽间从容吟啸,有似龙虎。
②纤:细。缴(zhuó)生丝缕,系在箭的尾部,用以射鸟。
3逸禽:飞得很高的鸟。
④悬:将鱼钓起。魦(shā)鰡(liú)
2、东汉之有班(固)、张(衡),犹西汉两司马(迁、相如)也。……平子官侍中,请专史职,条录三皇……《二京》之赋,覃思十年,《长杨》、《羽猎》,风犹可续。崔子玉作碑,称河间制作,譬如造化,想慕若此。宁异平子耽好《玄经》,叹为汉四百岁书哉!
——[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张河问集题辞》
(二)《归田赋》
5回:返。驾:车驾。蓬庐:茅屋。五弦:五弦琴。相传为舜所造。指:
同“旨”《史记·乐书》:“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⑥周、孔之图书:周公、孔子所修的典籍。《易•系辞上》:“河出书,洛出图,
圣人则之。”传说伏羲氏时,有神马从黄河背负“河图”而出,有神龟从洛水背负“洛书”而出。此处“图书”泛指儒家典籍。
6颉颃:飞而上叫颉,飞而下叫颃。
7关关嘤嘤:均鸟和鸣声。关关指王雎;嘤嘤指鸧鹒。
8於焉两句:谓作者於此美好的景色中优游自得,藉以娱乐自己的情志。
【译文】
正是仲春二月,气候温和,天气晴朗。高原与低地,树木枝叶茂密,杂草滋长。鱼鹰在水面张翼低飞,黄莺在枝头婉转歌唱。河面鸳鸯交颈,空中群鸟飞翔。鸣声吱喳,美妙动听。逍遥在这原野的春光之中,令我心情欢畅。
历代对汉魏六朝赋的评价
秦世不文,颇有杂赋。汉初词人,顺流而作,陆贾扣其端,贾谊振其绪,枚马[同]播其风,王扬骋其势,皋朔已下,品物毕图。繁积于宣时,校阅于成世,进御之赋,千有余首,讨其源流,信兴楚而盛汉矣。
观夫荀结隐语,事数自环;宋发[巧]夸谈,实始淫丽;枚乘《菟园》,举要以会新;相如《上林》,繁类以成艳;贾谊《鹏鸟》,致辨于情理;子渊《洞箫》,穷变于声貌;孟坚《两都》,明绚以雅赡;张衡《二京》,迅发以宏富;子云《甘泉》,构深玮之风;延寿《灵光》,含飞动之势:凡此十家,并辞赋之英杰也。及仲宣靡密,发[端]篇必道;伟长博通,时逢壮采;太冲安仁,策勋于鸿规;士衡子安,底绩于流制;景纯绮巧,缛理有余;彦伯梗概,情韵不匮:亦魏晋之赋首也。
汉代散体大赋成熟的标志是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展开全文,韵、散结合的语言,铺陈夸张的叙事风格等汉大赋的基本特点已全部具备,且描写事物常喜用图案式的排列。
此后扬雄的《羽猎赋》、《长杨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等著名大赋作品,从篇章结构、描写手法到语言风格,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司马相如的影响。扬、马、班、张为汉代散体大赋的四个代表作家。
【译文】
于是我就在大湖旁高唱,在小丘上吟诗。向云间射上箭矢,往河里撒下钓丝;飞鸟被射中毙命,鱼儿因贪吃上钩,天空落下了鸿雁,水中钓起了魦鰡。
于时曜(yào)灵俄景①,继以望舒②,极般(pán)游之至乐③,虽日夕而忘劬(qú)。感老氏之遗诫④,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⑤,咏周、孔之图书⑥。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⑦。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⑧!
最能代表汉赋特点的,是散体大赋。
散体大赋以叙事状物为主要内容,以铺张扬厉为主要风格。
枚乘的《七发》可看作西汉散体大赋正式形成的一个标志。该赋以吴客和楚太子的对话串联全文,历述音乐、饮食、车马、田猎、观涛等七件事以启发卧病在床的太子。最后楚太子在“要言妙道”的作用下“niǎn然汗出,霍然病已”。赋中描写江涛的一段极为生动形象:“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澧澧(lǐ),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其旁作而奔起也,飘飘焉如轻车之勒兵……
历代对张衡的评价:
1、若夫好学博古,贯综谟籍,坟典丘索之流,经礼训诂之载,百家九流之辩,诗赋雅颂之辞,金匮玉版之奥,谶契图纬之文,音乐书画之艺,方技博弈之巧,自《洪范》彝伦。以逮于若郯子之所习、介卢之所识者,罔不该罗其情,原始要终。故能学为人英,文为辞宗,绍羲和之显迹,系相如之遐风。
——[晋]夏侯湛《张平子碑》)
大学语文讲稿汉魏六朝赋归田赋第1页共10页授课内容备注归田赋一汉魏六朝赋发展概要和代表作家赋是在诗经楚辞战国纵横家散文等的综合影响下而形成的一科比较特殊的文体兼具诗歌散文两方面的某些特点
授课内容
备注
归田赋
一、汉魏六朝赋发展概要和代表作家
赋是在《诗经》、《楚辞》、战国纵横家散文等的综合影响下而形成的一科比较特殊的文体,兼具诗歌、散文两方面的某些特点。
历代对《归天赋》的评价:
1、翰日:“衡游京师,四十不仕,顺帝时阉官用事,欲归田里,故作是赋。”
——[赋》,意兴虽萧散,然所抒怀,乃在仰飞纤缴,俯瞰清流。吾谓钓弋亦何足为乐,人生天地间,要与万物各得其欲,不但适一已也。
——[清]李调元《赋话》
【赏析】
