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溃疡80例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道溃疡80例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
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消化道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兰索
拉唑+常规治疗),B组(奥美拉唑+常规治疗)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 A组总有效率95.00%,B组总有效率85.00%;A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90.00%,B组77.50%,兰索拉唑治疗总有效率和幽门螺旋杆菌清除
率明显高于奥美拉唑,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不良反应无明显差
异(P>0.05)。

结论兰索拉唑对治疗消化道溃疡较奥美拉唑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
价值。

【关键词】兰索拉唑奥美拉唑消化道溃疡
【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2-0173-01 消化道溃疡是我国的常见消化道疾病,临床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有关。

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均为质子泵拮抗剂,能够有效的抑制胃酸分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本文就其之间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选
择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
消化道溃疡80例,包括男性5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2.2±5.7岁,病程为1~3年,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胃痛、胃胀气、反酸等症状,但无溃疡穿孔和
癌性胃溃疡病变,无严重心、肝、肾等重大疾病。

按照随机分组的办法分为A组(兰索拉唑+常规治疗),B组(奥美拉唑+常规治疗)各4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确诊,胃黏膜病
理检查阳性,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呈阳性。

1.3 治疗方法 A组于每天早晨空腹服用兰索拉唑30mg,每天一次,早、中、
晚餐后服用阿莫西林1000mg/次,每天三次,克拉霉素250mg/次,每天两次,早、晚餐后服用;B组于每天早晨空腹服用奥美拉唑30mg,每天一次,其余治疗方法均同A组,所有患者在服药期间均忌酒和辛辣食物。

疗程14d。

1.4 临床疗效评定观察所有患者的治愈情况,幽门螺旋杆菌清除情况和不良
反应。

疗效评定标准为:①治愈:症状全部消失,溃疡全部愈合,幽门螺旋杆菌全部根除;②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溃疡灶基本修复或修复面积大于80%,幽门螺旋杆菌根除;③有效:症状有所减轻,溃疡灶开始自我修复或自我修复面积在50%~80%之间,幽门螺旋杆菌大量减少;④无效:症状变化不明显,溃疡
灶修复面积小于50%,或有扩大的趋势,幽门螺旋杆菌未发生明显改变。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两组之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的比较
A组总有效率95.00%,B组总有效率85.00%。

兰索拉唑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
于奥美拉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方法治愈率的比较(n/%)
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χ2 P值
A组 40 24(60.00) 10(25.00) 4(10.00) 2(5.00) 34
(95.00) 4.258 0.038
B组 40 16(40.00) 15(37.50) 3(7.50) 6(15.00) 32(85.00)
2.2 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
两组在治疗结束4周后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A组阴性反应36例,阳性反
应4例,清除率90.00%;B组阴性反应31例,呈阳性反应9例,清除率77.50%。

两组比较χ2=4.98,P=0.032,兰索拉唑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清除率明显高于奥美拉唑。

2.3 药物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出现了头晕、头痛、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

A组治疗
过程中头痛1例、恶心2例、腹泻1例,总不良反应率10.00%。

B组治疗过程中
出现头晕2例、头痛2例、恶心1例,总不良反应率12.50%,兰索拉唑的总不良
反应率低于奥美拉唑,但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χ2=2.365,P=0.265)。

3 讨论
消化道溃疡是一种典型的慢性消化道疾病,可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到患者的
生活质量。

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做为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有效抑制H+/K+-ATP酶
活性控制H+的摄入或泵出,进而控制消化道PH值和胃蛋白酶活性,具有特异性高,持续作用时间长,用药简单等特点。

本研究发现,在治疗过程中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对消化道溃疡均能起到积极
的治疗的效果,有效率都高达85%以上。

其中兰索拉唑有效率(95.00%)和幽门
螺旋杆菌的清除率(90.00%)较奥美拉唑有效率(85.00%)和幽门螺旋杆菌清除
率(77.50%)均显著提高(P<0.05)。

在副作用方面,虽然两种药都存在不同程
度的副作用,但两者差别不大(P>0.05),这可能与这两种药具有相同的作用靶
点有关。

由于兰索拉唑克服了奥美拉唑对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酶的抑制作用,
更加有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而不会过度抑酸,能够有效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因而较奥美拉唑具有更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华东,陶靖.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配合抗生素治疗酒精型消化溃疡126 例疗效
观察[J].重庆医学,2009,38(4):1816-1817.
[2]许标田.治疗消化道溃疡的疗效分析[J].医药前沿,2012,8(2):215-216.
[3]韦洁钦,李金荣.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消化道溃疡的疗效比较[J].临床研究,2008,3(4):530-531.
[4]郁琴.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消化道溃疡近期疗效对比观察[J].淮海医药,2007,25(1):82.
[5]张嘉刚.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的疗效比较[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9(31):3253-32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