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纪事本末-太祖代周》(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纪事本末·太祖代周》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四月癸巳
..,周昭义节度使李筠起兵。
初帝即位遣使加筠中书令使者至潞州筠欲拒之宾佐切谏乃延使者置酒既而取周太祖画像悬于壁涕泣不已宾佐惊骇,告使者曰:“令公被酒,失其常性,幸勿讶。
”北汉主钧闻之,乃以蜡书结筠冋起兵,筠长子守节泣谏,筠不听。
帝手诏慰抚,且召守节为皇城使,遣归谓筠曰:“我未为天子时,任汝自为之;我既为天子,汝不能小让我耶?”守节归以白筠,筠遂起兵。
令幕府为檄,数帝罪;执监军周光逊等送于北汉,以求济师。
又遣人杀泽州史张福,据其城。
从事闻丘仲卿说筠曰:“公孤军举事,其势甚危,虽倚河.东.之援,恐亦不得其力。
大梁甲兵精锐,难于争锋。
不如西下太行,直抵怀、孟,塞虎牢,据洛邑,东向而争天下,计之上也。
”筠不能用。
北汉主自帅兵赴筠,筠迎谒于太平驿,言受周太祖恩,不敢爱死。
北汉主与周世仇,不悦其言,因使其宣徽使卢赞监其军。
筠见汉兵弱少,而赞又来监,心甚悔,谋多不协,而自引众南向。
北汉主闻卢赞与筠异,复遣其平章事卫融和解之。
帝遣石守信、高怀德、慕容延钊、王全斌分道击之,仍敕.守信等曰:“勿纵筠下太行,急引兵扼其隘,破之必矣!”守信等败筠兵于长平。
六月辛未,帝自帅大众讨筠。
山路险峻多石,帝先于马上负数石,将士因争负之,即日平为大道。
遂与守信等会,大败筠众于泽州南,杀卢赞,筠走保泽州。
帝亲督战,列栅围之。
大将马全义帅敢死士数十人,攀堞而上,遂入其城,筠赴火死。
获卫融,请死,帝怒,以铁挝击其首,流血被面,融呼曰:“臣得死所矣!”帝曰:“忠臣也。
”释之,以为太府卿。
北汉主
惧,引师归。
帝进攻潞州,守节以城降。
帝释其罪,以为单州团练使
...。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太祖代周》)
10. 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初/帝即位/遣使加筠/中书令使者至潞州/筠欲拒之/宾佐切谏/乃延使者/置酒/既而取周太祖画像悬于壁/涕泣不已/
B. 初/帝即位/遣使加筠中书令/使者至潞州/筠欲拒之/宾佐切谏/乃延使者/置酒/既而取周太祖画像悬于壁/涕泣不已/
C. 初/帝即位/遣使加筠/中书令使者至潞州/筠欲拒之宾佐/切谏/乃延使者/置酒/既而取周太祖画像悬于壁/涕泣不已/
D. 初/帝即位/遣使加筠中书令/使者至潞州/筠欲拒之宾佐/切谏/乃延使者/置酒/既而取周太祖画像悬于壁/涕泣不已/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癸巳,为干支之一,此处用于纪日,按照干支的顺序,癸巳的下一日为甲辰。
B. 河东,黄河自北而南流经山西省,古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C. 敕,古代多与皇权联系在一起,为帝王自上命下之词,例如“敕令”“敕造”。
D. 团练使,负责一方团练的军事官职,多由观察使或刺史兼任,宋时成为虚衔。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祖即位之初,派遣使者加官李筠,李筠却心怀故主,拒绝长子李守节劝阻,最终接受北汉君主的建议,举兵反抗太祖。
B. 李筠起兵后,闻丘仲卿建议他避开对方军队的锋芒,西下太行寻求机会;但李筠刚愎自用,未加采纳,直接导致兵败长平。
C. 太祖亲率大军讨伐李筠,在行军过程中身先士卒,最终攻占泽州城,不但打败了李筠的军队,也迫使北汉君主退回了领地。
D. 卫融被俘后,其忠君爱国的精神感动了太祖,被任命为太府卿;李守节献城投降,太祖也赦免其罪过,并任命他为团练使。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幕府为檄,数帝罪;执监军周光逊等送于北汉,以求济师。
译文:
(2)筠见汉兵弱少,而赞又来监,心甚悔,谋多不协,而自引众南向。
译文:
【答案】
10.B 11. A12. B
13.(1)(李筠)让幕僚撰写(起兵)檄文,列举皇帝(太祖)的罪状;抓捕监军周光逊等人送到北汉,来寻求援助的军队。
