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一、单选题
1.西周时期,政府规定放弑其君,则残之”,即谋杀周王者处以死罪。

政府也将不孝、不悌、不敬祖的人,定为“元恶大憝”,规定其要受到宗法和国法的严厉惩罚。

这些规定A.维护了礼法并重的政治局面B.确立了王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C.实现了族权王权的有机结合D.加强了政治生活的治理力度
2.如表是小王同学记录的新石器时代某种文化遗存的主要特征,该文化最有可能是
特征1: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
特征2:陶器为黑陶,器表常有绳纹、刻划纹
特征3:有大量稻壳遗迹和猪、狗、水牛等家畜遗骨
特征4:采用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
A.大汶口文化B.河姆渡文化C.龙山文化D.仰韶文化
3.有学者认为宗法制兼备了政治权力和血亲道德的双重功能。

一方面,宗族内部的等级系列和国家的行政系列合而为一,族权与君权结合,同族亲友辈分上的天然差别转化为政治支配与服从的关系;另一方面,不同辈分,不同阶层又出于共同的血缘,使大家在共同的祖先神灵面前团结起来。

据此并结合所学,下列有关宗法制表述正确的是
A.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成为天下唯一的大宗B.宗族内部的等级制度实现了国家政治的垂直管理
C.祭祀共同的祖先成为维系政治稳定的首要前提D.以血缘关系亲疏明确宗法等级,维护政治联系
4.据考古发现,裴李岗遗址(位于河南省新郑市)、磁山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等出土了大量的石质工具,如石磨盘和石磨棒,石磨盘不但制作精良,而且形制也规整多样,同时发现的还有一定数量的谷物粟、稷及油菜籽等。

这些考古发现说明此时黄河中下游地区()A.已具备一定的手工业基础B.早期国家业已出现
C.后世农作物基本已经具备D.经济发展优于南方
5.《左传》中有一篇,记述了鲁隐公四年,卫国大夫石础为杀死弑卫桓公而自立的州吁,不
得已杀死追随州吁的亲生儿子石厚的史实。

对此作者评价道:“石础,纯臣也!大义灭亲,其是谓乎!”这一评价()
A.反映了民本思想的发展B.迎合了专制统治需要
C.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念D.维护了西周的礼乐制
6.姚河塬遗址是在宁夏南部泾水上游地区发现的一处大型西周遗址。

遗址分居址区、作坊区和墓葬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以及刻字的卜骨等。

这一时期()A.政治上实行禅让制B.青铜铸造技术发达
C.封建经济高度发展D.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7.战国初年,我国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逐渐瓦解,主要是因为它直接受到了()。

A.诸侯争霸的冲击B.生产力发展的冲击
C.变法改革的冲击D.“百家争鸣”的冲击
8.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cultura,原义是指耕作、种植、栽培、教育等意思,主要是指土地的开垦、植物的栽培。

据此判断,中国文化源头应始于()
A.距今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B.文献与考古中考证出的夏朝
C.进入青铜时代后的商朝D.封邦建国体制确立后的西周
9.在广东已发现的数百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中,发掘出的石器形式多样:石斧分有段、有肩、长条形及梯形四种;石锛增加了有肩、有段、梯形几种;还有新出现的石镰、石刀和犁等工具。

据此可知,当时广东()
A.原始人群凸显阶级分化B.农业生产水平有所提升
C.社会组织能力明显增强D.民众的食物以种植为主
10.禹征三苗时,“乃会群后,誓于师”,启征有扈氏“乃召六卿”。

商王盘庚迁殷“命众悉至于庭”,还经常出现“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

这些历史现象表明
A.分封制在夏商时期开始推行B.专制主义思想显露苗头
C.原始集体议事方式影响尚深D.贵族议会制度不断完善
11.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其中亲周的前朝旧贵族微子受封于宋,该诸四侯国的中心应位于下边地图中的
A.蓟B.营丘C.曲阜D.商丘
12.在考古发掘中发现存在一些原始排水设施。

如偃师商城石砌排水暗沟、安阳殷墟陶土排水管道等。

这说明
A.先秦时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先秦时期水利技术发达
C.城市建设中基础设施很先进D.先民重视对环境的改造利用
13.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嫡次子和庶子按照身份等级不同,获得不同的次级政治地位。

