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BERAL ARTS FANS
2018年第35期教育教学6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究
谢巧艳
(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民族中学,广西 忻城 546200)
【摘 要】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拓展,应置于跨学科知识语境下开展,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是落实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非正式评价以有区别的标准对待学生,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35-0121-0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越来越凸显出了其重要价值[1]。
所谓的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涵了语言的知识表达、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理解等,对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强调终身发展和个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核心品质和实践能力。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拓展 策略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拓展策略就是要突出开放性[2],改变目前教材以及课堂教学中的自足性和封闭性,从多角度审视范文系统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多维审美鉴赏能力。
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要融合历史、政治、数学、理化等学科知识,破除语文教材的封闭性与以上知识融通,做到全方位、全能力地给初中学生知识以及思想的 洗礼。
如,教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课,教师的教学有如下设计:
教师问题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为什么要渡江作战?
学生: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是统一全中国战略需要,也是建立新中国的基础,彻底消灭反动派的必要措施。
教师问题2: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学生:人民解放军为了广大受迫害群众利益,与群众鱼水相依,这样一支正义之师得到了人民的拥护与爱戴。
渡江战役的胜利为成立新中国立下了丰功伟绩,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深得民心。
教师问题3: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采取了哪些战略战术?
学生:长江素有天险之称,渡江作战难度非常大。
人民解放军通过发表宣告瓦解敌军士气,战术上确定合适的强渡地点,准备了充分的渡江工具以及武器弹药,从而把红旗插上了南京总统府。
教师问题4:百万大军渡江作战气势恢宏,如何用文学形式表现?
学生:齐声朗读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词。
教学反思:教师提问多角度引导学生解读课文,在倡导教学内容开放性的过程中,做到了从语言知识转变为语言的应用,学生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思维品质。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策略
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是落实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从而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质疑能力[3]。
问题指向作为唯一答案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时代特征,但是实践上许多事物答案可能不止一种,一个问题也可能出现多种结论。
在教学的实践中,学生对于一篇文章的相同问题,其回答都不会完全一样。
比如一组文章是关于讨论审美价值和意义的,初中生正处于知识成长期和生理发育期,他们对于人生以及生命、快乐以及痛苦的认识都不相同,而且在探讨审美价值和意义时,学生所说的理由非常充分,这时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得出的结论。
新时代、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要以教育学生立德树人为指向,涉及到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上,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结论,但也应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全面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核心素养。
如,教学《我为何而生活》这一课程,教学过程为小组讨论,教学设计如下。
教师提问: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的生命观,同学们,你们怎样思考“为何而生活”这样的问题?
学生1:我为了父母的面子。
学生2:我为了将来成为一名作家。
学生3:我为了将来能过上奢华的生活。
总结:每个人的一生怎样度过是我们都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比较复杂。
作为祖国的花朵和接班人,一生怎么度过,不能仅仅为了父母的面子,家庭之外还有国家;学生成为作家可以扬名,树立了远大目标就应该从现在做起,同时,我们还应该学习杜甫精神,心中装有老百姓;为能过上奢华的生活而活着,不能为了追求个人物资享受而丢掉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
初中学生正值风华正茂阶段,
有一个远大理想与抱负才能确定生活的意义,才能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努力学习成长成才。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非正式评价的策略
立德树人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目的,教育改革的现实要求就是由原来的纯知识灌输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非正式评价就是要正确引导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兴趣与价值,从多样性和差异性的视角来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认知态度,也包括学生的情感认知,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有针对性,要用区别的标准对待每一个学生,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把握语文学科特点,牢牢把握学生的感性特征。
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对于一件事物的爱好程度、兴趣、动机取向、意志品质、需求信念都不 相同。
因而在感性的表现形式以及看待事物的方法、认识上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非正式评价就是促进教师对于学生的情感、情绪有一定的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因势利导,以促进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如,教学《藤野先生》这一课程,教学过程为小组讨论,教学设计如下。
教师问题:《藤野先生》的主题思想请同学们 思考?
学生1:凸显了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
学生2:弘扬了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生3:重点体现了师生情谊。
教师评价:三个同学的回答都非常有道理,分析了主题思想的各个方面。
学生1抓住了文章叙述的主要对象,体现出了藤野先生学高身正的师道尊严。
学生2对鲁迅的剖析,为了国家的强大,鲁迅先生艰苦学医。
学生3立足师生关系描写,教师与学生跨越了民族歧视与偏见,师生友谊永志难忘。
【参考文献】
[1]赖晓辉.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
[2]李兴龙.初中语文课堂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探究
[J].课程教育研究,2018.
[3]彭志华.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J].新课程导学,2018.
【作者简介】
谢巧艳(1974~),女,广西来宾人,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中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语文教育。
德来看,鲁迅与许广平的结合是完全出于自由心灵的结合,可满满的正义与责任感令他承担着严重的负罪感。
在人与狗的对话中,面对一时找不到答案的问题,作者不能作出应有的选择,“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铜和银”,在如梦境的现实里,只有“落荒而逃”了。
其实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以退为进的表达方式,淡淡却强烈地谴责着这个传统社会给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安上了一道牢不可破的枷锁,对人的精神带去了深重的灾难,使人的内心备受水深火热般的煎熬。
同时也在唤醒那仍然在沉睡的人们的心。
从《死火》到《狗的驳诘》,在显性与隐性的梦境塑造中,可以令思绪行走于一个特别的文学空间,感受作家的文学魅力,触碰到一个在矛盾中前行的真实的鲁迅。
鲁迅先生笔下流动的诗情,强烈的象征色彩,借助对“梦”的言说,建构起一个美丽而深邃的艺术殿堂。
“梦境”之语,营造出似梦非梦的境界,也赋予了《野草》这部经典之作独特的韵味。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上接第57页)。