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5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
造成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D )
A.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B.人文素质的巨大差异
C.思想文化繁荣程度的显著不同
D.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
解析:古代中国春秋战国之后逐渐形成中央集权制度,而古希腊却形成较为某某的公民政治,造成二者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活动形式的不同,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
据此判断,该研究性学习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D )
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某某政治》
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
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政治文明
B.古希腊城邦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C.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D.古希腊某某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解析:四篇参考文章分别从地理和自然环境、城邦、宽松的社会环境等方面阐述了希腊某某政治产生的条件。
3.“(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
”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D ) A.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现实基础
B.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C.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商业上的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解析:“(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反映了古希腊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自由和平等理念的产生,故D项正确;A、B、C三项是对材料部分意思或表象的理解,故排除。
4.亚里士多德曾说:“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的治理。
”这说明( D )
A.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没有超过十万
C.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古希腊
D.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
解析:希腊的地理环境是纵横的山岭和交错的河流,把土地分成小块,这种地理环境下适合建立城邦国家,材料的大体意思是人口多了不易于国家的治理,这说明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
5.法国学者布罗代尔这样写道:“当雅典西端的普尼克斯山顶上升起通知召开人民议会的黑烟时,城邦农民便拄起拐杖,徒步走向邻近的雅典城去履行自己的公民职责。
”这段话反映了( B )
A.雅典公民履行职责意在避免极少数人的暴政
B.小国寡民状态方便了公民参加某某政治
C.狭隘的城邦体制制约了雅典某某政治的发展
D.交通落后促使雅典某某制实行直接某某
解析:城邦农民前往邻近的雅典城去履行自己的公民职责,这说明雅典实行的是直接某某制,小国寡民使得直接某某制有了可能,每个有资格的城邦公民都可以参加城邦的管理,故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6.“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
”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D ) A.小国寡民 B.轮番而治
C.人某某权 D.独立自治
解析:小国寡民指国家小,人口少,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轮番而治指城邦公民均有机会参政,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人某某权指人民当家做主,决定国家大事,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显然这是“独立自治”,故D项正确。
7.《希腊哲学史》中写道:“(城邦)一旦制定了法律,它就作为共同条例公诸于众,平等地不偏不倚地对待所有的人。
……它又是城邦一致协议而规定的,以此规X每个公民的生活。
”这表明古希腊法律( D )
A.反映了城邦居民的共同意愿
B.是维护某某政治的有力工具
C.限制了城邦公民的自由权利
D.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解析:A项中“城邦居民”说法错误,古希腊法律是城邦公民意愿的反映;材料没有体现它与城邦直接某某制之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自由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X围内行使,因此它保护了城邦公民的自由权利,故C项错误;古希腊法律对每个公民生活的规X,反映出它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故D项正确。
8.“城邦个体公民的福祉取决于城邦的兴衰,城邦的兴衰取决于道德的兴衰,道德的兴衰取决于城邦公民灵魂之善恶。
”这一观点说明古希腊城邦( B )
A.抑制了公民的个性发展
B.重视公民素质的培养
C.治国以人文主义为指导
D.形成了多元政治格局
解析:古希腊城邦重视公民的个性发展,A项错误;“城邦的兴衰取决于道德的兴衰,道德的兴衰取决于城邦公民灵魂之善恶”说明重视公民的素质,B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人的作用,C项错误;材料与多元政治格局无关,D项错误。
9.雅典全盛时期,有人说:“虽然我们的祖国对所有人都一样,但是其中一些人像僭主一样生活,而有些人则像外邦人一样活着。
”“像僭主一样生活”的人是指( B ) A.妇女和奴隶 B.成年男性公民
C.一切自由民 D.未成年公民
解析:古雅典的某某制度是有限的某某,仅有成年男性公民才能享有某某权利,故“像僭主一样生活”的人是指在古雅典享受某某权利的成年男性公民,故B项正确;古希腊妇女和奴隶没有某某权利,故A项错误;一切自由民包括妇女和外邦人,这些人没有某某权利,故C项错误;未成年公民不属于雅典享有某某权利的公民X畴,故D项错误。
10.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其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C )
A.海外流放生活痛苦不堪
B.希腊缺少某某法治精神
C.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
D.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解析:“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强调希腊人以城邦公民为