西周这一举措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社会稳定B.维护周王室统治
C.抑制诸侯实力D.加强宗族认同感
14.周天子分封时要举行一定的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证,同时又规定了受封诸侯“以供王职”“法则周公”等一系列义务,并载之文告,公布于世。

周王此举旨在()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巩固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C.明确君臣间的尊卑等级关系D.促进区域思想文化的交流
15.读图阅史,把握时空。

下图是新石器时代部分文化遗址分布图。

下列各项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①处出土精美玉器,还出现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B.①处典型器物是黑陶,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C.①处居民最早种植水稻,并掌握了养蚕缫丝的技术
D.①处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水稻为主要栽培作物.
16.西周宗法制度是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据此可知,宗法制()A.消除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B.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
C.成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D.形成完备的政治体系
17.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病,周公请上天代周王病,把祝策藏在金滕之匮中。

周公死,成王葬以人臣之礼。

天大雷雨,又刮起大风。

成王大惧,开金滕之匮,知周公代武王事,改用王礼葬周公,灾异平息。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西周王位继承较混乱B.西周政治具有神秘色彩
C.天意与人事交感相应D.周公制礼作乐功绩卓著
18.夏、商、周是中国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①政体中保留某些原始民主传统①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①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①实行“家国一体”的贵族等级制度()
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
19.如图是1976年陕西扶风县白家村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作册旅器下的铭文及其释读,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赐土仪式意义重大
C.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D.贵族世袭特权确立
20.距今约1万年前,古代中国文明进入新石器时代。

那时人们大量使用陶器,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开始从事
A.原始农业B.丝织业C.冶铁业D.制瓷业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左传·桓公二年》材料二从夏后氏比较笼统的霸权,经过商人同心圆布局的统治机制,最后到西周的封建网络,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促使“中原”成为中央政权的基地,而又以同心圆的方式扩散其势力于各处。

——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朝代实行的一种什么制度?简单评价这一制度。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早期国家的特征。

22.读下图回答
(1)图中是哪个古人类的头部复原像。

(2)他是在哪里被发现的?他生活在距今多少年前。

(3)他使用的石器是怎样制造出来的?使用这种石器的旧时代被称作什么时代?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初期的“刀耕火种”以妇女为主,因而成年女子就将婚盟氏族的丈夫“娶”来,参加自己的公社……后来,发展出了较高级的耜耕或者犁耕,农业劳动又转变为以男子为主,因而“女娶男”又改变为“男娶女”,即由女方居住的家庭形式改变为男方居住的家庭形式,形成父系大家庭。

——曹大为《中国大通史.史前卷》材料二除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以外,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别一随着新的分工,
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

各个家庭家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迄今一直保存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同时也炸毁了为这种公社而实行的土地的共同耕作。

耕地起初是暂时地,后来便永久地分配给各个家庭使用,它向完全的私有财产的过渡,是逐渐进行的……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材料一反映了妇女们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概述其变化的表现。

(2)概括材料二的核心观点。

结合所学,以中华文明为例概述“共产制家庭公社”是如何迈入阶级社会的。

参考答案:
1.D
2.B
3.D
4.A
5.D
6.B
7.A
8.A
9.B
10.C
11.D
12.D
13.B
14.B
15.A
16.B
17.C
18.C
19.B
20.A
21.(1)西周实行的分封制;不同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力,等级有序,便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协调矛盾。

(2)①贵族血缘政治:从世袭制到宗法制,权力及财产继承从混乱到有序;从内外服制度到分封制,地方治理从不稳定到基本稳定;结合礼乐制度,等级森严而有序;最高统治者尚不懂集中权力。

①财产私有制,土地国有制:主要为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虽是青铜文明时代,但青铜器用于生产的很少,石器仍然为主要工具;简单协作耕种井田,“工商食官”,无个体劳作。

22.(1)北京人
(2)北京周口店70万年至20万年
(3)打制旧石器时代
23.(1)变化:由“女娶男”到“男娶女”,由女方居住的家庭形式改变为男方居住的家庭形式。

原因:原始农业产生,出现耒耜或犁耕,男子主导生产。

(2)核心观点: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

概述:生产力发展出现剩余产品,氏族首领把集体财产变成私有财产,形成权贵阶层。

禹把王位传给儿子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出现了奴隶制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