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总结
微生物实验工作总结5篇

微生物实验工作总结5篇篇1一、引言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与了多项微生物实验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医学、农业和环境保护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对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对我参与的微生物实验项目进行总结,并阐述我的工作心得和收获。
二、实验项目概述1. 医学领域:我参与了一项关于病原微生物的研究项目,旨在探索某种新型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其致病机制。
通过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成功揭示了该病毒的遗传特征,为后续的疫苗研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2. 农业领域:我还参与了一项关于植物病害的研究项目,通过分离和鉴定植物病原菌,我们筛选出了一批具有较强致病力的菌株,并对其致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农业生产中的病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3. 环境保护领域:此外,我还参与了一项关于环境微生物的研究项目,通过富集和分离环境中的微生物,我们筛选出了一批能够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菌株,并对其降解机制进行了研究,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三、工作心得与收获1. 实验技能的提升:通过参与这些微生物实验项目,我不仅掌握了多种实验技能,如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和基因测序等,还熟悉了相关实验仪器的操作和维护。
这些技能的提升为我的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对微生物的深入理解:通过实验和研究,我对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微生物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医学、农业和环境保护等。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微生物的潜在风险和挑战,如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污染等。
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微生物的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
3.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微生物实验项目通常需要多人协作完成,这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与团队成员的交流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善于将自己的想法与团队目标相结合。
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不仅提高了实验效率和质量,还增强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凝聚力。
检验科微生物个人总结三篇

【导语】总结是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在⾃⾝的某⼀时期、某⼀项⽬或某些⼯作告⼀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些规律性认识。
以下是⽆忧考为⼤家准备的检验科微⽣物个⼈总结三篇,供您借鉴。
篇⼀: 20**年满载着累累硕果即将过去,在这⼀年⾥,在深⼊实践科学发展观下,医院创建“平安医院”,带动科室规范有序发展下,认真落实⼯作任务,强化和提升医疗质量,紧紧围绕科室的中⼼⼯作,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奋⼒拼搏,全⾯完成了今年的⼯作任务。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过去的⼀年⾥,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会议精神,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思想精髓,深⼊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创建“平安医院”,发扬“万众⼀⼼,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并向参加抗震救灾的医务⼯作者学习,提⾼思想觉悟,改进⼯作作风,积累经验。
通过不断的学习,我的⼯作热情和主⼈翁责任感进⼀步增强,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平也有了明显提⾼,这对我的⼯作实践也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恪尽职守,认真做好本职⼯作 ⼯作严谨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配合领导的⼯作,不计较个⼈得失,加班加点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始终坚持以病⼈为中⼼的服务思想,急病⼈之所急,得到病⼈的好评。
医。
学教育搜集整理严格遵守危急值报告制度,能及时通知临床医师或者病⼈,为病⼈的诊治争取时间。
在完成临床检验⼯作的同时,还承担⼀部分本科室实习⽣的实习带教⼯作,坚持以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得到学⽣的好评。
三、严于律已,努⼒提⾼业务⽔平 在作风上,严于律已,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团结同志,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作态度、⼀丝不苟的⼯作作风,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受到上级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端正态度,积极参加本学科的各种学习讲座、上继续教育等,学习最新知识、新进展。
团结群众,团结同事,共同学习研究本学科疑难问题,并取得很⼤进步。
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1、微生物的分类2、甲类法定报告传染病:鼠疫,霍乱3、发展史巴斯德:巴氏消毒法,研制鸡霍乱、炭疽和狂犬病疫苗郭霍:郭霍法则弗莱明:青霉素汤飞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观察细菌的大小和形态,应选择适宜生长条件下的对数生长期细菌为宜。
2、细菌的基本结构3、细菌细胞壁缺陷型(L-型细菌)高渗环境中可生长典型菌落:油煎蛋样菌落可恢复为原菌4、细菌的特殊结构5、细菌芽胞并不直接引起疾病,只有在芽胞发芽成为繁殖体后,才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
6、芽胞不包含质粒。
7、细菌的抵抗力比较:有芽胞,选芽胞;无芽胞,选金黄色葡萄球菌。
8、细菌的生长繁殖(1)个体的生长繁殖二分裂;代时:15~30分钟(2)群体的生长繁殖9、细菌合成代谢产物致病作用:热原质,毒素(外毒素和内毒素),侵袭性菌鉴别作用:色素,细菌素治疗作用:抗生素,维生素噬菌体1、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2、噬菌体具有病毒的基本特性:①个体微小,无细胞结构;②严格胞内寄生;③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④抗原性;⑤抵抗力3、噬菌体的化学组成:核酸,一种,DNA或RNA,遗传物质;蛋白质,保护核酸,识别宿主菌4、噬菌体分类①毒性噬菌体增殖过程: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
吸附的原理:受体、配体特异性结合②温和噬菌体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上的噬菌体基因称为前噬菌体。
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三状态两周期:三状态,①游离的具有传染性的噬菌体颗粒;②宿主菌胞质内类似质粒的噬菌体核酸;③前噬菌体。
两周期: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
★毒性噬菌体只有溶菌性周期。
细胞的变异与遗传1、细菌基因组的组成:细菌染色体、质粒、整合在染色体中的噬菌体基因组、转座元件2、质粒的特征:①自我复制;②编码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的特征;③可自行丢失与消除,非必需;④具有转移性;⑤相容性与不相容性3、细菌由野生型变为突变型,经过第二次突变恢复野生型的性状,称为回复突变;往往是表型回复突变,即第二次突变没有改变正向突变的序列,只是在其他位点发生突变,从而抑制了第一次突变的效应,称为抑制突变。
微生物年度个人总结(3篇)

第1篇一年来,在微生物领域的学习和工作中,我秉持着严谨的态度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工作方面1. 技术能力提升:通过参加各类培训和自学,我对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实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熟练掌握了PCR、电泳、Western blot等实验操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2. 项目参与:积极参与了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负责部分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认真负责,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学术交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与同行交流学习,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自己的学术水平。
二、学习方面1. 理论学习:通过查阅文献、参加讲座等方式,系统地学习了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为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2. 实验技能: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实验技能。
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了多项实验,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3. 科研素养: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了自己的科研素养,学会了如何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分析数据、撰写论文等。
三、生活方面1. 健康生活:注重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确保身心健康。
2. 团队协作:与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进项目进展。
3. 情绪管理:学会调整心态,面对压力和挑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四、不足与反思1. 时间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时间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导致部分工作进度较慢。
2. 实验设计:在实验设计方面,还需加强创新思维,提高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沟通能力:与团队成员和导师的沟通还需加强,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五、未来规划1.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深入学习微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知识,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3. 积极参与科研项目,锻炼自己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加强与团队成员和导师的沟通,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1.微生物分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不同种类。
其中,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可以根据形态、生理特征、遗传关系等进行分类。
真菌是真核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和植物中。
病毒是非细胞生物,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才能进行复制。
寄生虫包括原生动物和蠕虫两大类。
2.微生物结构:细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组成。
