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考试(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考试(加答案)
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 驰骋/聘请打擂/自吹自擂相形见绌/咄咄逼人
B. 蛮横/横祸巷道/街头巷尾拾级而上/拾金不昧
C. 霎时/刹那模具/装模作样间不容发/挑拨离间
D. 旷野/粗犷呼吁/气喘吁吁日薄西山/薄利多销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到新学校后, 班集体相敬如宾的和谐氛围让雷洋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
B. 端午节如期而至, 嘉陵江上美轮美奂的龙舟大赛成为炎炎夏日里广安人民关注的焦点。
C.阅读是源头活水, 课堂是半亩方塘, 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 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 这是不言而喻的。
D.由于他入木三分的启发, 我对人生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 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B. 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 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C.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 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 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D.在本届世乒赛上, 运动健儿奋力拼搏, 再次赢得了男子团体冠军。
5.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仰着头, 才望见峰顶, 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
B. 隔壁教室里好像是李老师在上课。
C. 山朗润起来了, 水涨起来了,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D. 拥有这么好的资源却不利用, 这不是一种资源浪费吗?
6、下面句子, 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 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 我就悄悄把书一
放, 挑水或放牛去了。
②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③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 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 还
会种地了。
④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⑤有的季节里, 我上午读书, 下午种地;一到农忙, 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A. ②⑤③①④
B. ④③①⑤②
C. ④⑤①③②
D. ②③①⑤④
7、古诗文默写。
(1)《雁门太守行》中渲染气氛凝重而战斗惨烈的诗句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时序更替, 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 浑欲不胜簪。
(4)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应该是是: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 。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甲)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 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 老人谓曰: “此公欲来, 能相容否?”对曰: “老人肯相引至此, 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 皆不私藏, 与众共之, 故可同处。子果来, 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 所享者惟薪米鱼肉, 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 以耕以蚕, 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 “子来或迟, 则封穴矣。”迫暮, 与老
人同出。
(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渔人甚异.之异(________)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________)
(3)老人引.杨氏入山引(________)
(4)迫暮, 与老人同出迫(________)
2.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渔人甚异之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B. 以耕以蚕以其境过清
C. 杨氏谢而从之乃记之而去
D. 不可取食于人也生于忧患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2)此公欲来, 能相容否?
4.甲、乙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有共同之处, 即。
5. 你认为《桃花源记》所写的生活在当时社会中真实存在吗?为什么?1.(1)惊异, 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2)类(3)带领(4)接近、临近
2.C
3. (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村落间能相互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2)这个人想要到你们这里住下, 能不能容留他?
4. 没有剥削和压迫、自给自足、和平安定、怡然自乐的原始农耕生活。
5.我认为不真实。这种生活只是表达了人民渴望过上平等、安宁、幸福的美好生活的愿望, 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当时黑暗的社会中只是一种幻想, 是不可能实现的。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藤野先生》
①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从东京出发, 不久便到一处驿站, 写道:
日暮里。
不知怎地, 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 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仙台是一个市镇, 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②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 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 倒挂在水果店头, 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 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 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 不但学校不收学费, 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 初冬已经颇冷, 蚊子却还多, 后来用被盖了全身, 用衣服包了头脸, 只留两个鼻孔出气。
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 蚊子竟无从插嘴, 居然睡安稳了。
饭食也不坏。
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 我住在那里不相宜, 几次三番, 几次三番地说。
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 然而好意难却, 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于是搬到别一家, 离监狱也很远, 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③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 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
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
最初是骨学。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 八字须, 戴着眼镜,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 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 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④“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⑤“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 所以很担心, 怕你不肯解剖尸体。
现在总算放心了, 没有这回事。
”
⑥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
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 但不知道详细, 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 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 还叹息道, “总要看一看才知道。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作者为什么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把日本职员的“操心”说是“好意难却”, 联系下文看有什么作用?
3.“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中的“大概”对表达意思有什么作用?
4.⑤⑥两段表现出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
5.从③至⑥段看, 课文在写人上有什么特点?
