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通史之中国古代音乐史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

九十二、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色 昆曲的著名作品和昆曲的特点 九十三、愈趋愈卑,新奇叠出 “乱弹”诸腔兴起的原因和其特点 九十四、变则新、不变则腐 明清时期的戏曲论著作品 九十五、曲曲新声总断肠 明清时期的器乐独奏作品、特点和今后的
发展 九十六、今之乐,尤古之乐也 明清时期的器乐合奏艺术形式
八十七、取来歌里唱,胜向迪中吹 我国最早声乐论著《唱论》的内容和发展 八十八、刊布成秩,举世传诵 明清民歌和小曲的原因和发展 八十九、鼓声一通,群歌竞作 兄弟名族的歌舞音乐的特点和影响 九十、一韵于良久 明清时期说唱音乐的内容和特点 九十一、清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 明清戏曲的“四大声腔”区别和特点
中篇 中古音乐
三十二、“秦声”与“楚歌” 这两种音乐的区别和特点 三十三、先秦钟琴文化的“断层”与“转
型” 洛庄汉墓出土的编钟对当时社会的启示和对
之后中国音乐的影响 三十四、一条横贯亚洲的“音乐之路” 丝绸之路带来的巨大影响
三十五、采歌谣,被声乐 汉代乐府的重要内容组成 三十六、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 李延年对当时音乐做出的贡献 三十七、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乐府歌曲的种类以及对后来音乐的发展产生
五十五、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 唐玄宗对音乐所做出的贡献 五十六、断肠声里唱“阳关 《阳关三叠》的由来 五十七、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
作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和音乐评论家
五十八、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 难
琴曲《梅花三弄》和《离骚》的区别和特点 五十九、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
七十二、教坊十三部,唯以杂剧为正色 宋代的“杂剧”和“南戏”的区别和特点 七十三、满村听说“蔡中郎” 宋代说唱音乐的发展过程和内容特点 七十四、每欲望九嶷,为潇湘之云所蔽 唐代琴曲有着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中国音乐通史之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音乐通史之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音乐通史题型填空题词条解释简答题问答题远古、先秦一、简答题1.词条解释:贾湖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其一面钻孔而成大司乐: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是我国古代第一所音乐学校,其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六代乐舞:黄帝——《云门大卷》祭天神,云神崇拜唐尧——《大咸》祭地神,水鱼崇拜虞舜——《九韶》祭四望,三代文治武功夏禹——《大夏》祭山川,歌颂大禹治水商汤——《大濩》祭先妣,歌颂商汤伐桀周武王——《大武》祭先祖,歌颂武王伐纣三分损益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是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

2.简述周代宫廷礼乐机构的主要构成:(与大司乐有关)3.周代八音分类法的依据是什么?(每类各举二种乐器)石类:鸣球二、问答题1.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对音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曾侯乙墓出土乐器在中国音乐史上的意义如何?汉代一、简答题1.乐府的基本概念及其功能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

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2.词条解释相和歌:李延年:鼓吹乐:百戏:汉代百戏,上承周代,是兼有音乐歌舞成分的杂技表演之总称。

包括角觝、杂技、武术、幻术、民间歌舞等多种表演形式,表演中伴有音乐的唱、奏。

京房六十律:(理论律学)二、问答题:1.简述汉代相和歌的发展历程2.简述汉魏时期相和大曲的结构形式3.阐述《乐记》的主要音乐美学观点4.关于音乐的美感认识,《乐记》强调音乐给人们的愉悦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

《乐记》作为先秦儒学的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其后两千多年来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一、简答题1.词条解释清商乐:它的形式大致与相和诸曲相同,所用的宫调系统亦与相和歌相通,被称为“清商三调”。

吴歌:西曲:何承天:《广陵散》:2.简述《声无哀乐论》的主要美学观点二、问答题1.简述魏晋时期古琴音乐发展的主要内容历史上的魏晋时期是一个战乱与分裂的时代,也著名琴曲有《广陵散》、《酒狂》、《梅花三弄》、《乌夜啼》及现存最早的文字谱《碣石调·幽兰》(南朝梁丘明所传)。

中国音乐通史之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音乐通史之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音乐通史题型填空题词条解释简答题问答题远古、先秦一、简答题1.词条解释:贾湖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其一面钻孔而成大司乐: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是我国古代第一所音乐学校,其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六代乐舞:黄帝——《云门大卷》祭天神,云神崇拜唐尧——《大咸》祭地神,水鱼崇拜虞舜——《九韶》祭四望,三代文治武功夏禹——《大夏》祭山川,歌颂大禹治水商汤——《大濩》祭先妣,歌颂商汤伐桀周武王——《大武》祭先祖,歌颂武王伐纣三分损益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是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

2.简述周代宫廷礼乐机构的主要构成:(与大司乐有关)3.周代八音分类法的依据是什么?(每类各举二种乐器)石类:鸣球二、问答题1.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对音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曾侯乙墓出土乐器在中国音乐史上的意义如何?汉代一、简答题1.乐府的基本概念及其功能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

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2.词条解释相和歌:李延年:鼓吹乐:百戏:汉代百戏,上承周代,是兼有音乐歌舞成分的杂技表演之总称。

包括角觝、杂技、武术、幻术、民间歌舞等多种表演形式,表演中伴有音乐的唱、奏。

京房六十律:(理论律学)二、问答题:1.简述汉代相和歌的发展历程2.简述汉魏时期相和大曲的结构形式3.阐述《乐记》的主要音乐美学观点4.关于音乐的美感认识,《乐记》强调音乐给人们的愉悦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

《乐记》作为先秦儒学的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其后两千多年来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一、简答题1.词条解释清商乐:它的形式大致与相和诸曲相同,所用的宫调系统亦与相和歌相通,被称为“清商三调”。

吴歌:西曲:何承天:《广陵散》:2.简述《声无哀乐论》的主要美学观点二、问答题1.简述魏晋时期古琴音乐发展的主要内容历史上的魏晋时期是一个战乱与分裂的时代,也著名琴曲有《广陵散》、《酒狂》、《梅花三弄》、《乌夜啼》及现存最早的文字谱《碣石调·幽兰》(南朝梁丘明所传)。

4中国音乐通史简编-隋、唐、五代时期

4中国音乐通史简编-隋、唐、五代时期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960);第一节;概述:隋王朝自建立到灭亡只有37年时间,是我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

然而,隋朝的建立实现了南北的统一,结束了从东汉末年以来长达三个多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

自此以后,国家的统一成为我国中、后期封建社会的主要历史潮流,音乐文化的发展随之步入极其辉煌的阶段。

隋朝统治者创立“教坊”机构;继承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各方面的音乐文化成果,建立起“七部乐”、“九部乐”的宫廷音乐体制,将音乐文化的发展建造在多民族音乐并存的基础之上;民间散乐百戏的发展也受到高度重视。

这些开放性的文化政策,不论统治者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起到了推动我国封建社会的音乐文化朝着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世界性规模发展的作用,其历史意义显然是不容低估的。