荣,反映了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故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均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11.在古希腊,男性之间的友谊是希腊贵族社会中一种流行的时尚,希腊人普遍把男性的友谊看成是一种最为崇高的行为,这是( B )
A.公民自由的体现 B.社会环境的产物
C.法律至上的结果 D.社会矛盾的反映
解析:根据“希腊人普遍把男性的友谊看成是一种最为崇高的行为”可知这是一种社会风尚,不能体现公民自由,故A项错误;古代雅典只有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当家做主,而妇女是不享有某某的,成年男性公民的特权使得希腊人尊崇男性之间的友谊,故B项正确;这种现象与法律无关,故C项错误;这种现象不能反映社会矛盾,故D项错误。
12.公元前453年,由3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
经过近一年的考察,他们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某某,实质的独裁”。
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C ) A.雅典的某某制度是一种直接某某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D.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解析:“外观的某某,实质的独裁”指的是公民X围狭窄,广大奴隶被排除在某某殿堂之外。
因此雅典某某是奴隶主对奴隶统治的工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27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在本质上是农耕文明,所以从来不主X远征(成吉思汗远征时还没有进入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
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
——摘自余秋雨的演讲材料二:希罗多德曾说,“希腊人一出生就与贫穷为伍”。
希腊半岛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可当时人口增长速度很快。
但这样的条件并没有阻碍古希腊的文明化进程。
古希腊人或到海外经商,或到远方开辟殖民地。
通过频繁的海上贸易,古希腊人把本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手工制品销售到四面八方,而强大的东方邻国本可以轻易地把这些不速之客们赶回大海,但他们对希腊人的到来却表示欢迎。
他们认为,商贾云集,有利于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摘自《古希腊城邦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中华文明为什么“不主X远征”?简要分析这种特性对中
华文明的影响。
(7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古希腊为什么要进行海外殖民活动?这种活动对希腊文明起到什么影响?(10分)
(3)综合以上两则材料,你认为应怎样正确看待亚欧文明的差异?(8分)
答案:(1)原因: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使中华民族不对外扩X也能生存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央集权的形成;封闭的大陆环境。
影响:①形成了稳定统一的政治和繁荣的经济、文化。
②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没有中断。
③造成闭塞,缺少交流。
(2)原因:①因为山地较多,土壤贫瘠;海岸曲折、港湾众多;人口增长,对生存造成压力。
②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的城邦布局。
影响:①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吸收了东方先进文化成果,创造了自己的独特文明。
②促进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3)差异:世界文明是多样的,由于各种经济、文化、生活习惯、自然环境和政治背景的不同,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文明;人类文明没有优劣高下之别;要尊重文明的多样性,鼓励文明间的包容并处,促进其共同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了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典型代表——中国和希腊的对比。
第(1)题,主要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农耕文明的特性,封闭性,自给自足;第(2)题,结合材料分析,一是因为土地的贫瘠,二是相对有利的地理环境;第(3)题,一个最基本的观点是要尊重和理解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海洋是希腊人联系外部世界的大通道,是维系古希腊文明发展的生命线。
材料二: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
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某某政治的建立。
材料三:古希腊城邦往往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的一些村落,辖地不过百里,人口不过数万,始终保持着小国寡民的规模。
各城邦从建立之初便十分珍视独立自治,也没有哪一个城邦具有征服其他城邦的绝对实力。
因此,希腊的城市国家一直没有像东方那样发展为统一的帝国。
在彼此分立的同时,各城邦又通过频繁的交往保持着密切联系。
他们拥有基本一致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共同遵守和信仰德尔菲城阿波罗神庙的神谕,共同参加奥林匹亚竞技会。
材料四: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449年,希腊城邦与波斯帝国之间爆发战争,雅典和斯巴达领导希腊各城邦浴血奋战,最终打退了波斯的侵略。
请回答:
(1)结合古希腊地理环境的影响,从经济角度分析,为什么海洋是“维系古希腊文明发展的生命线”?(7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古希腊某某政治形成的重要条件。
(10分)
(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之间的关系。
(10分)
答案:(1)古希腊山多而耕地少,农业生产受严重制约,借助于海洋优势高度发展的工商业,特别是海外贸易,对古希腊有着重要意义。
(2)海外活动和经济文化交流,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观念;小国寡民条件下,城邦公民有较多直接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
(3)各邦长期独立自治,彼此分立;交往频繁,联系密切,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某某信仰一致;共同参加奥林匹亚竞技会;面对希腊外部敌人的入侵,结成军事同盟,共同御敌;城邦之间也经常发生战争。
解析:第(1)题,解答注意从经济角度,也就是分析古希腊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重要意义。
第(2)题,从材料二、三中获取信息,材料二是从海洋文明的影响角度说明问题,材料三主要从城邦基本特点角度说明问题。
第(3)题,除了材料三、四所述外,还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互之间的战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