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古代至文艺复兴时期经济实践与经济思想
(一)重大的社会经济事件
1.希腊奴隶制城邦国家兴起,此后进入奴隶社会的极盛时期。
意义:奴隶主思想家奴隶寻找维护和巩固奴隶主所有制和奴隶主国家的途径。
这方面的代表有:柏拉图,此人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在政治上拥护贵族专政,反对雅典民主制,代表作有《理想国》和《法律论》。
《理想国》是以分工学说为理论基础的,并且把社会分为三层。
2.亚里士多德受教于柏拉图但后来发生分歧,他的两本重要的著作是《政治论》和《伦理学》。
3.古代罗马是继古代希腊之后又一个奴隶制国家,公元前6世纪~前1世纪为古罗马时期;公元1世纪到476年为罗马帝国时期。
由于古代
罗马奴隶制生产方式的发展,出现了一批奴隶主阶级思想家论述农业的著作,比较典型的有《论农业》。
这些著作综述了农业经营的各种技术和经验,也包括如何管理奴隶;另一方面,基督教兴起,实行财产公有和平均主义分配原则。
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思想家是奥古斯丁,代表作为《忏悔录》,重农轻商,提出了公平价格的概念。
(二)中世纪的经济实践与经济思想
1.经济生活和技术进步
(1)轮作
(2)重犁
(3)边疆运动:耕地面积扩大,使园艺、果艺、葡萄种植和畜牧业广泛发展并进而带动了手工业和技术进步。
(4)技术进步:齿轮、鼓风炉、磨坊、星盘、罗盘、纺织业(佛罗伦萨)、建筑业,促进了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威尼斯),形成了商业传统和商人阶层→商业和商人地位的提高→使社会经济结构产生深刻变革(城市化)。
(5)城市的兴起促进了货币、金融业的发展以及产生了文化变革,即:知识走向民间和大学的兴起;知识精英进入权力机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统计学成为知识的重要方面。
(6)地理大发现。
动因:经济动因(《马可波罗游记》),技术手段使远洋航海成为可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价格革命。
价格革命:美洲大量低成本金银涌入西欧,进而导致价格迅速上涨。
(7)城市化和商业繁荣最终导致商业革命。
商业革命:农业商业化和乡村工业的商业化;商业贸易进一步繁荣;货币、金融和银行制度。
商业革命最终导致社会结构变化:商人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商人参政)、中产阶级崛起、社会知识结构从神学走向科学。
二、17、18世纪的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
(此时世界已经进入了近代)
(一)近代科学体系及其方法论
1.笛卡尔:直角坐标系
2.牛顿:微积分
3.培根:现代实验科学、经验归纳法
(二)重商主义
1.基本思想:社会财富;财富源泉;强调国家的作用;奖励增加人口2.著名的重商主义学家:
(1)马林斯(管制货币,禁止金银出口);
(2)托马斯·孟(倡导对外贸易,提出和论证了保证贸易顺差应采取的途径和手段)
(三)经济学数量研究方法的兴起与威廉·配第
1.政治算术:初步奠定了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
2.价值理论:劳动创造价值(劳动价值论);
3.分配理论:论证了工资、地租和利息—剩余价值论;
4.货币理论:货币职能,货币流通量的确定;
5.经济增长理论萌芽:指出使一国财富增加的因素是劳动生产率,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数和赋税政策。
(四)重农主义主题
1.重农主义兴起的原因:沉重的封建剥削和极端的重商主义政策,使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整个国家的财政经济也到了崩溃的边缘,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法国的一些思想家开始重新探索振兴法国经济的道路。
理论基础是:“自然秩序”
2.魁奈,代表作《经济表》,基本思想:社会分为三个阶级;提出“纯产品”,即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确定了其正确起源;将资本划分为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在此基础上通过图解分析说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
2.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进一步发展。
三、经济学体系的诞生: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一)工业革命的特征
这一阶段英国实现了工业革命,主要特征为:
1.技术:科学和技术相结合,为技术创造提供了持续出现的基础;2.经济:资本集中和企业组织的形成;
3.社会变革
(二)斯密与国富论
1.斯密于1764年前往法国拜会了魁奈和杜尔哥等人,交流了学术观点。
1767年返回伦敦,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76年创作了《国富论》。
2.分析框架
斯密的国富论的重大影响是建立了研究经济的基本分析工具。
四、经济学说的体系化与人口主题
(一)萨伊对斯密体系的重组
分析框架:生产三要素论(劳动、土地和资本) 经济活动过程的三
分法(生产—分配—消费)
五、李嘉图经济学及古典经济学派
(一)李嘉图经济学体系
1.李嘉图所处时代:工业革命深化,代表新生产力的工业资产阶级日益在社会上占据重要地位。
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寻找最佳途径,提高劳动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增加资产阶级财富。
为了达到这一点,应以经济自由主义原则作为理论、政策的出发点,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WHY?2.李嘉图的研究方法:抽象法+演绎法
