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新:匡谬扶正,回归本真:2011年版语文课标之知著见微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深入把握文本经脉,合理重构教材内容
✓“象”与“意”(例:《背影》《那树》) ✓“因”与“果”(例:《爸爸的花儿落了》《伤 仲永》) ✓“是”与“非”(例: 《陈太丘与友期》《信 客》) ✓“明”与“暗”(例:《老王》) ✓表层与深层(例: 《散步》《皇帝的新装》)
…………
深入玩味语言材料 ——“披文以入情”
课例:《土地的誓言 》
(我要回去/我必须回去/我不得不回去)
课例:《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赞美
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胜利…… 洗劫/放火/吞下/展出/掠夺/偷窃/赃物/强盗……
抗议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 Nhomakorabea情在具体言语实践中学语文
——不能只有理解、感悟,还 得有积累与运用
3.重拾知识教学,提倡随文学习
目的及作用:“便于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语言 现象和问题时称说”。
具体做法:“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 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 和点拨……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 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 感……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 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 ”。
5.尊重文本客观确定性,反对曲解和盲目 拓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 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引导 学生钻研文本……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要防 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 度发挥。”
(二)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动向
1.学生语文学习思维品质提升倍受重视
-- “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 分析主要内容”。 --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 、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能抓住事 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 “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 “写简单的议论文章”:“做到观点鲜明”。
2001年版课标在“评价建议”中对“识字与写字”、 “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 个方面学习内容的评价仅仅以一句“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 的侧重”笼统带过,阶段差异性未能具体体现,教师执行 课程标准进行评价时缺少具体依据。
2011版课标“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四个学段、五个方 面学习内容的要求拾级而上,循序而动,逐渐加强,阶段 性差异显性化,语文学习循序渐进的特点得到了体现。
策略:“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 作为考试内容”。
新趋势:“读懂不同文体文章”。
4.充实语文实践内容方式,促进语文素养 整体提高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 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 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 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 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 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 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 学生的学习空间。”
而2011年版课标“第三学段(5~6年级) 习作” 删去“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第四 学段(7~9年级) 阅读”删去“对作品的思想感情 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等不甚符合 该学段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目标要求,同样也 体现了修订者的这一考量。
为顺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历史潮流, 体现不同学段特定学习内容的特色,2011版 课标提出“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 学习语文” ,在“学段目标与内容”的第三、 四学段分别增加了“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 “新闻和说明性文章”、“由多种材料组合、 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内容;针 对社会及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状况,删去了 2001年版课标中不切实际的“有条件的地方, 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利用图书馆、 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等要 求。
它奋力地从河里泅上岸 放弃了作践自己的念头 看着肉体上的斫痕 它又郑重其事地重新生活
人类也不同于它们 不可以知足安命 不可以在困难之前聊以自慰 却可以创造不可思议的神话
(用了14个词语)
祖国(刘美龄,04-5-8)
您就像海船, 搁浅在我心海。 您就像日晷, 为我准确指时。
以前您的不毛之地, 现在已经不可思议。 以前我会聊以自慰, 现在我已经知足安命。
1.突出学科属性,回归语文本真
首先,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具体性质—— “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 程”,还道出了语言字运用的主要内容——“ 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 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其次,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 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 向“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 “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 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 渗透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再次,对新课程提倡的综合性学
