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羽毛球的经典散文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羽毛球的经典散文汇总
羽毛球运动游戏性较强,运动量可大可小。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有关羽毛球的经典散文,供大家欣赏。
有关羽毛球的经典散文:快乐羽球
这些年来,一直就很欣赏这句话:“有兴趣不累,爱好多一点,快乐就多一点。
”世间兴趣爱好林林总总,有人钟情于琴棋书画,有人沉醉于花鸟虫鱼,有人倾力于古玩收藏,有人怡情于品茗论道,有人爱好足球、篮球、乒乓球等等。
无论是雅是俗,或是静是动,这些兴趣和爱好让喜爱者满心欢喜,乐趣无穷。
而我对羽毛球却有一种特殊的喜爱。
记得上小学三年级的一天,爸爸给我和弟弟买来了一副木制的羽毛球拍。
这可让我们两个小家伙高兴得又唱又跳,立马拿着球拍就去广场比划。
我们以前从未打过羽毛球,不会发球,只好把羽毛球放在拍上打过去,接球更是离谱,怎么也接不着球,我们只能不停地发球、捡球。
在不断的捡球、发球的尝试中,我们会发球也能接到球了,这更让我们高兴不已。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几个小伙伴一有时间就在一起疯打羽毛球。
只有一副拍怎么办?我们就玩响板下台。
羽毛球羽毛断了我们就用胶水粘,羽毛球不耐打,我们就换成塑料球,没有几个回合,塑料球把我们的拍戳了个大窟窿,线断了!大家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还好,小伙伴超超是矿羽毛球队的,教练教过她补拍。
只见她用两个锥子固定、一根胶棒紧线,小手在经纬线中来回交织,拍很快就补好了。
从此以后,我们不敢打塑料球了,就特别爱惜羽毛球,若是没有羽毛球可打,我们就用乒乓球代替。
就这样,在那个玩具十分稀少,物质也不丰富的年代,羽毛球带给了我和小伙伴们无穷的欢乐。
至今,那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仍留在耳际,一张张红扑扑稚气的小脸仍在眼前,还有那个早上六点多钟坐在台阶上看矿羽毛球队练球的那个小小的我。
后来外出求学工作,爸爸买的这副木制羽毛球拍都伴随着我踏上新的征程。
有时间我就会打一打,像那空中飘飞的羽毛球一样随风飞
舞,好不快乐!1998年,我从学校分配到矿里工作,当我得知,矿俱乐部有人在打羽毛球时,我壮着胆子加入到了他们的行列中。
这让我看到了更高水平的羽毛球现场直播。
尹阿姨一个勾对角,崔姐一个拉后场,李师一个吊网前,冯师一个花式挡球,每一个动作都是那样协条舒展优美,更是让我对他们的技艺惊叹不已。
那时的工资收入一个月只有300来块,但为了我热爱的羽毛球,我请罗工帮我捎了支120元的拍。
那时,我们这档单身小青年,晚饭过后就相邀到广场上打羽毛球,拍不够,我们还是老规矩──响板下台。
大家争先恐后,跃跃欲试,可不管姿势是否优美,动作是否难看,照样玩得不亦乐乎!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2014年3月,公司羽毛球协会正式成立了!我不知道这个日子是否奠定了公司羽毛球发烧友们新的里程碑,是否激发了全民健身的热情。
每逢每个周四晚上、双休早上羽毛球协会活动时间,大家(有时多达30多人)风雨无阻带着装备不约而同地聚集到公司文体馆,以羽球结缘,互磋技艺,共侃心得。
在这里,您不用为自己是马路球手而担心,只要您来,大家都热情邀请您上场挥挥拍,跑一跑,拉拉球,出出汗,只要您肯学,任何一位老师都会不厌其烦地教您如何持拍、引拍、接发球、站位等等。
在这里,有着精采纷呈的单打、双打、混双PK竞技大比拼,选手凝神专注,刚柔相济,有张有弛,有快有慢,有勇有谋,每个动作都是那样优美流畅,每个点杀、劈吊、扑球、放网、封网……都是令人叫绝。
在这里,只要球不停,即使你的腿手酸软无力,口干舌燥,你也要咬着牙坚持,向自己挑战,不要轻言放弃,当你征服体力不支的困难和脆弱的意志,你会更自信更执着“人生不能轻言放弃”!在这里,有中青年,有夫妻,也有幸福的一家三口,大家都被“我运动我健康”、“健康的才是最美的”,全民健身的氛围感染着,都被互尊互敬、互帮互助、互勉互励的人文精神感召着,都在为公司所创建的羽毛球协会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辛勤无偿付出而感恩着,都在为结交了更多的朋友而愉悦着。
如今,在这里,参加打羽毛球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流着汗,累并快乐着且幸福着!