唐袭隋制。

大唐帝国统治的近300年中,尤其自唐太宗的“贞观之治”(627-649)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713-741)的100多年问,国家强盛、民族和睦、经济繁荣、社会富裕,使唐王朝一度成为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稳定的朝代,同时为文化艺术的高度繁荣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全民族文化素质的空前提高,促使诗歌、音乐、绘画、书法、舞蹈、建筑等文化领域取得了全面的突破。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宣宗《吊自居易》),“《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白居易《杨柳枝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王建《凉州行》)等等,乃是唐代音乐高度发展与普及的盛况在诗歌中的生动反映。

唐朝国都长安是世界文化名城,西凉、龟兹、天竺、高丽、扶南、中亚及国内各民族的歌舞荟集于此(图4-1)。

唐代宫廷音乐的规模与水平也是其他任何朝代难以企及的。

唐代交通四通八达,陆上、海上“丝绸之路”联结亚、欧两洲。

因此,在国内外各民族音乐文化长期交流融合的基础上创造出崭新风格的唐朝音乐,即使与欧洲拜占廷帝国、阿拉伯诸国相比也当之无愧站在当时世界的前列,对亚洲东部国家更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历史影响。

中国古代音乐史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音乐史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音乐史发展概述[选修]中国古代音乐发展概述姓名:刘珊珊学号:6100510052专业班级:信管102班中国古代音乐发展概述中国音乐的历史,古代文献一般追溯到黄帝。

尽管关于黄帝的传说夹杂着后人的理想成分,并有不少神怪内容,不完全可信。

现代考古发现已把中国音乐的历史,从黄帝时代大大向前推进,其历史远比黄帝时代古老!1986年—987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新石器遗址发掘出了随葬的至少16支骨笛,据碳14测定,这些骨笛距今已有8000—9000年之久!这些骨笛用鹤类尺骨制成,大多钻有7孔,在有的音孔旁还遗留着钻孔前刻划的等分标记,个别音孔旁边另钻一小孔,应是调整音高用的。

经音乐工作者对其中最完整的一支所作测音可知,号称以五声音阶为主的中国,其实早在七、八千年之前,就已具备了有着稳定结构,超出五声的音阶形态了。

这也证明当时的音乐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我国音阶可以肯定最晚形成于晚商时期,距今约3000年。

现今已出土的埙,在晚商时期已发展至五音孔,可吹奏五声音阶、七声音阶,可以发出八个连续半音。

埙的大量出土,为研究我国古代音阶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实证。

西周到战国时期的音乐成就更大。

一、西周时期形成了我国古代的专业音乐文化,有许多受到严格训练的专业乐师,进行传授、表演等音乐活动。

二、歌唱,这个新乐的典型特征,在社会各阶层广泛流行。

“采风”制度就是采集民间歌谣以查民情,其产物为《诗经》和《楚辞》。

这个时期也出现了许多民间歌手。

三、器乐在这个时期获得较大发展。

1.乐器已有约70种,有系统化的乐器分类法,称作“八音”。

2.器乐合奏相当发展。

最重要的形式有以编钟、鼓为主体的“钟鼓之乐”。

3.这个时期的一些乐器发展为独奏乐器,并出现如“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等琴曲。

四、这个时期已形成古代乐理观念。

出现了十二律以及计算乐律的三分损益法。

五、西周时期形成了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规定十分严格。

中国音乐史参考书目(古代部分)

中国音乐史参考书目(古代部分)

《中国音乐史》参考书目(古代部分)教材: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山东教育出版社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出版。

郑祖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出版,2000年第2次印刷。

参考书目:王光祈:《中国音乐史》(上、下册),1931年序,中华书局1934年出版。

杨荫浏:《中国音乐史纲》(写于1944年),上海万叶书店1952年出版。

李纯一:《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第一分册)》,音乐出版社1957年初版,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年增订版。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出版。

吴钊刘东升:《中国音乐史略》,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出版。

夏野:《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年出版。

刘再生:《中国音乐史简述》,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出版。

李纯一:《先秦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出版。

蔡仲德:《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出版。

(日本)林谦三:《东亚乐器考》,音乐出版社1954年出版。

(台湾)薛综明:《中国音乐史——乐谱编、乐器编》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民国三十二年版。

现有香港太平书局1964年版。

黄翔鹏:《中国古代音乐史——分期研究及有关新材料、新问题》,台北:汉唐乐府1997年出版。

黄翔鹏:《溯流探源》(文集),人民音乐出版社。

黄翔鹏:《中国人的音乐和音乐学》(文集),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出版。

李纯一:《中国古代乐器综录》,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出版。

薛艺兵 2003:《中国乐器志•体鸣卷》,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中国音乐书谱志》,中国音乐研究所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出版。

《中国音乐辞典》(上、下卷),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出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北京、上海: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89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北京、上海: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83年。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八阕”(=葛天氏“八阕”):《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的八阕,反映葛天氏部落的原始农牧生活的组歌,包含八首曲子,表演者手执牛尾巴,边跳边唱。

“八阕”分别是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礼乐:周代以乐从属于礼的思想和制度,始于周公。

礼乐思想的核心是区别君臣、父子、上下、亲疏、尊卑的规范。

这种规范体现为对于一切礼仪和音乐活动所规定的制度。

作为音乐制度,包括乐悬、舞列、用乐等,都有等级森严的规定,都是不许逾越的。

这些规定,一方面贯彻在由大司乐进行的国子教育之中;一方面体现于祭祀、燕享等日常的雅乐活动中。

并为此设立了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官”。

在春秋战国间,随着周王统治地位的动摇进入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但作为一种思想和意识形态,历史影响却极为深远。

大司乐:周王朝为了实施礼乐制度,设置了我过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官。

其中最高乐官为大司乐。

大司乐的职能是掌管宫廷音乐活动和贵族子弟的音乐学习。

六代乐舞:简称“六舞”,包括黄帝时代的《云门》;尧时代的《咸池》;舜时代的《韶》;夏代的《大夏》;商代的《大濩》以及周初创作的《大武》。

在周代受统治者重视,由最高乐官大司乐亲自掌教。

乐舞由舞蹈、歌唱、器乐结合而成。

《诗经》:春秋末期,经过文人的选择形成的诗三百的集子。

现存305首,分三类:风、雅、颂。

《风》是《诗经》的精华,《诗经》的首篇是《关雎》。

曾侯乙墓编钟:1978年在湖北随县擂鼓敦地区曾国诸侯王乙的墓穴中出土。

整套编钟共64枚,钟分上、中、下三层。

这套钟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可奏出完整的五声、七声音阶,中部音区可演奏十二个半音。

采用了纯律和三分损益律的复合生律法。

钟上刻有错金铭文,为研究古代乐理提供了实证资料。

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显示出我国历史上的编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惊人成就。

