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顶岗实习模式研究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顶岗实习模式研
究与实践
摘要:“校中厂”+“厂中校”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顶岗实习模式,指的是安排高职生在校内的工厂即“校中厂”和在校外的学校即“厂中校”投入生产(或服务)一线,进行顶岗实习锻炼,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技术和实操能力。
作者通过调查研究,有效探索了“校中厂”和“厂中校”的构建形式、融资渠道、经营管理和承当的校内顶岗
实习任务,并构建了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顶岗实习模式。
中国论文网/4/
关键词: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顶岗实习模式研究与实践
1 “校中厂”+“厂中校”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顶岗实习模式的概念鉴定“校中厂”+“厂中校”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顶岗实习模式,指的是安排高职生在校内的工厂即“校中厂”和在校外的学校即“厂中校”投入生产(或服务)一线,进行顶岗实习锻炼,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操能力。
“校中厂”指的是由高职院校、高职院校老师、企业某一方独立举办或由
高职院校、高职院校老师以及企业双方或三方联合举办的生产或经营实体,生产或经营场所在高职院校内,该实体实行独立生产或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
“校中厂”的功能主要是为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内的顶岗实习实训服务。
“厂中校”指的是由高职院校或高职院校老师和企业联合举办的生产或经营实体,生产或经营场所在合作企业内或合作企业业务开展的区域内。
“厂中校”主要功能有两个,一是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提供服务,二是为企业员工、经理提升理论学习和学历水平服务。
2 “校中厂”的构建形式、融资渠
道、经营管理和承当的校内顶岗实习任务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校中厂”的构建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由高职院校院(系)老师个人出资创办由高职院校教学经验丰富,实践经验充足的老师个人出资,在学校内兴办实业,创办校内实习工厂或实践性生产经营场所,为高职学生在校内的顶岗实习提供工作岗位和工作场所,让高职学生在学完相关理论课程和理论知识之后,在校内进行顶岗实习,掌握专业知识,巩固和提高专业技能。
其表现形式有:校园印刷厂、校园打印社、校园营销超市、校园茶社、校园酒吧、校园歌
舞厅、校园通信服务社、校园快递服务中心、校园洗衣房、校园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中心、校园机电调试、安装与维修、校园职业资格考试培训与辅导中心等等。
这种形式的“校中厂”由出资者全权负责经营与管理,员工主要由校内相关专业的学生充当。
具体做法是学生在学完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之后,由任课老师负责培训与指导,分小组、分角色、分时间段到“校中厂”进行顶岗实习,遵守“校中厂”的规章制度,服从指导老师和“校中厂”厂方的管理,完成指导老师和“校中厂”厂方共同制定的工作任务。
由高职院校院(系)老师多人集资
创办这种形式与第一种形式大同小异,不同之处在于出资方不一样,由第一种形式的单一投资主体,变换为多个投资主体,但投资者均为高职院校校内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
与第一种形式相比较,这种形式在管理上虽较第一种形式要复杂,但它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形式更能发挥多个投资主体的集合效应,产生1+1大于2的效果。
从生产、经营的范围、规模和效益等方面来看,较第一种形式要更广、更大和更好。
能够为学生提供的顶岗实习岗位也会比第一种形式的要多一些。
由高职院校出资创办根据学校的统筹安排,由高职学校出资,在校内投
资兴办生产性和经营性主体,由校方聘请校内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兼职人员负责生产、经营与管理,为校内学生提供校内顶岗实习岗位和机会。
主要形式有校办工厂、校办企业、校办食堂等等。
具体做法是:根据“校中厂”的性质和生产经营情况,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授课计划,在每年年初,由“校中厂”负责人和相关系部教务办牵头,会同实训中心、教务处、就业处一起制定该年的校内顶岗实习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分专业、分班级、分批次接受校内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由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联合创办,委托一方经营和管理这种形式的“校
中厂”由高职院校校方和合作企业按照一定的比例出资筹建,投资双方按照出资的比例承担相应的责任,享有相应的权利。
该形式的“校中厂”委托投资的一方负责生产与经营管理。