这些年,羽毛球以她独特的魅力、宽广的情怀带给了我、家人、
朋友、同事无尽的快乐!( 文
有关羽毛球的经典散文:我和羽毛球那些事
我是七零后。
襁褓,黄口,幼学,束发,都是农村给养成长的。
那年月以我们家条件以及泛影整个广大国家农村小孩是无条件上托儿所的,跟小鸡同时放养。
玩什么呢?大自然广阔无垠,爬树我是强项,摘果儿吃,手夹腿蹬,“飕飕”地,比猴儿还快;“摔响泡”,就是等下雨的时候,拿泥巴糊成碗装,口对下猛地“啪”的摔到地上,瞬间碗底破洞,无影无踪。
俩人比赛,看谁摔得窟窿大,另一个就得拿自己泥巴给人家补上。
这也是我对竞技游戏规则的雏具形成。
在我摔时很奇怪会招来大人的笑:这咋是个“左把楷”!(陕西话:左撇子),我是不懂的,他们强迫我用另外只手摔,便招来更大笑声。
唯一的球类玩具是小小的皮球,谓之“毛蛋”。
“啪啪”拍的乐此不彼,忽的不见,苦寻不见,不敢语,问及,含糊搪塞而过。
月余父亲起圈,铁锹扎透猪粪“噗”一声现出憋的原型!再不给买。
有缘接触羽毛球已经是上小学的事了。
确切讲,最初玩的叫板羽球,现在还有。
就是拿三合板做成椭圆的球拍再做了手把,形状像乒乓球拍,但比乒乓球拍大,也没有胶皮。
球是插着染成红绿蓝的鸡毛的底部半圆皮座子里。
俩人面对面,打起来“砰砰”响。
和平为主导思想,打了坏球会招来对方骂,或有其他同学便敦促你下台。
打得好的连赢者总是种胜利不可一世姿态。
输者提提裤子,擤擤鼻,不甘心却无可奈何。
耐心排队等候,争取上场机会。
那时我的表现欲不是很强,甚至抹杀掉自己的天分----左撇子,违心地用右手握拍。
因为在上学前全家人都告诫我不能用左手写字,干其它最好也不要用左手,以免招来老师打骂,同学耻笑;哥哥总是有端无端拿我左手说事,笨,跟正常人不一样,每每极尽挖苦。
那时候“左撇子”在感觉里是负面的,低下的。
我唯唯诺诺,谨慎小心,如履薄冰,含垢偷生,百折不挠,牵强附会,积岁月而成小就,学会了用右手写字,用右手去打板羽球。
沿袭到现在你见我仅仅写字打乒乓球习惯上是右手。
到得二三年级,老师才会舍得把木制麻绳穿的线的球拍拿出,还有塑料的球。
洁白的球的羽翼被带把紧织的网控制往复穿梭,在空中
划出优美的弧线。
每每我就局促不安,羡涎,幻想成为手握球拍的佼佼者后获得掌声,却又担心那长的柄在自己右手肯定不得其窍,甚至连球都打不着,惹来讥笑,驱逐;感觉上青皮渐褪,獠牙初具,同时“左撇子”象赖子始终纠缠着我,逼迫我向人群公开,向它彻底就范!我被怯弱与左手的跃跃欲试挤压而瑟缩发抖······终于没有勇气出场。
在他她们结束后我默不吭声假装帮忙收拾工具故意磨蹭至最后独自一个在老师办公室里试用左手拿球拍去颠球。
啊!才发现被自己称为“赖子”的左手怎么如此这般地跟大脑相通,顺畅而灵活。
塑料的球欢快地在左手持拍“噼啪”的节奏带动下乐此不彼,上下翻飞。
我自己也忘乎所以,留恋而不顾其它课堂·····。
现在每每运动前热身“垫球”就是那时形成的习惯。
时间象被风吹着,荏苒,急徐不均衡。
左手在那次酣畅淋漓地战胜了右手后变得霸道,除了写字这苦活让给右手,其余统统极尽其能,在人面前也是,自信而且得意洋洋。
右手自甘陪衬,做着绿叶,干好辅助工作。
到长大看书多了,才明白大概是右脑发达才会导致“左撇子”的出现。
有了这“恶”且“能行”的“家伙”壮胆,我的时间变得舒坦,飞快,呼啦啦被大风刮到了初中。
初一对羽毛球没有了记忆,也许是根本就没玩过。
