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石墨和C60易错(难)能力提升卷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刚石、石墨和C60易错(难)能力提升卷及解析
一、初中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选择题
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物理性质相同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2.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的单质,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②化学性质相似,完全燃烧后都生成二氧化碳
③物理性质相似,硬度大④是同一种物质⑤用途有所不同⑥都是黑色固体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④⑥D.①②④⑤
3.下列各项比较中,正确的是()
A.含碳量:生铁>钢B.硬度:纯铁>生铁
C.pH:食盐水>石灰水D.熔点:青铜>纯铜
4.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黑色固体B.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
C.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都具有导电性
5.吸烟有害身体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A.CO2 B.N2 C.O2 D.CO
6.下列事实与解释相符的是()
A.干冰用作制冷剂——干冰是冰
B.酸雨是PH<5.6的雨水——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C.用炭黑墨汁书写的字经久不变色——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D.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活性炭和有色物质反应
7.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A.氧气与液氧B.CO2与CO C.干冰与冰D.金刚石与石墨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天然气用作燃料
C.液氮用作冷冻剂D.银用于制作导线
9.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
B.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种类改变
D.温度升高时,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
10.有关金刚石、石墨、C60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具有还原性
B.石墨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极
C.C60是由碳原子构成
D.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1.有关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图示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12.右图为某同学制作的用浓硫酸催化甲酸(HCOOH)制取CO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Y型管中发生的反应为:HCOOH H2O+CO↑
B.观察到的现象是氧化铜变成了铜,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此实验装置的主要优点尾气处理有效节能
D.眼药水瓶可改用注射器代替
13.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任何条件下CO2能转化成CO
C.CO2有毒,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D.金刚石、石墨、C60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14.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B.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
C.CO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用于做气体肥料、可以灭火
D.古代用墨汁书写的字画能保存至今,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15.工业生产粗硅的化学方程式是SiO2+2C Si+2CO↑,该反应中表现还原性的是
()
A.SiO2B.C C.Si D.CO
16.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装置,下列关于图示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③说明CO被还原后的产物是CO2;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分解反应
A.①③④B.①④⑤C.①②④D.全部正确
17.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将CO2通入C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C.在一定条件下CO2能够转变成CO
D.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看到溶液变红
18.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A.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19.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B.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C.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0.下列实验均来自初中课本,对其中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
石墨连接在电路

A.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约至刻度“1”处B.产生耀眼白光,生
成白色固体
C.玻璃管内红色粉末变为白

D.灯光亮了
A.A B.B C.C D.D
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一定相同
B.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
C.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D.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2.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干冰可作制冷剂,广泛用于食品冷藏保鲜
B.N2、NO、NO2等含氮物质均为空气污染物
C.明矾溶于水的胶状物可吸附杂质,达到净水的目的
D.废旧电池的分类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
23.已知,甲和乙是家庭常用的两种调料,它们的气味完全不同。

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判断,下列有关两种调料的说法,肯定正确的是
A.构成的原子完全不同B.构成的分子一定不同
C.组成元素完全不同D.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24.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
B.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气体之一
C.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所以都具有毒性
25.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2中混有少量的 CO,可通过点燃混合气体的方法把 CO 转化为 CO2
B.与金刚石、石墨一样,活性炭是碳的另一种单质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以使动物死亡,所以都有毒性
D.碳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26.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B.金刚石、石墨、碳60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C.CO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D.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
27.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性质相同.②二氧化碳能使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③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成反比.④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进行灯火实验.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
A.①②③B.②⑤⑥C.④⑤⑥D.③④⑤28.如图所示,将充满CO2并附有干燥石蕊小花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管内液面上升
B.试管内溶液变红色
C.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2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肥皂水可以将硬水软化
B.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1:2
C.冬天取暖时,煤炉上一盆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D.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
3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
B.电解水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D.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附着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选择题
1.B
【解析】
试题分析:A、碳原子以不同的排列方式,构成了金刚石、石墨和C60等物质.不正确.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正确.
C、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不完全相同,例如通常情况下都是固体,但是颜色不相同.不正确.
D、石墨和金刚石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不正确.
故选B.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点评:碳元素有金钢石、石墨、无定形碳等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即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2.A
【解析】
【详解】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的单质,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不同,化学性质相似,完全燃烧后都生成二氧化碳;但是它们的物理性质不相似,不是同一种物质,金刚石是无色的,由于物理性质不同,所以用途有所不同。

故选A。

3.A
【解析】
【分析】
生铁是含碳量为2%~4.3%的铁合金,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

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详解】
A、生铁是含碳量为2%~4.3%的铁合金,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含碳量生铁>钢,故A正确;
B、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硬度:纯铁<生铁,故B不正确;
C、食盐水显中性,pH等于7,石灰水显碱性,pH大于7,pH:食盐水<石灰水,故C不正确;
D、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熔点:青铜<纯铜,故D不正确。

故选A。

4.B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石墨呈深灰色,故A不正确;
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故B正确;
C、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故C不正确
D、金刚石不具有导电性,故D不正确。

故选B。

5.D
【解析】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烟焦油、尼古
丁等,其中一氧化碳有毒,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死亡。

故选D。

6.C
【解析】
根据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B、根据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解答;
C、根据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比较稳定进行解答;
D、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解答。

解:A、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故A错误;
B、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故B错误;
C、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比较稳定,用炭黑墨汁书写的字经久不变色,故C正确;
D、制糖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

