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位,大学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中引入民主管理理念,设置管理“小岗位”,岗位虽小但作用不小,可以在班级中形成一种“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良好管理模式,保障班级日常活动的有序开展,
提高每个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小岗位是学生成长的舞台,让学生在小岗位中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增强学生责任感。
关键词:小学
班级管理
小岗位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基础阶段,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尤为重要。
因为一个班级的管理制度和班级管理氛围,能够影响这个班级的班风以及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能力。
笔者认为,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应该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入民主管理理念,通过设置“小岗位”,对学生进行小主人意识的培养,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参与机会,提升整个班级的管理质量。
一、人人有岗,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老师应尽可能多的设置“小岗位”,让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班级管理“岗位”,以此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他们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小岗位”的设立不仅确保了班级管理的正常运行,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为他们自身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锻炼的平台。
根据小学班级的特点,
班主任老师可有意识地实施班级的精细化管理,为学生设置众多的管理“小岗位”,并明确相应的岗位责任制,班主任老师通过综合考量和现实需要,首先成立班委会,由班级学生选举产生正副班长、学习委员、卫生委员、文娱委员、纪律委员、体育委员、生活委员等这些固定岗位人选,
由其全面负责班级的各项相应的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再设置一些职能小组,细分具体的责任并落实到人,这样“小岗位”就随之产生了,如“通信员”“卫生岗”“墙报组”“迎检员”“礼仪监督员”“考勤员”“班级量化管理员”等等,鉴于一个班级学生的人数,
每个“小岗位”可以设置2-3人,学生通过自荐和竞选的方式获取自己喜欢的
“小岗位”,而班主任老师可以全面调度这些
“小岗位”,引导和监督他们完成相应的班级管理工作,增强他们的班级主体意识。
让学生在“小岗位”上参与班级的管理,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显了他们的主体意识,还增加了班级管理手段的多样化,达到了“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抓”的班级管理效果,学生也在管理岗位上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二、竞选上岗,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虽说在班级的管理上遵循
“人人有事做”的原则,班主任老师也提供了诸多的“小岗位”,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些岗位是他们不喜欢的,当喜欢的岗位又轮不上他们时,心理反而会不快,为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班主任老师对热门的“小岗位”可采取竞选上岗的形式,
发动学生报名竞选,给予每个学生同等公平的竞选机会,即使落选也让学生心服口服,
不留负面情绪。
在“小岗位”竞选环节,班主任先公示“小岗位”,并宣传相应的“小岗位”责任制,发动更多的学生报名参选,然后,组织专门的小组负责竞选活动,根据学生提交的竞选申请让他们陈述竞选理由,从中挑选有竞选优势的学生为最后的岗位人选,这样的活动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竞选活动也让他们充分了解了“小岗位”的具体责任,在分享别人的竞选演说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当学生竞选成功后,会以更加负责的态度做好“小岗位”工作。
开展竞选上岗的活动能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锐于进取的学习精神,也为班级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小岗位”竞选属于全新的班级管理实践模式,通过尝试发现,学生对通过竞选获得的岗位更加的珍惜,无论是主动管理的责任心,还是具体的操作热情都比指派的岗位强烈许多,管理的工作成效也更为突出。
三、及时评岗,塑造学生责任思想小学生很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评价,当他们在“小岗位”上认认真真做事时,教师要及时地加以表扬,当他们在“小岗位”管理工作中遇到挫折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并帮助他们完成管理目标,当有些学生对岗位不负责任时,教师要及时提醒和监督他们的工作。
“小岗位”正式运行后,相应的监督和评岗机制要跟上,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灵魂要对“小岗位”责任人定期进行评价和调整,并构建好科学的监管机制。
第一,建立相互制约机制。
“小岗位”大多细分了“专职”责任,班级管理中哪方面管理不到位,班主任就追究哪个“小岗位”的直接责任。
第二,发动学生参与监管活动。
开展“小岗位”之间相互监管活动,培养学生的班级全局观念,让他们拥有“班级兴衰,人人有责”的主人翁理念。
第三,实施班主任监督机制。
虽然班级由学生在层层管理,但班主任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平时要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
了解各个“小岗位”的工作情况,及时监督和处理各类管理问题。
第四,实行“小岗位”责任人考评制度。
班主任教师要定期评价学生的工作成效,加强学生的责任教育,让“小岗位”始终保持旺盛的管理动力。
班主任教师有必要设置“岗位之星”的评岗活动,从中及时发现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优劣,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的工作热情,塑造学生强烈的“小岗位”责任意识,让班级管理井然有序地开展下去。
总之,班级管理中“小岗位”的设置符合小学生的思想诉求,
学生进入班级“管理层”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为学生提供了自主管理的锻炼机会,同时,由学生参与管理的班级更加民主,更加和谐,“小岗位”也有效地推动了班级管理的创新实践进程。
参考文献:
[1]王桂霞,宋艳芳.小学班主任如何落实班级自主管理[J].新课程研究,2018,2:106-107.
[2]宋月红.由班会课“‘芝麻官儿’小责任大”看班级管理[J].教书育人,2015,12:76-77.
小岗位袁大学问
江苏张家港市凤凰中心小学
钱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