时间依旧如风般呼啦啦地吹,转瞬到了初二,哥在那一年考上了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放假,他带回了两把铁杆铁框的球拍。
球依旧是塑料的,但已有羽毛的,只是他怕拿出会让比如像我这般“生瓜蛋子”的三两下打坏。
那时的哥真是风光,即有凌云之志,又有凌人之气;京城秀才,身键如猿,长发齐肩。
尤其手拿钢的球拍更是英姿婆娑,风驰电掣,虎虎生威,显得张扬,不可一世。
他之高大更显现出我及同类村民的猥琐,渺小。
都顶礼膜拜,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说北京城现在很流行羽毛球,有个叫赵建华的得了世界第一。
他也想练成,进师大校队。
(后来听说如愿以偿了)在老家我无可争议成为他陪练,他的对手,甚者是他的靶子。
打麦场里,土壕里到处留下我烘托的他的矫健身影。
有时他会把两个碾场的辘轳间隔竖起来,一人站一个上面,你来我往······哥身强力壮,心理素质,年龄均优于我,也就不怪打不好地总是
我。
于是心甘情愿被骂着,权当对自己的激励;于是在他打得索然无味,有人出现,最好是女的出现,突地暴涨精神,一个快速劈杀,准确地把球击到我身上,我连忙“呀”的一声奋不顾身从辘轳上一个趔趄跃下,表现得越夸张便会赢来不属于自己热烈的叫好,还有他骄傲满意的神情。
我极尽阿谀,唯恐稍许显露出不满便有可能丧失陪练资格,后来自诩或是如此成就了哥的一部分:他打球属于快速牵制进攻型的。
蹉跎岁月好比磨刀石般砺铣青春年少,哥的功劳也是显著突出的,不管如何挖苦,歧视,结果还是启蒙,诱导了我的左手羽毛球成长。
哥大学毕业,我初中毕业上了技校,“农转非”后我们家住在秦岭脚下一个隐蔽的军工厂里,有山有水,有配套的生活区,学校。
哥成了学校教员,他有条件在教学内外发挥特长----挥洒羽毛球。
广罗贤能,技压群雄,反正那时我见过的包括我,无人能与之匹敌。
在空的铺了细的煤渣的操场照书本划了白灰线的长的四方场地,一分为二中间拉网,绳子一头栓在旗杆上,一头拴在教学楼一楼窗框上。
一切就绪,哥开始指手画脚,如何如何。
譬如发球要求,譬如单打双打区分等等。
一句看着低调内敛的“开始”,哥便开始挥舞球拍,挪拿腾要,前后奔驰。
急时似阵风,缓来如挂钟。
果敢坚毅,霸气外泄····。
依旧是我忘忽了自己的存在,依旧有旁观者,依旧是喝彩声·····。
休息时他高兴了会给你讲解技法,譬如步法,击完球回到中场时机地掌握;譬如何快速有效地牵制对手。
那时比赛是不论男女十五分制。
很重要的一点争夺发球权。
往往是打了十几分钟多少回合,比分没有变化,运动员已气喘如牛,大汗淋漓,步履蹒跚。
比赛对于水平相近的选手来说几乎就是体能与基本功较量。
你看到最多的回合就是两个选手在不停地拉后场,争取主动进攻,或抢网。
运动员大多跟哥样留着长头发,身材细长,打球样子很好看,但整个过程艰辛,难看。
记得有一场孙俊与拉斯姆森的比赛,俩人僵持至第三局,孙俊比分占绝对上风,但这时双方体能殆尽,尤其孙俊腿部肌肉拉伤后,到了无论是谁只要能把球打过去就能赢他的地步而束手被擒。
规则残酷迫害了羽毛球技术发展。
后来实行二十一分,每球得分制就好多了。
球手可把更多的精力,能量用到每个回合
中,斗智斗勇,动作洒脱,夸张;停顿,假动作,各种技战术,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极大提高了羽毛球技战性,同时增加了观赏性。
