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的“民主”与“秩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课堂教学的“民主”与“秩序”
张月英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成为实践课程改革的重要阵地。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被普遍认同。

但是,认真反思现在的教学,过于追求“民主”与“开放”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新教材提供了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的合作、探究创造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教材这一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自主、合作的活动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因此,课堂的教学也就显得特别的多姿多彩,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各样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活跃课堂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渗透教学理念。

同时,教学方式的转变,必然带来课堂常规的变化。

我们注意到,随着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民主、开放,一些如:上课发言先举手、不许随便下位子、坐姿端正等旧的课堂规则被打破了,这是令人欣慰的。

民主教学氛围的创设,是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平等相处,有利于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理放松、敢于质疑的空间,使学生真正享受学习的快乐滋味。

我们欣喜的看到在这样随和轻松的氛围下,师生共同体验知识、掌握知识、理解知识。

但是,追求“民主”与“开放”,还要不要“秩序”、“规则”呢?面对这样的岔路口,有些教师又走入了一个两难境地。

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但是学生一旦兴奋起来,争着发言,几乎吵做一团,不少学生为了凑热闹,只顾自我表现,根本不管他人(老师或同伴)的意见。

这时,老师如果板起面孔“管”一下,便会压制这样热烈的气氛,甚至会戴上教学“不民主”、“违背新课程的精神”的“帽子”;如果听之任之,不予组织,教室里就会乱成“一锅粥”,秩序混乱,效率低下,有时根本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我认为首先对“纪律”与“规则”要有全新的认识。

我们反对专制、惩戒等手段,但教学的“民主”与“开放”是以课堂的“秩序”、“规则”为基础的,是离不开课堂管理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样,没有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要在“民
主”、“开放”与“秩序”、“规则”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把学生当成学习知识、追求真理的朋友,还要与学生共同建立发言、讨论、争辩的新规则,养成尊重、理解他人,善于倾听、接纳他人意见的习惯,使课堂教学真正高效、有序地开展。

其次,是把握一个“度”的问题。

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一个限度,过于追求民主与开放只会导致不良的影响,象课堂组织涣散;学生虽各抒己见,但却离题越来越远……诸如此类的情景只会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

因此,只有把握好民主与开放的“度“,才能有的放矢,做到张弛有度的课堂教学,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教学秩序已不完全是教师所能提前预设的,教师驾驭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十分重要,它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

课堂教学呈现出双边共时、动态生成的特性。

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做什么、怎样做,对其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民主“与”开放“并不是放手不管,应当是着眼于学生实际,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方式。

需要广大教师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创造出新的教育经验,产生出更多的教育智慧,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效。

乌鲁木齐市第99小学
2010年3月
浅谈课堂教学的“民主”与“秩序”
乌鲁木齐市第99小学
张月英
2010年3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