(2)李筠看到北汉派来的军队疲弱且人数很少,同时卢赞还要来监督军事,内心很后悔,双方谋划多不能协调一致,于是自己带领军队向南进发。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起初,皇帝刚刚登位,派遣使节升李筠任中书令。
使节到达潞州李筠想要拒绝使节的任命,幕宾佐吏直言劝谏(不可违抗皇命),他才愿意接待使节,安排酒宴,不久就取出周太祖的画像悬挂在墙壁上,哭泣不停。
“遣使加筠中书令”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书令”是帝授予李筠的官职,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C。
“筠欲拒之”的“之”指代皇帝授予他官职这件事,句意完整,且“切谏”的主语应是“宾佐”,两者构成动宾结构,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A.“癸巳的下一日为甲辰”说法错误,癸巳的下一日应为甲午。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直接导致兵败长平”说法错误。
李筠兵败长平的原因复杂,由“谋多不协,而自引众南向”可知,还有与北汉军不合等缘故。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檄”,檄文,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数”,列举;“执”,抓;“济”,援助。
(2)“监”,监督;“协”,协调一致,和谐;“引”,带领。
【参考译文】
夏季四月癸巳日,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发兵起事。
起初,皇帝刚刚登位,派遣使节升任李筠为中书令。
使节到达潞州,李筠想要拒绝使节的任命,幕宾佐吏直言劝谏(不可违抗皇命),他才愿意接待使节,安排酒宴,不久就取出周太祖的画像悬挂在墙壁上,哭泣不停。
幕宾佐吏惶恐惊讶,告诉使节说:“主公酒喝多了,失去了他平常的状态,希望不要见怪。
”北汉君主刘钧听说这件事,就用蜡丸封密信联络李筠共同举兵,李筠的长子李守节哭着劝谏(不要举兵),李筠没有采纳。
皇帝手写诏书抚慰(李筠),并且下诏任命李守节为皇城使,派遣(李守节)回到潞州传话给李筠说:¨我不是皇帝的时候,放任你自己做主;我已经成为皇帝,你不能稍微让我一点吗?”李守节回到潞州把原话告诉李筠,李筠立即举兵。
(李筠)让幕僚撰写(起兵)檄文,列举皇帝的罪状;抓捕监军周光逊等人送到北汉,来寻求援助的军队。
还派人杀了泽州刺史张福,占据泽州城。
从事闻丘仲卿劝李筠说:“您单靠一支军队发起战事,这形势非常危险,虽然倚仗黄河以东(北汉)的援助,恐怕也不能得到他的助力。
大梁军队非常精锐,很难和他们争夺胜利,您不如向西直下太行,径直抵达怀县和孟县,堵住虎牢关,占据洛阳,向东争夺天下,这是上策啊。
”李筠没有采纳闻丘仲卿的计谋。
北汉君主亲自率领兵马赶赴李筠所在节镇,李筠在太平驿迎接,声称自己蒙受周太祖的恩德,不敢爱惜自己而怕死。
北汉君主与周政权是世仇,刘钧不高兴他的话,因而派遣宣徽使卢赞监督北汉的军队。
李筠看到北汉派来的军队疲弱且人数很少,同时卢赞还要来监督军事,内心很后悔,双方谋划多不能协调一致,于是自己带领军队向南进发。
北汉君主听说卢赞和李筠意见相左,又派遣北汉的平章事卫融(前往潞州)平息双方的纷争。
皇帝派遣石守信、高怀德、慕容延钊、王全斌兵分几路征讨李筠,还下令石守信等人:“千万不要让李筠(带领军队)进入太行山,立即派遣军队把守通往太行山的关口,一定要打败李筠!”石守信等将领(率军队)在长平打败了李筠的部队。
六月辛未日,皇帝亲自率领大军讨伐李筠。
(行军途经山岭)山路危险陡峭,有很多的石头,皇帝先在马背上驮多块石头,将领和士兵因此争相驮走石头,当天就把崎岖的山路平整为宽阔的路面。
于是和石守信等人会合,在泽州南打败了李筠部队,杀了卢赞,李筠(率残部)逃至泽州城,把守泽州。
皇帝亲自监督战斗,排列营寨包围泽州城。
大将马全义率领几十个勇敢的士兵,从城墙上的矮墙爬上城楼,于是大军进入泽州城,李筠投火自焚而死。
(大军)生擒卫融,卫融请求皇帝杀了他,皇帝震怒,用铁制的兵器击打他的头部,血流满面,卫融大声呼喊:“我作为臣子死得其所了”皇帝说:“卫融是忠直的臣子啊。
”放了卫融,任命他为太府卿。
北汉君主惊恐,率领军队返回。
皇帝进攻潞州城,李守节献城归降。
皇帝赦免了李守节的罪过,任命他为单州团练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