真菌由菌丝、子实体和分生孢子组成。
病毒包含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壳体。
寄生虫的结构因种类不同而不同。
3.微生物繁殖和生长:细菌通过二分裂来复制自身,生长速度快。
真菌以分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病毒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寄生虫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卵的产生和分裂。
4.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起疾病。
细菌可以通过产生毒素、刺激宿主免疫反应、侵入宿主组织等方式引起疾病。
真菌可以通过产生毒素、机械破坏和刺激宿主免疫反应等方式引起疾病。
病毒通过寄生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对宿主细胞造成损害,引起疾病。
寄生虫可以通过侵入宿主组织、摧毁宿主细胞、干扰宿主机体等方式引起疾病。
5.微生物的诊断方法:微生物的诊断常常依赖于细菌培养和分离、病毒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显微镜检查等方法。
细菌培养和分离可以通过培养基、温度、气体等条件来筛选和培养细菌。
病毒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宿主体液中的抗体来进行诊断。
核酸检测是利用特异性引物和放大技术来检测病原体的核酸。
显微镜检查可以观察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的形态和结构。
6.微生物的预防和控制:微生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包括个人防护措施、社区防控措施和医疗机构控制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手卫生、面罩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
社区防控措施包括检疫、消毒、卫生教育和疫苗接种等。
医疗机构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医疗废物管理等。
7.抗菌药物和耐药性: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
抗菌药物可以通过不同机制抑制细菌的生长和复制。
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抵抗能力增强。
微生物总结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 什么是微生物学微生物:指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单细胞;少数多细胞;有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一般肉眼难以看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2、为什么说巴斯德和科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和科赫有哪些贡献巴斯德: 1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2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3免疫学---预防接种;4发明巴氏消毒法柯赫:1在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配制培养基..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 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3、微生物所包括的类群微生物所包括的类群研究对象:无细胞结构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有原核细胞的真细菌、放线菌、古生菌;具有真核细胞的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4、从魏塔克五界系统看微生物的分类地位微生物有什么特点五界系统:1969年魏塔克提出;把所有生物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特点:丰富的多样性;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个体小;繁殖快;分布广5. 微生物的有哪些特征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生长旺;繁殖快..6. The size and cell type of microbesMicrobe Approximate range of sizes Cell typeViruses 0.01-0.25µm nanometers ParticlesBacteria 0.1-10µm ProkaryoteFungi 2µm->1m EukaryoteProtozoa 2-1000µm EukaryoteAlgae 1µm-several meters Eukaryote7.微生物研究三方向:大脑;肠道;免疫系统..8.微生物的分类地位五界系统:1969年魏塔克提出;把所有生物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六界系统:我国学者把生物分为六界;即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微生物分别属于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原生生物界、真菌界的四个界..因此;微生物在生物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9.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利用微生物制作食品、饮料和酒类;利用微生物生产许多种抗生素等药品;参加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净化环境;以微生物作为科研材料进行基因工程等..有害:使人类和各种动植物患传染病鼠疫、艾滋病、肺结核、流行性脑炎; 疯牛病; 、鸡、猪的瘟疫等.水果的腐烂病、植物的软腐病; 使食物或皮革制品腐烂霉变..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它微生物污染的技术称为无菌技术.. 纯培养物和纯培养的概念:微生物学中;将由一个细胞或一种微生物繁殖所得到的后代称为纯培养物..对微生物这种纯种的培养;称为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环把微生物从一个器皿转接到另一个器皿;叫做接种接种方法:烧环—冷却—开管—沾菌和塞管—开另管—涂菌—塞另一管—火焰烧环菌落的概念:由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后;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叫菌落..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状况、质地、光泽、颜色及透明度等是微生物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菌株:同种微生物中不同来源的个体的总称..菌株又称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即单个病毒粒子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后代..因此;一种微生物的每一个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纯培养:从一个细胞或一群相同的细胞经过培养繁殖而得到的后代;称纯培养..菌苔: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呈片状;这就是菌苔..平板:即培养平板;指盛有固体培养基的平皿纯培养物:只含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叫做纯培养物..混合培养物:含有两种以上微生物的培养物叫做混合培养物..二元培养物:只含有二种微生物的培养物叫做二元培养物..2、什么叫选择培养基举例说明用选择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方法..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非需要菌的生长;促进需要菌的生长;这种培养基叫选择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加10%酚数滴;抑制其它菌的生长;分离出放线菌;吗丁氏培养基加链霉素以抑制其它菌生长;分离出真菌..3、什么叫加富培养基举例说明用加富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方法..加富培养基:一般指在培养基内加入额外的营养物质;使需要的微生物营养更充分;生长的更快;这种培养基叫加富培养基..土悬液—培养基+硫磺—分离出硫杆菌;土悬液—以羟基苯甲酸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分离出能降解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4、菌种保藏原理是什么菌种保藏方法有哪些菌种保藏原理:用人工方法降低微生物的代谢强度;限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其处于休眠状态..菌种保藏方法:传代培养保藏——隔绝空气低温保藏冷冻保藏——保护剂+菌种——零下196度速冻保存;或-70度冷冻室保存;-20~-30度普通冰箱冷冻室保存..干燥保藏——砂土管保存法和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纸片保藏法、薄脉保藏法、寄主保藏法等5.细菌的染色方法有哪些美蓝染色对活酵母的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和细胞的还原能力细胞内是无色的;死细胞或老细胞代谢变弱表现为蓝色或淡蓝色..6.微生物的分离方法:平板划线分离法Streak plate稀释到平板法Loop Dilution涂布平板法Spread Plate7.决定显微观察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分辨率:指能辨别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反差:指样品区别于背景的程度8.染色的一般步骤:涂片—干燥—固定—染色—水洗—干燥—镜检油镜固定的目的:一是杀死细菌;二是使菌体粘附于玻片上;三是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常用的固定方法有:火焰加热法和化学固定法..9.细菌的传统分类:革兰氏阳性菌:经有机溶剂脱色后;保持初染的紫色;革兰氏阴性菌:有机溶剂可脱去初染颜色..细菌的现代分类:真细菌 eubacteria原界:包括蓝细菌和各种除古细菌以外的其他原核生物;古细菌archaebacteria原界:产甲烷菌、极端嗜盐菌和嗜酸嗜热菌10.赤潮:藻类在近海大量繁殖;可消耗大量氧气;引起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体表的长丝状、波曲形的蛋白质附属物;称为鞭毛..其数目为一至数条;具有运动功能..鞭毛一般长度为15—20um直径为0.01 —0.02um..鞭毛丝由直径 4.5nm 的鞭毛蛋白亚基沿央孔道直径为20nm螺旋状缭绕而成..观察鞭毛的方法:染料沉积使之加粗后用显微镜观察:常用电镜观察判断鞭毛有无的方法:半固体培养基平板培养基菌落外形鞭毛的着生方式:端生、周生、侧生2.菌毛:又称伞毛、纤毛、线毛;是一种长在细菌表面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功能:作为噬菌体的吸附位点作为附着到哺乳动物细胞或其他物体的工具3.性毛:又称性菌毛或接合性毛;构造和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 数量仅一至少数几根.. 性毛一般见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雄性菌珠中.. 其功能是向雌性菌珠受体菌传递遗传物质..4.原核生物的分类系统:第一类:有细胞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第二类:有细胞壁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第三类:无细胞结构的细菌第四类:古细菌5.细胞壁的化学组成:高等植物 -- 纤维素霉菌 -- 几丁质酵母 -- 甘露聚糖;葡聚糖细菌 -- 肽聚糖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胞壁酸、短肽磷壁酸脂多糖6.芽孢是生物界中抗性最强的生命体..一个营养细胞内仅生成一个芽孢;无繁殖功能 ;芽孢在普通条件下可保持几年至几十年的生活力..7.气生菌丝Aerial mycelium:基内菌丝长到一定时期;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直径1-1.4um; 长短不一;形状不一;颜色较深..孢子丝Reproductive mycelium:当气生菌丝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气生菌丝上分化出的可形成孢子的菌丝.. 孢子的形状及在气生菌丝上排列的方式随种而异..8.革兰氏染色:革兰氏阳性菌——紫色初染革兰氏阴性菌——红色95%乙醇脱色;复染9.青霉素抑制革兰氏阳性菌中的β-1;4糖苷键10.真菌的无性生殖孢子有: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孔出孢子、芽生孢子、瓶梗孢子、节分生孢子、厚垣孢子--毛霉、游动孢子--壶菌真菌的有性生殖孢子有:卵孢子--壶菌门、接合孢子--毛霉、子囊孢子--冬虫夏草和羊肚菌、担孢子--黄蘑菇11.丝状真菌的营养方式:腐生、寄生、共生、扑食12.初生菌丝:直接由担孢子萌发而形成;也称同核体;多数担子菌的初生菌丝体具有无限生长的可能..次生菌丝:是经过初生菌丝的两个单核细胞结合而形成;但只质配而不核配..