抽象法:将经济整体简化为几个变量
演绎法:在建立公理假设的基础上层层推理,得出结论。
其意义在于使经济学有了不依赖于其他学科的独立体系。
该体系指出了通向现代分析的道路,并产生了最终可转化成为数学形式的理论体系:公理——定理——推论
3.李嘉图的贡献:揭示了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了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代表着古典经济学的最终完成。
古典经济学:开创与斯密,完成于李嘉图。
以劳动价值论为分析框架,着重经济总量研究,利用市场,这“看不见的手”使资本流向最有效率的生产领域,就会形成这种发展的良性循环,促进经济增长。
(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与古典经济学的终结
1.古典经济学的终结
原因:资本产生生产过剩危机(1825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1857年爆发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需要新的理论解释这种现象,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
两个方向:(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改革派)--《资本论》;(2)穆勒的折中主义(改良派)--《政治经济学原理》
2.穆勒及其《政治经济学原理》
“固然,亚当·斯密更具有启发性,马尔萨斯更富于独创性,李嘉图更有条理性,可事实依然是,穆勒知道如何总结这三个人的发现,知道如何把这些发现首尾一致地联结在一起,使普通人对其有所了解。
他的伟大不在于为后人发现了真理,而在于充分表达出了当时人们所信赖的那些真理。
”
创作背景:他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对雇佣劳动者的处境深表
同情。
他设法寻找克服资本主义矛盾和改善这种社会制度的方法。
3.穆勒的经济学方法
4.穆勒的创新
(1)区分生产与分配
(2)将经济学划分为静态学和动态学
(3)规模经济
(4)需求弹性,并将其引入国际贸易理论(贸易条件)
七、边际革命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兴起
(一)边际革命的成因
在古典经济学的时代,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社会消费还未构成生产发展的真正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 需求以及供求均衡就不会成为经济理论的主题, 经济学的研究主体必然是生产。
但生产过剩引发危机,社会消费需求变得益重要, 同时供求双方交替在经济生活中表现为主导因素。
“边际革命”正是试图说明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这一变化和转移。
(二)边际革命的特征
1.研究主体:生产供给→消费需求
2.分析框架:劳动价值论→最优均衡解
3.研究方法:抽象推断 数学论证
(三)边际革命的先驱
边际革命是渐进过程。
从其核心方法边际概念的提出到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大概用了整个19 世纪的时间,期间涌现了很多先驱者,最著名的是古诺(Antoine Augustin Cournot)和戈森(Hermann Heinrich Gossen)。
1.古诺(数理经济学的创始人)
受到拉普拉斯的影响,研究数学。
主要贡献:建立了需求函数;提出了双寡头垄断理论。
2.戈森(边际效用理论的先驱)
代表作:1854年出版的《人类关系的规律以及从中得出的人类行为的规律的思考》,提出了戈森第一(边际效用递减)和第二(边际效用
相等)定律。
(四)边际革命概述
1.数理学派
代表人物: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埃奇沃思(Francis Ysidro Edgeworth)、瓦尔拉斯
杰文斯:
在边际理论方面,从主观心理的快乐与痛苦分析出发,以数学分析为工具,建立了他的效用价值论;在实证研究方面,进行经济周期与波动的数量研究。
经过统计数据处理,成功地分离出经济波动中的三大节奏:季节运动、经济周期和永恒的趋势,代表作:《商业危机与太阳黑子》(1879)。
使用的研究方法为经过数学工具改进的演绎法。
埃奇沃思:
从数学和伦理学进入到经济学,代表作《数学心理学》(1881),其中推出了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并借助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得出了契约曲线。
瓦尔拉斯:
瓦尔拉斯是边际革命领导人之一,现代一般均衡理论的创始人,受到父亲和古诺的影响,代表作《纯粹经济学要义》,研究主体是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得出了瓦尔拉斯定律,即如果一个经济系统中的其余商品处于均衡状态,那么某一特定商品也一定处于均衡状态。
即总超额需求为零。
瓦尔拉斯的贡献:从透过经济现象表面上直接看到的一团混乱,推测到基本经济关系的内在结构及其广泛的相互依存关系与种种后果。
2.门格尔和奥地利学派
门格尔的代表作:《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和《经济学与社会学方法论研究》(1883)。
经济学的主要观点:批判劳动价值论,最终形成边际效用价值论。
杰文斯和瓦尔拉斯主要把边际效用看作某种数学概念(a mathematical concept (the first derivative of a total utility function),把市场价格看作是需求和供给函数的解释变量;而门格尔感兴趣的则是说明人们的主观评价如何使竞争性地市场发现过程运转起来的,把价格看作是由主观估价形成的被解释变量。
奥地利学派:只有在逻辑上出自于人类行为原则的经济理论才是真实的,是第一个敢于直接对抗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