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最新仿真语文模拟卷20125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
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共四大题,27小题,满分120分,其中卷面书写分4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A.贮.蓄(zhù) 酝酿.(niànɡ)谋.取(moú) 随声附和.(hè)
B.迸.溅(bènɡ) 迂.回(yū) 畸.形(jī)沧.海桑田(cāng)
C.诀.别(jué) 对峙.(shì)萌.发(mén)中流砥.柱(dǐ)
D.嫌恶.(wù)胆怯.(qiè) 幼稚.(zhì) 风雪载.途(zǎi)
2.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2分)
A.苦心孤诣油光可鉴销声匿迹生意葱笼
B.长吁短叹人迹罕至根深蒂固相形见绌
C.穷困潦倒无与仑比骇人听闻形影不离
D.津津有味怏怏不乐再接再历怨天忧人
3.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2分)
A.回想创造的日子,漫画《老夫子》的作者称自己一直像个矿工一样在不为人知
....的地方工作。
B.古道探秘重启,去过的驴友都说不虚此行
....。
C.阅读教育最关键的一环是选材,古今中外世上的好文章浩如烟海
....,但最符合我们用作阅读教育素材的文章却不多。
D“最美女教师” 张丽莉舍身救学生的事迹一经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
....,感动无数的中国人。
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随着中国率先在这一争议海域实施休渔令,使越来越多的菲律宾人开始对黄岩岛事件影响中菲关系和菲律宾经济发展表示担忧。
B.陈逸飞先生虽然已经猝然长逝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一系列优秀作品却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C.历史以其壮阔浩瀚的进程印证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这一科学的论断。
D.为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市政府已制定《金华市清洁水源行动实施方案》,争取到2015年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水污染防治能力有效改善。
5.选出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短时间内国内市场上的涂改液成分不会有大的改变。
①实验证明,这类物质吸入体内或粘在皮肤上,会危害人体健康,进入大气层后还会破坏臭氧层。
②最近,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市场上销售的79种牌号的涂改液进行了检测实验。
③检测结果表明,全部样品均不同程度地含有各种有毒物质,并散发刺鼻气味。
④因为涂改液必须具有易溶解、易干燥、易挥发的特点,所以尽管作为涂改液溶剂的卤代烃和苯系物对身体有害,但在未找到合适替代物之前还要沿用。
A.④①③② B.②③④① C.②③①④ D.④②①③
6.下列对名著的评述有错误的一项。
(2分)
A、《海底两万里》构思巧妙,情节惊险。
它主要讲述尼摩船长为了实现自己的的发财梦想,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探险,寻找沉船宝藏的故事。
B、《水浒》生动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主要人物有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等。
C、《繁星》《春水》的作者是中国现代女作家冰心,她在作品中把母爱视为最崇高最美
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D、《骆驼祥子》中,祥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
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
7.古诗文名句默写。
(6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
(北宋·晏殊《浣溪沙》)