常通过锁状联合的方式增加细胞的个体..三生菌丝:经次生菌丝转化形成;形成各种子实体;包括生殖、骨架、联络菌丝三种类型..13.担孢子:14;放线菌是一类具有丝状与枝细胞的细菌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1.营养物质:能够满足微生物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生存的物质基础;而营养是微生物维持和延续其生命形式的一种生理过程..营养物质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能源能源主要针对蓝细菌能源:能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营养物或辐射能生长因子:那些微生物生长所必需而且需要量很小;但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的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微量元素是指那些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机体对这些元素的需要量极其微小的元素;通常需要量在10-6--10-8mol/L:锌、锰、钠、氯、钼、硒、钴、铜、钨、镍、硼等..2.根据碳源、能源及电子供体性质的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光能无机自养型photolithoautotrphy光能有机异养型photoorganoheterotrphy化能无机自养型chemolithoautotrphy化能有机异养型chemoorganoheterotrphy3.大多数细菌、真菌、原生动物都是化能有机异养型微生物;所有致病微生物均为化能有机异养型微生物;4.基团移位是另一种类型的主动运输;它与主动运输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一个复杂的运输系统来完成物质的运输;而物质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基团转位又称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糖转移酶运输系统PTS;PTS 通常由五种蛋白质组成;包括酶I、酶II包括a、b、c三种亚基和一种低相对分子量的热稳定蛋白质HPr..基团转移主要存在于厌氧型和兼性厌氧型细胞中;主要用于糖的运输;脂肪酸、核苷、碱基等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运输..第六章微生物群落的生长微生物的同步生长:使培养基中细菌同时分裂;处于相同的生长阶段叫同步生长..获得同步生长的方法:1诱导法2选择法过滤法、离心法、抑制DNA合成法生长曲线: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衰亡期第七章微生物代谢1.代谢Metabolism:是细胞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总称..在体内酶的参与下;转变能量接构成细胞的物质;并排出废弃物..分为:物质代谢;能量代谢..2.分解代谢:细胞将复杂的有机物在分解酶系的作用下降解成小分子物质;ATP和还原力NADPH的过程..3.合成代谢:细胞利用简单小分子;ATP和还原力NADPH在合成酶系催化下合成复杂生物大分子的过程..4.生物氧化的形式:某物质与氧结合、脱氢、失去电子生物氧化的过程:脱氢或电子、递氢或电子、受氢或电子生物氧化的功能:产能ATP、产还原力、产小分子中间代谢物生物氧化的类型:1.发酵2.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5.发酵1. 概念: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是厌氧条件下微生物细胞内发生的一种氧化氧化还原反应..发酵途径:生物体内葡萄糖被降解成丙酮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主要分为四种途径: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磷酸解酮酶途径..发酵类型主要有乙醇发酵、乳酸发酵、丙酮丁醇发酵、混合酸发酵等..6.呼吸与发酵的根本区别在于:电子载体不是将电子直接传递给底物降解的中间产物;而是交给电子传递系统;逐步释放出能量后再交给最终电子受体..*生物氧化必须经历脱氢、递氢和受氢3个阶段;并按其最终氢受体的性质而分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3种..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主要有调节酶合成量的酶诱导、阻遏机制和调节现成酶催化活力的激活和反馈抑制两类..第八章微生物遗传1.遗传inheritance和变异variation是生命的最本质特性之一表型:具有一定遗传型的个体;在特定环境条件下通过生长发育所表现出来的外表特征和内在特征的总和..表型是由遗传型所决定;但也和环境有关遗传型:生物的全部遗传因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2.为什么说微生物是遗传学研究中的明星微生物细胞结构简单;营养体一般为单倍体;方便建立纯系..很多常见微生物都易于人工培养;快速、大量生长繁殖..物种和代谢类型多样对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易于获得各类突变株;操作性强..3.微生物基因组结构的特点:原核生物细菌、古生菌的基因组1染色体为双链环状的DNA分子单倍体;2基因组上遗传信息具有连续性;基因数基本接近由它的基因组大小所估计的基因数一般不含内含子;遗传信息是连续的而不是中断的..3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操纵子结构;4结构基因的单拷贝及rRNA基因的多拷贝;5基因组的重复序列少而短;个别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犬螺杆菌和古生菌的rRNA和tRNA中也发现有内含子或间插序列真核微生物啤酒酵母的基因组啤酒酵母基因组大小为13.5×106bp;分布在16条染色体中..1典型的真核染色体结构;2没有明显的操纵子结构;3有间隔区即非编码区和内含子序列;4重复序列多;4.质粒plasmid: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质遗传因子;主要存在于各种微生物细胞中..窄宿主范围质粒narrow host range plasmid只能在一种特定的宿主细胞中复制广宿主范围质粒broad host range plasmid可以在许多种细菌中复制5.细菌的转导:由噬菌体介导的细菌细胞间进行遗传交换的一种方式;一个细胞的DNA通过病毒载体的感染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有普遍转导和局限转导两种类型..6.局限转导与普遍转导的主要区别:a局限转导中被转导的基因共价地与噬菌体DNA连接;与噬菌体DNA一起进行复制、包装以及被导入受体细胞中..而普遍性转导包装的可能全部是宿主菌的基因..b局限性转导颗粒携带特定的染色体片段并将固定的个别基因导入受体;故称为局限性转导..而普遍性转导携带的宿主基因具有随机性..7.接合 conjugation:通过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遗传信息的转移和重组过程8.致育因子Fertility factor;F因子:又称F质粒;其大小约100kb;这是最早发现的一种与大肠杆菌的有性生殖现象接合作用有关的质粒..9.遗传转化:是指同源或异源的游离DNA分子质粒和染色体DNA被自然或人工感受态细胞摄取;并得到表达的水平方向的基因转移过程..第九章微生物分类1.学名=属名+种的加词+首次定名人+现名定名人+定名年份2.双名法指一个物种的学名由前面一个属名和后面一个种名加词两部分组成学名=属名+种名加词+首次定名人+现名定名人+现名定名年份属名和种名斜体、必要;后面正体;可省略..3.三名法当某种微生物是一个亚种或变种时;学名就按三名法拼写.. 学名=属名+种名加词+符号subsp或var+亚种或变种的加词4.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5.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微生物是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微生物是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成员;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微生物是物质和能量的贮存者;微生物是地球生物演化中的先锋种类6.生物降解biodegradation:是微生物对物质特别是环境污染物的分解作用.. 微生物不能降解重金属;微生物作用于重金属主要是改变金属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从而改变它们的毒性..7.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1、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C源、N源、能源;2、为微生物提供有机物无机盐微量元素3、满足了微生物对水分的要求4、土壤PH值范围5.5-8.5之间5、温度:季节与昼夜温差不大6、土壤颗粒空隙间充满着空气和水分7、适宜的渗透压8.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中立生活、偏利作用、偏害作用、寄生、捕食、竞争、互惠共生。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1.微生物的分类与特点:-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
-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真菌分为真菌和酵母菌,对糖类有较好的利用能力。
-病毒是核酸包裹在蛋白质外壳中的微生物,不能自主繁殖。
-寄生虫包括原虫、线虫和吸虫等,以细胞病原为主。
2.微生物的培养与鉴定:-培养微生物可通过无菌技术和培养基进行。
-常用的培养基有富养基、选择性和差异培养基等。
-鉴定微生物可通过生理生化特性、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3.微生物的致病机制:-细菌通过侵袭性和毒性产生疾病,可以通过感染、产生毒素和刺激宿主免疫反应等途径。
-病毒通过侵入宿主细胞,复制自身基因组并释放新的病毒颗粒来引发感染。
-真菌通过侵袭宿主组织或产生毒力因子来导致疾病。
-寄生虫通过宿主的体液或组织进行营养摄取和生殖,同时会导致宿主免疫反应。
4.常见微生物性疾病:-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流行性感冒等,常见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和流感病毒等。
-胃肠道感染:如细菌性食物中毒、霍乱等,常见病原体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
-皮肤感染:如疖、蜂窝组织炎等,常见病原体有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
-泌尿生殖道感染:如尿路感染、淋病等,常见病原体有大肠杆菌和淋球菌等。
-血液感染:如败血症、疟疾等,常见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疟原虫等。
5.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如抗念珠菌药物、广谱抗真菌药物等,用于治疗真菌感染。
-抗病毒药物:如抗流感药物、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等,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抗寄生虫药物:如抗疟疾药物、抗寄生虫原虫药物等,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
6.感染控制与预防:-感染控制重点包括手卫生、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
-预防包括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和环境控制等。
在复习医学微生物学时,应重点掌握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了解微生物的培养与鉴定方法,掌握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和常见微生物性疾病,以及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和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得真的很好)

医学微生物学总结得跟教材一样的哦真的省了不少力气1.微生物: 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 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3.病原微生物: 少数具有致病性, 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 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 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 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 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 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 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细菌学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 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第二节细菌的结构1.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胞2.革兰阳性菌(G+): 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 显红色。