1. 130. “日暮里”触发了作者忧国之情, 印象深刻;“水户”是反清志士客死的地方。
反映了作者爱国的思想感情。
2. 132. 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铺垫。
因为有了这段内容, 藤野先生的真诚关心就表现得更突出了。
3. 大概, 表示似有此事, 但不完全肯定, 与“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
气, 这是作者用诙谐的语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
4.热情诚恳, 求实精神。
5.选取典型的事例, 抓住主要特征, 突出人物品质。
2.俭以养德
张玮
①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
②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追求奢侈, 衣服买名牌, 手机用高档。
但你们知道吗, 著名主持人汪涵的手机居然是个便宜的“老古董”, 甚至连智能手机都不是。
现在的他身价与日俱增, 但他从不把多余的时间浪费在生活消费上, 而是潜心学习, 专心工作。
因此, 他的主持功力越来越强, 修养和学识也不断提升, 成了中国主持界的翘楚。
鲁迅说: “生活太安逸了, 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生活和工作是相连的, 一个人一旦在生活上抛弃了节俭的品格, 追求了享受和安逸, 他在工作上也就很难再经受住艰苦的考验, 甚至会日渐堕落。
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老一辈革命家堪称俭与廉的典范。
周恩来总理一贯倡导勤俭节约, 要求一切招待用品必须是国货, 必须节约朴素, 不能铺张华丽。
1962年夏天, 周恩来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 刚一住下, 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 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 说: “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
”原来, 这张单子开着20余种禁吃的菜名, 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
新中国成立之初, 物资匮乏, 百废待兴, 毛泽东主席一件睡衣穿了多年, 朱德同志每顿不过是一碗米饭、三小碟菜、一个汤。
回溯历史, 从井冈山、延安到西柏坡, 从“两个务必”到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 我们党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奢靡享乐, 发扬俭以养德的优良传统。
④可是有些人, 终究不能坚守节俭底线, 迷恋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 最终把自己送进了监狱。
前云南省委书记白某自己一年工资十来万, 爱人是央企领导, 一年也有几十万收入, 足够过上宽裕的生活。
但他还是不能坚守“俭”字, 丢弃了节俭的意识, 纵容自己的贪欲, 结果一步步滑向了罪恶的深渊, 最终害
人害己。
在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 他面对镜头失声痛哭、追悔莫及。
⑤《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 “俭, 德之共也;侈, 恶之大也。
”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 勤俭节约不仅给人们带来富裕安宁的生活, 还给人们带来许多益处。
它培养人们自我克制的习惯, 它使精明、谨慎渗入人们的生活, 它使人们拥有安逸、闲适平和的心态。
而奢侈是一只无形的魔爪, 它会把你推向犯罪的深渊, 难以回头。
因为你获得越多, 就愈贪婪, 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 正如白居易所说的“奢者狼藉俭者安, 一凶一吉在眼前”。
⑥“一粥一饭, 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
”个人要成功, 社会要进步, 国家要发展, 就要不忘初心、坚持不懈, 保持简朴的作风。
试想, 如果汪涵取得成就后, 就开始追逐名利和享受, 他还能不断取得进步成为主持界的精英吗?如果老一辈革命家不坚守节俭底线, 而是贪图享乐, 我们国家还能历经艰险成长起来吗?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演讲与口才》2017年第04期, 有删改)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摘录原文语句回答。
2. 文章第④⑤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下面四个例子均来自所学课文, 能够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A. 在买牡蛎时, 我给于勒十个铜子的小费, 母亲吓了一跳, 骂我是疯子。
——《我的叔叔于勒》
B. 父亲为了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他今天捡回一块砖, 明天可能又捡回一片瓦, 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
——《台阶》
C.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 把拳头舒过来, 道: “这个, 你且收着。
我原是贺你的, 怎好又拿了回去?”……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 往腰里揣……——《范进中举》
D.杨二嫂由于生活不景气, 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 每日必到, 或是拿走手套, 或是拿碗碟等小东西。
——《故乡》
4.请在第⑦段的横线上给文章补写结尾, 回应论点, 总结全文。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按要求作文。
“本来我可以放弃, 却咬牙坚持了下来;本来我可以沉默, 却勇敢地发出了自己
的声音……”
“本来我可以争取, 却因犹豫而错过;本来我可以面对, 却因胆怯而逃避……”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 也许, 这就是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烦恼。
请以“本来我可以”为题, 写一篇600字到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立意自定。
②除诗歌外, 文体自选。
③不得抄袭、套作。
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 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参考答案:
一
A
C
D
B
B
(1)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2)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3)白头搔更短(4)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二
三
1. 俭以养德(或“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2.第④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列举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这一典型的事例, 从反面有力地论证了不能坚守节俭的底线, 最终害人害己的论点。
第⑤段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 引用《左传》和白居易的名言警句有力地论证了节俭可以给人带来益处, 奢侈会把人推向深渊这一论点。
3. B
4.示例:俭以养德, 一个“俭”字,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只有做到, 我们才能保持自己的操守, 砥砺自己的德行, 不断提升自己!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