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9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同步名师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 82 岁,都是参加 过抗战的老兵。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
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
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 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D.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 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纷.至.沓.来. 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
【答案】 不恰当。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 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并非接受别人帮助、救济的意思,犯了望文生义 的错误。
(2) 新 课 程 标 准 要 求 我 们 在 高 中 语 文 教 学 中 努 力 贯
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 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 分)( ) A.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 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B.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 无污染的新能源,政府责.无.旁.贷.。 C.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 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D.万涓聚作河,便有了一.泻.千.里.的豪放;江河汇
例9 下列加点熟语使用是否恰当。 (1)想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曾.几.何. 时.,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药爆破,落了个一
片狼藉。
【答案】 恰当。“曾几何时”语出唐代韩愈的 《东都遇春》,诗中有两句为“尔来曾几何时,白 发忽满镜”。后用“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其中“曾”是“曾经”的意思,“几何”意为“多少”。结 合解释,我们知道“曾几何时”指的是“过去到现在 比较短的一个时间段”。
成海,便有了一望无际的壮阔磅礴。
解析:选C。A.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B.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C.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此词本身就有“谈论 ”的意思,与后面的“谈论”重复,且此词不能作状 语,可改为“兴高兴烈”。D.一泻千里:形容江河 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解析:选D。A项“释怀”:①(爱憎、悲喜、思念 等感情)在心中消除(多用于否定句);②放心,无 牵挂。句中应用“忘怀”。B项“古稀”指人七十岁, 语境中的老人“最小的也已82岁”,故错,应为“耄 耋”。C项“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贬 义词,不合语境。D项“纷至沓来”指纷纷到来; 连续不断地到来。
例2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是否恰当。 (1)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
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答案】 不恰当。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 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情)。此处为英 雄事迹。属于褒贬不当。
(2)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 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实现可持续发展。(2010 年高考安徽卷)
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 有些成语有古今两个意思,但在语言的发展变化过 程中,它的本义已经不复存在,而只保留了它的引 申义。命题者利用这一点故意望文生义错用成语, 如不注意这一特点,考生就容易犯“舍末逐本”的错 误。
例1 (1)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 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主动为社会做 些好事。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是否恰当。 例4 (1)在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中外艺术家联 袂登台,奉献了一台美.轮.美.奂.的大型文艺晚会。(2010
年高考福建卷 )
【答案】 不恰当。“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高 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不能用来 形容文艺晚会,成语运用使用对象错误。可以用 “丰富多彩”。
【答案】 不恰当。“自惭形秽”指因为自己不如别 人而感到惭愧,成语里已隐含有“感到”之意,故该 句在语意上显得重复赘余。 六、谦敬错位,主客混乱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应 该对他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主 客混乱。
例6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是否恰当。 (1)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
例7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是否恰当。 (1)今年春节期间,镇里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茶话会,
向返乡过节的流动党员们通报了本镇一年来经济发展的喜
人形势。
【答案】 不恰当。“别无二致”:没有两样,
没有区别。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这个词语
用于两个对象相比较的语境中。该句的意思是“
茶话会不同以往,有新意”。
例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是否恰当。 (1)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
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答案】 不恰当。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 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情)。此处为英雄事 迹。属于褒贬不当。
(2)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的怪石,于是心中就 有了出.奇.制.胜.敌军的妙计。
【答案】 不恰当。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乐道: 喜欢谈论。很感兴趣地谈论。很明显“津津乐道” 本身已经包含了“谈论”这一动作,所以放在这里 后面接着“谈论着”重复,改为“兴高采烈”比较 好。
(2)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 子,一部分男性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
己进行心理折磨。
五、画蛇添足,重复累赘 成语一般比较精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 赅的效果。但如果不明白成语的确切含义,不注 意成语和句意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的自身含 义和句子的语意重复。
例5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是否恰当。 (1)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
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2010 年高考湖南卷)
(2)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体壮的青 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 社会多作贡献。
【答案】 不恰当。“春秋鼎盛”指年富力强,精 力充沛。它用于人,而例句却将它用于“时代”。
特别提醒
