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人民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9c8d34c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1.png)
(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1.罗斯福新政是在经济大危机背景下实施的,其主要措施包括金融改革、恢复工业、农业调整、社会救济等。
2.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对美国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
3.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罗斯福新政中“国家干预经济”这一特点的看法,以及这种干预对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启示,字数在500字左右。
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还会布置以下拓展性作业:
1.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社会的变迁,以图片、文字等形式整理成一份展示资料。
2.观看与罗斯福新政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罗斯福传》等,并结合课堂所学,分析影片中关于罗斯福新政的描绘是否准确,撰写一篇观后感,字数在500字左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经济危机对国家和人民生活的严重影响,理解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学习罗斯福新政中体现的勇于改革、积极应对困难的精神,激发学生面对挑战、积极进取的意识。
3.理解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责任感。
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围绕以上教学目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措施及其影响。
二、学情分析
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他们对美国历史的基本线索有了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在学习了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后,对美国历史的发展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然而,对于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以及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情况,学生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2.详细讲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包括金融改革、恢复工业、农业调整、社会救济等方面,并分析这些措施针对经济危机的解决策略。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c03d27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9.png)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检验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罗斯福新政的简短论文,要求不少于800字。论文内容需包括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措施、影响及其实效性分析。
b.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罗斯福新政的创新性和实效性。
c.设计具有思考性的课后作业,如让学生撰写小论文、制作思维导图等,巩固重点知识。
2.针对难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a.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政策内容、实施效果等多角度进行分析,降低知识难度。
b.结合实际案例,如新政中的金融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等,对比分析新政与前政府政策的差异,凸显罗斯福新政的创新性。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背景、特点和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理解并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改革、经济恢复、社会保障等方面。
3.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过程及其对美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背景知识,为学习罗斯福新政做好铺垫。通过展示一组经济危机时期美国社会民生凋敝的历史图片,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危机对美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接着,提出问题:“面对如此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应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罗斯福新政。
c.通过课后实践活动,如组织辩论赛、开展研究性学习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优秀3篇】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52501b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2.png)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优秀3篇】《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篇一教材依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专题六第二节教学设计思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在本专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自由放任”的美国》是新政的背景,而新政又对于战后的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学情分析:学生的抽象思维以及逻辑分析能力有待提高,还要注重历史学习的生动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通过对新政的学习来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使学生认识到,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进行的调整。
资本主义本质没有改变。
罗斯福代表的依然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教学方法:阅读法、比较法、探究法,教学重点: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在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打击下,各国都在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美国总统胡佛是什么应对措施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入新课,杰出的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从而摆脱了危机,今天我们进来学习“罗斯福新政”。
讲授新课:(1)结合罗斯福生平材料及教材介绍罗斯福。
(2)实施新政:先讲清新政的两个阶段,一是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
二是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让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顾上分析概括新政内容。
(本环节设计思路补充几则材料,让学生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理解内容。
)(3)新政的影响及评价新政。
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总结新政的影响。
教师补充,新政的积极作用好理解,关键是新政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而是以国家干预的方式局部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本环节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利用阶级分析法,来评价罗斯福和罗斯福新政。
)课堂小结:回顾本课知识要点,让学生回答,总结本科框架。
本课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在学生主动性发挥和互动方面较为成功,很好的完成了课标任务。
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人民版
![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人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f975c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2.png)
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人民版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案一、课标要求例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剂机制中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主要措施、特点、评价与影响2)引导和启发学生养成运用具体史实来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意识与习惯3)从文明史的视角来诠释,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文明面临巨大危机时采取的重大举措,从某种程度上挽救了资本主义文明,其手段又有所借鉴,体现了文明的发展、交融2、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片分析进行人物分析,分析罗斯福能够当选的原因2)运用讲述法、比较分析法分别讲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并分析新政从整顿银行业开始的原因3)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以及对新政的评价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正确、辩证的看待文明的含义与其多样性。
2)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体现了文明的进步。
在“讲求实力、实效”、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下,改革创新才是一国保持独立自主地位、发展强盛的出路所在。
3)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稳定则是绝对的、永恒的。
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生产力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三、教材分析重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内容及影响意义难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回顾法、问题法、启发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比较法五、教材教法分析1、本课在整个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本单元的核心部分,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例证。
