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中考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中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共8题;共36分)
1. (2分) (2017八上·云南月考)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 逶迤(wēi)愠怒(yùn)蹊跷(qiāo)交卸(yù)
B . 蹒跚(shān)颓唐(tuī)黯淡(àn)褴褛(lù)
C . 呜咽(yè)狼藉(jì)差使(chāi)广袤(mǎo)
D . 蜷曲(quán)挟持(xié)女红(gōng)点缀(zhuì)
2. (2分) (2016八下·桂西期末)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鞭达狼籍一视同仁引经据典
B . 迁徙胆怯精巧绝轮沧海桑田
C . 馈赠牟取不容置疑左右逢源
D . 憔悴挑剔相形见拙莫衷一是
3. (2分) (2017八下·安定月考) 下列句子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 . 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 . 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D . 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 . 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健全并建立了一整套班级管理制度。
C . 这次会议规定每一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能超过30分钟。
D . 湛江的亚热带城市风光迷人,还有丰富昧美的海鲜也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5. (2分)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它们,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②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③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并且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④最后要学会做点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⑤还要注意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读精彩部分和难点部分有利于不断提高
欣赏能力。
A . ①②③⑤④
B . ①③②⑤④
C . ③②⑤④①
D . ③②④⑤①
6. (6分)(2020·泰州模拟) 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街上的雪已经不那么白了,马路上的被车轮轧下去,露出点冰的颜色来。
土道上的,被马踏的已经黑一块白一块,怪可惜的。
祥子没有想什么,只管扛着铺盖往前走。
一起走到了 A 。
他不敢站住,只要一站住,他知道就没有勇气进去。
他一直的走进去,脸上热得发烫。
他编好了一句话,要对 B 说:“我来了,瞧着办吧!怎办都好,我没了法儿!”
选段中的A指的是________(地点),祥子来这里的原因是________。
B是________(人名)。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两项是()
A . 艾青的《光的赞歌》一诗是诗人对自己生活和创作的一次总结。
这首诗中诗人由社会之“光”引出对自然之光的思考。
B . 尼摩船长用科学知识带领大家脱离险境,当鹦鹉螺号遭遇土著人围攻时,尼摩船长用电吓退敌人;法布尔用科学精神带领我们了解昆虫、热爱昆虫、敬畏昆虫。
C . 范进为举业空耗终生,反而一再热心宣扬“科举”,认为“举业”二字,是从古至今人人必要做的,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
D .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孙行者——弼马温——齐天大圣——孙悟空——斗战胜佛。
其中“齐天大圣”是自封的。
E . 傅雷关注孩子的成长,在傅聪遇到困难意志消沉时,他用克里斯朵夫的例子来启发他,希望他能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
7. (10分)(2013·湘潭)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2013年5月5日钱江晚报】燕子是一个20岁的重庆女孩,她的母亲李大姐在一家家政公司做清洁工。
从燕子10岁起,母亲便像“跟昆虫”似的在她学校附近做清洁工、搬运工、卖早点、摆地摊等,这让年幼的燕子很苦恼。
如果被大家知道自己的母亲是个不会打扮、没有固定工作的临时工,岂不被同学笑话?因此,她总在同学面前刻意回避母亲。
一次,气温骤降,母亲怕住校的燕子受凉,背着被子坐了两个多小时车到学校看她。
寒风中,看着寒酸的母亲,燕子不但没一丝感动,反而火冒三丈。
为了不让同学看到妈妈,她粗暴地将母亲推到校门外,还让她“从哪里来的就滚回哪里。
”
(1)针对这件事,很多人通过互联网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也是众多的网友之一,你会发表怎样的评论?