3.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G+革兰阴性菌G-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肽聚糖厚度20~80nm 10~15nm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磷壁酸有无外膜无有4.G-菌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LPS)→【脂质A, 核心多糖, 特异多糖】、脂质双层、}脂多糖(LPS): 即G-菌的内毒素。
LPS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 使白细胞增多, 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 LPS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 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①脂质A: 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 无种属特异性, 不同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 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初中生物微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微生物知识点总结微生物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们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难以直接观察到的生物群体。
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微生物的知识点是基础且关键的,它们对于理解生命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人类健康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初中生物课程中关于微生物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一、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微生物是一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微型藻类等在内的生物群体。
它们普遍存在于土壤、水体、空气以及生物体内,对环境和生态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
根据微生物的形态和生理特点,可以将它们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形态多样,包括球形、杆形、螺旋形等。
细菌可以在极端的环境中生存,有的对人类有益,如乳酸菌,有的则可能致病。
2. 真菌:通常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组成,包括酵母、霉菌等。
真菌在自然界中主要扮演分解者的角色,同时也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如食用菌和致病菌。
3. 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结构的微生物,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病毒依赖宿主细胞进行繁殖,可引起多种疾病。
4. 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具有复杂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如水中的草履虫。
5. 微型藻类:包括蓝藻、绿藻等,是水体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初级生产者。
二、微生物的形态结构1. 细菌的结构: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胞质和核糖体。
有些细菌还具有鞭毛、荚膜等特殊结构,这些结构有助于细菌的运动和保护。
2. 真菌的结构:真菌由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核组成,其细胞壁主要由几丁质构成。
真菌的细胞核是其显著特征,与细菌的无核糖体结构不同。
3. 病毒的结构:病毒通常由遗传物质(核酸)和蛋白质外壳(衣壳)组成,有的病毒外层还有脂质包膜。
三、微生物的营养方式1. 光合作用:某些微生物如蓝藻和某些细菌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自养生物。
2. 化学合成作用:一些细菌可以通过氧化无机物质(如硫、铁等)来合成有机物,也是自养生物。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3篇)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学。
一般定义为研究肉眼难以看见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
2、微生物的发现。
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是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
3、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及其贡献法国的巴斯德。
1>彻底否定了“自生说”;2>免疫学—预防接种;3>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4>创立巴斯德消毒法。
德国的科赫。
1>证实了____病菌是____病的病原菌;2>发现肺炎结核病的病原菌;3>提出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科赫原则。
4、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小、结构简、胃口大、食谱广、繁殖快、易培养、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变异易、抗性强。
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无菌技术。
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
2、菌落。
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
3、选择培养。
选择平板培养、富集培养。
4、古生菌。
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胞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
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的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
5、真菌。
霉菌(菌体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构成)、酵母菌(一群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6、用固体培养基获得微生物纯培养方法:1>涂布平板法:(菌落通常只在平板表面生长)将一定量的某一稀释度的样品悬液滴加在已倒好的平板表面,再用无菌涂布棒涂布均匀,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特点:使用较多的常规方法,但有时涂布不均匀。
2>稀释倒平板法:(细菌菌落出现在平板表面及内部)取一定稀释度的样品与熔化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倒入无菌培养皿中保温培养。
缺点:操作较麻烦,对好氧菌、热敏感菌效果不好。
3>平板划线法4>稀释摇管法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异同点: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细胞壁除少数外都有肽聚糖无肽聚糖细胞膜一般无固醇常有固醇内膜简单,有间体复杂,有内质网等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很多种核糖体70s(50s+30s)80s(60s+40s)线粒体叶绿体中的70s细胞核拟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成有核膜、核仁,有多条染色体,dna与形染色体,dna不与rna和组rna和组蛋白结合,有有丝分裂蛋白结合,无有丝分裂大小直径通常小于2微米直径在2-100微米之间2、革兰氏阴阳性菌的特点。
有趣的微生物知识点总结

有趣的微生物知识点总结1. 微生物的发现微生物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荷兰护士李维芬霍克,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疾病组织标本时发现了微生物存在。
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生命的认知,也为后来微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微生物的形态和分类微生物的形态各异,细菌呈棒状、球状等,真菌则具有菌丝和孢子等结构。
根据微生物的不同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可以将微生物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多个类别。
3. 微生物和人类健康微生物在人类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微生物和宿主保持着相对平衡,帮助宿主消化食物、产生维生素等。
然而,当微生物失去平衡时,就会引发各种疾病。
4. 微生物与环境微生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固定氮气、参与养分循环等。
一些微生物还可以降解有毒物质、改善环境质量。
5. 工业利用微生物微生物在食品加工、药物生产、生物污水处理和能源资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乳酸菌可以用于酸奶和奶酪的制作,酵母菌则可以用于酿酒和发酵面包。
6. 微生物与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是医学治疗中不可或缺的药物。
然而,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对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导致抗生素对一些细菌已经失效。
7. 微生物与发酵过程发酵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进行生物合成的过程。
在面包、啤酒、酸奶等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看到微生物发酵的痕迹,发酵技术也早已在食品加工和酿酒工艺中得到广泛应用。
8. 微生物与生物科技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在生物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们可以改造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产生有用的药物、酶制剂和生物燃料。
9. 微生物的探索和利用在深海、极地和宇宙等极端环境中,都存在着各种微生物。
科学家们通过探索这些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希望能发现新的酶制剂、抗生素和生物能源等。
同时,微生物在宇宙中的存在也为人类在外星球上生存的可能性提供了一线希望。
高三微生物知识点归纳

高三微生物知识点归纳微生物是指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植物等。
在生物学研究中,微生物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地认识到。
本文主要归纳总结了高三微生物方面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相关内容。
一、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1. 根据形态和结构特点,微生物可分为细菌、真菌和病毒。
2. 细菌是无真核膜、无细胞器的单细胞微生物,具有不同形态(球状、杆状、弯曲等)和运动方式(鞭毛、纤毛、移动器等)。
3. 真菌是由菌丝体组成的多细胞生物,可分为子囊菌、担子菌和菌类等。
4. 病毒是非细胞有丝分裂现象,寄生于宿主细胞内,通过侵入宿主细胞而繁殖。
二、微生物的生理代谢1. 细菌的生理代谢主要包括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2. 细菌通过光合作用和化学合成来获取能量和物质。
3. 真菌通过分解有机物质来获取营养和能量。
4. 病毒依赖于宿主细胞的代谢活动来繁殖。
三、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1. 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二分裂、胚胎分裂和芽孢形成等。
2. 真菌通过菌丝的伸长和孢子的形成来繁殖。
3. 病毒通过感染宿主细胞来繁殖和传播。
四、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 一些细菌有益于人类,如产生益生菌、参与食品发酵等。
