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3章 第2节海陆变迁(第2课时)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陆变迁(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世界板块分布”图,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板块,并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重点)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上两大山系的成因,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地图册、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图中“→←”表示()?“←→”表示()?
(2)板块内部与板块外部比较有什么区别?
(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板块张裂的地方,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引导学生读“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指导学生结合课本 P52图3-2-5“世界板块的分布”图,分析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并找出世界两大火山、地
总结、补充:看44页中图2-56“全球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找出世界两大地震带:a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b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东北部的火山——地震带。
日本位于环太平阳火山——地震带上,所以多火山地震;中国汶川位于亚欧大陆南部地震带附近,易发生地震。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为什么这里多火山地震?你知道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原因是什么吗?
学生通过对板块运的的学习正确理解板块运动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学生观看视频,并讨论自然的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因此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
【教学反思】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从心智来讲还比较幼稚,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
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意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大陆漂移的动力——板块运动,并利用课本模拟板块的“挤压”和“张裂”运动来理解这两种运动所造成的地形后果,引导学生理解“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激起了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热情,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本节课虽然做了较充分的准备,但仍有很多不足地方,大到整体的把握,小到具体的细节都有待提高。
急需改进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思维特点设计教学流程,而非教师的思维方法,只有让学生经常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当堂达标】
1.板块构造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是
A.日本多温泉
B.美国多飓风
C.印尼多地震
D.意大利多火山
2.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
这一记载说明A.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
B.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变成海洋
C.今天的海螺、海蚌是从陆地进入海洋的
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3.如上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图示板块边界处出现了()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
B.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碰撞挤压运动
C.大陆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D.大洋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4.(2014•杭州)下列表述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A全球岩石圈只是由四大板块组成的
B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C各大板块漂浮在地核上
D由于板块的张裂,东非大裂谷未来可能形成一个新的海洋
5.北京市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发生7.0级地震。
震源深
度13公里。
震中距成都约100公里。
(如上图)
(1)本次地震大致位于图中板块和板块交界地带。
(填字母)
(2)想出躲避地震带来灾难有效、科学的方
法(至少3种)。
6.读图3.5,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
A ,
B ,
C ,
D ,
E ,
F ,
G 。
(2)澳大利亚大陆位于板块上,中国位于板块上。
(3)全部位于大洋上的板块是板块,在其周围多火山、地震,原因是处在板块的。
(4)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处在板块和板块、板块的挤压处。
(5)根据板块的运动方向推测:太平洋的面积将(扩大或缩小),大西洋的面积将(扩大或缩小)。
【教学反思】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从心智来讲还比较幼稚,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
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意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一开始上课时就通过“喜马拉雅山上发现的海洋鱼龙化石”、“南极煤层”等一系列有趣而又耐人思考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领学生一起深入学习。
然后再通过两个海陆变迁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海陆变迁的存在,从而引入“大陆漂
移学说”的主要观点,进而让学生了解大陆漂移的动力——板块运动,并利用课本模拟板块的“挤压”和“张裂”运动来理解这两种运动所造成的地形后果,结合“煮饭、烧水”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激起了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热情,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本节课虽然做了较充分的准备,但仍有很多不足地方,大到整体的把握,小到具体的细节都有待提高。
急需改进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思维特点设计教学流程,而非教师的思维方法,只有让学生经常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