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对口中职学校招生状况调查——以广西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院校对口中职学校招生状况调查——以广西为例
邓玉婷;杨静锦;梁文志
【摘要】中职直升本科是打通职业教育培养通道,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广西2013年开始本科院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试点,截至2016年秋季,已招收4届共7069人.通过2016年在广西首批本科对口中职招生的试点学校和其他中职学校进行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发现,广西本科对口中职招生与录取人数逐年上升,相关学生对中职直升本科、应用型本科、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中职本科有机衔接等问题的认知认可度不断提高,但调查也同时发现本科对口中职招生工作还有较大的改进和提高空间,相关政策尚需进一步改革完善,中职与本科衔接在专业对口、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教法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大改进力度.
【期刊名称】《职业技术教育》
【年(卷),期】2016(037)033
【总页数】6页(P48-53)
【关键词】中职直升本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用型本科;广西
【作者】邓玉婷;杨静锦;梁文志
【作者单位】梧州职业学院(广西梧州财经学校) 梧州,543000;梧州职业学院(梧州市职教中心);梧州职业学院(梧州市轻工技工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8.3
中职直升本科是指中职学校毕业生直接报考全日制本科院校。

中职直升本科是打通职业教育培养通道、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渠道、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

早在2003年,辽宁、湖北等省就开始本科院校对口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试点。

广西从2013年开始本科院校对口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试点工作,截至2016年秋季,已招收4届共7069人。

为了弄清广西中职直通应用本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组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在广西首批本科对口中职招生的试点学校和其他中职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

其中,2016年问卷调查情况是:调查对象为广西师范大学、梧州学院2所试点本科学校的中职直升本科大三学生共300人,广西南宁市、梧州市、
平果县等市县的7所中职学校在校学生700人。

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调
查问卷968份,有效答卷960份(男生384人,女生576人)。

来自城市、乡
镇和农村的学生分别占14%、18%和68%。

访谈对象主要是辅导员、分管学生工作的二级学院和系部领导。

从表1、图1、图2可以看出,广西本科对口中职招生录取整体情况比较好。

4年来共录取7069人,录取率85.37%;4年录取率分别为:52.03%、84.05%、82.66%、107.87%。

本科对口中职招生录取率呈逐年提高趋势,特别是2016年
录取人数超过招生计划。

这与招生政策的调整有直接关系。

见表2。

从表2可看出,本科对口中职招生录取人数与计划指标和报名条件限制紧密相关,计划指标越多、限制越少、对口招生院校越多,录取人数相对越多。

从表2可以看出,招生政策是决定和影响本科对口中职招生录取的重要因素。

那么,学生如何认识和评价中职直升本科的现行政策呢?见表3。

广西目前实施本科对口中职自主招生“校长推荐”+“本科自主考试招生”的政策,从表3得知,中职学生和本科生对广西本科对口中职自主招生现行政策的认可度
有所不同,本科生的认同度高于中职生。

无论是中职生还是本科生,认同是主流。

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均希望不断完善招生政策。

对于具体需要完善的方面的调查结果见表4。

表4是多项选择,从选择结果看,70%的学生希望逐步放宽报考与录取条件,30%以上的学生希望取消“中职升本科”的不同限制,从整体上看,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减少“中职升本科”的限制,甚至有高达40%的学生希望取消推荐与考试,实行
宽进严出的注册入学制度。

相关部门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及人民群众的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本科对口中职招生政策,进一步放宽政策、降低门槛、扩大招生规模。

本科对口中职招生录取率除政策原因外,专业调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从广西师范大学的情况来看,对口招生专业变动较大,2013年8个专业,2014
年减至4个,2015年后又重新增加到8个,但与2013年最初设置的8个专业有明显不同。

2016年8个专业录取率均达100%及以上。

其中,会计学、旅游管理、学前教育专业一直都是满额甚至超额完成计划,其他几个专业如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专业,由2013年的招生计划120人调整减至50人。