具体做法是:根据“校中厂”的性质和生产经营情况,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授课计划,在每年年初,由“校中厂”生产经营管理负责人和相关系部教务办牵头,会同实训中心、教务处、就业处一起制定该年的校内顶岗实习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分专业、分班级、分批次接受校内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由高职院校老师和合作企业联合创办,委托一方经营与管理此形式的
“校中厂”与第四种形式的“校中厂”大同小异,不同点主要体现在投资主体上。
3 “厂中校”的构建形式、融资渠道、经营管理和承当的校外顶岗实习任务
经过走访和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厂中校”的构建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由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联合创办,委托一方经营和管理本形式的“厂中校”,是指由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共同投资兴建,生产经营场所在合作企业内或合作企业业务开展的区域内,委托其中一方负责生产经营和管理。
“厂中
校”的主要功能有两个,一是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教学和毕业顶岗实习提供服务,二是为企业员工、经理提升理论学习和学历水平服务。
实践教学指的是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是学生在学完一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之后,按照计划,由学校老师负责组织到“厂中校”进行课程的实践教学,以便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毕业顶岗实习是指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完大学阶段的全部课程之后,由校方统一组织、安排到“厂中校”进行的毕业实习,时间一般在6-8个月。
此为“厂中校”的第一个功能。
“厂中校”的第二个功能主要是为
合作企业的员工和管理人员的理论提升和学历教育服务。
一方面可以为合作企业提供短期的业务培训、理论教育。
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合作办班的形式,为企业干部员工举办继续教育。
通过参加国家统一组织或学校组织的考试,取得学籍,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与素养,学员修完相应的课程(或学分)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
这一功能主要体现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地方企业发展的职能。
由高职院校老师和合作企业联合创办,委托一方经营与管理本形式的“厂中校”,是指由高职院校的老师和合作企业共同投资兴建,生产经营场所在合作
企业内或合作企业业务开展的区域内,委托其中一方负责生产经营和管理。
功能与第一种形式的“厂中校”基本一样,不同点主要体现在投资主体上。
4 校内与校外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管理
校内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管理在每年年初,由“校中厂”负责人和相关系部教务办牵头,会同学校实训中心、教务处、就业处一起制定该年的校内顶岗实习计划,然后,按照校内顶岗实习计划分专业、分班级、分批次安排校内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每一批次、每一班级的校内顶岗实习安排专门的实习指导老师,对顶岗实习进行指导,负责考勤、
考核等管理,校内顶岗实习的成绩按比例计入各相关课程的总成绩。
校外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管理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里,校外顶岗实习集中安排在第五个学期末和第六个学期进行。
学生在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全部课程之后,在大学阶段的最后6-8个月时间里,分专业、分班级分别到相应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即“厂中校”进行校外顶岗实习。
校外顶岗实习由学校各专业系的教研室负责安排,教研室主任为直接负责人,教研室主任根据当年应届毕业学生的人数,安排教研室里面合适的老师带队,带领并指导学生进行校外顶岗实习,
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考勤与考核工作。
5 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顶岗实习模式研究与实践的现实意义
第一,转变高职学生的观念。
转变观念就是让学生从大学生活、学习中切换到现实社会中去。
第二,增强高职学生的岗位意识。
要增强岗位责任,就必须顶岗深入到生产(或服务)一线进行脚踏实地的工作,兢兢业业地去做,只有这样,才能磨练和增强他们的岗位责任感,这是现代社会对高职生的基本要求。
第三,丰富高职学生的社会经验。
通过实践增强工作能力,增加工作中的沟通和适应能力,增强做人的才干;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
有了适当的顶
岗实习并能顺利拿到一份顶岗实习合格证,这对今后走向社会,应聘岗位时,无疑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