习中的跨学科学习,2011年版语文课 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了“也应以提高学 生语文素养为目的” 的崭新要求,在 综合性学习评价建议中也提出“应着 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 还要求教材“设计的体验性活动和研 究性专题要体现语文特点”。
2.强化教师地位,强调指导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读读写写”一 共提供了16个词语:
泅 作践 沮丧 搁浅 斫痕 日规 抵御 愁闷 孤立无援 冻饿之虞 闻所未闻 郑重其事 知足安命 不毛之地 不可思议 聊以自慰
蜗牛(杨×,04-5-8)
沮丧的蜗牛 愁闷的背着自己的躯壳 在这片不毛之地上 它显得孤立无援
它不同于人 不用担心它们闻所未闻的任务 不用抵御外界的压力 当然也没有冻饿之虞
不仅如此,2011版课标还将“评价建议”从2001年版 课标第四的位置提前到第二的位置,置于“教学建议”之 后,明确了语文教学评价“诊断”和“发展”的目标追求 和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对 义务教育语文学习四个学段、五个方面学习内容的评价标 准做了十分具体的质性描述和量化规定,十分便于语文教 师操作,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教材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
我们关注教材的主要是它的教学价值(指教材 作为教学材料为学生提供的如何处理信息的价值, 它是这些文章被选入课本之后才具有的价值) 。
而教学价值,是隐藏在教材的原生价值(指教 材作为客观阅读对象为读者提供的信息价值,它是 被选入课本的文章在选入课本之前即有的价值)之 后的,是需要开发的,是生成的。
文选的提供,并不意味着自动解决课程内容、 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的教学化”
——用教材教语文的必经之路。
教材内容的“沿用”和“重构”
——语文教学内容,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
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 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 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 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正的或负的)的创 生。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它逻辑 地蕴涵着教师参与课程研制、用教材教和教学 为学生服务等理念。
2011版课标则统一规划,前后呼应,明确提出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 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 容”;在“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中则具体提出“努力养成良好的 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 的目标要求后,在 后面的三个学段均以“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 习惯”与之照应,体现了对写字教学的重视,凸显了 课程目标设计的整体性。
“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 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 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 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 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 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 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加强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
用了15个词remember谢某0458荒凉的秋天我像落水的小鸟寒风扫落叶死命想泅到岸边你如此无情用力扑朔着翅膀郑重其事地却望不见岸线留下冰冷的字眼我如搁浅的小舟我的心在一瞬间拼命想重返汪洋灰飞湮灭使劲摇动着船浆苦心经营的幸福却找不到风帆却只换来一句再见我是如此懊恼沮丧我不可思议地愁闷我是多么孤立无援但是今生遇见你爱终究不是生命的全部我已知足安命作践自己只能加倍痛苦我会永远把你珍藏我并没有冻饿之虞放进我最美的我还要精彩地活下去记忆盒里我的世界并不会因为你的离去而变成不毛之地梦虽然会残缺但遗憾也是一种美丽用了12个词语修辞方法运用模仿
我的世界 并不会因为你的离去 而变成不毛之地 梦虽然会残缺 但遗憾也是一种美丽
今生遇见你 我已知足安命 我会永远把你珍藏 放进我最美的 记忆盒里
(用了12个词语)
✓修辞方法运用模仿; ✓不同句式表达模仿;
✓中心句、阐释句、总括句的逻辑思路语 言呈现;
✓根据表达需要或具体语境而进行的语言 风格调整;
3.提倡创造性使用教科书
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 习的方法……”,教师“应认真钻研教 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 地使用教材……”
4.尝试构建语文学习的具体内容 5.对多元文化的重视
谢谢大家!
2001年版课标的四个学段未能做到前后呼应,始
终如一。如“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一) 识字与写字”中提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 写字习惯……”,此后的三个学段再也没有提及这一 目标要求。
✓字词音、形、义辨析(正确理解和运用 祖国文字,优美地诵读、规范地书写)
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诵读感情基 调的把握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 的停顿、“基础”的由来、由“赞”说说 文言词语的解释途径、避免读错字、写错 字应注意辨析的几种字等
✓词语积累及运用
例:游戏性练笔 让文字跳起欢乐的舞蹈
2011年版课标“总体目标与内容”改2001年版语 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为 “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改“初步掌握科 学的思想方法” 为“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从 “掌握”到“初步掌握”,从“初步掌握”到“学习” 的变化,体现了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语文学习水平更 为准确的把握,细微的词句变化却体现的是实事求是 的态度。
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 到与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高尚的 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 态度”相提并论的高度 。
——“启迪学生的智慧”
2.对语文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观照
“体验”、“感受” “体会”、“理解” “感悟”、“分析” “想象” …… “展开想象”、“培养想象力”、 “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您让我不再沮丧, 不再有冻饿之虞, 不再受愁闷之苦, 不再会孤立无援。
您的闻所未闻, 我会郑重其事地宣传。 虽然我已有岁月的斫痕, 没有多大的抵御能力, 但我会奋力泅到 理想的彼岸!