《归田赋》的写作时间,《文选》五臣注李周翰说在顺帝时,近人孙文青《张衡年谱》则进一步定于顺帝永和三年(公元138年,时张衡61岁)。《文选》李善注:“《归田赋》者,张衡仕不得志,欲归于田,因作此赋。”《后汉书》本不载张衡归田之事,所以这篇赋中所描述的田居游览弋钓之乐,只是作者的想象之词,而非实有其事,作者只是借此抒情言志而已。
于是仲春令月①,时和气清,原隰(xí)郁茂②,百草滋荣③。王雎鼓翼④,鸧鹒(cānggēng)哀鸣⑤,交颈颉颃(xiéháng)⑥,关关嘤嘤⑦。於焉逍遥,聊以娱情⑧。
【注释】
1令:善。
2原:高的平地。隰:低的平地。郁茂:草木繁盛貌。
3滋:增加的意思,此指生长茂盛。荣:草盛。
4王雎:鸟名,即雎鸠。
5鸧鹒:即黄莺。哀鸣:谓鸣叫动听。
东汉中叶以后,由于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文学发展内在因素的影响,汉赋在思想内容、体制风格上都开始转变。散体大赋逐渐衰微,抒情小赋逐渐兴盛。
这一转变开始的标志便是张衡的《归田赋》。此赋题为“归田”,文中主要篇幅也用于描写田野景物之美及钓鱼弋(yì)鸟之乐,但赋之结尾却又对此种游览弋钓的逍遥生活不以为然,而立意于“咏周孔之图书”和“陈三皇之轨漠”。此种“曲终奏雅”的手法显然带有它所脱胎的汉大赋的痕迹。
归田 赋
游都邑以永久①,无明略以佐时②;徒临川以羡鱼③,俟河清乎未期④。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⑤;谅天道之微昧⑥,追渔父以同嬉⑦。超埃尘以遐逝⑧,与世事乎长辞。
【注释】
1都邑:指京都洛阳。永久:长时间停留。
2佐时:辅佐时政。
③徒临川句:《淮南子·说林训》:“临流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此句谓徒然有佐时的愿望。
自荀子首先以赋名篇,至两汉遂由六义之附庸发展而为大国。
西汉前期的赋作,主要是追随屈、宋传统,以抒情为主的骚体赋。
代表作家、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等。
贾谊二十二岁时被汉文帝任为博士。他积极为文帝规划方策,图谋长治久安之道,结果引起执政大臣不满,被黜为长沙王吴产太傅。在路过泪罗江时,他写下了《吊屈原赋》,既是凭吊屈原,亦以自伤。赋中描写屈原时是非颠倒的社会现实,显然包含着他对自身遭遇的不满。《鹏鸟赋》也作于他为长沙王太傅时,赋主要是以等祸福、一死生、齐万物的老庄思想自我宽慰,自我排解。
两晋作家如陆机、潘岳、左思等,均有辞赋名篇传世,而思想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当数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该赋作于作者辞彭泽令归隐之时,文中描写自己归家途中轻松愉悦的心情与归隐后自由恬适的田园生活部分,很能引起旧时许多知识分子的共鸣。
自魏晋以来,辞赋骈偶化的倾向日渐明显。至南北朝时期,骈赋已成为文人赋作的主要样式。所谓骈赋,其主要特点是对偶精密,用典繁多,讲究声韵。不过这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大抵是愈到后来这些特点就愈明显。
④俟:等待。河清:传说黄河一千年清一次,古人认为河清是政治清明的标志。未期:未可预期。此句连上谓等待政治清明然后为国效力,还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⑤“感蔡子”两句:蔡子指蔡泽,唐生指唐举,战国时人。《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载蔡泽游说诸侯,不遇,曾请唐举为他看相。慷慨.心中不平。决疑:通过相面来解决自己对仕途命运的疑惑。
⑥谅:信,实在是。微昧:幽隐不明。
⑦渔父:旧说屈原作品有《渔父》一篇,王逸《楚辞·渔父章句序》;“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间,忧愁叹吟,仪容变易。而渔父避世隐身,钓渔江滨,欣然自乐,时遇屈原川泽之域,怪而问之,遂相应答。”嬉:乐。
⑧埃尘:指纷浊的世俗社会。遐逝:远逝。
【译文】
在京都作官时间已长久,没有高明的谋略去辅佐君王。只在河旁称赞鱼肥味美,要等到黄河水清还不知是哪年。想到蔡泽的壮志不能如愿,要找唐举去相面来解决疑题。知道天道是微妙不可捉摸,要跟随渔夫去同乐于山川。丢开那污浊的社会远远离去,与世间的杂务长期分离。
齐、梁多小赋,固有是病,然丽词雅义,亦不可尽没。
——林纾《春觉斋论文》
二、篇章分析
(一)作者简介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召)人,东汉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文学家。曾任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善作文,尤善辞赋,作品以《二京赋》最为著名。
他的《归田赋》,是汉代散体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的标志。
较有影响的诗歌是《四愁诗》、《同声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