三分损益法:春秋时期产生的以弦长为其计算基础的计算乐律的理论叫做三分损益法。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发展•远古夏商•音乐起源:精神起源说、情感起源说、模仿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两周•礼乐制度一佾8人•天子:4面乐队,8佾舞队•诸侯:3面乐队,6佾舞队•卿大夫:2面乐队,4佾舞队•士:1面乐队,2佾舞队•礼乐机构•春宫•官职:大司乐、乐师、大师•职能:音乐教育、传授乐艺、表演和其他音乐事务。

•秦汉•音乐机构:乐府•时期:产生于秦,兴盛于汉,罢于汉哀帝•职能:大规模大范围的采集民间歌谣,对其进行加工、改编、创作和填词,并研究理论演唱、演奏。

•人物作品:汉武帝时期协律都尉李延年根据西域音乐《摩诃兜勒》创作的《新声二十八解》,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军乐作品。

他的作品还有《佳人歌》。

•隋唐五代•太常寺由政府管辖,是封建社会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由太常卿主管。

•大乐署:兼管雅乐和燕乐,队音乐艺人的训练考核。

•鼓吹署:专管仪仗中的鼓吹音乐,一部分宫廷礼仪活动。

•宫廷•教坊:训练培养乐工。

•梨园:专习法曲,专搞器乐。

市民音乐蓬勃发展•音乐场所勾栏在瓦舍中•瓦舍:又名瓦市、瓦肆、瓦子,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集中地。

•勾栏:又称“乐棚”,民间艺人演出的固定场所。

•新兴职业:路岐人(流动民间艺人)•形态•远古夏商周•古歌•出自《吴越春秋》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原始狩猎生活•出自《吕氏春秋•音初篇》的《候人兮猗》最早的情歌•古乐舞•远古:《八阕》,又名《葛天氏之乐》原始农牧生活•黄帝:《云门》以云为图腾,崇拜天神•尧:《咸池》以水鱼为图腾,崇天,祈求五谷丰收•舜:《箫韶》•地位: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以排箫为主奏乐器,共有九个段落,故又名《九韶》•评价:孔子“三月不知肉味”,提出中国最早的音乐审美原则:“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夏:《大夏》歌颂大禹治水•商:《大濩》歌颂商汤伐夏桀•周:《大舞》孔子评价:“尽美矣,未尽善也。

”•鼓吹乐•概况:是一种以打击乐器和吹管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黄门鼓吹:天子专用•骑吹:车马驾行•横吹:军中马上演奏•短箫饶歌:军队凯旋奏唱•百戏•含义:上承周代散乐,是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包括角抵戏,杂技,魔术,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一·上古音乐(原始社会)1.贾湖骨笛:●在河南舞阳县于1986和1987年两次发掘“骨笛25件,完整17件,残器6件,半成品2件。

”●贾湖骨笛是目前所知中国最为古老的乐器,骨笛出土于不同时代的墓葬,其年代跨度长达两千余年,音阶结构随着年代的距离而变化。

●描述贾湖骨笛:早期,距今九千多年至八千六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5孔6孔,能奏出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音阶。

中期,至今八千六百至八千二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7孔,能奏出六声和七声音阶。

晚期,距今八千二百至七千八百年左右,能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以及七声音阶以外的一些变化音阶2.骨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160件,用鸟禽类中段肢骨制作,有2—3孔。

3.葛天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这是原始社会极为著名的一部乐舞作品。

●表演形式: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八支歌内容:《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4.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5.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是一部远古时期优秀的乐舞作品。

咸池是天上西宫星名,古人称它是西方日落之处。

6.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乐舞由编管乐器排箫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称《萧韶》;乐舞有9个段落,所以称《九韶》;有9次歌唱,称《九歌》;有9次变化,称《九辨》。

二、(夏商周春秋战国)西周:1.雅乐:是我国古代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所演奏的音乐和乐舞,在周代包括用于宗庙、宫廷礼仪、军事大典等各个方面的音乐。

雅乐一直延续至清末。

2.六代之乐: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

●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禹《大夏》歌颂大禹治水。

最新中国音乐通史之中国古代音乐史

最新中国音乐通史之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音乐通史12题型3填空题4词条解释简答题56问答题7远古、先秦一、简答题891.词条解释:10贾湖骨笛:1112是用猛禽的肢骨在其一面钻孔而成13大司乐:1415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是我国古代第一所音乐学校,其目的是为了配合礼16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17六代乐舞:18192021黄帝——《云门大卷》祭天神,云神崇拜22唐尧——《大咸》祭地神,水鱼崇拜23虞舜——《九韶》祭四望,三代文治武功24夏禹——《大夏》祭山川,歌颂大禹治水25商汤——《大濩》祭先妣,歌颂商汤伐桀26周武王——《大武》祭先祖,歌颂武王伐纣27三分损益法:2829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是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

302.简述周代宫廷礼乐机构的主要构成:(与大司乐有关)3132333.周代八音分类法的依据是什么?(每类各举二种乐器)343536石类:鸣球37二、问答题38391.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对音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04142434445462.曾侯乙墓出土乐器在中国音乐史上的意义如何?47484950汉代5152一、简答题531.乐府的基本概念及其功能5455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

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56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5758596061626364656667682.词条解释6970相和歌:7172李延年:7374鼓吹乐:75百戏:7677汉代百戏,上承周代,是兼有音乐歌舞成分的杂技表演之总称。

包括角觝、杂技、78武术、幻术、民间歌舞等多种表演形式,表演中伴有音乐的唱、奏。

京房六十律:(理论律学)79808182二、问答题:831.简述汉代相和歌的发展历程8485862.简述汉魏时期相和大曲的结构形式87883.阐述《乐记》的主要音乐美学观点89909192934.关于音乐的美感认识,《乐记》强调音乐给人们的愉悦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94少的。

95《乐记》作为先秦儒学的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其后96两千多年来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音乐简史

中国古代音乐简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一、远古时期中华民族音乐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

据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

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远古的音乐文化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