(用了15个词)
Remember(谢某,04-5-8)
荒凉的秋天 寒风扫落叶 你如此无情 郑重其事地 留下冰冷的字眼
匡谬扶正,回归本真:
2011年版语文课标之 知著见微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何立新
一、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显性变化
(一)一以贯之,突出整体 (二)循序渐进,具体可行 (三)实事求是,因时而化
1.实事求是的调整 2.因时而化的增删
二、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隐性调整
(一)对语文新课程一些误区的反正
我的心在一瞬间 灰飞湮灭 苦心经营的幸福 却只换来一句再见 我是如此懊恼沮丧 我是多么孤立无援
我像落水的小鸟 死命想泅到岸边 用力扑朔着翅膀 却望不见岸线
我如搁浅的小舟 拼命想重返汪洋 使劲摇动着船浆 却找不到风帆
我不可思议地愁闷 我的爱已布满斫痕
但是 爱终究不是生命的全部 作践自己只能加倍痛苦 我并没有冻饿之虞 我还要精彩地活下去
深入把握文本经脉,合理重构教材内容
✓“象”与“意”(例:《背影》《那树》) ✓“因”与“果”(例:《爸爸的花儿落了》《伤 仲永》) ✓“是”与“非”(例: 《陈太丘与友期》《信 客》) ✓“明”与“暗”(例:《老王》) ✓表层与深层(例: 《散步》《皇帝的新装》)
…………
深入玩味语言材料 ——“披文以入情”
课例:《土地的誓言 》
(我要回去/我必须回去/我不得不回去)
课例:《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赞美
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胜利…… 洗劫/放火/吞下/展出/掠夺/偷窃/赃物/强盗……
抗议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 Nhomakorabea情在具体言语实践中学语文
——不能只有理解、感悟,还 得有积累与运用
3.重拾知识教学,提倡随文学习
目的及作用:“便于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语言 现象和问题时称说”。
具体做法:“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 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 和点拨……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 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 感……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 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 ”。
5.尊重文本客观确定性,反对曲解和盲目 拓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 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引导 学生钻研文本……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要防 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 度发挥。”
(二)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动向
1.学生语文学习思维品质提升倍受重视
-- “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 分析主要内容”。 --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 、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能抓住事 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 “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 “写简单的议论文章”:“做到观点鲜明”。
2001年版课标在“评价建议”中对“识字与写字”、 “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 个方面学习内容的评价仅仅以一句“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 的侧重”笼统带过,阶段差异性未能具体体现,教师执行 课程标准进行评价时缺少具体依据。
2011版课标“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四个学段、五个方 面学习内容的要求拾级而上,循序而动,逐渐加强,阶段 性差异显性化,语文学习循序渐进的特点得到了体现。
策略:“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 作为考试内容”。
新趋势:“读懂不同文体文章”。
4.充实语文实践内容方式,促进语文素养 整体提高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 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 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 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 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 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 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 学生的学习空间。”
而2011年版课标“第三学段(5~6年级) 习作” 删去“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第四 学段(7~9年级) 阅读”删去“对作品的思想感情 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等不甚符合 该学段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目标要求,同样也 体现了修订者的这一考量。
为顺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历史潮流, 体现不同学段特定学习内容的特色,2011版 课标提出“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 学习语文” ,在“学段目标与内容”的第三、 四学段分别增加了“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 “新闻和说明性文章”、“由多种材料组合、 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内容;针 对社会及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状况,删去了 2001年版课标中不切实际的“有条件的地方, 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利用图书馆、 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等要 求。
它奋力地从河里泅上岸 放弃了作践自己的念头 看着肉体上的斫痕 它又郑重其事地重新生活
人类也不同于它们 不可以知足安命 不可以在困难之前聊以自慰 却可以创造不可思议的神话
(用了14个词语)
祖国(刘美龄,04-5-8)
您就像海船, 搁浅在我心海。 您就像日晷, 为我准确指时。
以前您的不毛之地, 现在已经不可思议。 以前我会聊以自慰, 现在我已经知足安命。
1.突出学科属性,回归语文本真
首先,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具体性质—— “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 程”,还道出了语言字运用的主要内容——“ 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 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其次,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 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 向“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 “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 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 渗透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再次,对新课程提倡的综合性学