2. 某些细菌和真菌是人类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如大肠杆菌、霉菌等。
3. 人类通过科学研究利用微生物来生产抗生素、酒精等。
4. 病毒是某些传染病的致病因子,如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五、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细菌参与了地球上物质循环过程,如氮循环、硫循环等。
2. 微生物在土壤中参与有机物的分解和养分的释放。
3. 真菌在森林中分解木质部分、形成腐殖质等。
4. 微生物在水体中参与硝化、脱硝等过程。
六、微生物的应用1. 微生物在农业中应用广泛,如土壤调理、生物农药的开发、农产品贮藏等。
2. 微生物在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作用,如酒精生产、酶的制备等。
3. 微生物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如抗生素的制备、疫苗的研发等。
微生物实验教学总结

微生物实验教学总结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
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微生物实验教学总结6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微生物实验教学总结1光阴荏苒,一个学期的历史就在一节节课的流逝中瞬间堆成了。
现在回过头来总结一下本学期的工作,意义非同凡响。
本学期我主要承担了初一和初二级各三个班的教学工作。
初一级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七年级生物下册。
三年前我就已经将这本教材上的第一节课的内容都已经做成了课件。
今年是第三次使用了。
由于去年修改时变动比较大,已经基本上定型了。
因此,今年在初一级的教学过程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比较小。
第一节课的课件我仍然都有改动,不过改动的地方比较少。
但是我一直坚持每节课后都批改学生手中的《新课程学习辅导》。
在中段考以后,还要求学生将《新课程学习辅导》中做错的题目重新在作业本上认认真真做一遍,并且一样每次批改。
在批改的过程中我坚持一贯的原则:每次都是自己动手全批全改!在学期的初一级教学工作中唯一留的遗憾是:由于中途有些课程被挤占了,因此初一(2)班和初一(12)班的学生没有能够按照我精心设计好的课件《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总复习课件》复习完。
初二的学生本学期面临着生物竞赛和生物中考,由于我今年是第一次带初二的学生参加生物竞赛和生物中考,在这些方面都没有经验,因此,在本学期我在初二级的教学和竞赛辅导方面花的时间精力就要多一些。
下面我就按照常规教学、辅导竞赛、中考复习三个方面来进行分类总结。
先说常规教学,由于上学期的教学时间不够,因此,八年级生物下册还留下第七单元第二章的三节新课没有上完。
因此,我先按照上学期的习惯,在上课之前分别花了一些时间和精力将这三节课的课件制作好。
这同时意味着,我自己历时两年半的初中生物教学系列课件也初步制作完成。
对我来说,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
再说辅导竞赛,本学期从开学第一周的第一天起,我就通知全部参加生物竞赛辅导的学生到三楼的老地方开始参加培训了。
微生物年度总结模板(3篇)

第1篇一、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所在的微生物实验室在领导的支持和同事的协作下,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1. 项目开展情况- 完成了XX项微生物检测项目,包括食品、环境、水质等领域的样品检测。
- 对XX项样品进行了微生物检测,检出阳性样品XX份,阳性率XX%。
2. 技术提升- 优化了XX项微生物检测方法,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 引进了XX项新技术,如高通量测序、基因芯片等,拓展了实验室检测范围。
3. 人才培养- 组织开展了XX次内部培训,提升了实验室成员的技能水平。
- 派遣XX名员工参加外部培训,拓展了知识面。
4. 质量控制- 严格执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参与XX次内部质量控制考核,均达到预期目标。
5. 科研成果- 发表论文XX篇,其中SCI论文XX篇。
- 申请专利XX项,其中已授权XX项。
三、存在问题1. 人员配置- 实验室人员数量不足,影响了部分检测项目的进度。
2. 设备更新- 部分设备老化,影响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3. 检测方法- 部分检测方法有待优化,以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四、改进措施1. 人员配置- 增加实验室人员数量,提高检测效率。
2. 设备更新- 加大设备更新力度,提高检测设备的性能。
3. 检测方法- 持续优化检测方法,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五、展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为我国微生物检测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1. 加强内部管理- 严格执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拓展检测领域- 积极拓展微生物检测领域,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3. 提升科研水平-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4. 加强交流合作- 与国内外同行加强交流合作,提升实验室的国际影响力。
总之,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在微生物检测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实现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第2篇一、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生物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广泛。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归纳总结(超详细)(精华版)

绪论1. 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一,微生物的概念与特点; 微生物的分类;1. 微生物(microorganism )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洁,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必需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至数万倍才能观看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2. 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微小,结构简洁比表面积大,吸取多,转化快繁衍快,代谢强适应强,易变异种类多,分布广1. 微生物类型依据微生物大小,结构和组成不同分为三类型2. 病原微生物的定义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引起动物,植物或人类产生疾病的微生物;3. 医学微生物学的进展简史;.微生物的发觉与讨论(1)列文虎克创造显微镜,最早观看到微生物;微生物学讨论的创始人:巴斯德,科赫,李斯特第一章第一节细菌的基本性状细菌的形状与结构1.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肽聚糖结构及其化学组成;革兰阳性与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分(一)细胞壁化学组成与结构,革兰染色共有组分:肽聚糖特别组分:G+ 菌,G- 菌不同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别组分:磷壁酸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别组分:外膜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2.细胞壁的功能::聚糖骨架,四肽侧链(1)维护细菌固有形状和抗击低渗作用;(2)物质交换作用;(3)屏障作用;(4)免疫作用;(5)致病作用;(6)与细菌药物敏锐性有关;G+ 菌与G- 菌细胞壁结构比较. 细菌细胞膜的结构与真核细胞基本相同,. 细菌细胞膜可形成一种特有的结构,称2.细菌荚膜,鞭毛和菌毛的功能;荚膜:功能: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中介体;但不含胆固醇;有抗吞噬和抗击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增强细菌的侵袭力,构成细菌致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②具有免疫原性;③鉴别细菌和血清学分型鞭毛:功能:细菌的运动器官菌毛一般菌毛:具有黏附性,与细菌致病性有关;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变异相关3.芽胞结构特点,意义,与消毒灭菌的关系;细菌L 型的形状特点,检验要点;芽胞:某些细菌(主要为革兰阳性杆菌)在肯定条件下,细胞质浓缩脱水而形成一个折光性很强,具有多层膜状结构,通透性很低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L 型细菌:细胞壁缺陷的细菌;常发生在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依据细胞壁缺陷程度分:原生质体(完全失去细胞壁,见于原生质球(细胞壁部分缺损,见于G+菌,仅在高渗环境中存活)G-菌,在高渗或非高渗环境中均能存活)4.G+ 菌和G- 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及其意义;其次节细菌的生理细菌的生长条件,生长周期及各期的特点;IMViC 试验的组成及机制;细菌分解及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意义;细菌的生长繁衍(一)细菌生长繁衍的条件1. 充分的养分物质2. 相宜的酸碱度3. 合适的温度4. 必要的气体环境包括:水,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多为~;多数病原菌为35℃~37℃;O2 和CO 2;主要是按细菌对O2 的需要与否,将细菌分为:细菌生长繁衍的规律细菌的繁衍方式:无性二分裂;细菌的繁衍速度:大多数细菌20~30 分钟即可分裂一次;2.细菌的养分类型和养分机制,自氧菌与异氧菌的概念;3.细菌的生长曲线及其特点;(一)能量代谢细菌猎取能量的途径——生物氧化;细菌能量代谢的主要类型:(二)分解代谢检测细菌糖分解产物的常用试验:糖发酵试验,甲基红试验,VP 试验等;检测细菌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产物的常用试验:吲哚(靛基质)试验,硫化氢试验,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等;其他检测细菌分解产物的常用试验:尿素分解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等;第三节细菌与环境1 正常菌群的概念和生理功能;条件致病菌的概念2.正常菌群的生理功能;条件致病菌的概念3.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等概念;高温消毒灭菌法及其应用;二,细菌的掌握(一)基本概念:消毒杀死物体或介质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杀灭物体或介质中所有微生物的方法;无菌无活菌存在的状态;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防腐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衍的方法;4.常用物理和化学消毒灭菌方法及其应用;噬菌体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其次章真菌的基本性状真菌的概念真菌的分类真菌孢子与细菌芽胞的区分第三章病毒的基本性状病毒的大小病毒的结构病毒的增殖病毒的复制周期第四章微生物与感染细菌致病三大因素细菌内外毒素的区分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全身感染的类型其次篇第五章第一节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技术细菌的检验技术细菌形状检验技术细菌染色的一般程序染色标本检查的一般程序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的原理,方法; 2.