葛天氏氏族中的所谓"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乐舞就是最好的说明。

当时,人们所歌咏的内容,诸如"敬天常"、"奋五谷"、"总禽兽之极"反映了先民们对农业、畜牧业以及天地自然规律的认识。

这些歌、舞、乐互为一体的原始乐舞还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想联系。

例如黄帝氏族曾以云为图腾,他的乐舞就叫做《云门》。

关于原始的歌曲形式,可见《吕氏春秋》所记涂山氏之女所作的"候人歌"。

这首歌的歌词仅只"候人兮猗"一句,而只有"候人"二字有实意。

这便是音乐的萌芽,是一种孕而未化的语言。

二、夏、商时期夏商两代是奴隶制社会时期。

从古典文献记载来看,这时的乐舞已经渐渐脱离原始氏族乐舞为氏族共有的特点,它们更多地为奴隶主所占有。

从内容上看,它们渐渐离开了原始的图腾崇拜,转而为对征服自然的人的颂歌。

例如夏禹治水,造福人民,于是便出现了歌颂夏禹的乐舞《大夏》。

夏桀无道,商汤伐之,于是便有了歌颂商汤伐桀的乐舞《大蠖》。

商代巫风盛行,于是出现了专司祭祀的巫(女巫)和觋(男巫)。

他们为奴隶主所豢养,在行祭时舞蹈、歌唱,是最早以音乐为职业的人。

奴隶主以乐舞来祭祀天帝、祖先,同时又以乐舞来放纵自身的享受。

他们死后还要以乐人殉葬,这种残酷的殉杀制度一方面暴露了奴隶主的残酷统治,而在客观上也反映出生产力较原始时代的进步,从而使音乐文化具备了迅速发展的条件。

据史料记载,在夏代已经有用鳄鱼皮蒙制的鼍鼓。

商代已经发现有木腔蟒皮鼓和双鸟饕餮纹铜鼓,以及制作精良的脱胎于石桦犁的石磐。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第一章远古(约公元前21世纪前)1、音乐的起源:劳动起源说,模仿说,异性求爱说(达尔文在《进化论》),巫术说(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游戏说(席勒),信号说,“太一”说,潜意识(无意识)说,情感表达说等。

2、中国最古老的乐器新石器时代的“贾湖骨笛”,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被称为中华第一笛。

(丹顶鹤的尺骨,演奏七声)3、人类历史划分为蒙昧,野蛮,文明三个时代。

音乐的早期形态是一种歌唱,舞蹈,奏乐结合在一起的乐舞形态,它们互相依赖。

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形式是野蛮时代人类所共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音乐美学论著《乐记》。

彩陶盆(三组舞蹈图案,每组五人)4、远古时期狩猎活动的歌谣《弹歌》。

反映农牧生活的乐舞有《八阕》(葛天氏之乐),朱襄氏之乐(士达的人造了一张五弦琴用来求雨)。

古乐舞“击石附石﹑百兽率舞”5、原始音乐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原始音乐以诗歌舞三者相结合为主,节奏是基本的因素,音高音色也得到了注意。

原始音乐往往与现实生活﹑巫术﹑宗教相结合6、原始社会音乐文化总结?音乐的本质:原始音乐是社会实践的反应,是全体民族公社成员集体创作的产物,是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生产力低下,人们共同努力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始生活得生动写照,其目的在于为整个公社服务,在于受生产经验和斗争知识,在于组织全体公社成员,同心同德对自然界或氏族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

局限性?同时,原始社会的音乐艺术,与当时人们现实世界的认识密切相关,认识的局限性使他们一方面用自己的力量进行斗争,另一方面又用幻想的方式去理解巫术﹑宗教,为达到他们物质愿望的手段,因此原始社会的音乐常常与宗教﹑巫术相结合,乐舞以歌舞乐为一体,尤其是“万物有灵”的巫术观念,创造了原始音乐文明的独特面貌。

第二章夏、商(约公元前21世纪前—前11世纪)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夏文化和夏代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夏文化应该是指夏王朝时期夏民族的文化”。

中国古代音乐史资料重点

中国古代音乐史资料重点
歌词内容:汉代乐府中,被用于郊祀、宴享等场合的仪式音 乐,大都是根据民间音乐,由文学家配上了歌功颂 德、强调封建统治的神圣性的新的歌词。从存留到 现在的汉代乐府来看,更多的是未被统治阶级篡改 过的民间音乐。
其内容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诗歌形式比较自由,二、三、四、五、六、 七言都有。
如《上邪》:
但总的趋势向五言上下句或四句体的形 式发展。特别是许多叙事歌曲大都有五言组 成的。
如《十五从军征》:
另有一例《北方有佳人》:
五、乐府中的音乐家——李延年
生平简介:
汉武帝时造诣很高的音乐家。中山人(今河北定县 一带),父母兄弟妹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 人。
李延年年轻时因犯法而被处腐刑,以“太监”名义 在 宫内管犬。
第二种说法 观点:秦代已有,汉代兴盛。 依据: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河之最少府‥‥‥ 代表人物:孙继南等主编《中国音乐通史简编》
三、关于“乐府”的职能及目的
职能:搜集民间音乐;创作和填写歌辞,创作和改编曲 调;编配乐器;进行演唱和演奏等等。
目的: 第一种说法
观点:汉乐府采歌谣是为了考察民情,巩固统治。依据:“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
第三章 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公元220)
本章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五节、百戏中的乐舞
第二节、乐府
第六节、乐器的发展
第三节、鼓吹
第七节、音乐理论的成就
第四节、相和歌 第八节、思考及讨论
第一节 概述
短暂的秦王朝揭开了封建大一统的序幕。它虽然在音 乐文化的发展方面未留下很多业绩,但其“大一统”的 思想,同时把战国时期七国音乐汇集到一起,客观上推 动了全国音乐文化的交流,对汉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 以钟汉磬承乐为秦代制表,的由先于秦乐汉舞初阶统段治者采取了发展封建制的政 策以 以歌戏,西舞曲汉大音文曲乐、为为代代景表表之的 的世中 近与古 世汉伎 俗乐 乐武阶 阶帝段 段时期接连出现了两个科学文 化发展的高峰,音乐文化的发展也相应进入了歌、舞、 器各自相对独立发展的中古伎乐阶段。

中国古代音乐史重点总结

中国古代音乐史重点总结

中国古代音乐史重点总结
古代原始音乐(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1世纪)
中国古代原始音乐源于先民对自然环境的感受和人类生活的体验。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古代原始音乐主要使用的乐器包括石柱琴、骨笛、竹笛等。

古代原始音乐有着简单的旋律和节奏,用以祭祀神灵、贺喜庆典等。

宫廷音乐(公元前11世纪-公元14世纪)
宫廷音乐是古代宫廷贵族阶层的专属音乐。

它在商代和西周时期达到了巅峰。

宫廷音乐是为了彰显官员的统治地位和宫廷的威严而存在的。

宫廷音乐主要使用的乐器有编钟、编磬、簧管等。

由于其独特的音响效果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宫廷音乐在古代中国音乐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寺庙音乐(公元14世纪-公元18世纪)
寺庙音乐以佛教音乐为主,主要表现了宗教信仰和追求超凡化境的精神。

寺庙音乐是从宋代开始趋于成熟和流行的。

寺庙音乐使用的乐器主要有佛钟、和尚鼓、木鱼等。

寺庙音乐旋律悠扬,气氛庄重,反映出佛教信仰的深度。

民间音乐(公元18世纪-现代)
民间音乐源于百姓生活和文化活动,反映了百姓的欢乐和痛苦。

民间音乐以民谣为主,其中包括山歌、劳作歌曲、酒歌等。

民间音乐使用的乐器各异,如二胡、琵琶、古筝等。

民间音乐旋律简单易懂,节奏明快,广泛传播于乡村和各地民间。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音乐历经了原始音乐、宫廷音乐、寺庙音乐和民间音乐等阶段。

