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岳麓版知识精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岳麓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二. 学习目标:
1、贵族制某某国(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识记)
2、保民官;(识记)
3、屋大维建立元首制;(识记)
4、《十二铜表法》;(掌握)
5、《查士丁尼法典》;(掌握)
6、古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掌握)
7、对比《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法典》的异同;(掌握)
三. 重、难点讲解
重点:古罗马法及其作用。
难点:全面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从某某国到帝国(识记)
(一)王政时代
在公元前八世纪到前6世纪,罗马实行君主制,这个时期也叫王政时代,是罗马由氏族制社会向国家政权过渡的时期。
(二)贵族某某制(某某时期)
由于君主制的专制统治,损害了贵族的利益,因此在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推翻君主制,建立某某国。
罗马某某制主要由三层机构组成: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
1、执政官:某某国的最高官职,执政官每年改选一次,在任期间不得免职,但如被揭发劣迹则有可能遭到弹劾与审判。
每次公民大会都要选举两名执政官,只有两名执政官意见一致方可以行使政令。
不过在实际运作当中,很少发生执政官相互否决政令的局面。
这主要是
因为两名执政官通常都是一文一武,文官管理国家,武将在外征战。
2、元老院:在某某国,权力尽归于元老院,它是国家的决策机构。
元老院的声望使其受到极大的尊敬,从外交国防到财政农工,执政官都必须征求元老院的见解。
正是由于元老院掌握着最高权力,因此,它在这三个机构当中处于核心地位。
另外,元老院的全体成员皆由贵族组成,实行政事共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3、公民大会:公民大会通常只是每年召开一次,是平民可以参加的会议,负责选举公职人员和元老院拟定的提案。
4、保民官:由于公民大会每年只召开一次,确保执政官不会滥用权力和监视独裁者的一举一动就只能依赖于元老院,这就不能很好地维护平民的利益。
因此,平民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断与贵族进行斗争。
最后贵族只得向平民让步,于是保民官产生了。
保民官的职能是监督政府的行为。
凭着贵族某某制和逐步完善的法律的强大生命力,以及国家的高度军事化,罗马某某国不断对外战争、开拓疆域。
经过几百年的对外征战,罗马从台伯河上的一个城邦国家逐渐发展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并逐步由贵族某某制走向帝制。
(三)帝国时期
1、帝国建立的原因:
A. 领土的极度扩X。
罗马统治者已经成为整个地中海的霸主,势力向西延伸到大西洋岸,向东延伸到小亚细亚地区。
B. 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矛盾、贫民和富豪之间的矛盾、以及罗马统治者与被征服民族之间的矛盾都越来越恶化。
2、帝国建立的过程。
在罗马由某某向帝制转变的过程中,中间有一种过渡形态。
这就是前后两次“三头政治”。
前三头同盟:庞培、克拉苏、凯撒。
后三头同盟:安东尼、雷比达、屋大维。
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号。
军阀屋大维正式确立个人独裁统治,因其采用“元首”称号,这种制度被称为元首制。
元首制是从某某政体向君主政体过渡的中间环节。
元首政治时期,元老院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形同虚设,实际权力由元首操纵。
大约从公元 3世纪后期开始,元老院逐渐退出政治舞台,元首政治随之过渡为君主政治。
元首制的实质是披着某某外衣的君主专制。
通过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屋大维建立了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确保了200多年的稳定
时期,历史上称为“罗马和平”。
自公元3世纪始,罗马帝国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
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彻底抛弃某某外衣,实行公开的君主统治。
但是,最终帝国走向衰落,在民众起义和外族不断侵犯的冲击下,罗马帝国的整座大厦倒塌了。
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灭亡了。
二、罗马法律(重、难点,掌握)
概念:罗马法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一)《十二铜表法》
1、十二铜表法制定的原因:
A. 某某国的诞生促进了法律的制定。
B. 平民与贵族长期的斗争。
在成文法没制定出来之前,是未成文的习惯法,平民的利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因此,在平民和贵族的斗争之下,贵族被迫妥协,这样,成文的法律制定了出来。
2、内容和特点:
内容庞杂、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习惯法的汇编。
它规定了极为严酷的债务奴役制,维护贵族利益。
3、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缓和阶级矛盾。
4、十二铜表法制定的影响:
它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法典的编纂仍是平民的胜利。
因为有了成文法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
这项法律是罗马法的渊源,后虽经过多次修订,但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二)查士丁尼法典(又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1、原因:
A. 法律庞杂,有皇帝的敕令、元老院时期的决议和历代法学家对法律的解释,这些都具有法律效力,为巩固君主专制,维护统治秩序需要制定一部统一的法律。
B.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有感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积极革新内政,组织编纂国家法律。
2、内容:《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
3、实质:保护了罗马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4、查士丁尼法典的意义:
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体系比较完备的法律系统,它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
到了完备阶段。
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它不仅严格界定了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而且阐明了相关法理,为人们提供了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依据。
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
5、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法典为终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历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近代欧洲都以罗马法为基础,制定了本国的法律制度,如《德国民法典》、《拿破仑法典》等都以罗马法为法律蓝本。