有些专业如生物技术、应用化学、秘书学,录取率为0,所以这3个专业仅列入某一年招生计划。

见表5。

这不仅说明专业对口是中职直升本科招生录取率高的一个重要直接原因,而且从侧面说明相关学生对中职直升本科的专业对口政策是基本认可的。

“中职直升本科”学生是主体,必须以学生对“中职直升本科”的认可为前提。

学生认可“中职直升本科”,愿读想读本科,“中职直升本科”才有主体基础,才有可能持续发展。

中职学生对“中职直升本科”的认同情况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2014年,中职学生毕业后排在前2位的选项分别是就业和其他,排在倒数第1和倒数第2的分别是创业和报考高职、本科;2016年有颠覆性变化,排在前2位的选项分别是报考高职、本科和就业,排在倒数第1和第2的分别是
其他和创业。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报考高职、本科虽然还不是大多数中职毕业生的首选,但已经成为人数最多的选项。

那么,中职学生毕业后为什么选择报读本科学校,他们读本科的动机是什么?
表7的数据说明绝大多数学生报读本科是自觉自愿的,他们的学习动机也是纯洁的。

那些没有报读本科的学生是不是都不想读书呢?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没有报读本科。

表8显示出,中职毕业后不报读本科的原因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为本科无用论,个人原因是主要的,占80%左右;家庭原因是次要的,不到20%。

在个人原因中,条件不达标是主要的,2014年占45%,2016年占51%;认为志不在此、意义不大、本科无用的总比例约占30%,其中,2014年占32%,2016年占26%。

这说明,在没有报读本科的学生中,有一半左右的人想读本科,只是报读
条件不达标。

虽然在中职毕业后是否报读本科问题上,迫于父母压力的比例很低,但这并不说明家庭影响可忽略不计。

表8显示,仍有将近20%的中职毕业生是因为家庭原因而
没有报读本科。

那么,是什么样的家庭影响中职毕业后报读本科呢?
从表9可看出,来自农村的中职学生占总数的68%,在中职直升本科的学生总数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占88%。

这符合我国当前实际。

由于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和
优质教学资源的相对缺失,在现有中考和高考政策背景下,农村家庭的孩子上高中、尤其是上重点高中的比例远低于城市家庭孩子,这种在教育起点上的先天滞后性决定了农村家庭的孩子读中职和中职直升本科的比例必然高于城镇家庭的孩子。

这种情况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和户籍制度的改革会逐渐改观,但短时期不会发生根本转变。

此外,中职毕业生是否报读本科也与他们对“中职直升本科”的政策了解与认知紧密相关。

中职学生对“中职直升本科”的政策了解情况见表10、表11。

表10、表11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中职直升本科”和广西实行的“本科对口
中职自主招生”现行政策的了解是不断加深的。

2014年甚至有11%的学生从未听
说过“中职直升本科”,14%的学生对广西实行的“本科对口中职自主招生”完
全不知。

这种情况到2016年有很大改观,从未听说、完全不知的学生已经成为个别现象,但绝大多数学生仅停留在比较了解的档次,知之不多,也不系统、不深刻、不到位。

这就涉及宣传教育问题。

表12、表13显示,学生对学校宣传教育的印象度和满意度虽然在不断提高,但
都不理想。

特别是直到2016年,仍然有29%的学生对学校关于“中职升本科”
宣传教育印象说不清楚,25%的学生对学校的宣传教育不满意。

事后,笔者访谈
了几位表示“不满意”的学生,得知主要是还没弄清楚“中职直升本科”与传统的普通本科究竟有何区别,特别是在文凭的含金量、毕业待遇和社会认可度方面与传统的普通本科究竟有何区别。

这些问题的理解直接影响到报读本科的决心。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潘懋元指出:“参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我国的高等学校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学术型大学、应用型本科高校和职业技术高校。

”[1]应用型本科主要是相对传统的学术理论型本科教育而言的一种通过
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新的本科教育类型。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被提出来并付诸实践,涌现出一大批应用型本科院校。

”[2]按照我国目前的制度设计,“中职升本科”的本科主要是指应用
型本科,“中职升本科”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学生对应用型本科教育和应用型人才的认可度紧密相关。

那么,相关学生对应用型本科教育和应用型人才的认可度究竟怎样呢?
表14、15、16显示,中职直升本科的学生比中职学生对应用型本科学校的了解
以及对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接受与认可度均要广泛一些、深刻一些,但无论是本科生,还是中职生,他们对应用本科、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及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接触了解和接受认可均是最近一两年的事。