每个阶段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功能,反映了当时社
会、文化和宗教的状况。

这些丰富多样的音乐艺术形式,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审美风格,为中国古代音乐史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中国古代音乐史看看

中国古代音乐史看看

中国古代音乐史看看Create self, pursue no self. This is a classic motto, so remember it well.1 原始时期的古歌与古乐舞有:弹歌——反映了原始狩猎生活.八阕——反映了原始农牧生活.蜡辞—这是一首古代祭歌.云门——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咸池——尧时期崇天的乐舞.箫韶——舜时期宗教性乐舞.2我国音乐文化有约8000年可考的历史,依据是什么远古、夏商时期的乐器有哪些我国音乐文化可考的历史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依据是河南舞阳县贾湖骨笛,共计18支,距今有8000年的历史. 远古、夏商时期的乐器主要包括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打击乐器有:鼓磬编磬编钟编铙 , 吹奏乐器有;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出土的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其一面钻孔面成的,其中有八孔、七孔、六孔、五孔笛,七孔笛居多,共18支.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支七音孔骨笛,用简单指法可以吹奏出像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样的曲调.这些骨笛距今有8000年的历史. 骨哨埙3西周时期代表性乐舞有哪些可分为五类: 1六代乐舞又称“六舞”,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记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黄帝——云门尧——大咸舜——箫韶,夏代——大夏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商代——大濩歌颂商场伐桀的功绩,西周——大武歌颂武王伐纣的功绩 2小舞是指规模较小的乐舞.帗舞羽舞,旄舞.干舞,人舞. 3散乐这类是指民间乐舞. 4四夷之乐周边部族的乐舞、歌曲. 5宗教性乐舞4什么叫“八音”“八音”是指我国周代按照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这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八音”它们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金类:钟、镛、钲、铙、铎等.石类:磬、鸣球等.革类;鼓、建鼓、鼗、拊等.丝类:琴、瑟、筑等.木类:柷chu、敔yu.匏类:笙、竽等.竹类:箫排箫、篪等.5什么是“十二律”、“旋宫”、“三分损益法”、“隔八相生法”“十二律”——是周代逐渐形成的完整的十二个半音结构.单数的六个律名又称为“六律”,为阳律;双数的六个律名称为六吕”或“六同”.十二个半音也可称为“律吕”.“旋宫”——西周以来的转调理论.礼记·礼运载:“五声、六律、十二管,旋相为宫也.”“三分损益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以弦长为计算基础来计算乐律的理论,是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管子·地员篇中有详细记载.计算过程有五步;“隔八相生法”——在三分损益法所生的五律基础上,继续往下生律至第十二律.每隔八位生一律.这种计算方法见吕氏春秋·音律篇.6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有何重大意义有何音乐特点规模最大,音域最宽,音律较准,保存较好的乐器.是我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调乐器.它表明早在24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的编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惊人成就.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对我国古代音乐史有着重大的意义. 1整套编钟共64枚,分上中下三层、它标志着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2编钟的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 3各组编钟八度音程的音分值皆不同,中层三组编钟的律制近似纯律,说明这套编钟是复合律制.7汉代俗乐的发展如何“相和歌”是汉代北方兴起的一种歌曲形式.它的形成是一个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徒歌”“但歌”相和歌”相和大曲,其基本结构形式为三段式歌舞曲:艳——曲每段后加解——趋或乱.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相和歌发展为清商乐.相和三调平、清、瑟是相相歌在发展过程中所使用过的三种宫调,魏晋南北朝时又称清商三调“鼓吹乐”是一种以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并兼有歌唱的艺术形式.它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音乐传入中原后和汉族传统音乐川融合逐渐形成的.鼓吹乐以其雄壮、粗犷的气势被用于各种不同的场合.由于乐器的配置和用乐场合的不同,鼓吹乐可分鼓吹和横吹两种.横吹是以鼓和角为主奏乐器,在仪仗、道路上行进时于马上所奏之乐.鼓吹是以排箫和笳为主要乐器,常在殿庭、官署、宾饮中使用.东汉时用于军中,被称为“短萧铙歌”,以排箫和铙为主奏乐器.现存的鼓吹曲词有:战城南、紫骝马歌、上邪、有所思.鼓吹乐展现出雄壮、威武、粗犷、沉厚的气势.“百戏”是汉代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它包括角觝、杂戏、魔术、歌舞等形式.如“鱼龙曼延”、“总会仙倡”、“东海黄公”、等,这些节目的表演规模庞大、妙趣横生,常有歌手、鼓、钟、磬、箫、瑟、筑等为之伴奏.15·9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音乐文化大融合是如何形成的这是中国历史上战乱动荡的时期,也是北方与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在音乐文化上融合的时代.北方和西方边区地带的一些少数民族陆续向内地迁移. 首先,少数周边国家的歌舞伎乐在中原地区迅速流行.龟兹乐、西凉乐、高昌乐、康国乐、疏勒乐、天竺乐、安国乐、高丽乐等歌舞伎乐纷纷融入了中原音乐文化. 其次,一些少数民族的乐器也被带入了中原,如:曲项琵琶、五弦琵琶、荜篥、方响、钹、羯鼓等乐器,它们一经传入便被频繁而广泛地使用. 再次,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音乐与中国民间音乐相融合,逐步建立了中国佛教音乐体系. 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大发展时期.战乱、民族迁促和各地区各民族人民频繁的接触与交往为音乐文化上的大融合准备了有力的条件,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各民族音乐相互影响和相互充实为其后隋唐音乐所达到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97什么是“清商乐”“吴歌”和“西曲”清商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汉魏相和诸曲与南方的民间音乐相结合而成的俗乐之总称.江南吴歌,荆、楚西声,总称清商.”它的形式大致与相和诸曲相同,它所使用的宫调系统亦与相和歌相同,被称为“清商三调”.它所用的乐器有节鼓、琴、瑟、筝、筑、琵琶、箜篌、笙、笛、篪、箫、埙、钟、磬等. 吴歌是东晋、南朝时流传于建康一带的民歌.如子夜歌、上声歌等. 西曲大约是在南朝时今江陵一带的民歌,其表演形式有舞曲和倚歌.如莫愁乐、那呵滩等,17·98声无哀乐论的主要音乐思想是怎样的音乐的本质,稽康认为音乐是客观的存在,哀乐之情是主观的存在,两者并无因果关系,与儒家的音乐观点——表情说相对立.即:“心之与声,明为二物.”“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哀乐;哀乐自当以感情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 稳康肯定了音乐的娱乐作用和美感作用.大胆地否定了儒家所一贯提倡的音乐教化作用、道德作用.反对无视音乐的艺术性,把音乐简单的与政治等同的观点.声无哀乐论是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美学论着,其中涉及音乐本质、音乐的功能、音乐的审美感受等思想与儒家所提倡的音乐思想,构成了封建社会中音乐思想两大潮流的源头.18·99何承天和荀勖在乐律学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南朝杰出律学家何承天创立了十分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意在消除由三分损益算出的十二律“黄钟不能还原”、不能旋官转调的缺憾. 