有些成语常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而很少或不 能用于其他句式。例如“望其项背”就不能用于肯 定句中,其他的成语如“善罢甘休”“同日而语”“无 时无刻”“一概而论”“等量齐观”等也一样。
【答案】 不恰当。“出奇制胜”虽可作谓语,但 其后不能带宾语。该成语用在此处显然不当。
四、对象误用,张冠李戴 成语均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有的成语只适用于 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的只适用于特定的物,有 着特定的“方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 张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方向性”有意 弄错。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使用对象,特定的“方 向性”,使用起来就会出现毛病。
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 吧。
【答案】 不恰当。“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 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作自谦,而用于别 人不恰当。根据句意,此处可改为“各抒己见”。
(2)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 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意
”比喻对某人某事议论纷纷。现多指反动或错误的
言论十分嚣张。这里用错对象,而且褒贬也失当。
高科技手段是新事物,对旧事物之冲击本为正常。
D.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现在也
指事物消失。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 兵,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 真诚、甜美、亲戚,让人难以释.怀.。
解析:选A。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使用对象 有误。可换作“堆积如山”。B.自命不凡:自以为 不平凡,比别人高明。C.少不更事:年纪轻,没 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D.讳莫如深: 原指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 深。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 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 但殊途同归。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 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 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它们并没有因为现 代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 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例8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是否恰当。 (1)在演讲比赛中,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所讲 内容与事先定下的主旨并不相关,显得小.题.大.做.,
榜上无名也就理所当然了。
【答案】 不恰当。“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 做大事来办,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 意思。在本句中不符合语境,应改为“言不及义”。 (2)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 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
坝。
【答案】 不恰当。“安步当车”意思是慢慢地 步行,就当做是乘车。使用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行走速度缓慢;二是行走者不慌不忙地步行, 表现出的是一种闲适平和的心情。而句中描述的 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情况紧急又遇上暴雨,使 该成语与语境很不协调。
九、不解整体,断词取义 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应该整体使用,但有些 句子在使用过程中,只断取成语中个别词素的意 义,而抛开了其他词素的意义,因而导致了成语 意义与句子语意的相悖。
【答案】 不恰当。“耳提面命”意为不但面对面 教导,还提着他的耳朵叮嘱他。后来形容恳切地 教导。命,教导。而例句中只片面地认为是“提着 耳朵当面命令”,成了一种惩罚的方式。 二、褒贬颠倒,感情失当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种 类型,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 易造成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的错误。如“无微不至 ”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 同。命题者故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要注意 辨析。
A.殊途同归
B.斗转星移
C.甚嚣尘上
D.销声匿迹
解析:选C。A.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达到
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
的结果。B.斗转星移:北斗转向,众星移位,表
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C.甚嚣尘上:原意是楚
王说敌方晋军喧哗纷乱得很厉害,而且尘土也飞
扬起来了。形容忙乱喧哗的情状。后以“甚嚣尘上
【答案】 不恰当。“首当其冲”:当:承当,承 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 遭遇灾难。在句中感情色彩不当。 三、功能混乱,搭配不当 一个词语依据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 配方式,使用时要注意其与整个句子前后的语法 关系是否搭配。如果忽视这一点就会造成语法功 能混乱。有的成语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 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 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
味。
【答案】 不恰当。“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 可是自己珍视。它是一个谦词,只能对己,不能 对他人,例句将它用于编辑对已故著名作家的作 品的态度就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七、不合逻辑,事理不通 在成语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成语义和语境义 的契合性,既不能违背语意逻辑,也不能违背事 理逻辑,否则就会造成逻辑上的相悖。
专题9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第八章 正确使用词语(熟词)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看到果农家里汗.牛.充.栋.的黄灿灿的橙子,我深感欣慰, 因为这说明我们开发的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 B.有些人取得一点成绩,便自.命.不.凡.,洋洋自得,尾巴都 翘到天上去了,这样的人终究不会有大的作为。 C.对那些少.不.更.事.的年轻人,我们不仅要多加指导,还要 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使他们尽快地成熟起来。 D.开发商们对商品房面积的计算方式一直讳.莫.如.深.,由此 导致的开发商与业主之间的经济纠纷经常发生。
(2)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
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 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答案】 不恰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 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句中的“深谷”只有“险”, 既不是“要冲”,也非用于“攻守”。 八、不合语境,整体不谐 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 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成 语也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则是由 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所致。而命题者常常故意忽 视语境,不讲范围,设置迷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