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的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让“学困生”成为参与者
大石桥乡柳家泉小学李海玲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大家普遍采用的学习方式,但对于低年级小学生,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因此许多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出现了走样子或优秀生独霸课堂、学困生漠视小组合作的极端两级分化现象,经过我长期的观察、分析和实践研究,做了以下的整理:
一、合作学习中学困生的参与状态
1、形式性协作
能够倾听别人的争论和观点,但不能提出质疑。
在整个小组合作活动过程中,能把小组成员的答案写到小组作业纸上,乐于为同伴效劳。
2、被忽视
在小组讨论中能够部分接受别人的观点,自己对问题没有任何独特观点,发言不能切中要害,多数不能引起同伴的关注。
当提出问题要求帮助或企图交流时往往被忽视,但通过努力勉强能够接受小组的认识成果。
3、最小参与
小组合作活动中,虽然表现出合作热情,但对别人提出的大部分观点缺乏判断能力,不能加入有效的讨论中,又不想拖小组的后腿。
自己不懂的问题就抄袭伙伴的答案。
4、完全游离
不关心小组的讨论和争论的问题,整个活动都游离小组活动之外。
即使别人主动提出帮助,也不愿意或没能力接受。
在小组中表现出消极情绪,队小组能否进步持无所谓态度。
二、促进学困生积极参与的办法
从学困生的参与状态来看,要么应付任务,要么浅尝辄止,要么袖手旁观,在合作中表现消极被动,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引导学困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的策略如下:
1、激发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激发学困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参与意识,活动时争取自愿结合的原则,把他们能合得来,无歧视对方的同学分成一组进行合作,学困生在组内无自卑感,随着活动的增多,他们会感到小组合作的快乐,有了愉快的心情,兴趣也就慢慢培养起来了,参与意识也就浓厚了。
(1)合理分组
首先,教师根据学生性别、成绩、能力、爱好等方面的特点,将班级学习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分组时,要保证组内学生好、中、差搭配适当;二要保证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与评比。
每个小组设立组长一名,负责组内一切事务的处理与安排。
各组由于实力相当,有助于良好的学习、竞争氛围的形成。
(2)难易问题合理分工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将问题分成难、中、易几类,根据各小组学生的情况,将问题分给各小组去处理。
对学困生尽可能地分配简易的问题,并激励他们积极参与。
(3)激发发言积极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的汇报中,尽可能地给学困生发言的机会,老师还要及时发现学困生汇报时的闪光点,及时的进行肯定和激励,进而激发学困生发言的
勇气和信心。
2、让优等生学会倾听。
倾听,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不管采取任何活动方式,能听、会听、是最根本的。
合作学习时,优等生思维敏捷,表达能力强,处于合作学习的优势。
在他们内心深处有一种对学困生看不起的因素,认为学困生的想法对他们帮助不大,说不说无所谓,干不干不碍事,只要自己会了,小组的任务就完成了。
当学困生发言时,他们处于一种不耐烦的状态,极易伤害学困生的自尊心,把想说的话又吞回肚里。
所以我们必须教育学生静心倾听别人的发言,给别人表达的机会。
使学生明白,能说是一种才干,会听是一种美德,我们必须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有了参与的兴趣,参与的意识也就增强了;有人喜欢听自己发言,自卑感也就消除了,心扉打开了,与同学合作学习中的甜头也就尝到了,参与合作学习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3、关注学困生交流权。
交流对学困生来说是个难点,因为他们的知识基础差,无话说;他们的表达能力差,怕交流;他们的自卑感强,怕人笑话,不愿交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重点关注学困生。
首先,不论是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还是练习反馈时,教师都应该以学困生为重点,及时给予指导。
如: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可以轻轻地走到学困生面前,悄悄地询问:“怎么样,想好了吗?”如果这个学困生还未理清思路,可悄悄地给予指导。
二是小组交流时教师必须关注学困生的发言,给每个学困生创造讲话的机会,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合作学习,小组交流时,人人发言,不能丢掉一个,确保学困生的交流权。
在课堂中实施学困生优先策略,可以让学生不游离于课堂之外,并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
4、鼓励学困生人人动手
在一些动手合作的活动中,往往是优秀生忙的不亦乐乎,而学困生看的发呆,一直到活动结束后,他们也没能参与进去,小组合作成了优秀生的独立活动。
在教学《统计》一课时,要安排学生在小组中抛硬币,并记录正反的次数。
于是,我提出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要自己抛三次,并在别人抛得时候要报出结果,还要帮别人记录三次,轮流完成活动。
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任务,都不空闲,即使学困生不能积极参与其中,作为小组长的优秀生也能提醒他们:“我来干……,你来干……,我的任务完成了,现在轮到你了。
”通过这种方式来带动学困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活动中去,达到人人都要动手、人人都能动手的要求,确保小组活动能够全面、深入开展。
5、榜样帮扶学困生
在每个小组内,让优生作为榜样型的负责人,其实是很好的资源。
在小组学习中,让他们扮演“小老师”的角色。
比如,我在班级里开展的小组内每个同学轮流说习题的解题方法,当学困生把自己的问题暴露出来后,组长有针对性地对学困生进行指导与训练,能让学困生的进步更快些。
这种辅导方法,无论是优生亦或是学困生都有收获,都会得到发展,这不正是我们课堂所追求的目标吗。
6、确保学困生优先权
在小组合作时,学困生具有优先权:优先选题,优先发言,优先提问、优先评价。
由于有了优先权,学困生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增加了他们的信心,在小组合作时,他们以不可或缺的形象出现,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交流中来,提高了学困生参与的有效性。
7、小组评价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老师要对学生个个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性地开展小组内部互评,可以对小组合作效果进行评价,还要让学生对各成员的参与情况和进步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地进行勉励。
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学困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使学困生有了更强的学习动力。
通过不断的思考和课堂的实践研究,我深深地觉得如果能把这些方法实施与教学中,就能充分调动学困生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并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