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
乳源中学谭家裕
作为教师,如何才能让自己幸福,在工作中少些压力,多份轻松;少份焦虑,多点舒心;少点烦恼,多些开心。

我认为应养成以下良好习惯:
1、尊重每个学生。

来自于教师的尊重会激发学生内在的心理力量,让其能更好地规范、调整自身的言行举止。

尊重含对人格的尊重,对个性的尊重,对彼此空间的尊重。

2、童心与微笑。

作为教师,留份童心给生活,留点童心给自己,带着兴趣看学生,带着单纯看问题,不仅会让自己在生活中多份轻松,也会让自己在工作中少份压力。

在与学生的相处中,一个微笑能够拉近师生的距离;与同事相处中,一个微笑能够表达友好与支持;与家人的相处中,一个微笑能让家人感到快乐和幸福……让微笑成为一种习惯,把微笑送给家人,送给同事,送给学生,也送给自己。

作为教育者,不能总是高高在上,不能总是板着一副师道尊严的面孔,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平等交流。

教育者拥有一颗童心,就能走出成人的自负、自大的育人桎梏,转换角度给孩子交心,是教育者的一种崇高境界,一种博爱情怀。

拥有一颗童心,对学生的犯错,对学生的过失,就会抱着一颗宽容的心,就会看到孩子们身上更多的闪光点。

3、善于交流。

交流的过程不仅仅是表达和听取,还有情感的投入和互动,清晰的表达加上积极的情感投入带来是往往是彼此关系的推进。

通过交流,可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而获取对方的情感共鸣,通过交流可以获知对方的思想与情感,从而体验到一种轻松与愉悦。

能够与学生交流,就更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使
你的教育有的放矢,同时,也能意外地获得学生对你的尊重,进一步体现你的人生价值。

4、认真读书。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只成为你最基本的知识,如同字母表对于已掌握修辞奥妙的人一样”,“要使教科书成为你科学海洋中的一滴水。

”要教好自己的学生,自己首先要有超量的知识,而读书则是知识来源的重要渠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5、退出课堂中的主体角色。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张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精心准备、精心设计、详细讲解,教师俨然成为讲台上的演员、导演,过着一种苦行僧的生活中,新课改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从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既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体验人生的快乐,也让教师自己在轻松中提高教学效率。

6、善于反思。

当代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借助行动研究,对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反思、评价、探索,以“扬弃”的方法,重新审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通过反思,肯定成功的做法,抛弃不足之处,找到改进的方法,改善教学行为,积累教学经念,提升教学质量。

反思是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专家型、智慧型教师转变的必由之路,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的必备条件和存在方式。

7、心存感激。

教师的生活虽显平淡无奇、枯燥乏味,甚至在有的时候还有可能不被家长、学生不理解,但是,只要你平心静气,换位思考一下,你就会觉得自己没什么委屈。

因为,有了社会对我们的高要求,你才能产生努力工作、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有了家长的苛刻要求,你才会加倍努力,尽职尽责,炼就自己
出色的工作能力;有了学生的质疑,你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反思,以民主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去交流与沟通,让你在与学生装的交流中心态年轻,心情愉悦,充满活力。

从这些方面来讲,教师心存感激也就不足为怪了。

8、耐住寂寞。

教师的职业平淡无奇,从工作的路径来说,整天都是围绕着家——办公室——教室,三点一线,从接触的人来说,整天都是与相同的面孔打交道;从工作的效果来说,教育人不是在短期内能够奏效。

教师的教书育人不像其他行业的工作能够有明显的变化,因此,教师必须始终以一颗平常之心来面对自己的工作,要耐得住寂寞,在清静之中履行自己的工作,在平凡之中培养不平凡人才,建设不平凡的而伟大的事业。

9、勇于创新。

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在这些学生的心中,深藏着千山万水、花鸟草虫、汹涌波涛……一代一代的学生承载着人类的未来,社会的发展。

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社会,要求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着眼于学生的心智素质、自然素质、社会素质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培养创新的人,才能创新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

因此,教师的工作虽然是平淡的,但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是不可缺失的,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能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才能真正实现“育人是教育的根本”的目标。

10、笔耕的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我给自己定了一条规则,就是要不断注视跟学校教学大纲有关的那些科学的最新成就和进展。

……每一门科学或者一个科学问题分别使用一个笔记本,里面都有几千条从杂志里摘录的材料和从报纸上剪下来的资料。

”素质教育提出现代教师要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我想教师必须要善于学习、探索,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教学,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教后反思,写日记,撰写论文等,经常积累教学资料,丰富脑库。

11、活动的习惯。

教师要能动起来,经常与自己的学生一块游戏、一块健身、一块阅读。

在活动中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深入了解他们的真实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或生活上遇到的难题,拉近彼此的距离,这比单纯说教效果更佳。

12、倾听的习惯。

“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把握学生心灵的脉搏。

经常带着朋友般的热忱与亲切来聆听学生的倾诉,善于听出弦外之音、话外之意,一定能发现谬误中蕴涵的新奇,琐屑中寄予的真切,荒诞中饱含的合理;听到孩子思想抽穗、情感裂变、知识拔节的声音。

交心才能知心,知心才可称为知己。

13、调整心态的习惯。

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教师承担着来自工作、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压力,难免会遇到挫折和不顺心的事情,要求教师善于调整不良心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荣誉和挫折,使自己时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始终微笑面对每一名学生,决不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

14、终生学习的习惯。

“活到老,学到老”,“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不能仅有一桶水,应该有取之不尽的水”……这是告诉每一位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学习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快的成功。

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品质,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师会把学习当成是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个人爱好,一种提升了的境界,自觉地做到快乐学习、轻松学习,用知识来充实、武装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