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单向度的人》_5440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向度的人》读后感
高中的时候从朋友那里听说过这本书,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去阅读它。
现在终于有机会了。
赫伯特·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被西方誉为"新左派哲学家","青年造反者的明星和精神之父"。
法兰克福学派是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哲学流派,以批判的社会理论著称。
法兰克福学派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马尔库塞的理论与实践才广为人知的。
正如曼克莱伦所说:“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中最著名的,也是研究所成员中惟一没有放弃他的早期革命观点的人。
”
《单向度的人》是赫伯特·马尔库塞最负盛名的著作,曾被称为西方60年代末大学造反运动的教科书。
68年的学运是这个年代激进与反叛的代表,它让一代年轻人懂得什么是理想,什么是责任。
在当时,很多人都会听说这么一本书,或许还研读过,因此它被称为这场运动的“教科书”。
它的核心是批判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指出发达工业社会是如何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而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这种人丧失了自由和创造力,不再想像或追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
这是一本呼唤革命,寻求超越的书,也正是因为这点,它被很多人评价为有乌托邦的性质。
译者在前言中说,那场学运发生后,马尔库塞修正了自己在书中的部分观点,这说明他本人也认识到自己理论的幻想成分与事实不符。
我没读过他其他的书,因此也就不能十分全面地理解,只能从这本书本身出发。
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被压抑的人们为什么不起来革命。
而变得"消极沉默"了呢?马尔库塞认为,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单向度的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已成了单向度的人。
所谓单向度是相对于双向度而言的。
双向度是既有肯定的一面,又有否定的一面;只有肯定性,没有否定资本主义社会性、批判性,即是单向度。
马尔库塞还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不同于从前的对抗性社会。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统治已取代了政治统治、对抗、矛盾已经或正在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整合与同化的趋势。
因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正在失去其双面性,而变成为一个只有肯定、没有对抗的单向度社会。
在这种社会里,无论是经济制度、政治制度还是科学、工艺、艺术或哲学和日常思维,都趋向一个维度、一个色调、一种声音。
社会与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都丧失了具有创造性社会批判功能的那个向度。
只剩下维护、肯定现在秩序这样一个向度。
在媒介越来越高速发展的社会里,每天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报纸、杂志、广播带给我们的讯息,感受着前所未有的充盈与幸福。
数码科技、流行时尚、名车豪宅逐渐成了现代文明的代名词,人类身份地位的耀眼徽章,茶余饭后的永恒谈资。
千姿百态的世界多样性文化在媒介的作用下趋于西化,慢慢同一为单调、机械、充满铜臭味和机械润滑剂味道的“美利坚文化”。
网络把世界连为了一体,信息以超音速的速度膨胀,人们足不出户便可获取信息,计算机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中心,给人们提供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占据了人本该享有的真实时空。
渐渐的,人们只会对着电脑屏幕打字,而忘记现实中该怎样执笔书写;只会在虚拟空间上与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敞开心扉,吐露心声,而忘记怎样与身边的人交流沟通……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类渐渐失去了交往能力,失去了行为动力,失去了对现实世界的信任和亲近。
另一方面,媒介对所谓“大众文化”的大批量机械的复制,使文化产品堕落为商品,使人类的最内在的反映也已被彻底的僵化、一维化。
在这样的环境里,人像是生产车间上一个个被流水作业加工后的机器零件,没有独立鲜活的生命,只能井然有序的列队迎接着相同或者相似的命运。
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媒介不再是以提升人类灵魂境界为己任的圣贤,而成为帮大众消磨时光的“时间杀手”……我们整日看到的是报纸给我们呈现的“世界”,接触到
的是电视给我们营造出来的“天下”,谈论的是广播提供给我们的议题,还没有意识到我们在接受媒介信息的同时丧失掉了认识和体验真实世界的机会,不知道我们看到的世界都是被媒介选择过、加工过甚至是创造出来的“伪现实”和“拟态环境”。
人的本质的丧失,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发生的。
马尔库塞在他的《单向度的人》中谈到,人的异化,是人与其创造的客体的分离。
人的异化就是本来由人所生产和创造出来的应当属于人的东西不再属于人,而成为异己的,与人对立和反对人的东西。
一方面,媒介给人们虚拟出了一个热闹繁荣的、物质极端发达的多彩世界,通过“物质”的充溢把人渐渐“非人”化,使之沦为整日为物质而疲于奔命的忠实奴隶,使之渐渐失去了“自然人”的自由。
传媒的发达统治了大众的心理意识,人丧失了独立判断的能力,丧失了否定批判的能力,丧失清醒面对自己真实需要的能力,丧失了坚持自我真实个性的能力,成为思想僵化,麻木不仁的“单面人”。
当休闲作为一个产业,一个时髦语,一种奢侈品,一种消费方式被提出来的时候,离开它的本意已经很远了。
休闲成了一种有组织的行为,如果不组织,不安排,不策划,不落实的话,人们休不了闲。
休闲倒成了奢侈品了。
正如一德国作家所说:逃离商品社会的行为本身却成了商品。
这样的我们是悲哀的。
希望人类可以在漫漫发展道路上重获“自然人”的自由,重新成为媒介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