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陈涉世家阅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常识: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
篇,分为本纪12、世家30、列传70、书8、表10.鲁迅曾评价这本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文章主旨: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描述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起义后浩大的声势)/陈涉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迅猛的发展形势,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了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起义运动。
3.分析陈胜的人物特点: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领导才干,远大的抱负和反抗命运的决心,不满自己受压迫的地位,同情与自己同命运的人,年轻时就有反抗秦王朝暴政的远大理想。
(一)
4.第一段主要叙述了哪些内容?陈涉的身世及青年时的远大抱负.
5.“与人佣耕”表明当时陈胜当时是一个怎样的人?贫穷、贫苦、受压迫的农民.
6.“苟富贵,勿相忘”说明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甘心受压迫的命运,同情和自己同命运的人,有改变先现状的愿望和反抗暴政的决心.
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画龙点睛之笔,总领全文.突出陈胜有远大的抱负,为后文起义作铺垫.
8.文中那句话表现了陈胜的远大志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9.陈胜与佣者的对话主要说明了什么?陈胜青年时期即有远大抱负.
10.陈胜所说的“鸿鹄之志”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看指什么?摆脱被压迫的地位,反抗秦朝统治.
11.陈胜吴广起义的思想基础是什么?“苟富贵,无相忘”。
12.本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陈胜?①籍贯②姓名③身份/职业④志向.
13.“怅恨久之”表现了陈胜怎样的心理?对自己所处贫困地位的不满、思索改变现状的途径.
14.概括选文第二段段意.记叙了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过程.
15.给第二段分层并概括层意:①起义的背景②陈胜吴广谋划起义③陈胜吴广的威众之策.
16.这段话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刻画人物?目的是什么?
语言描写.体现了陈胜洞察市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
17.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的原因是什么?两者之间的联系?
①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②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联系: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下,那些贫苦百姓走投无路的境遇正是“天下苦秦久矣”的表现./“失期,法皆斩”是“天下苦秦久矣”的具体表现,正是秦朝的暴政才有了“失期,法皆斩”,才使“天下苦秦久矣”.
18.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索是什么?“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19.陈胜吴广所分析的起义的结果是什么?“宜多应者”。
20.陈胜吴广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原因有哪些?(陈胜吴广认为“宜多应者”原因有哪些?/陈胜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怎样的分析?后一问加上一句“宜多应者”)①“天下苦秦久矣”,老百姓痛恨秦王朝的统治.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②秦二世不应当被立为国君,且杀了公子扶苏,这引起了人民群众对秦王朝的更大不满.长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胡亥不当立而立,必然加重秦王朝的内部危机,并由此引起更深刻的社会矛盾.③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楚在秦灭六国中受荼毒最深,当时的楚人又把他们的这种心情寄托在对项燕的怀念上.所以一旦以扶苏、项燕的名义其一会有很多响应的人.
21.*陈胜吴广分析当时的历史形势是什么?①二世当权残暴,统治者内部矛盾;②大泽乡距咸阳远,可收集更多部队③九百人已被置于死地,反抗才能得生。
22.对起义有利的历史环境?①二世靠赵高搞阴谋上台,执政不满一年,集团当中存在着深刻的矛盾,②大泽乡距离秦首都咸阳较远,统治力量较弱,③因遇雨失期,已被置于死地的九百戍卒,是一只可以依靠的力量. 一说(师),①天下苦秦久矣②二世少子不当立,扶苏当立被杀③九百人屯大泽乡,失期,法当斩④地处偏远地区,统治力量薄弱.
23.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口号是什么?“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24.陈胜抓住了哪两个有利于起义的敏感问题?①扶苏本当立,却无罪被杀②项燕为楚将,楚人怜之.
25.“等死,死国可乎?”体现了陈胜怎样的精神?为成就自己的理想抱负而勇于牺牲的精神. 一说,
为国事而死①敢于斗争和牺牲,体现了他宽广的胸襟.
26.陈胜吴广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或问:陈胜吴广利用封建迷信达到树立自己威信的做法有哪些?) 置书鱼腹、篝火狐鸣。
27.做舆论准备的目的?为起义做前期准备,树立威信,借此在群众中树立“大楚兴,陈胜王”的信念.
28.陈胜为起义做舆论准备达到了什么效果?卒皆夜惊恐,卒中往往语.达到树立威信的效果.
29.你对“行卜”的看法虽然是迷信,但是是当时二人寻求方法的办法.时代愚昧落后,而又要威服众人.所以可以理解这种做法.
30.“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说明了什么?陈胜吴广的舆论准备达到了预期效果.说明陈胜有勇有谋、有组织领导才能.
3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人们看到了鱼腹中的书,又听到了“大楚兴,陈胜王”.
32.你怎样看待陈胜吴广为立威而采取的迷信手法?虽然有失光明正大,但是是当时情况所需,这是在短时间内树立威信最有效的方法,是一种斗争策略,因此无所谓好坏.
33.陈胜吴广为起义做了那两方面的准备?①分析形势,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
②用置书鱼腹、篝火狐鸣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34.陈胜吴广对当时形势进行了怎样的分析?提出了什么口号?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口号是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5.有人认为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是造成大泽乡起义的根本原因.假如“天不下雨,道亦通,不失期”,那么是否还会发生农民起义?会.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题干中的是直接原因,只是导火索而已.百姓已经忍无可忍,早晚会反抗.
36.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请简要分析.①必然性(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②偶然性(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37.俗话说,得民心者的天下.请你分析陈胜的哪些举措赢得了民心?例:策略口号的提出.
(二)
38.概括第三段段意.写发动起义到建立张楚政权.
39.划分层次,写出层意:
①起义开始的情形②起义初期迅猛发展的形势和陈胜“立国”的经过.③概述诸郡县反秦斗争的情况.
40.结合本段,陈涉是一个怎样的人?有胆识,有抱负,敢于反抗封建统治,他向士卒发出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的号召,并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体现平等、反抗统治者的名言.
41.发动起义的关键是什么?陈涉是怎么做的?表现了陈涉怎样的才能?并杀两尉,获得众人支持.“广故数言欲亡,……并杀两尉.”机智勇敢、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
42.文中“笞广”“剑挺”是吴广用计的结果.吴广的计策是什么?广故数言欲亡……以激怒其众.
43.“将尉醉”在情节发展中有何作用?为起义提供了一个机会,推动情节发展.
44.陈胜吴广为什么在杀尉之后才召令徒属?召令徒属的目的是什么?使戍卒没有退路,只能站在他这一边.目的:揭露暴政、分析形势、使戍卒坚定起义信念.
45.如果陈胜吴广先召令徒属再杀尉,起义能成功么?
也许不能.不杀尉,徒属会存在侥幸心理追随将尉,会增大起义难度,设立障碍.
46.陈胜是怎样动员戍卒并发动起义的?
①用失期当斩、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坚定众人起义信念,②为坛而盟,组建成农民起义的队伍.
47.[对比47~49题]徒属敬受命的原因?
①敬畏陈胜、爱戴吴广,愿意尉吴广效力.②失期当斩、二尉已杀,形势所逼,无退路可寻.
48.陈胜吴广在起义开始能够得到徒属敬受命的原因是什么?①吴广素爱人②陈胜吴广帮他们明确了形势,让他们明白已无退路③对戍卒的语言激励④之前的舆论准备.
49.陈胜一番话为什么使徒属敬受命?①分析形势,让徒属明白他们已无退路,②用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激励徒属斗志,③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坚定他们反抗的决心,给他们希望和信心.
50.“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表明了陈胜怎样的特点?敢于斗争,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和要打破封建等级制度的愿望,展示了他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