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7年级下册第3课第2框《青春有格》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刀小试
1、“世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不是羽衣霓裳, 惭愧知耻才是最美的服装。”这句话说明( )
D
A、注重外表的人能够知耻 B、知耻与注重外表是对立的 C、尊重他人才能使人更优雅 D、行己有耻,知廉耻,懂荣辱
2、 有位哲学家说过:“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 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板书设计
青春有格
行己有耻的含义
行己有耻
有知耻之心
行己有耻的要求 树立底线意识
增强自控力
止于至善的含义
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的要求
榜样的作用
从小事做起
寻找榜样 养成自我省察习惯
修身为本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孔子
人不知羞耻,乃不能 人有耻,则能有所
成人 ——荀子
不为 ——朱熹
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行己有耻
行其道
小明的选择
英语考试的时候,老师发完卷子就走了,留下同学们自己 做题。不一会儿,小明遇到几道选择题不会做,刚好同桌已经 做完了。小明看着同桌有些纠结。
为了得到表扬,为了避免妈妈唠叨,小明还是没控制住自己, 抄了同桌的试卷。英语成绩发下来了,小明得了高分,老师家长 都很高兴,纷纷夸赞他。但他心里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反而觉 得自己很羞耻。
B 在现实生活中做到“行己有耻”,就要( )
①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有知耻之心,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树立道德意识,只要不违反法律就行 ④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控能力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D 3、下列对于“止于至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 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②“止于至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③“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④“止于至善”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
7. 厦门大学自1921年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创办以来,始终秉承着“自强不
息,止于至善”的校训。止于至善 (
)
①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
②要求革除自己身上的陋习
③要求不断完善自己
④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A、①②④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下列
A 选项中有助于我们达到这种境界的是(

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②日省其身,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独善其身,方 能止于至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意义及要求。 2、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 3、追求至善的人生追求。
练字为什么从田字格练起? 在青春期阶段是否需要规范和引导呢?
行己有耻
行己有耻
行己有耻
知其义 什么是行己有耻?
行己有耻
知其义
行己有耻 ——孔子
无羞恶之心,非人 也 ——孟子
D.③④
6. 孔子说:“行己有耻,有耻且格。”顾炎武在《日知录·廉耻》中说过: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
不至”。古代信奉廉耻观的官吏,总能守身如玉地砥砺前行,换得一身清
白。“行己有耻”要求我们(

①知廉耻,懂荣辱
②树立底线意识
③只做违反道德的事情 ④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控力
止于至善
行其道
小勇参加了公益志愿者团队,每周都抽空去敬老院做志愿 者,为几位老人读书读报,坚持两年的不间断。敬老院给学校 发来了一封感谢信,学校号召大家向小勇学习。对此,几位同 学有如下议论:
小明说:做好事就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到敬老院做义工 微不足道。
小刚说:他能坚持一辈子?我才不相信呢。 小红说:虽然我没做过,但小勇能做,我也想试试。 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5、《礼记·中庸》中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
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
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下列
A 行为符合材料所提及的道德准则的是(
)
①看到地上的垃圾主动捡起来 ②在自习课上安静地学
习 ③在家长监督下认真完成作业 ④班干部化解同
学之间的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止于至善
行其道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 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译文】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 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志才能端正;心志端 正后才能修养身心;身心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 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 太平。上自一国之君,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身养性 为根本。
后来小明找到老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老师夸奖他是诚实 的孩子。
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
知其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至善。”是什么意思?
《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 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 美的境界。
止:达到 ;至:最
止于至善:到达最完美的境界,将善发挥到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