现在世上许多国家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原则都起源于罗马法。
世上公认的法学理论、法制某某原则也都发端于罗马法。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成了法治建设永恒的价值观。
6、评价罗马法:它在维护罗马国家统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使罗马国家基本上沿着法律规X的轨道向前发展。
在东方“人治”专制盛行时,罗马的“法治”促进了社会经济与文化不断发展,并走向繁荣。
但罗马法保护了罗马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作为广大奴隶、平民在为奴隶主提供丰富产品的同时,得到的只有枷锁和杀戮!所以,它在后期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帝国全面衰落,直至灭亡。
7、对比《十二铜表法》与《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异同。
不同点:
1)产生时代不同。
前者产生于某某国时期,后者产生于东罗马帝国时期。
2)产生原因不同。
前者是平民的长期斗争和强烈要求;平民保民官的强烈提议;后者震惊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历代制定的法律庞大驳杂,使用不便;积极革新内政。
3)特点不同。
前者内容庞杂,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规定严酷的债务奴役制度,维护贵族利益。
后者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涉及法律的方方面面,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
4)作用影响不同。
前者虽未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有利于约束贵族;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法的渊源。
后者一定程度上稳固了帝国统治,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相同点:
1)都是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2)目的都是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3)都在维系罗马某某制或帝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都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模拟试题】
1、罗马的基本法是
A. 《十二铜表法》
B. 《查士丁尼法典》
C.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D. 《贝壳放逐法》
2、“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某某,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你认为对上述理解正确的是
A. 罗马法对罗马持久统治的维系起了积极作用
B. 罗马人不仅能武力打天下,而且更懂得以法律征服世界
C. 表明罗马法律体系的高度成熟
D. 罗马法在世界史特别是世界法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希腊和罗马的某某都是
A. 维护了大部分公民的利益
B. 妇女权益受法律保障
C. 在亚非文明影响下产生
D. 都是奴隶主阶级的某某
4、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由此发展而成的审判原则是:
A. “一事不再理”原则
B. “非经起诉,法官不得审理”的原则
C. 陪审制原则
D. 证人制原则
5、《十二铜表法》的编纂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
A. 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公正
B. 给平民带来了好处
C. 按律量刑,贵族不能随意解释习惯法
D. 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6、屋大维实行的元首制,其实质为:
A. 君主制
B. 披着某某外衣的君主专制
C. 某某制
D. 公开的君主专制
7、罗马某某国时期公民大会的主要职责是①监督执政官②选举公职人员③负责日常司法事务④通过元老院拟定的提案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8、元首制下元老院的地位是
A. 受元首控制
B. 掌握军政大权
C. 掌握司法大权
D. 掌握某某权
9、以下不属于促成《十二铜表法》颁布的因素是
A. 平民的强烈要求和长期的斗争
B. 某某国的诞生
C. 贵族们的要求
D. 保民官的强烈要求
10、以下对罗马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从形式上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
B. 法律的实施巩固了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
C. 其本质是保护资产阶级的权利
D. 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11、2世纪罗马皇帝哈德良说“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法律”。
对其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皇帝至高无上
B. 法律至高无上
C. 罗马法律是由皇帝制定的
D.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12、《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载:“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
材料表明
A. 在古罗马妇女没有任何人权
B. 罗马法对妇女歧视,说明了它的局限性
C. 说明《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未给人们带来任何好处
D. 说明罗马法竭力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13、罗马法的影响。
参考答案
1、A
2、D 解析:本题材料中,不仅体现了罗马法对罗马帝国统治的维系作用,同时也体现了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3、D
4、B 解析:考查的是罗马法不告不理的诉讼原则。
5、C
6、B
7、D
8、A
9、C
10、C 解析:罗马法运行时期,罗马处于奴隶社会时期,没有资产阶级,所以,罗马法维护的应该是奴隶主的利益。
11、D 解析:皇帝属于统治阶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
12、B
13、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法典为终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历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近代欧洲都以罗马法为基础,制定了本国的法律制度,如《德国民法典》、《拿破仑法典》等都以罗马法为法律蓝本。
现在世上许多国家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原则都起源于罗马法。
世上公认的法学理论、法制某某原则也都发端于罗马法。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成了法治建设永恒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