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手术麻醉安全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诊手术麻醉安全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目的:对应用安全综合干预模式对接受门诊手术治疗的患者麻醉期间实施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门诊手术治疗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

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麻醉期间实施干预;采用安全综合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麻醉期间实施干预。

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在门诊手术治疗期间出现麻醉不良事件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门诊手术麻醉安全干预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门诊手术治疗计划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安全综合干预模式对接受门诊手术治疗的患者麻醉期间实施干预的效果非常明显。

标签:安全综合干预;门诊手术;麻醉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时间观念也明显增强,选择门诊就医的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手术可以在门诊进行。

门诊就医主要具有灵活方便、随到随诊随治的基本特点,检查、检验的费用明显低于住院,使患者看病或手术变得更加方便、安全、快捷[1]。

本次对接受门诊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安全综合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接受门诊手术治疗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

对照组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1-7天,平均发病时间(2.2±0.5)天;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41.3±1.8)岁;观察组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1-8天,平均发病时间(2.1±0.7)天;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41.5±1.9)岁。

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麻醉期间实施干预;采用安全综合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麻醉期间实施干预:①对患者实施麻醉前,应仔細检查麻醉所需要的各种药品、仪器、设备,争取麻醉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②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各项指标检测的各种仪器,和抢救过程中可能用药的各种物品,也应该准备齐全,保证麻醉和手术安全;③保证麻醉维持期间镇痛和镇静类药物应用合理,且剂量充足,避免由于麻醉效果不理想,而对门诊手术操作造成不良影响;④门诊手术后通过呼唤、适当用药等方式,帮助患者尽快清醒;⑤进一步建立健全术后麻醉苏醒阶段的监控,术后必须留院观察确认没有任何异常,方可令患者离开;⑥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应该积极防治恶心呕吐、头痛、尿潴留等并发症[2]。

1.3 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门诊手术结束后,患者离开医院之前,通过不记名打分方式,对麻醉安全管理模式满意度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满意,80分以下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3]。

1.4 观察指标
选择在门诊手术治疗期间出现麻醉不良事件的人数、对门诊手术麻醉安全干预模式的满意度、门诊手术治疗计划总时间等作为观察指标。

1.5 数据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门诊手术治疗期间出现麻醉不良事件的人数
门诊手术治疗期间,对照组中有7例患者出现麻醉不良事件,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麻醉不良事件,该项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对门诊手术麻醉安全干预模式的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中有10例对门诊手术麻醉安全干预模式感到满意,25例基本满意,9例不满意,满意度79.5%;观察组患者中有29例对门诊手术麻醉安全干预模式感到满意,13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满意度95.5%。

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3 门诊手术治疗计划总时间
对照组门诊手术治疗计划共实施(6.35±1.08)h,观察组门诊手术治疗计划共实施(3.29±0.85)h。

该项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门诊手术治疗给广大受术者带来的好处,目前已经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广泛共识,该类手术可以使患者与其家庭成员的分离时间明显缩短,使由于住院因素而导致的接触性感染和并发症明显减少,而门诊手术的麻醉,会对手术的顺利进行,产生明显影响,在实际门诊手术过程中,应该对麻醉安全问题给予充分重视[4]。

门诊手术麻醉是各项技术综合运用的一个过程,主要内容包括短时静脉全麻、硬膜外麻、神经阻滞麻醉、微创、镇痛等多个方面,可以使手术应激反应明
显减少,使器官的生理功能障碍程度减轻,以对术后恢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门诊手术麻醉安全问题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点:①接受门诊手术治疗的患者本身因素;②麻醉和手术操作医生的技能和理论水平;③镇痛、镇静类药物的选择因素;④门诊手术治疗实际环境因素[5]。

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根据上述因素,实施门诊手术麻醉安全综合干预,充分保证麻醉安全,使门诊手术能够顺利进行并达到预计效果。

参考文献
[1]吕红梅,陈捷,陈君华,等.对门诊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3(4):134-135.
[2] 石军,朱明冬.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3,21(2):270-271.
[3] 李霞.老年患者下肢手术260例的麻醉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7(23):157-158.
[4] 周琳,张毅.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5(14):181-182.
[5] 赵钰.老年人下肢手术两种麻醉方法比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5):88-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