(2)看到这则报道后,老师萌生了将这一事件拍成微电影以警示学生的想法。
如果请你担任编剧,需要设计一段燕子自我反省时的独白,你会怎么写?(不少于50字。
)
8. (10分) (2018八上·泰顺月考) 古诗文名句默写。
翻开书卷:一抹月色能引发遐想,“①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群水鸟能激起喜悦,“争渡,争渡,②________”;一座金台能招揽贤士,“报君黄金台上意,③________”;一柄武器能梦回旧朝,
“④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乡愁,是萦绕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
李白把乡愁寄予流动江水,轻吟:“⑤_____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崔颢把乡愁揉进浩渺烟波,低叹:“⑥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更有诗人把乡愁写入一封家信,浅唱:“⑦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赏析 (共2题;共23分)
9. (7分) (2019九上·杭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小题。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人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① ,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逐客:指贬逐出京的官员,此谓诗人之友吴国伦(明卿)。
(1)第二句“迷”字耐人寻味,既营造了________的氛围,又表现了友人前途的________。
(2)最后两句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写法与情感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10. (16分) (2017八下·惠安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节选)
[乙]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节选)
(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
①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增其旧________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__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
(3)下面划线词用法或词意相同的一项是()
A . 云归而岩穴暝潭西南而望
B . 酿泉为酒山峦为晴雪所洗
C . 属予作文以记之醒能述以文者
D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山水之乐
(4)翻译句子。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三、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3分)
11. (15分) (2017八下·苏州期末)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读书经验
冯友兰
①我7岁上学就读书,一直读了80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
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解其言,知其
意,。
②先说第一点。
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浩如烟海。
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我们要学会选择。
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阅的。
怎样知道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自古以来,已经有一位最公正的评选家,有许多推荐者向它推荐好书。
这个评选家就是时间,这些推荐者就是群众。
历来的群众,把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书,推荐给时间。
时间照着他们的推荐,将那些没有永久价值的书刷下去了,让那些有永久价值的书流传下来。
现在我们所称为“经典著作”或“古典著作”的书都是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
这一类的书都是应该精读的书。
③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这就是说,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
语言有中外之分,也有古今之别,这叫语言文字关。
攻不破这道关,不知道关里边是些什么东西,只在关外指手画脚,那是不行的。
当然,攻语言关,要先作许多准备,用许多工具,如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这类。
④中国有句老话说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书时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也未必能知道作书人的意思。
从前人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
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
这就是知其意。
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
“意”离不开语言文字,但有些是文字所
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
如果只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
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
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以后,最好扔了拐棍。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是不道德的事。
但是,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
⑤上面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下,还要加一句“意不尽理”。
“理”是客观的道理,“意”是著书人的主观认识。
人总是人,不是全知全能。
他的主观上的体会和判断,同客观的道理总要有一定的差距,有或大或小的错误。
所以读书只到“得其意”还不行,还要名其理,才不至于为前人的意所误。
要把前人的“意”作为参考,和自己明白的那些客观道理,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
这就可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意”。
这个“意”就是自己的。
读书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能够现学现用,把书读活了。
⑥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
把死书读活,就能使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使我为书所用。
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
(选自《冯友兰读书与做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版,有删改)
(1)冯友兰将自己的读书经验概括为四点。
通读课文,仿照第①段已有经验的句式,将横线上的其它两点经验补全(每点三个字)。
(2)联系你读过的著作,给第②段划线句再补充一个论据。
(3)第⑥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2. (20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
①那只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围巾,可对于贫困的玛娅和他的妈妈来说,它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即。
那天,玛娅望着母亲的手轻轻掠过那条围巾,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告诉她,妈妈需要这条围巾。
②货主是个满脸慈祥的老人。
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和胡须,也在他脸颊上刻满了年轮的印迹。
如果他穿红色衣服,再戴顶红色的圣诞帽一定像极了传说里的圣诞老人。
玛娅心想,跟这样的老人一定很好打交道。
③每次进到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货主老人留意到了她,和蔼地问:“小姑娘,你想买下它吗?我可以便宜一点卖给你。
” 玛娅摇摇头窘迫地跑开了,因为她口袋里连一个硬币也没有啊!
④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暴风凛冽,雪花漫天。
可玛娅的妈妈仍要天天出去到地里干农活。
望着妈妈肩上披着的雪花,玛娅心疼极了。
要是妈妈的脖子上有条围巾,也许就不会那么冷了。
⑤玛娅手里紧紧地攥着妈妈送给她的那串珍珠项链,在雪地里跑了很远很远的山路,听妈妈说,那串项链是妈妈的妈妈的妈妈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宝贝,能值不少钱。
但玛娅只想用它换回一条围巾给妈妈。
风雪中,她不知摔了多少跤,多少次跑掉了鞋子。
⑥玛娅颤抖着双手把那串珍珠项链放到货主老人手里,说:“我想要那条围巾,因为我妈妈实在是太需要它了。
我把项链押在您这儿,等我有钱了再把它赎回去行吗?”
⑦“要是让你妈妈知道了你把这么贵重的项链押给我了,她会伤心的,你知道吗?”货主老人说。
⑧玛娅急了:“那您赊给我一条围巾吧,求求您了,我有钱了一定会把钱送来的。
” 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⑨货主老人轻轻地抚摸着她的脑袋,和蔼地微笑着说:“爷爷知道你是个很有爱心的好姑娘。
可是,这围巾我还是不能赊给你。
不过我答应你,这围巾一直会为你留着,等你凑够钱来买走它。
”
⑩玛娅走出小铺,风暴般的忧伤充斥着她的心,眼泪一下子也就流了出来。
她开始有一点恨那个货主老人。
他真的太小气了。
⑪整个漫长的寒假,玛娅都非常忙碌。
忙着在垃圾堆里找那些废塑料和旧报纸,忙着在山坡上采一些可以做药材的野草。
这一切,都是瞒着妈妈干的。
她努力地为得到那条围巾付出着辛勤的汗水的同时,冬天很快就过完了,可她攒的钱还是不能把它买回来。
⑫第二年春天,上初一的玛娅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那条让她魂牵梦萦的美丽的围巾,还有一封信。
信是货主老人的孙女写来的,她在信里说:“寄这条围巾和写这封信给你是我爷爷临终前的遗愿,爷爷说他不是不想赊给你一条围巾。
他只是想让你明白,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
爷爷说希望你能原谅他的无
情。
”
⑬看完信,玛娅潸然泪下。
她终于明白,其实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
(1)第④段中画线句子“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暴风凛冽,雪花漫天”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阅读第⑤段,联系上下文思考:玛娅为什么紧紧地“攥”着那条珍珠项链?