2、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教材设计了三个子目,第一部分为临危受命,我将该部分改为新政背景,更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第二方面着重叙述了罗斯福新政的基本过程,为分析新政的作用和意义作了必要的知识储备;第三方面着重分析论证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影响,是基于基础知识之上的意义建构。
人民版高中历史二《罗斯福新政》优质教学设计(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二《罗斯福新政》优质教学设计(5页)](https://img.taocdn.com/s3/m/662e5828fd0a79563d1e7284.png)
人民版高中历史二《罗斯福新政》优质教学设计(5页)《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新政的特点和实质;探讨罗斯福新政的积极影响。
过程与方法:根据视频及史料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学会使用阅读法、讨论法等方法探究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作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
【重、难点】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
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与其前后知识之间有直接的因果联系。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在1 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施的,它使美国摆脱了危机,并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对二战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
学好它,有助于学生较好地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因而本课内容非常重要,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
【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施教的出发点。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基础普遍较差,通过两年的培养,学生基本适应了我校的“113”教学法,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展示欲望,因此一些基础的知识可以通过预习解决,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分析。
高中生有旺盛的求知欲,不再满足于老师照本宣科的讲解。
因此我采用创设新情景、新材料的方法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法学法】教法: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过程实质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
由于本课理论性较强,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故采取“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师生交流---落实重点---启发诱导---合作探究—-引导分析---突破难点---学以致用”过程,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互动贯穿其中。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6页)](https://img.taocdn.com/s3/m/701ac2a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8.png)
5.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关注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1929年至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和影响,这是本章节的基础知识,也是难点,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深入分析。
1.学生对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和影响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危机背后的深层次问题缺乏思考,需要引导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深入分析。
2.学生对新政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效果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案例解析、史料解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需要引导他们客观、全面地评价罗斯福新政,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美国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在应对经济危机、保障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理解社会公正、公平的重要性。
2.崇尚民主、法治精神,了解美国政治制度在应对危机中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
3.阅读拓展性资料,如《罗斯福传》、《大萧条时代》等,了解罗斯福新政背后的故事。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谈谈自己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和体会。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借鉴意义。要求学生从政治、经济、民生等方面进行论述,字数在600字左右。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7页)](https://img.taocdn.com/s3/m/c7c02274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ee.png)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如金融改革、工业复兴、农业调整、社会救济等,阐述这些措施的具体内容和目的。
2.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政治、社会的影响,强调其在关键时刻挽救了美国民主制度,为美国经济的复苏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3.理解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认识其对美国国家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政策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4.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措施及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Fra bibliotek自主学习能力。
5.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历史事件、人物、时代背景等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具备以下特点:
1.学生对美国历史感兴趣,但可能对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措施及影响了解有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补充。
1.请结合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分析其对美国经济复苏和长远发展的影响,并谈谈对我国改革发展的启示。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字数不少于500字。
2.选择罗斯福新政中的一个具体措施,如金融改革、工业复兴等,查找相关史料,进行详细分析,并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文。
3.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制作一份关于罗斯福新政的PPT,内容包括新政的背景、主要措施、影响等,要求图文并茂,简洁明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7页)](https://img.taocdn.com/s3/m/57d5654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7.png)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美国经济大危机及罗斯福新政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如文献、图片、视频等,对新政的实施过程及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一系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选择题、简答题,检验学生对新课的掌握程度。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对答案进行讲解,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解答。
3.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政策问题,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历史意义及其对其他国家政策制定的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社会不同阶层的影响,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章需包括对不同阶层影响的分析、新政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作用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此作业旨在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培养其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5.组织一次课堂辩论赛,主题为“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要求学生分为正反双方进行辩论。辩论赛结束后,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辩论总结,包括辩论过程、双方观点、个人观点及收获。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引导学生从新政中汲取经验教训,认识到面对社会问题,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4.强调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发展的良好品质。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对于美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罗斯福新政的深入认识可能尚显不足。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存在以下情况:一是容易将新政的措施与我国的历史政策混淆,需要教师引导对比分析;二是学生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可能受到个人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影响,需要教师引导客观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三是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缺乏系统性和深度,需要教师指导掌握分析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和价值观念,结合课本内容,设计富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罗斯福新政,提高历史素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教案设计(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教案设计(5页)](https://img.taocdn.com/s3/m/44e48ea5fe4733687f21aae3.png)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教案设计(5页)《罗斯福新政》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内容标准1、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二、知识与能力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培养学生“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