西晋律学家荀勖在乐律上的成就在于他发现了笛律中的“管口校正数”,荀勖运用“管口校正”制作出较精确的十二笛.每笛适吹一律, 19·100什么是歌舞戏其代表性剧目有哪些歌舞戏是南北朝后期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角色化妆、歌舞兼具,并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形.它的形成与汉代的百戏有直接渊源.其代表剧目有大面、钵头、踏摇娘. 大面,又称代面钵头,又叫拨头,西域一胡人踏摇娘,又叫苏中郎,根据民间一妇女遭丈夫凌辱的故事编写而成.20·101什么是隋唐宫廷燕乐燕乐,又称宴乐、讌乐,即饮宴之乐.是专指天子及诸侯宴饮宾客时所用的音乐.隋唐时期的燕乐以其宏大的体制和取得的高度成就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放射出异彩.标志着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已达到空前的高度和水平.燕乐中多部伎,坐、立部伎的发展是建立在多民族音乐并存的基础之上的21·l02什么是“大曲”和“法曲”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大曲”又称燕乐歌舞大曲,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乐舞.它是汉魏时的相和大曲与清商大曲进一步向更高程度的再发展.它代表了隋唐音乐文化的高度水平.歌、舞、乐三位一体、结构庞大、节奏与速度复杂多变是大曲的重要特点.大曲的结构通常分三大部分:散序——由器乐演奏,以散板式的自由节拍为主.中序——以歌唱为主,由器乐伴奏,多为抒情的慢板.破——以舞蹈为主,气氛热烈,节奏快捷.这种音乐形式在唐代的各种音乐中都可见到,如立部伎中的破阵乐、清乐中的玉树后庭花、胡乐中的凉州等.霓裳羽衣舞是唐代着名的歌舞大曲之一,是一部较具浪漫主义气息的作品.它是由唐玄宗创作的,又叫“法曲”.“法曲”也是隋唐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其风格特点是较为清淡,其曲调和乐器的运用承袭了汉民族的清乐体系的精华,但同时又吸收了佛教、道教和外族音乐.霓裳羽衣曲即是法曲之中着名的一首.词,名为霓裳中序第一.22·103唐代有哪些音乐机构它们担负着什么样的职能1大乐署是对宫廷艺人进行训练和考核的严格管理机构.乐工要经严格的训练,学习标准极高.通常十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考核.大乐署的人数最多时达11447人.2鼓吹署是专门管理仪仗中间的鼓吹音乐,是卤lu薄和军乐的官署.3教坊是从政府管理的音乐机构中独立出来的、由宫廷直接管理的音乐机构,专门为宫廷燕乐的表演培养音乐人材,由皇帝直接派专人来管理.教坊中的乐工是具有高水平的歌舞、器乐人材.4梨园是唐玄宗在禁苑设立的音乐机构.以教习、演奏法曲为主.梨园乐工是从太常乐工中出来的,只有300多人,,以演奏“丝竹之戏”为主. 23·104唐代民间俗乐中,“曲子”和“变文”是怎样的两种音乐形式“曲子”是隋唐时期一种可以填写各种歌词的新兴的民间歌曲形式. “变文”是唐代佛教寺院用于宗教宣传的—种说唱形式.其名称来源子佛教语汇,变文是一种散文和韵文更替出现的表演方式,表演者先用散文来叙述一遍故事内容,之后用韵文的形式演唱一遍.变文所讲的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24·105什么是“八十四调”、“二十八调“和“十八律”“八十四调”是由隋代的万宝常、郑译根据苏袛婆“五旦七调”理论发展而来的.“五旦七调”是龟兹乐调,“旦”意为“均”,是指一个音列的定位.以何律为宫的音阶即称为何均. “二十八调”是唐代宫廷燕乐所用的宫调体系,又称“燕乐二十八调”、“俗乐二十八调”,与隋代八十四调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十八律”理论是由南宋乐律学家、理学家蔡元定所创立,十八律在理论上合理地解决了三分损益律各种音阶转调后音程关系不统一的问题,28·109宋元说唱音乐诸宫调,主要是由于它汲取了唐宋大曲、曲子以及当时北方流行的民间俗乐.现今所能见到的有刘智远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天宝遗事诸宫调酉厢记诸宫调董解元创作,故又称董解元酉厢记,简称董西厢.这种长篇说唱音乐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说唱音乐已达到高度成熟.陶真是在农村流行的一种说唱形式.大约起源于北宋,盛行于金元.陶真的伴奏乐器主要是琵琶.货郎儿是民间流行的又一说唱形式,同时也是一种职业名称.其较高级的形式是转调货郎儿,它以说唱长篇故事见长.31·112唐、宋、元各时期主要的音乐论着有哪些乐书要录是一部通俗性的乐律理论专着, 教坊记是一部记载唐代教坊制度和轶闻的着作羯鼓录是一部有关羯鼓的专门性论着.由唐代着名羯鼓手南卓乐府杂录是一部有关唐代音乐的见闻录,作者是段安节乐书,世称陈旸乐书,是由北宋陈旸于哲宗时乐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规模较大的音乐百科全书. 碧鸡漫志是一部研究歌曲的专着,是由南宋王灼词源是研究古代乐律和宋词音乐的重要文献资料.是由南宋张炎撰写,分上下两卷.上卷论述音律及唱曲方法,下卷主要论述作调原则. 梦溪笔谈是由北宋沈括撰写, 唱论是一部论述宋元戏曲歌唱方法、歌唱格调、节奏、宫调声情等内容的着作.由元代的燕南芝庵撰写.32·113历史上流传至今的古琴音乐作品主要有哪些高山流水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隋唐时期的传谱现保存在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中. 酒狂酒狂即刻画出了醉酒者迷离恍惚、步履瞒珊的神态. 碣石调·幽兰此曲乃传自南朝梁代的丘明493—590.现存的曲谱是唐人的手抄本,是我国目前所见到的最古老的文字谱以文字记录古琴弹奏指法和弦位的文字谱式. 梅花三弄此曲相传原是一首由东晋桓huan伊所作的笛曲,据传为唐代琴人颜师古将它改编成琴曲.这首琴曲的主题是一段抒情的旋律,用玲珑剔透的泛音奏出.“三弄”的意思即是指这个主题在不同的段落出现三次.全曲共分前后两大部分,十个段落.前一部分注重对梅花静态的描写,表现手法极为细腻,刻画出梅花“凌霜傲雪”的高贵品格.后一部分塑造出梅花动态的美.乐曲以其超凡脱俗的境界,成为流传千古的名作.离骚此曲是由晚唐琴人陈康士,根据诗人屈原的同名长诗创作的一首抒情的大型琴曲.全曲共18段,可分三部分.引子是叙述性的描写;中间部分由低沉悲愤和高亢豪爽的两个对比性的音调来推动乐曲情绪的发展,融磅礴气势和感人的激情为一体;尾声的音乐由激愤的情绪逐渐转入悲愤、忧伤的情绪之中.整首乐曲休现出诗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主题,是唐代琴曲中的一部优秀作品. 潇湘水云此曲出自南宋着名琴家郭沔,最早刊印于明代朱权编撰的神奇秘谱中.其内容表达了郭沔在湖南境内,潇湘两水交汇处泛舟时所发出的感怀之情.曲中不仅仅描写了云雾缭绕的九嶷山和水云交映的潇湘两水的秀丽风光,而是借用山水烟波浩渺、云水苍苍的意境,来表达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忧思之情和对元兵侵入的愤慨.正如神奇秘谱的题解所说:“每欲望九嶷,为潇湘之云所蔽,以寓倦倦之意也.”音乐具有跳荡的音型、飘逸的泛音、跌宕的节奏、严谨的结构,乐思奔涌、波澜壮阔,情景交融地显示其独特的艺术境界.36·l17明众时期有哪些珍贵的和有价值的曲谱流传至今神奇秘谱是由明太祖之子朱权从众多琴曲中编选而成.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纳书楹曲谱琵琶谱又称华秋苹琵琶谱,许多名曲像十里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鹤、月儿高等均被收入其中.弦索备考又称弦索十三套,南北派十二套大曲琵琶新谱李芳园所编,又称李芳园琵琶谱,38·l19中国古代主要有哪几种记谱法a 声曲折——可能是汉代歌诗演唱时对曲调的一种记录方法,目前不能确知其具体形态.文字谱——是用文字记述古琴弹奏指法、弦序和音位的一种记谱法.我国现存惟一的文字谱是碣石调·幽兰,减字谱一一是由文字谱发展而来的,由唐代曹柔创立.它是用减字笔画拼成某种符号作为左、右两手在古琴音位上弹奏手法的标记,是一种只记弹奏音位与指法而不记音名的记谱法.其特点为“字简而义尽,文约而音赅”.b敦煌乐谱一—是一种四弦四相的琵琶指位谱,c俗字谱一—宋代流行的一种记谱法,它通过运用十个基本谱字来记谱,代表不同的音高,另外,还有一些记录节奏的符号和其他常用的符号.d工尺谱——我国民间传统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工尺谱被广泛用于民间歌曲、器乐曲、曲艺、戏曲等乐种中.近代常见的工尺谱,一般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样来表示音高同时也是唱名的基本符号,e律吕谱——相传早在唐代开元年间已有此种乐谱.宋人赵彦肃传谱的风雅十二诗即用此谱.谱中用十二律吕名称表示旋律的音高,f二四谱——是一种古老的弦索谱.时,“二变”之音则是将原三、六两音重按弦而获得.39·120朱载堉万历十二年完成的律学新说、律吕精义等书,详细阐述了十二平均律理论的计算过程.为了使十二律间的音程相等,他用81挡大算盘.两次开方,一次开立方,形成十三个数的等比数列,求得相邻两律间的长度比值,使得各相邻律之间频率比相均等,即将一个八度平均分为12等份. 除此之外,朱载堉还提出了“异径管律”理论.他从吹管乐器的内径找到了管乐器的管口校正方法,可以在律管上确保十二平均律运用的准确性. 朱算学新说、律历融通等着作.。