时间风婆凛凛地张着她的风袋子,吹着我上了班,我终于有了自主的经济,自主给自己买拥有自主权的球拍!一把柄和框一体的碳素的胜利牌球拍,七十多元!很令人振奋,令人羡慕的。
哥不能也不再左右我,我得有自己的伙伴,便跑了相邻单位跟人套近乎,混场子。
条件依旧是有限,露天的水泥地,不知何时何许的老前辈划的场地,包括球网,球杆,都浸淫着风婆,雨婆肆虐的痕迹。
风婆,雨婆也经常肆虐,破坏,干扰着你的玩性。
没办法的了,全大单位唯一的一块室内场地是在总部会堂的主席台上,是不给开放的,只有等到全大单位重大比赛才允许使用。
抱憾,我至今没能上过那块场地,只是见哥在上面打过比赛。
不久单位搬迁整个废弃了。
搬迁后,离西安城咫尺距离,但依旧整体思想陈旧,体育文化举步维艰。
新的铺着煤渣的跑道的操场;只挡雨不挡风的水泥地的主席台的场地。
即便条件艰苦还是有坚钢伙计,执着心系,有空没空便约着耍耍。
高处不胜风,十有八九乘兴而来,败兴而走。
私下打听到一个小部门院子里有块场地背风,便托人拉关系去打,感觉良好。
呼啦啦下起雨,兴致勃勃奋臂不辍。
水泥地板破旧,坑处积水,脚踩污的水四溅,脸上,身上,腿上全是。
互联网的兴起,很好地让我了解到西安城里人是怎样玩羽毛球的。
便查了地址,铁路局一大车间改成的球馆。
约了一伙伴,便去。
木质地板,唯有一块木地板上铺着绿皮标着VIP,证明身价不菲。
便挑了便宜的木地板,十块每小时。
很滑,感觉不是太好,还是知足。
我给自己记下了这次球馆处子秀。
再过段时日,通过网络加入了一个叫“逸飞”的羽毛球俱乐部,现在好像还在。
带着我的坚钢搭社会车,打的进城赶场子。
结识了“将流氓进行到底”“拌汤”····诸多城里球友,走了省体,军大,科技大,方海等好多球馆。
那段岁月真是值得怀念的岁月。
后来有经济的伙计会开车包场子带着去黄河亚特。
再后来去白鹿原,庆华,朝阳,一步步离我们越来越近。
队伍越来越壮大,爱好者如兔子似的不疲于奔跑,身上还挂着“苍耳”种子,回来后播种
了,发芽了,长成了。
一年一年的繁衍茂盛,变成了现在我们自己的灯火辉煌的羽毛球球馆;变成了当你气宇轩昂挎着球包碰见熟人打声招呼“打球啊!”,而不再是“钓鱼啊!”;变成了如今民众大于足球,篮球,乒乓球,第一热衷运动项目;变成了球馆里热火朝天的活动。
击球发出的“梆梆”声,鞋底与橡胶皮“叽叽”摩擦声,伴随的呐喊声,欢呼叫好声。
我缚不住时间风婆,她把我吹进了四十不惑,亦会继续把我吹得更远,直至死亡。
我赞美羽毛球,你是我的圣女,也是我的教父。
当我欢愉时,不失时机,锦上钱花,让我激荡,让我淌洋;当我人生遭遇到挫败时,每每我也会去尝试打打羽毛球,你教会我如何承受苦痛,愈挫愈勇,学会坚强。
如何把握时机,一蹴而就,战胜对手。
而今我的心理经过风蚀自会变得成熟,但身体已自然不可抗拒的走了下坡路,我离不开你,我必须得努力强身健骨去迎合你的钟情。
生生不息,终生相随。
我感恩于我路上遇到的,陪我走过的每一个人,包括我的哥哥。
你们培养,刻画,塑造了我的成长。
以后还得有你,有我,有他,有风婆,有羽毛球,且行且珍惜,走完人生的后半程。
有关羽毛球的经典散文:爱上羽毛球
我喜欢的运动项目不少,但真正亲身参与并乐在其中的,数来数去似乎只有羽毛球一项。
我很明白自己天生不是当运动员的料,所以一般情况下只是当一名看客。