革兰染色法【方法】其次节细菌的接种与培育技术调配—溶化—调Ph—过滤澄清—分装—灭菌—检定—储存细菌在各种培育基上的生长现象及观看要点;培育基的概念培育基的分类第三节细菌的生化鉴定技术糖( 醇,苷)类发酵试验,O/F 试验,MR 试验,VP 试验的原理,操作,结果判定要点及其应用;I 试验,C 试验,氧化酶,触酶,血浆凝固酶氢氧化钾拉丝试验及理,操作要领,观看结果要点及其应用;一,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1,糖(醇,苷)类发酵试验KIA 和TSI 的试验原原理:多糖→单糖→丙酮酸→酸性产物→pH ↓ →呈酸性变色(或显现气泡2,O/F 试验(或产气)原理:依据细菌在分解葡萄糖的代谢过程中对氧分子需求的不同,将细菌分为氧化,发酵和产碱型三类3,甲基红试验原理:细菌发酵葡萄糖,产生丙酮酸,进一步分解生成大量混合酸,使培育pH 下降至以下,加入甲基红后,出现红色反应;为甲基红试验阳性;4,V-P 试验原理: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环境中,乙酰甲基甲醇被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胍基化合物结合,生成红色化合物,是为V-P 试验阳性;5,β-半乳糖苷酶试验(ONPG )原理:有的细菌可产生β -半乳糖苷酶,能分解邻硝基酚β-D 半乳糖苷(ONPG) 而生成黄色的邻硝基苯酚,该试验也称为ONPG 试验;6,七叶苷水解试验原理:某些细菌能分解七叶苷产生葡萄糖与七叶素,七叶素与培育基中的Fe2+结合后,形成黑色的化合物,使培育基变黑;二,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2,硫化氢试验硫化氢与培育基中的亚铁盐或铅盐结合生原理:细菌产生酶,分解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氢,成黑色化合物;3,尿素酶试验原理:细菌产生脲酶,水解尿素生成氨和二氧化碳,培育基呈碱性反应4,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使苯丙氨酸脱氨形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与三氯化铁作用,原理:细菌产生苯丙氨酸脱氨酶,形成绿色化合物三,碳源利用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分解枸橼酸原理:有的细菌能利用培育基中的枸橼酸盐作为唯独的碳源,盐产生碳酸盐,使培育基呈碱性反应四,酶类试验1,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试验,能将二甲基对苯二胺或四甲基对苯二胺氧原理:某些细菌具有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化生成红色的醌类化合物2,触酶试验继而形成氧分子显现原理:细菌产生的触酶(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放出初生态氧,气泡;3,凝固酶试验(试管法)原理: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凝固酶,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4,凝固酶试验(玻片法)原理: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凝固酶,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5,硝酸盐仍原试验原理:某些细菌能仍原培育基中的硝酸盐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醋酸作用,生成亚硝酸,亚硝酸与试剂中的对氨基苯磺酸作用生成重氮磺酸,再与α-萘胺结合,生成N- α-萘胺偶氮苯磺酸(红色化合物第六章真菌检验技术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学检查原就第七章病毒检验技术病毒标本的采集和运输留意事项;第八章细菌对抗菌药物敏锐试验药物敏锐试验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抗菌药物敏锐试验方法纸片扩散法稀释法E-test 法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药物敏锐试验告);(K-B 法和稀释法的原理,方法,结果判定及正确发报第三篇第十章常见微生物鉴定技术需氧和兼性厌氧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淋病奈瑟菌的主要形状特点,培育特性,分类依据及分类;病原性球菌标本采集种类,检验鉴定程序,鉴定要点,检验鉴定依据及报告要点;第十一章革兰阴性需氧和兼性厌氧杆菌第一节肠杆菌科概述肠杆菌科细菌:杆菌,多数有鞭毛,菌毛2.发酵葡萄糖,兼性厌氧3.氧化酶阴性4.仍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5.触酶(+)肠道挑选性培育基:麦康凯琼脂,伊红美蓝琼脂,SS琼脂等肠杆菌科抗原:O抗原(菌体抗原),K 抗原(荚膜抗原),H抗原(鞭毛抗原)等肠杆菌科鉴定依据: 1.革兰染色2. 触媒,氧化酶,硝酸盐仍原3.KIA ,MIU ,IMViC , 其他生化反应4.血清玻片凝集(鉴定到种,型或血清型)IMViC 试验:吲哚(I ),甲基红(M),VP(V),枸橼酸盐利用(C)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二,埃希菌属形状染色: 1. 短杆菌2. 革兰染色阴性3. 有鞭毛4. 有菌毛培育特性:符合肠杆菌特点EMB——紫黑色有金属光泽乳糖发酵菌落S-S ——桃红色乳糖发酵菌落生化反应:IMViC(++-- )大肠杆菌KIA:A A +-血清型表示法:O:K:HETEC肠毒素:耐热肠毒素(ST)o不耐热肠毒素(L T),65 C30min 被破坏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肠凝结性大肠埃希菌EAECEIEC 毒力测定试验:豚鼠眼结膜试验卫生学标准:每ml 饮水中细菌总数≤100 个,每1000ml 水中大肠杆菌菌群数≤ 3 个,每100 ml 瓶装汽水,果汁中,大肠杆菌菌群数≤三,沙门菌属5 个;对人类有致病性:肠热症;食物中毒;败血症-形状染色:G杆菌;周身鞭毛培育和生化反应:不分解乳糖分解葡萄糖;分解蛋白质,产生H2S伤寒沙门菌菌落特点(EMB,MA C):无色透亮菌落伤寒沙门菌菌落特点(SS):无色透亮或半透亮,中心黑色菌落伤寒沙门菌KIA:K A-+标本实行:第1-2W,血,骨髓;第2-3W,粪便,尿;全程取骨髓肥达反应: 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H 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H 抗原与病人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用以帮助诊断肠热症;TO≥1:80,TH≥1:160;PA,PB 均≥1:80 才有意义;动态观看:双份血清抗体四倍上升有诊断意义四,志贺菌属形状染色:符合肠杆菌特点,有菌毛,无鞭毛,无动力是本菌与其它肠道致病菌主要区分点培育特性:肠道鉴别培育基上的无色透亮,乳糖不发酵菌落抗原分类:依据O抗原分4 群,40 余型,我国常见 B 群A 群——痢疾志贺菌群——福氏志贺菌BC群——鲍氏志贺菌群——宋氏志贺菌D培育和生化反应:不分解乳糖分解葡萄糖菌落特点(EMB,MA C):无色透亮菌落KIA:K A--MIU:---外毒素: A 群(Ⅰ,Ⅱ型)产生志贺毒素(ST)有3 种生物活性1. 肠毒素:类似ETEC毒素,霍乱肠毒素作用——水样泻2. 细胞毒性:对人肝细胞,肠黏膜细胞有毒性,引起变性坏死3. 神经毒性:损耗动物神经系统(麻痹,死亡)快速诊断:荧光菌球试验;协同凝集试验六,变形杆菌属形状染色:有周鞭毛培育特性:扩散生长,有迁徙生长现象;在培育基中(含5%琼脂)加入%石炭酸就形成单个菌落;肠道挑选性培育基上形成无色透亮菌落变形杆菌KIA:K A+ +MIU:+ +/- +八,耶尔森菌属历史:三次世界性大流行,是我国重点监控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形状染色:G 球杆菌,两极浓染培育特性:一般培育基,生长缓慢,24-48h ,R 型“破草帽”状菌落菌落特点(EMB,MA C):无色透亮菌落甲类烈性传染病:鼠疫(黑死病)常见临床类型:腺鼠疫,败血型鼠疫,肺鼠疫标本采集:临床标本(淋巴结穿刺液,血液或痰标本);非临床标本(尸检取病变组织,鼠标本应严格消毒体表,再进行采集)其次节弧菌科一群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或直杆状的革兰阴性细菌;具有一端单一鞭毛,运动快速;弧菌科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以水中最为多见弧菌属(一)霍乱弧菌霍乱弧菌的疫源地:印度恒河三角洲(O1群,古典生物型);印尼苏拉威西岛(O1群,埃托生物型);孟加拉湾(O139 群)已发生七次世界性的霍乱大流行:均由霍乱弧菌的O1群引起,前六次为霍乱弧菌的古典生物型,第七次为埃尔托生物型形状:新从患者标本中分别出的细菌革兰染色阴性,弧形或逗点状;在患者“米泔水”样便中,可呈头尾相接的“鱼群”样排列;菌体一端有鞭毛,悬滴观看时呈“穿梭”样运动培育特性:养分要求不高,故用Ph8.4-9.2 碱性培育基;分别(挑选)能在无盐培育基中生长(区分其它弧菌);在的碱性胨水中经35℃4~6h 增菌后可在液体表面大量繁衍形成菌膜抗击力:较弱;水源性传播,水性爆发;怕酸,正常胃酸4min霍乱肠毒素(C T):最猛烈的致泻毒素吐泻期:猛烈吐泻,米泔样免疫力:病人愈后可获得坚固免疫O1 群霍乱弧菌的O 抗原:由A,B,C 三种抗缘由子组成;通过不同组合可形成三个型别:由AB组成小川型,AC组成稻叶型,ABC组成彦岛型常用的挑选性培育基:1. 硫代硫酸盐- 枸橼酸盐- 胆盐- 蔗糖(TCBS) 琼脂平板:霍乱弧菌发酵蔗糖产酸,菌落呈黄色2.4 号琼脂,庆大霉素琼脂:生长并将培育基中的碲离子仍原成元素碲, 形成灰褐色菌落中心3. 能在无盐培育基上生长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的区分试验:羊红细胞溶血;鸡红细胞凝集;V-P 试验;多粘菌素 B 敏锐试验;Ⅳ组噬菌体裂解;Ⅴ组噬菌体裂解标本采集和运输:在发病早期,尽量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取患者“米泔水”样便,亦可实行呕吐物或尸体肠内容物,或实行肛门拭子;标本应防止接触消毒液;实行的标本最好就地接种碱性胨水增菌;不能准时接种者可用棉签挑取标本或将肛门拭子直接插入卡-布运输培育基中动力和制动试验:直接取“米泔水”样便,制成悬滴( 或压滴) 标本后,在暗视野或相差显微镜下直接观看呈穿梭样运动的细菌;同法重新制备另一标本涂片,在悬液中加入 1 滴不含防腐剂的霍乱多价诊断血清( 效价≥1:64) ,可见最初呈穿梭状运动的细菌停止运动并发生凝集,就为制动试验阳性快速诊断:将标本接种于含有霍乱弧菌荧光抗体的碱性蛋白胨水中,经37℃4~6h,如有霍乱弧菌,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发荧光的菌球;本法适用于做大量标本的初筛SPA协同凝集试验:以霍乱弧菌IgG 型抗体与SPA阳性葡萄球菌结合作为试剂,与米泔水样便或增菌液作玻片凝集,立刻显现明显凝集者(+++)为阳性粘丝试验:将%去氧胆酸钠水溶液于霍乱弧菌混匀制成深厚菌液,1min 内悬液由混变清,并变得粘稠,以接种环挑取时可以拉出丝来(二)副溶血性弧菌具有嗜盐性形状:革兰阴性杆菌,有鞭毛(极单毛)培育特性:在无盐培育基上不能生长,最适合生长的氯化钠浓度为 3.5%,超过8%不能生长TCBS琼脂平板: 蔗糖不发酵而呈蓝绿色菌落第三节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一大群不发酵葡萄糖或仅以氧化形式利用葡萄糖的需氧或兼性厌氧,无芽胞的革兰阴性杆菌一,假单胞菌属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疾病:条件致病菌;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大面积烧伤创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生物学特性:革兰阴性,长短不一,单鞭毛,氧化酶阳性生长温度:25~42℃分别培育与鉴定: 1. 血平板上毛玻璃样,金属光泽,生姜味2. 可产生多种色素:荧光素与绿脓素血琼脂平板:透亮溶血环O/F 试验:氧化型第四节其他革兰阴性苛氧菌一,嗜血杆菌属流感嗜血杆菌所致疾病:原发化脓性感染及继发性感染,包括脑膜炎,鼻咽炎,关节炎,心包炎,鼻窦炎及中耳炎等生物学特性:革兰阴性短小球杆菌分别培育:需要X,V 因子;养分要求高,血琼脂平板培育基,巧克力琼脂培育基菌落特点:巧克力琼脂培育基, 小,无色透亮菌落卫星现象:当流感嗜血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一起培育时,靠近葡萄球菌菌落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大,远离葡萄球菌菌落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小四,布鲁菌属传染源:病兽,以羊,牛,猪多见传播途径:病兽的组织,尿,乳液等通过人体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易感人群:发病以青壮年为主,从事兽医,皮毛加工,屠宰的工人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及全身乏力,疼痛微生物特性:革兰阴性短小球杆菌培育特性:需氧菌,养分要求较高;生长缓慢(5~7 天)第十二章革兰阳性需氧和兼性厌氧杆菌革兰阳性无芽胞杆菌白喉棒状杆菌+形状与染色: G瘦长微弯的杆菌;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常排列呈V,L,X 等文字形;异染颗粒——形状上的鉴别特点培育特性:养分要求高,吕氏血清斜面或鸡蛋斜面亚碲酸钾BAP:挑选鉴别培育基,黑色菌落——鉴别依据毒力试验: 1. 体外法:琼脂平板毒力试验(Elek 平板毒力测定);SPA协同凝集试验;对流电泳2. 体内法:用豚鼠作毒素革兰阳性需氧芽胞杆菌属- 抗毒素中和试验其次节炭疽芽胞杆菌临床意义:炭疽是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皮肤炭疽,肠炭疽,肺炭疽等炭疽毒素:爱护性抗原,致死因子,水肿因子传染源:患病食草动物及其制品或被污染物传播途径: 1. 接触——皮肤炭疽食用——肠炭疽2.吸入——肺炭疽3.+形状染色: 致病菌中最大的G杆菌;两端平切,竹节状;有毒株可有明显荚膜芽胞: 1. 椭圆形,小于菌体,位于菌体中心2. 多在有氧条件下形成,25~30℃,在培育基中,土壤内,动物尸体解剖后暴露在空气中,都易形成芽胞3. 在活体或完整未解剖尸体内不形成芽胞,尸体严禁解剖培育特性: 1. 一般培育基上卷发状菌落:12~15h 不溶血,18~24h 稍微溶血3. 肉汤:絮状沉淀生长4. 明胶:37℃18~24h 表面液化成漏斗状,由于细菌沿穿刺线向四周扩散形成倒松树状;5.NaHC O3BAP:有毒株-- 黏液型菌落,挑取时呈粘丝状( 鉴别要点)无毒株—粗糙型菌落抗原构造: 1. 菌体多糖抗原:与毒力无关,耐热,耐腐败,长时间煮沸仍能与特异性抗体发生环状沉淀反应(Ascoli 热沉淀反应),特异性不高,可作追溯性诊断2. 