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禹州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禹州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反应3X(g)+Y(g) Z(g)+2W(g)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5min后Y减少了0.1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为()
A.v(x)=0.03mol·L-1·min-1 B.v(y)=0.02mol·L-1·min-1
C.v(z)=0.10mol·L-1·min-1 D.v(w)=0.15mol·L-1·min-1
参考答案:
A
略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既可表示微粒数,又可表示物质的量。
B.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
C.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不仅要写明反应热的符号和数值,还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D.凡是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参考答案:
C
略
3. 某溶液中大量存在五种离子:NO3-、SO42-、Fe3+、H+、M(M代表一种离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n(NO3-):n(SO42-):n(Fe3+):n(H+):n(M)=2:3:1:3:1,则M可能为
A.Fe2+ B.Mg2+ C.CO32- D.Cl-
参考答案:
略
4. 在pH=0的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
显
A.紫色
B.红色
C.蓝
色 D.无色
参考答案:
B
5. 下列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
A.葡萄糖和果糖B.蔗糖和麦芽糖C.甘氨酸和硝基乙烷D.淀粉和纤维素
参考答案:
D
略
6. 从化学试剂商店购买的某些试剂瓶上常贴有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盛装浓硫酸的试剂瓶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A
略
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网公布了”141种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产品名录,包括43号氰化钠、46号氢氰酸、55号高氯酸铵、57号硫化钠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已知常温下0.1 NaCN溶液的pH=12,则已水解的约占总数的10%
B.已知25 ℃时溶液显碱性,则25 ℃时的电离常数K K(HCN)
C.溶液中,c c c c
D.欲使0.1 溶液中更接近2,可加入适量KOH
参考答案:
C
略
8. 下列有机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C2H5OH+CH3COOH CH3COOC2H5+H2O
B. H﹣C≡C﹣H+HCl H2C=CHCl
C.+HNO3+H2O
D.+Br2+HBr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代替的反应;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双键或叁键发生断裂,加进(结合)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的反应叫加成反应.A.乙酸和乙醇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酯化反应,酯化反应也是取代反应,故A错误;B.乙炔与氯化氢反应,乙炔中的碳碳三键断裂,每个碳原子上分别结合一个氢原子生
成乙烯,属于加成反应,故B正确;C.+HNO3+H2O,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硝
基取代,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C错误;D.+Br2+HBr,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D错误;故选B.
9. 下列溶液肯定呈酸性的是()
A.含有H+离子的溶液B.酚酞显无色的溶液
C.c(OH﹣)<c(H+)的溶液D.pH 小于7 的溶液
参考答案:
C
考点: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分析:如果溶液中存在c(OH﹣)<c(H+),则该溶液呈中性,c(OH﹣)=c(H+)的溶液呈中性,c (OH﹣)>c(H+)的溶液呈碱性;溶液肯定呈酸性,说明溶液中c(OH﹣)<c(H+),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任何水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所以含有氢离子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中性或碱性,故A 错误;
B.酚酞试液变色范围为8﹣10,酚酞显无色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故B错误;
C.c(OH﹣)<c(H+)的溶液一定呈酸性,故C正确;
D.pH 小于7 的溶液可能呈中性,如100℃时纯水pH=6,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溶液酸碱性判断,明确溶液中c(OH﹣)、c(H+)相对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注意不能根据溶液pH大小判断溶液酸碱性,易错选项是D.
10.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5.10mL的Na2CO3溶液
B.中和滴定时,滴定管洗净后经蒸馏水润洗,即注入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C.测定溶液pH时,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到pH试纸中央D.配制FeCl3饱和溶液时,将FeCl3固体加入沸水中以加速溶解
参考答案:
C
略
11.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
①C(s)+O2(g)═CO2(g)△H1 C(s)+O2(g)═CO(g)△H2
②S(g)+O2(g)═SO2(g)△H1 S(s)+O2(g)═SO2(g)△H2
③H2(g)+O2(g)═H2O(l)△H1 2H2(g)+O2(g)═2H2O(l)△H2
④CaCO3(s)═CaO(s)+CO2(g)△H1 CaO(s)+H2O(l)═Ca(OH)2(s)△H2.
A.①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
参考答案:
C
考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①碳不完全燃烧放热少,焓变包含负号比较大小;
②固体硫变为气态硫需要吸收热量;
③相同条件下量少的反应放热少,焓变包含负号比较大小;
④碳酸钙分解吸热焓变为正值,氧化钙和水反应是化合反应放热,焓变是负值.
解答:解:①碳不完全燃烧放热少;焓变包含负号比较大小;所以△H1<△H2,故①不符合;
②固体硫变为气态硫需要吸收热量;所以△H1<△H2,故②不符合;
③相同条件下量少的反应放热少,焓变包含负号比较大小;1mol氢气燃烧放热小于2mol氢气燃烧放热,所以△H1>△H2,故③符合;
④碳酸钙分解吸热焓变为正值,氧化钙和水反应是化合反应放热,焓变是负值;所以△H1>△H2,故④符合;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反应能量变化分析判断,主要是盖斯定律的应用,物质量不同、状态不同、产物不同,反应的能量变化本题,题目较简单.