(2)_____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赵翼《论诗》)
(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_ ▲, _ ▲_ _。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人生路上有鲜花也有荆棘,但只要我们胸有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的雄心和气概,就一定会欣赏到人生最灿烂的风景。
8.综合性学习。
(6分)
在毛泽东同志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到来之际,学校开展“雷锋与我同行”
主题教育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学雷锋明事理】学校老师让学生回家摆拍一张拿着笤帚在街上扫地的照片,交到学
校参加学雷锋活动展示,而这份“家庭作业”,让大家议论纷纷。
请你谈谈你的看法。
(30字左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 ▲
【学雷锋见行动】学校提出了“学雷锋,见行动”的口号,班会课上,有同学出示了下面
这幅漫画,引发了大家的热议。
请你说说这幅漫画讽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2分)答:▲(2分)
【学雷锋传精神】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分)
材料一:现在越来越多“雷锋是人不是神”的解读出现,从一个苦孩子到工人再到一名
普通的解放军战士。
虽然常被赞誉“好事做了一火车”,但他所做的好事并不惊天动地,也
无非是把自己省吃俭用的钱寄给受灾人民;在部队驻地附近车站扶老携幼,迎送旅客;出差时,一上火车就为旅客端茶送水,为老大娘背包,替列车员打扫卫生等。
这些是谁都能做并
且能做好的事情。
现实中的雷锋爱名牌,也爱诗歌,爱照相,照相时还爱把得过的奖章别在
身上。
材料二:青少年迫切需要雷锋精神的激励和引领。
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成长需要楷模引领,成才需要精神激励。
雷锋精神把追求真、善、美作为人生目标,立足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以全部的情感、意志、信念去践行理想、创造价值,是高尚人生目标和创造有价值人生的有机统一。
探究结果: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㈠阅读下面一篇文学作品,完成9—13题。
(15分)
这个星球有你
张丽钧
彭先生打来电话,邀我去西部教师培训会上讲座。
尽管与彭先生仅有一面之交,但我还是愉快地应允了。
撂了电话,翻一下工作安排,发现居然与一个会议撞车了。
连忙打电话向操持会议的人请假。
对方沉吟了片刻,半开玩笑地扔过来一句:“去走穴?”问得人火往头上拱,又不便发作,陪着笑说:“跟商业不沾边。
组织者提供交通、食宿费用,不安排旅游。
我的讲座是零报酬。
”对方听了,用洞悉一切的口吻说:“哦?零报酬?那不是他们太不仗义就是你太仗义了吧?——来这个会还是去那个会,你自己掂量吧。
”
我好难“掂量”!
我跟自己说:“何苦来?背着一口黑锅
....去搞什么鬼讲座!”可是,答应了的事又怎好推辞?我需要寻觅一个推掉讲座的充分理由。
我上网搜索彭先生的背景材料。
彭先生本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到天津市某家知名软件公司做软件企划。
朝阳的年纪,做着一份朝阳的工作,惹来许多人艳羡。
但是,突然有一天,他毅然决然地辞去工作,做了一名自愿“流放”西部的IT人。
促使彭先生下决心去西部的,是一对苦难的母女。
冬季的傍晚,彭先生从公司下班回家,发现车胎没气了,便把车推到一个修车摊去修理。
三九天气,刀子风刮得人脸生疼。
为他补胎的是一个进城打工的女人。
女人身边,是她五六岁的女儿。
小女孩渴了,一直缠着妈妈要水喝。
但妈妈忙着挫胎、涂胶,腾不出手来给女儿弄水。
小女孩见妈妈实在顾不上自己,便趴在试漏的水盆前,小声地问妈妈:“妈妈,这盆里的水能喝吗?”没等妈妈回答,渴极了的小女孩居然把头伸向了那飘着浮冰的脏水盆……这一切发生得那么突然,彭先生的心被揪疼了。
他赶忙跑到最近的一家商店,买了几瓶牛奶,以最快的速度跑回来交到小女孩手中……
第二天上班后,整个上午,彭先生全身都在发抖。
他事后说:“在离我们公司不到五百米远的地方,竟有如此苦难的事情发生!而我却坐在有空调、有暖气的办公室里……这件事是一个导火索,它把我几年来想好的事情一下子提前了;或者说,好比是一个朋友打来电话,让我赶紧去做更应该做的事。
我再不能等下去了!”