荚膜多肽抗原:荚膜肿胀试验,对本菌鉴定有意义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死于败血症的动物,严禁宰杀和解剖,可消毒皮肤后割取耳朵,舌尖采集少量血液串珠试验: 炭疽芽胞杆菌在每毫升含有0.05-0.5U 青霉素的培育基中,可发生形状变异,形成大而匀称的圆球状并相连如串珠状第十三章分枝杆菌属分枝杆菌是一类瘦长略带弯曲的杆菌,含有分枝菌酸,有分枝生长的趋势而得名;具有抗酸性,故又称抗酸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疾病: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损耗的皮肤等多途径感染机体,引起多种脏器的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为多见致病物质:荚膜,脂质和蛋白质等菌体成分免疫性:有菌免疫或称传染性免疫,细胞免疫在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微生物特性: 1. 分枝状,略带弯曲的抗酸杆菌,抗酸性染色法染色后结核分枝杆菌呈红色,背景呈蓝色2. 专性需氧,养分要求较高,最适生长温度为35℃,生长缓慢, 2 ~5w 才显现肉眼可见的如菜花样粗糙型菌落;结核菌素试验:纯蛋白衍生物(PPD),注入皮内后如受试者已感染结核,就结核菌素与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形成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炎症机体抗结核免疫特点:传染,免疫,超敏反应共存第十四章厌氧性细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的形状特点,培育特性;厌氧性细菌的检验鉴定要点和报告方式;第十五章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第一节螺旋体螺旋体:是一种瘦长,松软,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钩端螺旋体所致疾病: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与储存宿主: 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和猪为主要储存宿主传播途径: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含菌尿液污染的水源),血液传播,垂直传播生物学特性: 1. 螺旋一端或两端呈钩状2. 有两根周浆鞭毛,运动活泼-3. G,但不易着色,镀银染色成棕褐色梅毒螺旋体所致疾病:梅毒1. 先天性:母体通过胎盘传给胎儿2. 获得性:性传播获得性梅毒临床分期:分为三期1. Ⅰ期(初期)梅毒:感染后 3 周左右局部显现无痛性硬下疳,感染性极强;2. Ⅱ期梅毒:发生于硬下疳显现后2~8 周,全身皮肤,粘膜常有梅毒疹,全身淋巴结肿大3. Ⅲ期(晚期)梅毒:发生感染 2 年后,病变可波及全身组织和器官;基本损害为慢性肉芽肿;病损内螺旋体少但破坏性大-生物学特性:G,但不易着色,镀银染色呈棕褐色;对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等抗生素敏感微生物学检查:标本:Ⅰ,Ⅱ期梅毒取下疳渗出液,梅毒疹渗液或淋巴结穿刺液;先天性梅毒取脐血其次节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形状上呈多样性,可通过细菌滤器,能在无生命培育基中生长-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因其生长后能形成分枝长丝,故命名为支原体;G,但不易着色,Giemsa 染色呈淡紫色;油煎蛋样的菌落所致疾病:支原体肺炎冷凝集试验: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患者血清中显现冷凝集素,能在0-4 ℃条件下凝集人红细胞(37℃时却无此效应);此凝集试验为非特异性的,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帮助诊断试验衣原体:是一类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具有特殊发育周期,且能通过细菌滤器的,介于立克次体与病毒之间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第一胜利分别鉴定出沙眼衣原体:我国学者汤飞凡于1956 年能引起人类疾病的衣原体:主要有沙眼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立克次体:是一类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G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引起斑疹伤寒,恙虫Q病,热等传染病的病原体;与节肢动物关系亲密,大多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反应(外斐反应):大部分立克次体与一般变形杆菌某些菌株(X19,X k,X2)的Weil-Felix菌体抗原有共同的抗原成分,故可用这些变形杆菌的菌体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患者血清做凝集反应,诊断立克次体病;第十六章常见真菌1.真菌的概念,生物学性状;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学检查原就;皮肤癣真菌,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的形状特点及微生物学检验;2.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学检查原就;皮肤癣真菌,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的形状特征及微生物学检验;第十七章常见病毒第一节呼吸道病毒1.正粘病毒(流感病毒)的结构,型别,抗原变异与流行的关系;微生物学检验;2.正粘病毒(流感病毒)的型别,抗原变异与流行的关系;其次节肝炎病毒1. HAV ,HBV ,HCV ,HDV ,HEV 五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检验;2.乙肝五项的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第三节逆转录病毒HIV 的微生物学检验;1. HIV 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与防治原就;2.HIV 的生物学特性;第四节其他病毒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出血热病毒,狂犬病毒,疱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以上病毒的微生物学检验;2.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出血热病毒,狂犬病毒,疱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第五节肠道病毒1.肠道病毒的共性,种类;2.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微生物学检验;第十八章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1.临床常见标本采集及运输,检验程序,报告方式,血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痰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脑脊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2.粪便标本的细菌学检验,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微生物总结知识点

微生物总结知识点一、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指肉眼无法看见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等。
它们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在自然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在地球生物圈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微生物的分类1. 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形态各异,有的呈圆形、梭状、螺旋形等,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膜,没有真核细胞器。
它们能够进行分裂繁殖,具有很高的生长繁殖速度。
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有些细菌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有益,有些则具有致病性。
2. 真菌真菌是一类由菌丝体组成的生物,包括酵母菌和霉菌等。
真菌能够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有些真菌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有益,能够用于制作食品、酿酒和制药,而有些真菌则能够引起疾病。
3. 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类原生生物,是一种原核生物,它们具有真核细胞器,能够进行有性和无性生殖。
原生动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有些对水生生物有害,能够引起疾病,有些则对废水处理和生物控制有利。
4. 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它们是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的微粒,不能自主进行代谢活动,需要依靠寄生宿主细胞进行繁殖。
病毒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具有致病性,能够引起各种传染病。
三、微生物的生态作用1. 分解作用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质,完成有机物的循环,使之不断地从有机质到无机质,再回到有机质的过程中。
这是地球生物圈中的重要环节,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2. 生物转化微生物能够利用有机废物和环境中的无机物质,进行生物转化,产生有机物质,并转化为能量。
这对环境的净化和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3. 生物治理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污染物和有害物质,对环境中的污染物具有降解和治理作用。
它们能够降解石油、重金属和农药等有害物质,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有着重要作用。
四、微生物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1. 医药工业微生物能够发酵产生抗生素、维生素和酶类制剂,已成为现代医药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归纳

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归纳微生物是指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我们在生物学的课本中都会学到微生物的知识内容,你想知道具体有哪些知识点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微生物知识要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归纳 1一、微生物的定义形体微小,肉眼看不到或很难看清它的个体的生物,只有通过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百倍或几十万倍才能看清。
人们称这些微小的生物为微生物微生物的一般特性1、个体微小,结构简单2、分布广、种类多3、繁殖块4、易于变异5、易于培养二、细菌1、细菌形态球状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叠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杆状长杆菌、短杆菌、球杆菌、棒状杆菌螺旋状弧菌、螺旋菌2.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特殊结构芽孢、荚膜、鞭毛、纤毛细胞壁:细胞最外层。
起维持菌体固有的外形、屏障、耐受压力的作用。
化学成分主要由粘肽(共有的)、蛋白质、脂类等组成细胞膜:选择性渗透细菌体内外物质的交换,维持新陈代谢、参与呼吸作用。
化学成分基本相同,由磷脂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组成。
细胞浆(质):是细胞膜包围着的部分,是细菌的基础物质、内在环境,是细菌合成蛋白质、核酸的场所。
基础成分是水、蛋白质、核酸、脂类细胞核:位于细胞浆内,控制着细胞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细菌的遗传变异信息。
荚膜:某些在细胞壁外包一层粘性物质,相对稳定的附于细胞壁外。
具有保护、能源供应的作用。
化学组成主要是多糖或多肽类。
鞭毛:菌体内长出的细长丝状物细菌的运动器官。
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少量糖类、脂类。
纤毛:比鞭毛更细、短、直、硬,数量更多的毛发状细物。
功能:获得营养,由蛋白质亚单位组成。
芽孢:某些细菌在生活的一定阶段,能在体内形成一个特殊的休眠体。
杀灭芽孢条件:121℃ 、20分钟,160℃ 、2小时。
判断灭菌是否彻底,一般以芽孢是否被杀灭作为标准。
3.微生物生长周期1、滞留适应期(延迟期)2、对数生长期3、稳定期(最高生长期)4、衰亡期三、酵母菌的特征1.形态结构:大部分为单细胞,有典型的细胞结构(壁、膜、质、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总结————By 生科2005绪论:一、名词解释: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二、简答、论述:1、为什么微生物一直不被人类所了解?因为它们⑴个体过于微小;⑵群体外貌不显;⑶种间杂居混生;⑷其形态与其作用的后果之间很难被人认识。