习中的跨学科学习,2011年版语文课 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了“也应以提高学 生语文素养为目的” 的崭新要求,在 综合性学习评价建议中也提出“应着 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 还要求教材“设计的体验性活动和研 究性专题要体现语文特点”。
2.强化教师地位,强调指导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读读写写”一 共提供了16个词语:
泅 作践 沮丧 搁浅 斫痕 日规 抵御 愁闷 孤立无援 冻饿之虞 闻所未闻 郑重其事 知足安命 不毛之地 不可思议 聊以自慰
蜗牛(杨×,04-5-8)
沮丧的蜗牛 愁闷的背着自己的躯壳 在这片不毛之地上 它显得孤立无援
它不同于人 不用担心它们闻所未闻的任务 不用抵御外界的压力 当然也没有冻饿之虞
不仅如此,2011版课标还将“评价建议”从2001年版 课标第四的位置提前到第二的位置,置于“教学建议”之 后,明确了语文教学评价“诊断”和“发展”的目标追求 和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对 义务教育语文学习四个学段、五个方面学习内容的评价标 准做了十分具体的质性描述和量化规定,十分便于语文教 师操作,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教材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
我们关注教材的主要是它的教学价值(指教材 作为教学材料为学生提供的如何处理信息的价值, 它是这些文章被选入课本之后才具有的价值) 。
而教学价值,是隐藏在教材的原生价值(指教 材作为客观阅读对象为读者提供的信息价值,它是 被选入课本的文章在选入课本之前即有的价值)之 后的,是需要开发的,是生成的。
文选的提供,并不意味着自动解决课程内容、 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的教学化”
——用教材教语文的必经之路。
教材内容的“沿用”和“重构”
——语文教学内容,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
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 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 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 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正的或负的)的创 生。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它逻辑 地蕴涵着教师参与课程研制、用教材教和教学 为学生服务等理念。
2011版课标则统一规划,前后呼应,明确提出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 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 容”;在“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中则具体提出“努力养成良好的 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 的目标要求后,在 后面的三个学段均以“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 习惯”与之照应,体现了对写字教学的重视,凸显了 课程目标设计的整体性。
“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 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 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 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 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 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 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加强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
用了15个词remember谢某0458荒凉的秋天我像落水的小鸟寒风扫落叶死命想泅到岸边你如此无情用力扑朔着翅膀郑重其事地却望不见岸线留下冰冷的字眼我如搁浅的小舟我的心在一瞬间拼命想重返汪洋灰飞湮灭使劲摇动着船浆苦心经营的幸福却找不到风帆却只换来一句再见我是如此懊恼沮丧我不可思议地愁闷我是多么孤立无援但是今生遇见你爱终究不是生命的全部我已知足安命作践自己只能加倍痛苦我会永远把你珍藏我并没有冻饿之虞放进我最美的我还要精彩地活下去记忆盒里我的世界并不会因为你的离去而变成不毛之地梦虽然会残缺但遗憾也是一种美丽用了12个词语修辞方法运用模仿
我的世界 并不会因为你的离去 而变成不毛之地 梦虽然会残缺 但遗憾也是一种美丽
今生遇见你 我已知足安命 我会永远把你珍藏 放进我最美的 记忆盒里
(用了12个词语)
✓修辞方法运用模仿; ✓不同句式表达模仿;
✓中心句、阐释句、总括句的逻辑思路语 言呈现;
✓根据表达需要或具体语境而进行的语言 风格调整;
3.提倡创造性使用教科书
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 习的方法……”,教师“应认真钻研教 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 地使用教材……”
4.尝试构建语文学习的具体内容 5.对多元文化的重视
谢谢大家!
2001年版课标的四个学段未能做到前后呼应,始
终如一。如“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一) 识字与写字”中提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 写字习惯……”,此后的三个学段再也没有提及这一 目标要求。
✓字词音、形、义辨析(正确理解和运用 祖国文字,优美地诵读、规范地书写)
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诵读感情基 调的把握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 的停顿、“基础”的由来、由“赞”说说 文言词语的解释途径、避免读错字、写错 字应注意辨析的几种字等
✓词语积累及运用
例:游戏性练笔 让文字跳起欢乐的舞蹈
2011年版课标“总体目标与内容”改2001年版语 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为 “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改“初步掌握科 学的思想方法” 为“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从 “掌握”到“初步掌握”,从“初步掌握”到“学习” 的变化,体现了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语文学习水平更 为准确的把握,细微的词句变化却体现的是实事求是 的态度。
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 到与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高尚的 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 态度”相提并论的高度 。
——“启迪学生的智慧”
2.对语文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观照
“体验”、“感受” “体会”、“理解” “感悟”、“分析” “想象” …… “展开想象”、“培养想象力”、 “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您让我不再沮丧, 不再有冻饿之虞, 不再受愁闷之苦, 不再会孤立无援。
您的闻所未闻, 我会郑重其事地宣传。 虽然我已有岁月的斫痕, 没有多大的抵御能力, 但我会奋力泅到 理想的彼岸!
(用了15个词)
Remember(谢某,04-5-8)
荒凉的秋天 寒风扫落叶 你如此无情 郑重其事地 留下冰冷的字眼
匡谬扶正,回归本真:
2011年版语文课标之 知著见微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何立新
一、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显性变化
(一)一以贯之,突出整体 (二)循序渐进,具体可行 (三)实事求是,因时而化
1.实事求是的调整 2.因时而化的增删
二、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隐性调整
(一)对语文新课程一些误区的反正
我的心在一瞬间 灰飞湮灭 苦心经营的幸福 却只换来一句再见 我是如此懊恼沮丧 我是多么孤立无援
我像落水的小鸟 死命想泅到岸边 用力扑朔着翅膀 却望不见岸线
我如搁浅的小舟 拼命想重返汪洋 使劲摇动着船浆 却找不到风帆
我不可思议地愁闷 我的爱已布满斫痕
但是 爱终究不是生命的全部 作践自己只能加倍痛苦 我并没有冻饿之虞 我还要精彩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