不过大约在2002年的时候,我开始接触羽毛球,并渐渐入了迷,后来竟也能上场与同伴一试身手。
可惜好景不长,四年之前因单位搬迁,那段快乐时光也就成了尘封的往事。
上个月,应朋友好哥和蝴蝶之邀,我再次拿起球拍旧梦重温。
华灯初上,乐天玛特球馆里人影幢幢、羽球飞舞。
除了三五张熟悉的面孔,绝大多数我并不相识。
我很喜欢这种氛围,自由组合,轻松随意,不管认不认识,点头会意便可练上一阵,时间长了,新友也会变成故交。
很庆幸,自己几年之前的底子还没彻底“报废”。
几次下来,历经手臂和臀部的阵痛之后,我又恢复到了以前的状态,可以参与双打,
也能与高手们“过过招”,尽管经常以失败告终,呵呵。
任何一项运动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我始终认为羽毛球是体力和智力的完美结合。
普普通通的几根羽毛,做成小球后就变成了神奇的翅膀,令参与者如痴如醉。
这项运动看似简单,实则变化多端,其乐无穷。
当然,它也是一项老少咸宜的大众运动,初学者可以活动筋骨,娱乐为上;而技术熟练者则可以玩出许多花样,让小小的羽球变成赏心悦目的艺术表演。
长拉,轻吊,扣杀,点劈,打空档,勾对角……,高手轻松自如、游刃有余,而“菜鸟”们则手忙脚乱、狼狈不堪。
如果是双打,更需要搭档之间的互相配合和补位。
一味发力斗狠,未必就能赢得比赛,单纯玩弄技巧,也只会自呑苦果。
它需要智勇双全,需要统筹兼顾,需要刚柔相济,需要举重若轻。
所以,它既是体力的角逐,也是智慧的较量,既是游戏,也是艺术。
好哥、蝴蝶、阳光、开心、美景、心境,几个熟悉的朋友都现身球场,一梦、枫叶、大文、茉莉、天空等也对上了号。
听雨,百川,奥德赛,容之大,纯刀,天外,淡墨晕开等等都是新面孔。
其中听雨和百川是活动的发起者。
只同我打过一次双打的淡墨韵开是我所见到的打球最认真的选手了,她姿势标准,肯动脑子,吊球技巧也不错,可惜力度不够。
同“天外”交手,你就明白天外有天的道理,这个小伙子力量十足,反手技术也很好,不久之后我就汗流满面,膀子和胯部也开始隐隐作疼。
钝刀是高手之一,他领来的朋友刹那芳华更是一骑绝尘,芳华个高力大,技术全面,几无漏洞,尤其是扣起球来,似疾风闪电,让人防不胜防。
天使下凡是女士当中的翘楚,看她打球是一种享受,她的特点是动作干净利落,步伐轻巧灵活,抢位准确,扣球凶狠,角度刁钻。
还有个叫不上名字的小伙子,个头不高,却曾让我吃尽苦头,最难忘的是他的后场控制能力,无论正反手,他都能轻易地将球打到对方后场,这个是很致命的。
经观察,我发现后场控制能力和反手击球技术是羽毛球比赛当中很重要的两个环节,而这恰恰是本人最薄弱的地方。
当然,与初学者相比,我也算是“高手”。
淡墨韵开就表达了她的羡赞之意,容之大也说我“打的好”。
可与真正的高手一比,我就
立刻原形毕露,成了“豆腐渣”工程。
可这也正是羽毛球的魅力所在,学无止境,也就其乐无穷。
即使从未摸过拍子,去球场扑腾几下也未尝不可。
经常给心灵放放假,让身体冒冒汗,你会感到轻松不少。
何况还能以球会友,体验“二点一线”之外的另一种生活。
所以同爬山、写作一样,它不仅是一种游戏,一种艺术,还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想我是爱上这项运动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