2、引导学生分析新政革命的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对“实干家罗斯福”的学习以及对新政革命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教师提供的相关史料及自己已有的知识,找出问题,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进一步学会使用比较法(如罗斯福与胡佛,自由放任与新政等)、阅读法(教材、史料、图片等)、讨论法(你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想象法等方法学习探究有关问题。
2、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可以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
3、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辅助教学工具或采用多媒体教学,尽可能地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重现这一阶段的历史。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作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力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罗斯福上台后,还经常以“炉边谈话”的形式向人们解释新政,“炉边谈话”就像给人们注射了一支支镇静剂,帮助人们重树信心,帮助人们渡过一道道难关。
罗斯福有一句名言:“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为此“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里的“试验”指什么?具体地是用什么药方来医治病入膏肓的美国经济?(“试验”主要指推行新政,具体地就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以国家来干预经济的形式对各个领域进行改革,以挽救资本主义制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6.2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6.2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0cce720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1.png)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热爱国家、关爱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重点。难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6.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与罗斯福新政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献,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作业布置注意事项:
1.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保证学生能够完成,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作业量要合理,避免过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和拓展。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结合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
3.教学重点:强调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如金融改革、工业复兴、农业调整、社会救济等,以及这些措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其实施效果进行讨论。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团结协作、共克时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4.培养学生具备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对于美国历史的基本脉络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将更加关注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及其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然而,由于学生对经济危机、政治体制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可能在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深层次意义和影响时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8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8页)](https://img.taocdn.com/s3/m/4ead4cb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6.png)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近现代历史事件有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1.兴趣浓厚:学生对罗斯福新政这一历史事件充满好奇,尤其关注其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2.知识储备有限:尽管学生对罗斯福新政有所了解,但对其具体内容、实施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储备有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2.学习罗斯福坚定的信念、勇于改革的决心和为人民谋福祉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其关注世界历史发展,提高对国际事务的敏感度。
5.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8页)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包括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造成的严重影响。
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如金融改革、工业复兴、农业调整、社会保障等。
3.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理解其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罗斯福新政的短文,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撰写一篇关于罗斯福新政的短文,要求不少于800字。内容需包括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撰写短文,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1.教师简要介绍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包括经济大危机的严重影响和美国民众对政府改革的期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440791a6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0d.png)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热情。
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与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尊重历史事实,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c.组织课堂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锻炼自己的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实施以下教学策略:
a.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讲述感人至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b.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尊重历史事实,客观评价历史事件;
3.设计一个关于罗斯福新政的知识问答小游戏,要求包含至少10个问题,涵盖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要点。可邀请同学或家人参与游戏,共同回顾课堂所学。
4.深入阅读以下文献,撰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800字:
a.罗斯福《新政的信仰》(节选);
b.约翰·肯尼迪《危机中的勇气:罗斯福新政的启示》。
5.观看一部与罗斯福新政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罗斯福:美国最伟大的总统》等,并从历史角度分析影片中描绘的罗斯福新政措施及其影响。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知识的掌握程度:
a.简述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及其目的。
b.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c.结合实际,谈谈罗斯福新政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借鉴意义。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c.通过课堂讨论,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法治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团结协作、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2课罗斯福新政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2课罗斯福新政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4757bcc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b4.png)
2.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影片等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3.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在分析历史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
4.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关注社会现实,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罗斯福新政的短文,内容可包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特点、影响等。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进行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表现,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改进,为后续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五、案例亮点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与罗斯福新政相关的历史资料、影片等资源,为学生创设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