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中国古代音乐史【河南舞阳贾湖骨笛】1986年一1987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新石器遗址发掘出了随葬的至少16支骨笛,据碳14测定,这些骨笛距今己有8000- 9000年历史,这些骨笛都由鹤类尺骨制成,大多钻有7孔。

在有的音孔旁还遗留着钻孔前刻划的等份标记,个别音孔旁边另钻一小孔, 应是调整音高用的。

【夏】代表乐舞一《大夏》,用来歌颂开国大君大禹治水的功绩,反映出了一定的时代特点。

如歌颂的是以胜利者一人为中心,歌颂的是由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君的英雄人物。

主要乐器:(摇响铃)陶制,多为球形,中空,内装陶丸。

(陶铃)多为椭圆形,商周厚发展成为和瓦体。

(庸)或称,持柄击奏。

(角)陶制,型如去尖的黄牛角。

发展规律:由不固定逐渐转向固定音高,由单音逐渐转向多音,由不定性逐渐转为定性。

骨笛的发现,说明中国音乐后来以无声为主,并不是所谓的“音阶发音不完善”,而是一种历史的、审美的选择结果。

【商】音乐的种类:巫乐、淫乐。

巫乐属于民间以虐范畴,淫乐属于宫廷淫乐范畴。

(巫乐)的首要特征是酣歌狂舞,漫无节制,狂热的宗教仪式体现了巫乐的本质。

(淫乐)是高统治者制作纵情声色,为欢作乐的产物。

尚待的另一特点是恰恰是崇尚乐舞,商人以淫乐与神鬼对话,是认认真真唱给神鬼听的,乐舞成为人们进献,事奉,娱乐神鬼,以使人神沟通的重要手段。

突出特点是尊重鬼神。

E礼崩乐坏』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各地区原来只能在社会下层流行的当地音乐,随之而取得了自己应有的地位。

K郑卫之音』支春秋时期黄河流域郑,卫,宋,齐等地的音乐,当时社会上称之为“新乐”。

【孔子音乐思想分析】1,孔子提倡礼乐制度;2, “仁”是“礼乐”的前提;3, “仁”是一种“博爱”或“泛爱众”的文化精神;4, “乐”是培养“仁”的最佳行为方式。

【孔子的音乐思想】1,提出“尽善尽美”的审美理想(独立意义,主次之分);2,提出“思无邪”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理想,音乐思想纯正无邪,情绪表现有一定节制,适度而不过分; 3,提出乐则《韶》《武》,放郑声的正乐主张,认为采用何乐是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

第七讲中国音乐通史

第七讲中国音乐通史

山东沂南东汉末年(或魏晋)画像石中的乐舞百戏图
第三节 曲子 隋唐时代,一些经过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创造和提炼 的民歌中一些好的曲调,经过文人选择、推荐、加工, 并用新词配曲的音乐,叫作“曲子”。这种被选择、 推荐、加工的民歌,已经不再是最初的民歌形式,而 是一种艺术歌曲了。当曲子流传到都市以后,得到了 文人们的青睐,并成为唐代市民音乐重要构成因素, 同时也成为文人们写作新作品一种好形式。在音乐方 面,曲子又有了新形式出现。 曲子的内容: 1)反映统治阶级的残暴剥削的; 2)反映农民起义的; 3)描写妇女坚贞不渝的爱情歌曲的.