2、微生物的五大共性:⑴体积小,面积大;⑵吸收多,转化快;⑶生长旺,繁殖快;⑷适应强,易变异;⑸分布广,种类多。
3、巴斯德和科赫对微生物学的贡献:巴斯德:⑴彻底否定了“自生说”。
(曲颈瓶实验)⑵免疫学——预防接种。
(鸡霍乱病)⑶证明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⑷发明巴氏消毒法巴氏消毒法(63°30min,72°15s)。
科赫:⑴证实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⑵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⑶提出了科赫法则。
(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⑷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
⑸配制培养基。
糖被:是包被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分为荚膜、微荚膜、粘液层和菌胶团。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称为芽孢。
DPA-Ca:吡啶-1,6二羧酸钙盐的简称,芽孢皮层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可能与芽孢的抗逆性有关。
二、简答、论述:1、细菌细胞壁的功能:⑴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伤害。
⑵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须。
⑶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进入细胞。
⑷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2、磷壁酸的功能:⑴通过分子上的大量负电荷浓缩细胞周围的Mg+,提高细胞膜上一些合成酶的活力。
贮藏元素。
⑵调节细胞自溶素的活性,防止细胞因自溶而死亡。
⑶作为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⑷赋予G+细菌特定的抗原。
⑸增强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细胞的粘连,避免白细胞吞噬。
3、G+细菌和G-细菌的区别:比较项目G+细菌G-细菌革兰氏染色反应紫色红色肽聚糖层厚,层次多薄,一般单层磷壁酸多数含有无外膜无有脂多糖无有鞭毛结构基体上着生两个环基体上着生4个环产毒素外毒素为主内毒素为主对溶菌酶敏感不敏感对青霉素,磺胺敏感不敏感对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不敏感敏感产芽孢有的产不产12、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病毒的比较: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可见性光镜光镜光镜光镜电镜过滤性否能否能能革兰氏染色G+、G-G-G-G-无细胞壁有无有有无繁殖方式二分裂二分裂二分裂二分裂复制培养方式人工培养基宿主细胞宿主细胞宿主细胞宿主细胞核酸DNA、RNA DNA、RNA DNA、RNA DNA、RNA DNA或RNA核糖体有有有有无大分子合成系统有有有无无产ATP系统有有有无无繁殖时是否保持完整保持保持保持保持失去入侵方式多样直接节肢动物媒介吞噬作用多样对抗生素敏感敏感敏感敏感不敏感对干扰素有的敏感不敏感有的敏感有的敏感敏感微生物学总结6营养、培养基:一、名词解释:水活度:在天然或人为环境中,微生物可实际利用的自由水或游离水的含量。
选择性培养基: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
鉴别培养基: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需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的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二、简答、论述:1、水对生命系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性:⑴优良的溶剂,可保证几乎一切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⑵可维持各种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稳定性;⑶参与某些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⑷优良的物理性质:高比热、高汽化热、高沸点、固态时密度小于液态。
3、培养基的分类:按成分分:⑴天然培养基⑵组合培养基⑶半组合培养基按外观的物理状态分:⑴液体培养基(不含琼脂)⑵固体培养基:①固化培养基(1%~2%琼脂)②非可逆性固化培养基③天然固态培养基④滤膜⑶半固体培养基(0.5%琼脂)⑷脱水培养基按对微生物的功能分:⑴选择性培养基:①加富性选择培养基②抑制性选择培养基⑵鉴别性培养基(EMB培养基)平板菌落计数法:把稀释后的一定量菌样通过浇注或涂布的方法,让其内的微生物单细胞一一分散在琼脂平面上,待培养后,每一活细胞就形成一个单菌落,此即菌落形成单位(cfu)。
根据每皿上的cfu数乘上稀释度就可推算出菌样的含菌数。
同步生长:通过同步培养的手段而使细胞群体中各个体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的生长状态,称为同步生长。
连续培养:当微生物以单批培养的方式培养到指数期的后期时,一方面以一定速率连续留入新鲜培养基,通入无菌空气,另一方面,利用溢流的方式,以同样的流速不断流出培养物,于是容器内的培养物就可达到动态平衡,其中的微生物就可长期保持在指数期的平衡生长状态和恒定的生长速率上,于是形成了连续生长。
最低抑制浓度:是评定某化学药物药效强弱的标准,指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药剂抑制特定微生物的最低浓度。
半致死量:是评定某药物毒性强弱的指标,指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药剂能杀死50%实验动物时的剂量。
最低致死剂量:指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药剂能引起实验动物群体100%死亡率的最低剂量。
表面消毒剂:对一切活细胞都有毒性,不能用作活细胞或肌体内治疗用的化学药剂。
石炭酸系数:指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剂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与达到同效的石炭酸的最高稀释度之比。
(10min,伤寒沙门氏菌)抗代谢药物:是指一类在化学结构上与细胞内必要代谢物的结构相似,并可干扰正常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
二、简答、论述:1、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一)延滞期:特点:⑴生长速率为零;⑵细胞形态变大或增长;⑶细胞内的RNA尤其是rRNA含量增高,原生质呈嗜碱性;⑷合成代谢十分活跃,核糖体、酶类和ATP的合成加速,易产生各种诱导酶;⑸对外界不良条件反应敏感。
(二)指数期特点:⑴生长速率常数R最大,代时G最短;⑵细胞进行平衡生长;⑶酶系活跃,代谢旺盛。
三)稳定期:(R=0)稳定期到来的原因:⑴营养物质尤其是生长限制因子的耗尽;⑵营养物的比例失调;⑶酸、醇、毒素或H2O2等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⑷pH、氧化还原势等物理化学条件越来越不适宜。
5、为什么湿热灭菌法优于干热灭菌法:⑴菌体在有水的情况下,蛋白质容易凝固,蛋白质含水量越高,凝固温度就越低;⑵热蒸汽比热空气的穿透力强,能更加有效地杀灭微生物;⑶蒸汽存在潜热,当气体转变成液体时,可放出大量热量。
6、抗代谢药物的作用:⑴与正常代谢物一起共同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使微生物正常代谢所需的重要物质无法正常合成。
(磺胺类)⑵“假冒”正常代谢物,使微生物合成出无生理活性的假产物;(8-重氮鸟嘌呤)⑶某些抗代谢药物与某一生化合成途径的终产物的结构类似,可通过反馈调节破坏正常代谢调节机制。
(6-巯基腺嘌呤)7、抗生素的作用原理:⑴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青霉素)⑵破坏细胞质膜;(多粘菌素)⑶抑制蛋白质合成;(链霉素、四环素)⑷抑制核酸合成。
(利福霉素)微生物学总结8遗传变异和育种:一、名词解释:基因突变:是变异的一种,泛指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数量突然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可自发或诱导产生。
营养缺陷型:某一野生型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碱基或氨基酸能力,因而无法再在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
诱发突变:指通过人为的方法,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显著提高基因自发突变频率的手段。
定向培育: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的自发突变,并采用特定的选择条件,通过对微生物群体不断移植以选育出较优良菌株的古老方法。
基本培养基:仅能满足某微生物的野生型菌株生长所需要的最低成分的组合培养基。
完全培养基: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组合培养基。
补充培养基:凡只能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生长需要的组合或半组合培养基。
野生型菌株:从自然界分离到的任何微生物在其发生人为营养缺陷突变前的原始菌株。
营养缺陷型:野生型菌株经诱变剂处理后,由于发生了丧失某酶合成能力的突变,因而只能在加有该酶合成产物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
原养型:一般指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经过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其营养要求在表型上与野生型相同。
量变或质变的现象。
复壮:指在菌种已发生衰退的情况下,通过纯种分离和测定典型性状、生产性能等指标,从已衰退的群体中筛选出少数尚未退化的个体,以达到恢复原菌株固有性状的相应措施。
3、如何防止菌种的衰退?⑴控制传代次数;⑵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⑶利用不宜衰退的细胞传代;⑷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二、简答、论述:1、基因突变的特点:⑴自发性;⑵不对应性;⑶稀有性;⑷独立性;⑸可诱变性;⑹稳定性;⑺可逆性。
2、基因突变自发性和不对应性的实验证明:Luria的变量实验(彷徨实验)Newcombe的涂布实验Lederberg的影印平板培养法富营养化:指水体因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而引起水体表面的蓝细菌和藻类过度生长繁殖的现象。
BOD:生化需氧量,指在1L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的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毫克数。
COD:化学需氧量,指在1L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的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当用强氧化剂将其氧化时,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毫克数。
活性污泥:指一种由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凝絮团,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或毒物的能力。
二、简答、论述:2、为什么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⑴进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碳源、氮源和能源;⑵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的浓度也很适合微生物的发育;⑶土壤中水分的变化较大,但基本可以满足微生物的需求;⑷pH5.5~8.5之间,适于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⑸渗透压不超过微生物的渗透压;⑹空隙中充满空气和水,为耗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⑺土壤具有保温性,与空气相比,昼夜温差和季节温差变化不大。
传染与免疫:一、名词解释:传染:是指外源或内源性病原体突破其宿主的三道免疫防线后,在宿主的特定部位定植、生长繁殖或产生酶及毒素,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的过程。
传染病:是一类由活病原体的大量繁殖所引起,可从某一宿主个体直接或间接传播到同种或异种宿主另一些个体的疾病。
毒力:表示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强弱,是菌体对宿主体表的吸附、向体内侵入,在体内定居、生长和繁殖,向周围组织的扩展蔓延,对宿主防御功能的抵抗,以及产生损害宿主的毒素等一系列能力的总和。
类毒素:用0.3%~0.4%的甲醛溶液对外毒素进行脱毒处理,可获得失去毒性但仍保留其原有抗原性的生物制品,称为类毒素。
抗毒素:将类毒素注射入机体后,可使机体产生对相应外毒素具有免疫性的抗体,称为抗毒素。
免疫: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保护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