2014年,78%的
中职生对应用型本科一点都不了解,已经上本科学校1年多的中职直升本科学生
对应用型本科一点都不了解的竟然也高达12%;接受与认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
才的,中职学生只有13%,本科生占31%;接受与认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中职学生占15%,本科生占29%。

到了2016年,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多数学
生对应用型本科由一点都不了解转变为比较了解或了解一点,大多数学生开始接受和认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本科教育,接受与认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中职学生占66%,本科生占82%。

这是2016年中职直升本科首次出现整体报考
录取人数超出计划指标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中职本科衔接存在许多问题。

黄小璜等认为,“3+4中职—本科”模式在
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的衔接五个方面存在关键问题[3]。

其实,从整体上看,“3+4中职直通本科模式”的衔接涉及中职与本科2个
阶段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职是基础。

做好中职本科衔接必须打好中职教育这一基础,首先要弄清中职直升本科背景下的中职与传统的“断层式”中职有无区别。

理论上讲,中职直升本科背景下的中职与传统的“断层式”中职教育层次一样,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毕业去向不同:传统中职毕业意味着全日制普通教育的终结,学生毕业即就业;中职直升本科背景下的中职学生毕业后可选择报考全日制普通本科。

毕业去向的不同决定二者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其教育教学应有所不同。

对此,大多数学生是认同的。

见表17。

表17显示,无论是中职学生,还是从中职直升本科的学生,多数认为传统“中职教育”与“中职升本科”背景下的中职教育,教育培养层次一样,但教育培养方案有所区别。

本科生由于有3年的本科学习经历,对传统“中职教育”有一定反思,他们的选择更有理性。

笔者设计了“中职直升本科”背景下的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素和实践教学时间比重2个问卷调查。

见表18、表19。

表18显示,无论是中职学生,还是从中职直升本科的学生,多数赞成人才培养目
标的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说”,这是20年来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成果。

表19是201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比重应在30%以上,选择40%的学生比例最高。

中职本科有机衔接是中职与本科两家之事,但关键在本科。

其中,本科教育的专业对口及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材教法有机衔接等是关键。

表20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中职与本科的专业应该基本对口或完全对口。

至于20%的中职学生在回答中职与本科专业是否需要对口问题时选择说不清,这主要是由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决定的。

表21是对试点本科学校的中职直升本科的大三学生的调查情况,他们对中职本科对口情况的评价具有较大说服力。

从他们的回答中可知,93%的学生认为现就读本科专业与原就读中专专业大致对口或完全对口。

这种情况是由广西实行的“本科对口中职招生”政策决定的。

人才培养方案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做好中职本科衔接,首先必须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由于中职毕业生主流是就业,读本科是极少数,加之广西2013年才开始“本科对口中职招生”试点,时间短,所以虽然有些中职学校对传统的中职人才培养方案有所调整,但整体上没有突出“中职直升本科”背景,基本上是沿用传统中职人才培养方案。

由于“对口中职招生”还是新生事物,对口招生的本科院校在制定这些对口中职招生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时基本上是在传统本科人才培养基础上稍作加减法。

由于中职本科衔接涉及中职和本科两个阶段的教育,涉及中职和本科两个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中职直升本科背景下,中职人才培养方案应该考虑学生毕业后直升本科的因素,对口招生的本科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也需要征求相关中职学校的意见,并形成相对稳定的机制。

问卷调查结果也初步印证了这个观点。

见表22、表23。

中职本科衔接核心是内涵衔接,主要是教学内容及教材教法的衔接。

从广西实践来
看,这方面问题较多。

表24显示,当前,在中职本科内涵衔接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四个方面:本科与中职教学内容有较多重复,教学要求没有衔接好导致高层次学习难适应,教学方法没衔接好导致高层次学习难,本科教学教材沿用高中升本科的通用教材,没有考虑中职因素。

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对口招收中职的本科生学习面临诸多困难。

表24的调查对象是对口中职招生的本科大三学生,他们已经读了3年本科,对中职本科的内涵衔接有切身体会,他们的呼声理应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潘懋元,董立平.关于高等学校分类、定位、特色发展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9(2):33-38.
[2]吴雅娜,周昭安.中德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J].继续教育研究,2016(3):103-106.
[3]黄小璜,杨燕,刘麟.“3+4”中职—本科衔接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27):2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