(3)文中第⑦-⑨段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刻画老人?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你如何理解第(12)段“爷爷说希望你能原谅他的无情”?
13. (18分) (2016八下·津南期中) 阅读《祈求》,回答后面小题。
祈求
林敬钧
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
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
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
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
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
他展开那面墨汁未干的鹰旗。
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
阳光照在大地上,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
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的猛烈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
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我第一次为鹰震撼。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峭壁上看到了鹰的巢穴。
那只是一个粗陋的石坑随便地搭上几根粗树枝,其余一无所有。
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后来我看到南方一种色彩艳丽的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时,我想到了北方的鹰。
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鹰的身上有一种冷峻而直入人心的力量。
我明白鹰不需要巢穴。
它从不躲避风雨。
它是天地间飞翔的精灵,高傲、敏锐、凶猛、无畏,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
我带一身风尘回到家乡,听说公园里来了个动物展览团。
我想起了鹰,于是我去了。
从羽毛的颜色和体形可以看出:那是一只已经苍老的鹰和一只年轻的鹰。
鹰架距我不到三米。
那只苍老的鹰的羽毛零乱而支楞突兀,腿上有一根粗大的铁链,它埋头翅间。
那只年轻的鹰目光迟滞,仿佛在看什么,又什么也没看到。
一个小孩,忽然放肆地把手中的香蕉皮扔向那只埋头的鹰。
他一定不知道他干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因为他还在得意地笑。
那只鹰猛地昂起了头,有力的颈部弯曲成了一个矫健而凶猛的弧度。
我看到它眼中凌厉地闪过什么,它闪电般地直掠下来。
然而那长不足一米的铁链狠狠拽住了它,它猛然回坠,被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上,晃来晃去,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
那个被吓呆的小孩这时才清醒过来,悻悻地抓起一把泥沙朝那倒吊着的鹰狠狠扔去,又嘿嘿地笑起来,一边捡石块,一边大声的骂。
那只苍老的鹰耸着翅,挣扎着,发出一串低沉的鸣音。
它的声音在颤抖。
我分明地感到一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
我拦住那个小孩,叫他滚。
鹰渐渐停止了挣扎,静静地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下。
利爪笔直地伸向天空——那里曾是它的家园、梦想、荣耀和骄傲。
四下沉闷,天地间只有蝉在不停地叫。
我不知道鹰是否会流泪。
那夜我在山顶坐了很久。
天上有月,月旁有星;山上有风,山下有楼。
我在山顶大梦一场,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
到清晨我再去看那两只鹰的时候,苍老的鹰依然倒吊着,只是刚刚死去。
喂鹰的人说,野生的鹰是没法养活的——它不吃东西。
他告诉我那只年轻的鹰是人工孵化的。
天空是蓝色的,一切都很安静。
我想起北方的天空、阳光和鼓动衣襟的长风,想起伤痕累累的长城上那面猎猎的鹰旗。
我不知道那只年轻的鹰在寻找什么,但我想那一定是一只被束缚的鹰对祖先血脉相承的东西的渴求——它一生未曾飞翔。
我知道鹰的灵魂在天上。
我祈求世上善良的人们,给鹰一颗奔驰的心,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
(选自《美丽如初——10年精短散文100篇》,有改动)
(1)散文开篇,作者选择“长城”这个特定的场景,有什么用意?
(2)作者为什么会梦到“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
(3)文中“年轻的鹰”有哪些特点?作者借它表达了什么意思?
(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 . 作者写南方织鸟精致而安全的巢,是为了与鹰的巢穴造成对比,反衬鹰的生存能力强。
B . 作者用年轻鹰的茫然冷漠衬托苍老鹰的高傲暴烈,意在表明,离开天空鹰就失去了灵魂。
C . 作者描写遭到戏弄后鹰的动作、神态、声音,使其内在的心理和性格得到了充分展现。
D . 作品通过对小孩无知行为的描写,对人类残害动物、虐待人才的行为给予了有力的批判。
E . 文章用象征手法,通过对苍鹰性格及命运的叙写,表达了对志在高远的奋飞精神的渴望。
四、作文 (共1题;共5分)
14. (5分) (2015七上·黄冈期中) 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很多的经历都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让我们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请你以“我懂得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题二:请以“美丽的绽放”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以上的记叙文;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姓名。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 (共8题;共36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答案:6-2、考点:
解析:
答案:7-1、
答案:7-2、
考点:
解析:
答案:8-1、
考点:
解析:
二、古诗文赏析 (共2题;共23分)
答案:9-1、
答案:9-2、
考点:
解析:
答案:10-1、
答案:10-2、答案:10-3、
答案:10-4、考点:
解析:
三、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3分)答案:11-1、
答案:11-2、
答案:11-3、
考点:
解析:
答案:12-1、答案:12-2、
答案:12-3、答案:12-4、
考点:
解析:
答案:13-1、
答案:13-2、
答案:13-3、
答案:13-4、
考点:
解析:
四、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4-1、
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