他于是去了那个叫黄羊川的地方。
分文不取,义务支教。
当他坐在一户姓王人家的炕头,吃着读到四年级就因贫困而辍学的女孩烤得土豆时,他哭了。
当他在另一户人家,听到一个做了母亲的人说因为没念完书而一直后悔着、怨恨着时,他哭了。
通过努力,他让黄羊川的中学生每周吃上了一次肉。
通过努力,他让黄羊川连上了互联网并拥有了自己的网页。
因为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越穷越不重视教育,越不重视教育越穷。
他决心用教育拯救这片土地……
在他的影响下,他的一位在中央气象局工作的同学毅然辞职,来到黄羊川,做了一名长期固定教师。
……
我原本寻觅疏离缘由的心,此刻却被亲近的热望塞得满满。
在这些故事面前,一口“黑锅”显得多么微不足道!被误解的痛,幻化成一条细到可以忽略不计的蛛丝,随手抹掉或者交付风儿,都可以微笑着接受。
孙红雷有个广告说:“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
”这句话多么适合彭先生!这年头,有故事的人很多;但是,彭先生的故事却堪称高品位。
有故事的人没有亲口讲述自己的故事,幸运地分享了这故事的人一直在心中说着孔子那句话:“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我不知道那些津津乐道于“血酬定律”的人该如何从学术的角度解读彭先生的行为,我不知道哪个聪明人能有本事为彭先生的发抖和流泪标价。
《博弈圣经》上说:“生存的游戏就是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之间的博弈。
”利己的人,喜欢用“本能”为自己开脱;利他的人,却不好意思用“本能”给自己贴金。
“本能”,是生命所接受的教育总和在某个瞬间的大暴露。
有的人,利己是本能;而有的人,利他是本能。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人一听到“讲座”这个词,第一反应就是酬劳,而彭先生一看到别人受苦挣扎,拯救的欲望立刻就主宰他的生命了。
——我决意充当那个可有可无的会议的叛逃者。
——我决意把多年淘得的教育真金悉数献给西部。
——我决意将新出版的书赠予那些与我今生有约的同行。
我发给彭先生的短信是:“这个星球有你,我多了一重微笑的理由。
”
9. 文章主要以“我”围绕西部教师讲座的态度的发展变化贯穿全文,具体梳理如下(2分)(1)
(2)被人误解后想推辞讲座;
(3) .
10. 第四段加点词“一口黑锅”在文中具体
指。
(2分)11.文章第二段用较多笔墨写了“操持会议的人”,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3分)
12. 结合上下文,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分)
(1)第二天上班后,整个上午
..都在发抖。
....,彭先生全身
(2)被误解的痛,幻化成一条细到可以忽略不计的蛛丝
..,随手抹掉或者交付风儿,都可以微笑着接受。
13. 文中说,孙红雷的广告语“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这句话多么适合彭先生!作者又说,彭先生的故事堪称高品位。
请您说说彭先生的高品位故事是个怎样的故事?它感动了作者,一定给你的心灵带来了触动,你准备做一个怎样有故事的人?(4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完成14—17题。
(12分)
读书人是幸福人
⑴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
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
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有无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⑵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耳闻目睹的周围人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一切。
⑶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
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做人的原则,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
歌德的诗句刻写着智慧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
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⑷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
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者;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
但我们所指的书,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的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
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
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崇高,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力避风俗。
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
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
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
”这就是说,读书使人避恶。
⑸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4.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5.文章第三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分)
16.从全文看,作者认为“读书人是幸福人”的理由是什么?(3分)
17、下列有关“读书”的名言,能用来证明读书重要性的是()(3分)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C、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㈠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
(4分)
江上(宋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8、“晚云含雨却低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江上怎样的特点?(2分)
19、后两句采用了景中寓理手法,蕴涵着怎样的哲理?(2分)
㈡阅读甲乙两文,完成20-23题。
(10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
(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2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
(1)录毕,走.送之(▲)(2)援疑质.理(▲)(3)稍稍
..宾客其父(▲)
21. 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分)
A. 忽啼求之.
B.弗之.怠
C. 或以钱币乞之.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3.甲乙两则材料都涉及到成才话题,从甲材料看,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终成为饱学之士,这两则材料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发?(3分)
㈢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完成24-26题。
(6分)
范仲淹罢官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①数人营理②葬具者。
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殓③棺槨④皆所未具。
公怃然,即撤宴席,厚赒⑤给之,使毕其事。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注释】①缞绖(cuī dié):丧服,此指穿着丧服。
②营理:筹办。
③赗 (fèng) 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
④槨(椁)(guǒ):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套棺)。
⑤赒(zhōu):救济。
2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赗殓棺槨皆所未具.(▲)(2)使毕.其事(▲)
25.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26. 从上文中摘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政治抱负的句子。
(2分)
四、写作(45分)
27.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登上那座山
题目二:青春是首歌
要求:⑴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⑵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⑶不少于600字。
⑷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