2.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1929年至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片,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紧迫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境体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罗斯福、内阁成员、企业老板、工人等角色,再现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心理。
1.情境创设:本节课通过播放历史影片、角色扮演等情境创设手段,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经济大危机的时代背景,增强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直观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向:教师针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影响,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使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精品教学设计(8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精品教学设计(8页)](https://img.taocdn.com/s3/m/aca2eae8e45c3b3566ec8b6a.png)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一、课前系统部分(一)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第一课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这是罗斯福新政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第二课是:罗斯福新政(实施、作用与意义);第三课是: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主要是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
所以本课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不管从考试还是从其在历史上的影响来看||,这一刻都至关重要||。
(三)学情分析: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对于文科学生来说基础较差||,基础的知识可以通过预习||,结合学案提纲解决;对于重难点的分析||,教师通过投影补充材料||,让学生感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作用||。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逐渐认识“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
通过分析新政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形成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实干家罗斯福”的学习以及对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逐步形成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材、教师提供的相关史料以及自己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并进一步学会使用比较法(如胡佛与罗斯福||,自由放任与新政等)、阅读法(教材、史料、图片等)讨论法(你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想象法等方法学习探究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学习||,培养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能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逐步形成追求远大理想||,又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精品教学设计(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精品教学设计(7页)](https://img.taocdn.com/s3/m/74d44204f524ccbff021846b.png)
人民版“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本教学设计所依据的教科书为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选自此本书中的专题六第二节罗斯福新政||。
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
①通过有效的课堂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通过设计角色扮演||,情景创设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高中阶段所特有的求知欲||,表现自己的个性||。
②通过导学案与传统课堂讲授相结合||。
新课程不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激活学生活力的同时||,仍需要教会学生规范化的回答历史问题||,以落实三维目标||。
③知识问题化||,问题活动化||。
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创新课堂问题设计||,由浅入深||,层层突进||。
通过小组学习活动增强课堂活力||,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史料处理能力||。
④多元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合理分配学生小组||,对小组个性化命名||,能够刺激学生的积极性||。
运用各小组加减分制||,力求将一节历史课办成具有知识竞赛特色的新课堂||。
同时在评价学生时||,淡化分数定性||,运用此类型的表格附在每一导学案例之后||,用具有激励色彩的文字评价学生的思考||,从而取代冷冰冰的分数||。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逐渐认识“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
通过分析新政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形成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材、教师提供的相关史料及自己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并进一步学会使用比较法、阅读法、讨论法等方法学习探究有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学习||,培养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能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作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逐步形成追求远大理想||,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一、课标要求
例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剂机制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主要措施、特点、评价与影响2)引导和启发学生养成运用具体史实来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意识与习惯
3)从文明史的视角来诠释,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文明面临巨大危机时采取的重大举措,从某种程度上挽救了资本主义文明,其手段又有所借鉴,体现了文明的发展、交融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片分析进行人物分析,分析罗斯福能够当选的原因
2)运用讲述法、比较分析法分别讲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并分析新政从整顿银行业开始的原因
3)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以及对新政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正确、辩证的看待文明的含义与其多样性。
2)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体现了文明的进步。
在“讲求实力、实效”、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下,改革创新才是一国保持独立自主地位、发展强盛的出路所在。
3)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稳定则是绝对的、永恒的。
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生产力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三、教材分析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内容及影响意义
难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回顾法、问题法、启发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比较法
五、教材教法分析
1、本课在整个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本单元的核心部分,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例证。
2、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教材设计了三个子目,第一部分为临危受命,我将该部分改为
新政背景,更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第二方面着重叙述了罗斯福新政的基本过程,为分析新政的作用和意义作了必要的知识储备;第三方面着重分析论证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影响,是基于基础知识之上的意义建构。
三者体现了“史论结合,史从证出”的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学习方略。
六、板书结构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一、新政背景:临危受命
二、实施“新政”:
1、主要内容:《紧急银行法》
②工业方面:《全国工业复兴法》
③农业方面:《农业调整法》
④社会福利方面:《紧急救济法》
2、突出特点:①政府干预经济
②多以立法形式解决问题
三、新政影响
1、对美国国内的影响
①摆脱危机困境,缓和了社会矛盾
②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2、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迎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对
二战产生影响
七、教学过程设计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式导入
在学习之前,请大家先思考一下:大萧条时下,美国的社会背景?(提问、并对学生的回答作简要评述)
新课讲解——比较分析法、讲解法
比较分析为什么新政先从金融业开始,逐步讲解各条措施,引导学生思考新政的性质、特点,讲解新政的影响等。
八、布置作业
对新政的评价。
史学界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不一:功大于过、过大于功、功过参半。
你是怎么认为的?下节课大家一起讨论。
请同学们回去把课后习题及基础练习册上的题目写好了,交上来。
九、巩固复习
学习下一节课的时候上课进行提问式复习,以及以考试形式进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