第一节 相和歌、相和大曲
相和歌的概念: 两种含义:一是概括了汉代北方各地的民间歌曲, 《乐府古题要解》说它是“汉世街陌讴谣之词”; 另一种含义是对当时一种歌曲演唱形式的称谓。 它最早为无伴奏的“徒歌”,以后发展为“但歌” (即一种有伴唱而无伴奏的演唱形式),一直发展到 由各种管弦乐器伴奏的相和歌。《宋书· 乐志》记载: “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凡 此诸曲开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 相和歌的伴奏乐器有笙、笛、节(一种竹制的节 拍乐器)、琴、瑟、琵琶、筝、筑等。
1百戏、鼓舞和公莫舞 百戏 又叫“散乐”,是流行于汉代宫廷和达官贵 戚家中的杂技、歌舞以及各种民间武术的总称。后汉张 衡的《西京赋》中曾对“百戏”的表演有非常具体、生 动地描写,我们还可以从山东沂南汉、晋墓百戏画像中 看到当时百戏表演的情况。 鼓舞和公莫舞 是汉代盛行的舞蹈形式,其表演形 式多样,也可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汉代歌舞的情况。鼓 舞一般是由表演者在建鼓旁一边击鼓,一边舞蹈;也有 将几个小鼓平置于地上,一人或数人在乐队的伴奏下在 鼓上及周围边歌唱边舞蹈,文献中称这种舞蹈为“般鼓 舞”、“盘鼓舞”或“七盘舞”。 公莫舞也叫巾舞、长袖舞,在表演时以表演者双手 挥动长巾或长袖为主要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音乐通史
题型
填空题
词条解释
简答题
问答题
远古、先秦
一、简答题
1.词条解释:
贾湖骨笛:
是用猛禽的肢骨在其一面钻孔而成
大司乐:
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是我国古代第一所音乐学校,其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六代乐舞:
黄帝——《云门大卷》祭天神,云神崇拜
唐尧——《大咸》祭地神,水鱼崇拜
虞舜——《九韶》祭四望,三代文治武功
夏禹——《大夏》祭山川,歌颂大禹治水
商汤——《大濩》祭先妣,歌颂商汤伐桀
周武王——《大武》祭先祖,歌颂武王伐纣
三分损益法:
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是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

2.简述周代宫廷礼乐机构的主要构成:(与大司乐有关)
3.周代八音分类法的依据是什么?(每类各举二种乐器)
石类:鸣球
二、问答题
1.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对音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曾侯乙墓出土乐器在中国音乐史上的意义如何?
汉代
一、简答题
1.乐府的基本概念及其功能
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

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2.词条解释
相和歌:
李延年:
鼓吹乐:
百戏:
汉代百戏,上承周代,是兼有音乐歌舞成分的杂技表演之总称。

包括角觝、杂技、武术、幻术、民间歌舞等多种表演形式,表演中伴有音乐的唱、奏。

京房六十律:(理论律学)
二、问答题:
1.简述汉代相和歌的发展历程
2.简述汉魏时期相和大曲的结构形式
3.阐述《乐记》的主要音乐美学观点
4.关于音乐的美感认识,《乐记》强调音乐给人们的愉悦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

《乐记》作为先秦儒学的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其后两千多年来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
一、简答题
1.词条解释
清商乐:
它的形式大致与相和诸曲相同,所用的宫调系统亦与相和歌相通,被称为“清商三调”。

吴歌:
西曲:
何承天:
《广陵散》:
2.简述《声无哀乐论》的主要美学观点
二、问答题
1.简述魏晋时期古琴音乐发展的主要内容
历史上的魏晋时期是一个战乱与分裂的时代,也
著名琴曲有《广陵散》、《酒狂》、《梅花三弄》、《乌夜啼》及现存最早的文字谱《碣石调·幽兰》(南朝梁丘明所传)。

魏晋南北朝文人不仅弹奏琴曲,而且也自创琴曲。

在琴论领域,嵇康的《琴赋》,是一篇深入而富有诗意的琴论。

文献中明确提到徽的是嵇康《琴赋》中“徽以锺山之玉”,但文中没有提到具体的徽数。

此时的古琴,已经确定无疑地呈现出其成熟的“合体全箱式、七弦、两足、十三徽”的风姿。

2.南北朝时期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隋唐五代
一、简答题及名词解释
1.开皇乐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唐代宫廷音乐机构的主要构成
3.唐代擅长演奏琵琶的音乐家有哪些
唐代世居长安的曹保,其子曹善才,其孙曹纲,都是著名的琵琶演奏家,为世人所推崇,诗人对其高超技艺亦多有诗作赞颂,曹纲的演奏,右手刚劲有力,“拨若风雨”,
另与之齐名的裴兴奴则左手按弦微妙,“善于拢捻”,故当时乐坛有“曹纲有右手,兴奴有左手”之誉。

来自西域疏勒的“五弦”名手裴神符是唐太宗最看重为宫廷乐师之一,他首创了
琵琶手指弹法;
康昆仑号称琵琶第一手,段善本则是有名的佛殿乐师,后与康昆仑琵琶比赛后,进入宫廷成为皇家乐师。

4.词条解释
苏祗婆:
万宝常:
《霓裳羽衣曲》:
李龟年:
唐玄宗时乐工,善歌,并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

创作的《渭川曲》尤受唐玄宗的赏识。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南方,最终郁郁而死。

《碣石调·幽兰》:
减字谱:
《离骚》:
此曲由晚唐琴人陈康士,根据诗人屈原的同名长诗创作的一首抒情的大型琴曲。

全曲共18段,可分三部分。

体现出诗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主题,是唐代琴曲中的一部优秀作品。

文字谱:
俗讲:
变文:
《踏谣娘》:
又称《谈容娘》。

产生于北齐,既有歌唱又有对白的歌舞戏,用鼓笛伴奏。

讲述北齐苏郎中醉酒后殴打其妻,妻悲愤之余向邻里哭诉。

二、问答题
1.唐代大曲繁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简述立部伎与坐部伎的主要区别
3.列举唐代任意两部知名的燕乐大曲作品,并阐述唐代大曲的曲式构成宋元
一、简答题
1.宋代都市中进行音乐艺术表演的场所有哪些
2.宋代市民音乐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3.诸宫调由谁创制的
4.唱赚的结构形式是什么
5.名词解释
唱赚:
陶真:
鼓子词:
诸宫调:
《唱论》:
《白石道人歌曲集》:
《乐书》:
郭沔:
6.元杂剧的结构是由哪三部分构成的
(表演形式)
7.下列乐曲或作品的作者是谁
《扬州慢》《杏花天影》姜白石《潇湘水云》郭楚望《琴史》朱长文
《窦娥冤》关汉卿《琵琶记》高明《西厢记》王实甫
二、问答题
1.宋代戏曲、说唱等俗乐繁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南戏和杂剧有什么区别
明清
一、简答题
1.下列著作或乐曲的作者是谁
《浣纱记》
《纳书楹曲谱》
《松弦馆琴谱》
2.名词解释
魏良辅:
汤显祖:
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字义仍,号清远道人。

其代表作《还魂记》(又名《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

朱载堉:
新法密率:
《神奇秘谱》:
《弦索备考》:
《溪山琴况》
是古琴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中国美学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

二、问答题
1.阐述明代魏良辅对昆山腔所作的改革要点
2.阐述明代的四大声腔的主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