故D错误。

点睛: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的分类可正确解答本题。

7.D
【解析】
【分析】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详解】
A、氧气与液氧是同种单质的不同状态,不符合题意;
B、CO2与CO是同样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C、干冰与冰是两种不同的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符合题意。

故选D。

8.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液氮用于冷冻麻醉,是利用了液氮温度低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银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了银具有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9.D
【解析】
【分析】
根据微粒的基本特征:微粒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浓氨水挥发,是因为氨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解释正确。

故不符合题意;
B、干冰升华,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解释正确。

故不符合题意;
C、氢气燃烧生成水,是氢分子和氧分子变化成了水分子,分子种类改变,解释正确。

故不符合题意;
D、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是因为原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汞原子体积不变,解释错误。

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C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石墨、C60均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均具有还原性,不符合题意;
B、石墨具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极,不符合题意;
C、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D、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D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生成二氧化碳的量不应该从0点开始;B选项剩余固体的质量不能为0;C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质量不变;D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可知,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
考点:碳单质的性质
12.B
【解析】
试题分析:在表达现象时不能把生成物的名称写出,B错误。

考点:实验探究。

13.D
【解析】A. CO不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A错误。

B. 一定条件下CO2能转化成CO。

故B错误。

C. CO有毒,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故C错误。

D. 金刚石、石墨、C60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

14.A
【解析】
【分析】
根据碳的单质和碳的氧化物的组成、性质、用途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B、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CO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且不可燃不助燃,用于做气体肥料、可以灭火,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古代用墨汁书写的字画能保存至今,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了解碳的单质和氧化物的组成、性质和用途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15.B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在反应中做还原剂;含氧化合物失去氧的反应属于还原反应,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在反应中做氧化剂.在
SiO2+2C Si+2CO↑,碳发生了氧化反应表现出还原性,故答案选择B
考点: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
16.C
【解析】
【详解】
①氧化铜是黑色固体,铜是红色固体,玻璃管中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则氧化铜被还原为铜,说明CO具有还原性,此说法正确;
②实验中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此说法正确;
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CO被氧化后的产物是CO2,此说法错误;
④该实验中的尾气处理,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此说法正确;
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Cu O+C O Cu+C O2,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此说法错误。

故选C。

17.A
【解析】A、将CO2通入CaCl2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没有白色沉淀生成,错误;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正确;C、在一定条件下CO2能够转变成CO,正确;D、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看到溶液变红,正确。

故选A。

18.A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构成金刚石、石墨、C60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19.B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正确;
B、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错
误;C、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正确;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正确。

故选B。

20.C
【解析】
A、该实验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操作规范的情况下,根据我们已知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约占21%,则试验后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约至刻度“1”处,正确;
B、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正确;
C、已知氧化铁颜色为红色,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与氧化铁反应后将其还原为铁单质,而铁粉颜色为黑色,错误;
D、石墨具有导电性,将石墨连接在电路中,灯光亮了,正确。

故选C。

21.B
【解析】
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氧气和臭氧混合,性质不同,故A错误;
B、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混合,故B正确;
C、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碳酸钠,属于盐,故C错误;
D、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混合,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点睛∶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不一定相同。

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22.B
【解析】
A、干冰升华要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作制冷剂,正确;
B、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错误;
C、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可吸附一些微小的难溶与水的杂质,达到净水的目的,正确;
23.B
【解析】
【详解】
A、不同物质的原子构成可能相同,如水和过氧化氢,故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决定其化学性质,不同物质的分子构成一定不同,故正确;
C、不同物质的元素组成可能相同,如水和过氧化氢,故错误;
D、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可能相同,如食盐和蔗糖均能溶于水,故错误;
故选B。

24.C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此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此选项错误;
C、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应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此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一氧化碳有
毒,此选项错误。

故选C。

25.D
【解析】
【详解】
A、CO2中混有少量的 CO,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少量的一氧化碳无法点燃,故A不正确;
B、活性炭主要成分是碳,含有其它成分,是混合物,故B不正确;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以使动物死亡,二氧化碳是使动物不能呼吸,不具有毒性,一氧化碳是中毒,故C不正确;
D、碳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故D正确。

故选D。

26.A
【解析】
【详解】
A、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金刚石、石墨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具有还原性、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用于人工降雨、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D、 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正确;
故选:A。

27.C
【解析】
【详解】
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分子构成不同,性质不相同,故不正确;
②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故不正确;
③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所以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跟压强成正比,故不正确;
④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洞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故要做灯火实验,故正确;
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故正确;
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故正确。

故选C。

28.D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并且与水反应,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试管中水面上升,选项A正确;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试管内的液体变红,选项B 正确;
C、试管中干燥石蕊小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试管内的液体变红,说明
石蕊变色是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选项C正确;
D、该实验中实验现象与二氧化碳的密度无关,该实验不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选项D错误。

故选D。

29.D
【解析】
【详解】
A、含有较多钙镁矿物质的水叫作硬水,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矿物质的水叫作软水,可以用肥皂水进行鉴别,产生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错误;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1:8,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错误;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一盆水不可以防止煤气中毒,错误;D、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常温下,不易与其他的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常用作保护气,正确。

故选D。

30.D
【解析】
试题分析: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电解水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为正极会产生氧气;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故选D.
考点:实验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