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一样,我们都一样——谈复合型班级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不一样,我们都一样——谈复合
型班级管理
从2000年工作至今,已整整18个年头,转瞬即逝,班级也由清一色的听障学生变成了听障和智障学生混合的复合型班级。
如何将这两类学生融合在一起,建立良好的班集体,似乎成为了一堵翻越不了的城墙,不想面对我又不得不去面对。
如何让听障学生接纳智障学生,让智障学生更好的融入集体生活,如何让两类学生拧成一股绳为班级共同努力,成为我班主任生涯中的一个课题,艰难而又具有挑战性。
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过程是漫长而困难的,幸运的是,在经历各种波折后,我也终于发现了复合型班级管理中的一些有效办法。
1.我不是怪物,我只是有点不一样。
-------------关注学生接纳彼此
张闯是第一位插班到我班的智力障碍学生。
初次见面,张闯给我留下的印象,就一个字----“帅”。
因为“帅气”的影响,也让一直有些“颜控”的自己十分希望张闯能分到我班……在漫长的班级管理中,我唯一的认知就是:自己因为一时的误判带来的选择给自己带来了多大的麻烦!张闯的父母离异,父亲对他的教育简单、粗暴,一个字“打”,打到孩子认错为止。
由于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的缺失,反射出孩子的性格暴躁,易冲动,爱说谎,青春期问题严重等等,而他的这些表现也让原本不喜欢他的听障学生们更加排斥他。
观察好久,我决定主动出击,先找张闯谈心,让他懂得,犯错不要逃避,积极认错,并努力改正就是好学生。
让他明白,只要他改变一点点,同学们会多么喜欢他,让他懂得集体的意义。
同时,我努力让听障学生发现张闯身上的闪光点。
一次做眼保健操的时候,我无意发现张闯在每节眼操中间,能主动拍桌子,提醒同学们换动作,给他们敲节奏,这小小的动作,却成为我的一个契机,在下午的班会上,我以“我只是有点不一样,我们都一样”为题,召开了班会。
在班会中,让学生说说张闯的优点,结果让我很吃惊,学生们都说了很多、很多,一些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我没看到的,
正是这一节班会,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张闯的重要性,学生们渐渐接纳了他。
张闯也非常要强,经常会问同学们一些简单的手语,那一刻,我看到了张闯为了融入这个集体而做出的努力,我看到了听障学生为接纳他也在努力这,看上去有些奇怪的复合型班集体充满了和谐。
2.用心去呵护,我们都一样
-------------言传身教以班为家
班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绪,大事小情,层出不穷。
作为班主任,想要管理好班级,勤劳是基础、时间是保证。
大课间,我总是和学生们一起到操场出操;布置教室时,我和学生们一起设计,一起完成。
多少年来,坚持早早到校,来到教室,让学生一进教室,就能看到我的身影,这种坚持,最初对学生来说,这可能是一种约束,渐渐的却变成了学生们的习惯。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即使现在我不在教室,学生的表现和我在的时候一样。
我总是把班级比喻成一个家,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家的主人,都会受到尊重,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了这个家做好一切事情,共同为这个集体争荣誉。
在学校的文艺汇演中,听障学生的手语我一句一句教;智障学生口语跟我一遍一遍练,在学的过程中,同学们十分认真,可是真正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却让我哭笑不得,听不到声音的听力障碍学生和不会手语的智力障碍学生,根本就得无法将表演融合到一起,更别提什么“整齐划一”了。
“驴唇不对马嘴”是我唯一能想到的词语,很沮丧。
也正是这样一群学生,可能是感受到了我的失望,在中午午休、下午放学后的时间里他们默默地反复练习,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三次不行就四次、五次……学生们的手酸了、木了、麻了,嗓子哑了,看着学生们努力的配合着,那一刻,我觉得我听到了世界上最好的朗诵,我看到了世界上最美的肢体语言。
在表演中,孩子们精神抖擞,充满了信心。
回到教室,学生们情绪波动很大,文奇哭着说自己忘了一个手语动作,是否会影响成绩:孙赫阳也怯怯的说,都怪自己声音不够洪亮。
看到这,我自豪的告诉他们:你们是最棒的,真的,你们让老师看到了你们为集体争光的欲望,你们在老师的心中是最出色的……这样的事情,在我班级数不胜数,在活动中互相为彼此加油,鼓劲儿,那一刻,学生们不在划分自己的类别,而是共同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听障九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集体
也因你们出色的表现而大放异彩。
而我的付出也没有白费。
一句“老师,教师节快乐!”“老师,下班路上注意安全!”生病时,学生会在日记中写到:老师,希望你早日康复!在我感动的同时,我总不忘表扬他们,从心底去呵护这样一群特殊的学生,让学生们深深的体会到:我们都一样,我们都为了这个集体一直努力在路上。
3.家校手拉手,我们都一样
------家校结合共同进步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教育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从这句话中,我深知,要教育好一个学生,建立良好的班集体,不能只靠班主任一个人。
班主任一定要把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当做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来做,形成教育的合力,因此,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制度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重点之一。
我们的学生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文化层次,个人修养,素质差异很大,对孩子的教育表现也不同。
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眼高手低,对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说起来可以说是侃侃而谈,行动却永远在原地踏步;2.明知孩子问题多,但因对孩子存有愧疚心里,一味溺爱孩子;3.不问、不管、不顾的“三不”家长,把孩子完全托付给学校、托付给老师。
这些家庭教育中暴露出的问题,对班级的整体管理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所以,与家长联系、沟通,是我日常班级管理中的常规工作。
一个家庭教育后面一定会有一个学生成长的故事,不论这个故事是喜剧还是悲剧,班主任必须学会去了解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利用各种途径,比如电话、家访、家长会,就家长如何与学生沟通、教育进行必要的培训。
我班在每年学期初和学期末都坚持会在家长会中,对学生提出要求,对家长提出要求,今年我要求每位孩子每周必须背诵一首古诗,并将影像上传到班级群中,我会对每个学生一一点评,我的坚持带动了家长的坚持,家长的坚持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我把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融入带家庭作业中。
到现在,家长对我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俺家孩子变化可大了,今天他又帮我收拾屋子了……这些都让家长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老师的责任,也是家长们的责任,而家
校的结合,让学生身心得到极大的发展,也促进了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以上就是我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做法和尝试。
融合教育是未来教育的趋势所向,如何让健全孩子接纳特殊孩子,特殊孩子间不在划分清楚的界限,而是能够在一起快乐健康的成长,这些问题也是我们作为一名特教老师索要面临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要学会欣赏每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让他们可以享受平等自由的教育。
面对他们,我们要用行动告诉他们:孩子,你不是笨小孩,你只是有点不一样,有时候你听不见,有时候你听不懂,有时候你会大喊,有时候你会大叫,有时候你会烦躁,没关系,老师了解你,老师懂得你,我们不一样,我们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