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的讽刺效果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作品中的讽刺效果赏析
运用“对比、夸张”等手法达到讽刺效果之作不少,它的妙处在于读者能在轻松愉悦之时,讥笑谩骂之后,了解人物性格,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它的成功往往在人们笑过之后,引起人们深深的沉思,给人物或同情,或痛恨,或鄙夷,或憎恶的态度。

这一类作品最典型的有被选入初中课本的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契诃夫的《变色龙》、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等。

1运用“对比”达到讽刺效果
1.1语言变化。

语言是心理的一面镜子,三句话不离本行,我们可从语言窥见其人本质,这一类人物语言都有一个共性,言为心声。

鲁迅说过:“如果删除不必要之点,至摘出各人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

”要么甜言蜜语,要么恶语中伤及其可笑可鄙,收到寓庄于谐的效果,反映问题也更深刻,读者能辨别孰是孰非,立场观点更鲜明。

《儒林外史》中,围绕着范进中举前后一系列人物的态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范进岳丈是最值得一提的人物。

先前范进回家被岳丈骂得摸门不着。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尖嘴猴腮”一顿夹七夹八,待到范进果真中了举,他忽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称范进为“贤婿老爷”,当众夸范进才学高,品貌好,把范进真的捧上了天,说“他”是天上的星宿。

范进语言也今非昔比,先前低头哈腰,低三下四,唯唯诺诺,“岳丈见教的是”后来是称呼,由“岳丈”改称“老爹”了。

反映了他扬眉吐气,圆滑世故。

范进中举后,众乡邻也都是跑前跑后,拿米的,捉鸡的,拿蛋的,拿酒的。

可先前都是见死不救,唯恐躲而不及呢。

种种态度的变化勾勒了一幅百态图,人世间地位有了,就有了金钱,就有了一切。

人们会丑态百露,趋之若鹜,揭露了世态炎凉。

又如《变色龙》中,语言描写也非常淋漓尽致,警官奥楚蔑洛夫及巡警叶儿德林在街上处理狗咬人事件,态度变化之快,可称绝妙,在不知狗主人是谁的时候,俨然一派很公正的样子,“我不能不管”。

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到处乱跑的人看看,“用不着白费工夫谈空话了。

”可知道了狗的身份及狗主人后,就变换了腔调和语言,“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混蛋,蠢手指”,“早晚要收拾你”。

这样的警官能从人民利益出发吗?显然,他是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沙皇忠实走狗形象。

1.2动作描写。

《儒林外史》尤以胡屠户为最,它在文中就像一个跳梁小丑形象鲜活。

作者高超的构思和描写,是值得后人揣摩的,如有一处“范进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

屠户见女婿以上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撤了几十回。

”每每读到这里都会忍俊不禁,拍案叫绝,真如身临其境,亲眼所见一般。

他的前倨后恭,趋炎附势的嘴脸,勾勒的如此清晰。

又如《变色龙》中警官奥楚蔑洛夫对军大衣四脱四穿,看似平常,其实是为他变色赢得时间故作伎俩,掩盖内心空虚。

这些都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显得既真实又超乎寻常,这些人物形象塑造是成功的,在人物画廊中是不可多得的。

1.3综合言行对比。

如吴敬梓笔下的《范进中举》一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最典型的是胡屠户自身言行的对比。

范进中举前,他鄙视范进,咄咄逼人地教训范进:“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像你这尖嘴猴腮,也撒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范进中举后,他一改常态,巴结、讨好之态可掬,阿谀奉承之词令人肉麻:“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回家的路上,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文章无情地讽刺了胡屠户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丑恶嘴脸。

文章还通过范进中举前后张乡绅与众邻居的态度变化对比,辛辣地讽刺了官场腐败、世态炎凉的病态社会。

另外还有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通过菲利普夫妇在对待于勒前赞后盼(听说于勒做了大买卖,就赞于勒是个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于勒的来信成了菲利普全家的福音书,大家拟定了上千种计划……)及后骂后躲(当于勒衣衫褴褛卖牡蛎被人认证后,便大骂于勒是个贼……)态度的变化表现他们的冷酷自私,惟利上图的思想,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有力地控诉和抨击了那个社会。

2运用夸张达到讽刺效果
还拿《儒林外史》为例:范进中举本身情节就有夸张意味,发疯后胡屠户一巴掌打清醒过来,这又让人感到离奇,这举人老爷的病非打莫属,是荣是辱,作者有意鞭挞他的丑恶灵魂,具有极强的讽刺意义。

动作语言描写也达到讽刺地高潮。

变色龙中题目就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

另外文中六次变脸五次变色,变速之快、变色之多是很难令人想象的,但又合情合理。

作品一开头就极力渲染了一个萧条冷落的社会环境,“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的敞着,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环境冷清凄凉,在这个社会环境中,始终有一种压抑的氛围,这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社会的写照。

“木柴厂周围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夸张周围的人聚集的如此神速,说明在沙皇时代,由于极端的专制统治造成了人们精神面貌的病态现象:贫穷落后,愚昧麻木,无聊透顶,却又不甘沉寂。

正因为作品中有了夸张对比的手法,达到讽刺效果,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具有个性特点,我们读者在欣赏之余收到教育和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