12. 核糖是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结构简式为:CH2OH(CHOH)3CHO,下列关于核糖叙述正确的是
A.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可以与银氨溶液作用形成银镜
C.可以跟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D.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参考答案:
B
13. 醋酸水溶液中的PH为2时,该溶液中C(OH—)是()
A、1×10-7 mol·L-1
B、1×10-2mol·L-1
C、1×10-14 mol·L-1
D、1×10-12 mol·L-1
参考答案:
D 略
14. 如图是关于反应A2(g)+3B2(g) 2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平衡移动图像,影响平衡移动的原因可能是()
A.升高温度,同时加压
B.降低温度,同时减压
C.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
D.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使用催化剂
参考答案:
C
解析:由图可知改变的条件可使v(正)增大,v(逆)减小,只有C选项能发生该变化。
15. 甲醛具有还原性,检验某新装修过的房间内空气中是否含有甲醛,可以抽取房间内的空气,并通过下列合适的溶液进行试验()
A.品红溶液 B.硫酸铜溶液 C.稀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硫酸亚铁溶液
参考答案:
C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利用下图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mL 0.25mol/L硫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硫酸温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 0.55mol/L NaOH溶液,并用另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
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出混合液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数值为
57.3kJ/mol):.
(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从下列选项中选出).
A .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 .分三次少量倒入
C .一次迅速倒入 (3)实验数据如下表: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容c=4.18J/(g?℃).则中和热△H= ( 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ol 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a .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 .用温度计测定NaOH 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 2SO 4溶液的温度c .分多次把NaOH 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参考答案:
1. NaOH (aq )+H 2SO 4(aq )=Na 2SO 4(aq )+H 2O (l )△H=﹣57.3kJ/mol
2.C
3. 3.4℃ ﹣56.8kJ/mol abc 考点:中和热的测定.
分析:(1)根据中和热的概念来分析;
(2)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反应迅速剧烈,并且释放大量热,一次性快速倒入可以减少热量散发而引来的误差;
(3)①先判断温度差的有效性,然后求出温度差平均值;
②根据Q=m?c?△T 计算,先根据Q=m?c?△T 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然后根据△H=﹣kJ/mol 计算出反应热;
③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热量散失较大;
b .用温度计测定NaOH 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 2SO 4溶液的温度,硫酸的起始温度偏高;
c .分多次把NaOH 溶液倒入盛有稀硫酸的小烧杯中,热量散失较大;
解答:解:(1)中和热为57.3kJ/mol ,则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NaOH (aq )+H 2SO 4(aq )
=Na 2SO 4(aq )+H 2O (l )△H=﹣57.3kJ/mol ;
故答案为:NaOH (aq )+H 2SO 4(aq )=Na 2SO 4(aq )+H 2O (l )△H=﹣57.3kJ/mol ;
(2)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反应迅速剧烈,并且释放大量热,一次性快速倒入可以减少热量散发而引来的误差; 故选:C ;
(3)①4次温度差分别为:3.4℃,5.1,3.3℃,3.5℃,第2组数据无效,温度差平均值=3.4℃; 故答案为:3.4℃;
②50mL0.25mol/L 硫酸与50mL0.55mol/L NaOH 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
0.05L×0.25mol/L×2=0.025mol,溶液的质量为:100ml×1g/ml=100g,温度变化的值为△T=3.4℃,则生成0.025mol 水放出的热量为Q=m?c?△T=100g×4.18J/(g?℃)×3.4℃=1421.2J ,即1.4212KJ ,所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6.8kJ/mol ;
故答案为:﹣56.8kJ/mol ;
③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热量散失较大,所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a 正确;
b .温度计测定NaOH 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插入稀H 2SO 4测温度,硫酸的起始温度偏高,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b 错误;
c .分多次把NaOH 溶液倒入盛有稀硫酸的小烧杯中,热量散失较大,所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c 正
确;
故答案为:abc .
点评: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以及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理解中和热的概念、把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以及测定反应热的误差等问题.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思思同学在总结“构造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后得出了:“在同一原子里,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存在”的结论。
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正确。
因为不同能层、不同能级、不同轨道上的电子运动状态不同;在同一轨道上运动的两个电子,因自旋方向相反,其电子运动状态也不相同。
18. 将Na2SO3固体在密闭的真空容器中加热,所得到的固体溶解于水,测定溶解显碱性。
(1)写出硫原子和S2-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2)写出Na2SO3在上述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3)设计实验方案确定上述反应是否进行完全。
(4)若某一有Na2SO3、Na2S、Na2SO4组成的样品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求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S原子的电子排布:1s22s22p63s23p4; S2-离子的电子排布:1s22s22p63s23p6
(2)4Na2SO33Na2S+Na2SO4;
(3)实验方案:将产物适量溶于水,先加入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
现象及结论:若加盐酸时,产生浅黄色浑浊现象,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Na2SO3部分被转化为Na2S 和Na2SO4;若加盐酸时无浅黄色浑浊现象,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Na2SO3全部被转化为Na2S和Na2SO4。
(4)钠的百分含量= (46/32)×硫的百分含量 =(23/16)a
氧的百分含量= 1-氧的百分含量-硫的百分含量= 1-(23/16)a-a = 1- (39/16)a
19. 家中的铝锅不宜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清洁球清洗,为什么?
参考答案:
家中的铝锅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清洁球清洗,容易使铝表面的一层氧化物保护膜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